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名校2022-2023高二5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3年5月高二月考
理综试卷1
一、选择题
1. 新冠疫情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属于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
B. 它含有两种核酸、八种核苷酸、五种碱基
C. 它的遗传物质元素组成是C、H、O、N、S
D. 它必须入侵进入宿主细胞内才能大量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关病毒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
2、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 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
3、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 RNA)。
【详解】A、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A错误;
B、新冠病毒含有一种核酸,四种核苷酸,四种碱基,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D正确。
故选D。
2. 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②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④ 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⑤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⑥ 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⑦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和线粒体等⑧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
A. 5项 B. 4项 C. 3项 D. 2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正确;
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均为DNA,②错误;
③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它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所以没有染色体,③错误;
④发菜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
⑤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还有部分真菌,伞藻属于真核生物,⑤错误;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⑥正确;
⑦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⑦错误;
⑧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原核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生物如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⑧正确。
故选C。
3. 下图①~③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①是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是氨基酸
B. 若②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②是脂肪
C. 若③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则③可能是磷脂
D. 若③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核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该化合物可能是蛋白质或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②的组成元素是C、H、O,该化合物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该化合物可能是核酸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或者是磷脂、ATP等。
【详解】A、①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若是某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是氨基酸,A正确;
B、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若②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②是糖类,B错误;
C、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若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则③可能是磷脂,C正确;
D、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是DNA或RNA,都属于核酸,D正确。
故选B。
【点睛】
4. 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共同参与细胞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③Mg2+是血红素分子的组成成分
④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的作用
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①②人体中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类,结合水主要与其他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①②正确;
③Mg2+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成分,不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③错误;
④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的作用,④正确;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高,代谢越旺盛,反之越微弱,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⑤错误。
综上①②④正确。
故选C。
5. 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亲子鉴定等工作中有重要用途,下图是一幅DNA指纹技术应用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指纹能获得嫌疑人信息的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
B. DNA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而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C. 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即1种磷酸、2种五碳糖、5种含氮碱基
D. 结合上图罪犯和怀疑对象的DNA指纹技术图,怀疑对象1具有最大的犯罪嫌疑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这也是DNA指纹的主要依据。
【详解】A、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这也是DNA指纹能获得嫌疑人信息的根本原因,A正确;
B、DNA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而SARS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B正确;
C、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即1种磷酸、1种五碳糖、4种含氮碱基,C错误;
D、怀疑对象1的DNA指纹图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的样品最相似,故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D正确。
故选C。
6. 已知某条肽链由9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4、25、56、78、98,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正确选项是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103个
②若去掉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4个
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新形成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原来减少1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3、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①分析题意可知,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肽键数+氨基数=(98-1)+6=103个,①正确;
②由于该肽链含有5个甲硫氨酸,在中间的4个(分别位于第4、25、56、78位)每水解掉一个就少2个肽键,而最后一个(位于第98位)仅少一个肽键,所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2×4+1=9个,②错误;
③由于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R基中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所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中间的4个(分别位于第4、25、56、78位)每个肽键断裂后都形成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而最后一个(位于第98位)不影响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所以因此形成的几个多肽中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4个,③正确;
④由于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R基中没有游离的羧基,若去掉该多肽中间的每个甲硫氨酸(分别位于第4、25、56、78位),断裂每个甲硫氨酸两侧的肽键共消耗2分子而增加2个氧原子,而去掉末端的甲硫氨酸(第98位)只断裂一个肽键消耗1分子水而增加1个氧原子,所以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的减少数=5个甲硫氨酸分子中的氧原子数+断裂5个甲硫氨酸共消耗的水分子数=5×2-(4×2+1)=1个,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 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 ________层次。叶片属于生命系统中的 ________层次。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____ 。
(2)此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标本时,一名同学在观察叶肉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个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可能是 _______。
②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__________移动。
③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①. 细胞 ②. 器官 ③. 生物圈
(2)只有完整的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3) ①. 气泡 ②. 右上方 ③. 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命系统结构中的最基本层次,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层次;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移动标本时,物像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小问1详解】
某科研小组的研究对象是叶片中的叶肉细胞,故应属于细胞层次,而叶片是营养器官,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生物圈。
小问2详解】
实验设置了完整叶片与捣碎叶片进行对照,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完整细胞可以完成特定的生理活动,而捣碎的细胞不能完成生理活动,即只有完整的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小问3详解】
在制作装片过程中,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形成气泡影响观察,而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后,再缓缓放下就不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空气与水界面折光不同而形成黑边,中间透明。在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为倒像,所以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需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8. 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成熟苹果果肉中的还原糖时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在_________的条件下,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沉淀。
(2)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常使用的染液是_________,其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用其染色时,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
(3)检测黄豆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很少,不能过量,为什么 _________。
【答案】(1) ①. 斐林试剂 ②. 50~65 ℃ 水浴加热 ③. 砖红色
(2) ①. 苏丹Ⅲ染液 ②. 洗去浮色
(3)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会遮挡显色效果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1)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在50~65 ℃ 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用其染色时,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
(3)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且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要少,原因是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可能会与A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同时B液过量也会使溶液的蓝色加深,从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9. 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下图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b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结构物质、防御物质、________、________、调控物质等。
(4)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5)d中构成生物膜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淀粉 ②. 糖原 ③. H2O ④. 二肽 ⑤. —CO—NH— ⑥. 催化物质(催化或酶) ⑦. 运输物质(运输或载体) ⑧. 核糖核苷酸 ⑨. 细胞质 ⑩. 磷脂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是糖类,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e是RNA;图2表示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其中虚框内表示的是肽键,其结构式为-CO-NH-。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表示多糖,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淀粉;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存能量的多糖是糖原。
(2)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和水,形成的化学键是虚框内的肽键,分子式为-CO-NH-。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表示蛋白质,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结构物质、免疫物质、催化物质、运输物质、调节物质等。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e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小麦细胞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5)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表示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分类等,进而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10.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
(1)三七是很好的中药,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在常态下为粉末状,易溶于有机溶剂,应采取________法提取。考虑到中药成分要食用,提取剂用________为宜。
(2)加热时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之前,还要进行过滤除去不溶物。
(3)提取薄荷油(一种常态下为液体,极易挥发的物质)则应采取蒸馏装置得到油水混合物,加入NaCl后薄荷油将分布于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然后用____________分离出油层,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静置后过滤得到纯净薄荷油。
(4)橘皮油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提取时需要将橘皮洗净晾干后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萃取 ②. 乙醇 ③. 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④. 浓缩 ⑤. 上层 ⑥. 分液漏斗 ⑦. 柠檬烯 ⑧. 能够破坏细