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考历史一调试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考历史一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华夏文明,尽出河南 B. 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C. 青铜铸造,殷商巅峰 D.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2.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君主专制 D. 三省六部制
3. 在国家、君主、百姓三者关系上,太宗的态度鲜明,即君主依附于国家。国家依附于百姓,只有百姓才是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他比喻说,通过刻剥百姓来满足君主的私欲,就像贪婪的人割自己身上的肉充饥一样,肚子虽然暂时饱了,可其生命也就此完结。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
A. 务实亲民 B. 兼听纳谏 C. 民本思想 D. 选贤任能
4.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B. 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
C. 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D. 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5.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A. 《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 《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C. 《水经注》与《金刚经》 D. 《史记》与《资治通鉴》
6.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
A.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B. 新的造纸技术
C. 高超的雕版印刷技术 D. 书籍装帧技术
7.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本届春晚精心安排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由中国艺术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艺术家共同演绎。“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8.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
A. 设置伊犁将军 B. 设置西域都护 C. 设置安西都护府 D. 设置宣政院
9. 1872年,李鸿章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最终采纳李鸿章建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关于这一举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清政府因此开设了福州船政局 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入侵
C. 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D. 加强了清政府对企业的控制
10. 观察如图,图中反映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翻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制度 B. 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C. 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D. 加速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11. 1940年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确定了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晋察冀军区以主力10个团破坏正太铁路平定至石家庄段;对边区周围的北宁、津浦、德石等铁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破袭之,阻击可能向正太铁路增援之敌。该命令下达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2. “它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挫败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武装挑衅,稳固的国防使祖国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有了绝对保障,使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地站起来了”。与这段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 抗日战争胜利 B. 解放战争胜利 C. 抗美援朝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13. 分析表格,关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A.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 股份制改革增强了活力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广播电台基本覆盖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了二十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建立了少数民族语的影视译制中心。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 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B. 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C. 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 解决了少数民族落后的问题
15. 德国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凯撒大帝对外扩张建立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
B. 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C. 伊斯兰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促进其广泛传播
D. 《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是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
16. 达 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指出,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这充分表现了( )
A. 对绘画的热爱 B. 人文主义思想 C. 对教会的厌恶 D. 浪漫主义思想
17. 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白处应该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拿破仑法典》 C. 启蒙运动 D. 《独立宣言》
18. 某兴趣小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世界”为研究课题,得到以下四个结论,表述准确的是( )
A. 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 彻底解决协约国与同盟国间的矛盾
C. 缓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D. 英法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
19. 下表所示为部分年份外国直接投资额情况,它最能说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
年 份 1970年 198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投资额(亿美元) 400 520 3150 4000 4300-4400 8000
A.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B. 世界贫富差距拉大
C.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 世界贸易日益频繁
20. 现代社会生活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微波炉,智能住宅等等产品接踵而来,实现智能化给众多传统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智能化”正开创人类新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
A. 生物工程技术 B. 计算机网络技术 C. 航空航天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官印是官员证明自己的身份,凭此进行政务活动的信物。汉以前的公文大多于竹简木牍之上,寄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其交叉处封上粘上,以印钤盖,作为信证防备私拆。这种有文字的钤粘土风干后,质地坚硬,即封泥。随着纸帛的使用和推广,封泥逐渐消失,直接用印铃盖在文书上。
——摘编自李爱斌《中国古代官方印章浅述》
材料二秦统一前“印无定制,随其所愿”。秦统一后,多用小篆,“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臣下则称印或章,以金属为材;官位卑微者,使用长方形的半通印,形成严格的印章制度。历代官印皆延此制。至清代,印边框加宽,汉文、满文并用,是我国古代官印的独特现象。
——摘编自李爱斌《中国古代官方印章浅述》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官印的用途。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官印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历史研究价值。
(3) 综上所述,任举一例你身边和古代官印作用相近的存在。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6-1927年上海人口统计表(部分)
时间 1816年 1865年 1915年 1927年
人口数量 529249 691919 2006573 2641220
材料二上海开埠以后,上海的城市经济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传统的城市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大都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引领风气的作用。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口岸;上海集中了众多的洋行、银行等商贸组织和机构,形成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型经济;上海孕育出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等民族资本工厂建立。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 上海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请再举一例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史实,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外务省官员承认,中国进入排外的核“俱乐部”就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现在将难于继续把“共产党中国”排除出国际大家庭。
——摘编自《人民文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70多个,1971年和1972年是这个阶段的高峰时期,分别有15个和18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摘编自黄学仕《史料实证——新中国三次建交高潮的教材与真题之辩》
材料三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请列举一位直接促成该成就取得的杰出人物。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建交高潮出现的原因。
(3) 综上探究,我国对外关系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时间相较于西欧各地稍嫌晚了一点。 16世纪以牛津大学为中心,掀起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期的人文主义高潮。该校有过一个著名的人文主义小组,他们初期的主要活动是研读意大利早期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的作品。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英国在海外拓展贸易和掠夺财富。市场扩大、财富增加,使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在英国的贵族中,除旧的封建贵族外,还分化出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他们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利益一致,因而在革命中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封建王党。……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农民是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力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恩格斯说到“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1) 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2) 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示意图形式展示材料反映事件之间的联系。
(3) 综上所述,从英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的主要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过去两年多来,国际社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材料“殷墟出土的排水管和青铜器”、“甲骨文”结合所学可知,均是商朝时期就存在的文明,体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故B正确;
“尽出河南”太绝对,A错误;
材料中只有亚长牛尊属青铜器,其他两项不属于,故C错误;
一脉相承意指有继承关系,材料中未体现,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解读分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解读分析能力。
2.【答案】B
【解析】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知道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制度是中央集权制。
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民本思想。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唐太宗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故选:C。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道题干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民本思想。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表明进士科的考试在贞观时期(唐太宗)达到鼎盛。“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是指有官职的人,不是进士科考出来的,不算完美,说明进士科地位重要,是最主要的考试科目,选A.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绝对肯定,与题意不符,错误。C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材料中没有涉及,错误。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与题意不符,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总结史料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都是史书。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教材所学作答.
6.【答案】A
【解析】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材料中“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故选:A。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东汉蔡伦改进印刷术区分开.
7.【答案】D
【解析】A.综上所述,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只是有所发展,排除A项。
B.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发展发展,排除B项。
C.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海上丝绸之路继续发展,还没有达到鼎盛,排除C项。
D.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识记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8.【答案】A
【解析】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9.【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及湖北织布局的创办,对外国的轮船业务及洋布输入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这是洋务企业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背景和内容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终结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
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武昌起义后,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土崩瓦解,B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
11.【答案】B
【解析】从材料时间和内容可以看出,这是1940年在华北地区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故B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排除A;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百团大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百团大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
12.【答案】C
【解析】“它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挫败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武装挑衅,稳固的国防使祖国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有了绝对保障,使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地站起来了”。与这段材料直接相关的是抗美援朝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美援朝的原因、时间、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事迹、结果与意义。
13.【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看出,1978年以后,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978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是1953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是1958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B;股份制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农村不符,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4.【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族自治地方注重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广播电台、影视译制中心等,这有利于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 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没有涉及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融情况以及人民当家做主的情况,排除BC两项;解决少数民族落后问题的观点在于发展经济,而不是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知道这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5.【答案】B
【解析】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成《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依据材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并结合罗马法的影响可知,罗马法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维系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先驱,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故B正确;“凯撒大帝对外扩张建立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属于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的范畴,排除A;罗马国教是基督教,促进其广泛传播属于第二次以宗教征服世界的范畴,排除C;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十二铜表法》,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两: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结合所学可知达 芬奇倡导以人为中心,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因此创作的作品真实而生动,这充分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识记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
【解析】由知识线索图可知,空白处的事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形成的推动下出现的,并且该事件还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与之相符的历史事件是启蒙运动,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为切入点,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启蒙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18.【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的新的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随着二战的爆发而破坏,A项正确。
B.彻底解决协约国与同盟国间的矛盾,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
C.当时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加深了,排除C项。
D.一战后英法矛盾没有成为当时主要的矛盾,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识记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解题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关知识。
19.【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分析,可以发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额越来越大,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影响,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ABD选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0.【答案】B
【解析】A.A.生物工程技术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B.根据题干信息中的“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微波炉,智能住宅”可知,这些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是都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B项正确。
C.航空航天技术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D.原子能技术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信息中的“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微波炉,智能住宅”可知这些都是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1.【答案】【小题1】用途:证明国家官员身份;公文加密。
【小题2】研究价值:有利于研究印章制度变化,秦统一前,形制大小不一,无统一的使用原则与规定,秦统一后,对印章的文字、形制、名称和材质都有明文规定,建立了规范的印章制度;有利于了解钤盖材料的变化,由于汉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过去的泥封逐渐被盖在纸张上的印章取代;有助于了解各朝各代政治状况,如秦统一文字、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
【小题3】指纹密码、身份证等。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2.【答案】【小题1】《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洋务派在上海创办近代工业;民族资本家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纷纷在上海创办企业等,都带动了人口向上海的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的增长。(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2】有利于西方先进文化思想、技术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便利了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3】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史实正确,说明其影响,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近代上海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上海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近代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列举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史实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上海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近代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列举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史实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知识。
23.【答案】【小题1】事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物:邓稼先。
【小题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小题3】积极意义: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建交高潮。
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建交高潮相关知识。
24.【答案】【小题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壮大;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制度。(任答三点)
【小题2】
【小题3】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意思相近即可,任答一点)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从英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启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从英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启示等知识。
25.【答案】结合材料内容,可从各国联系加强、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我国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等方面分析解答,言之有理即可。如:观点—合作促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才能从容应对挑战,推动世界发展。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联合国成立,维护世界和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经济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各国共同协作,迎接挑战,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等。
故答案为:
例:题目:合作促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才能从容应对挑战,推动世界发展。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联合国成立,维护世界和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经济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各国共同协作,迎接挑战,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加以整合概况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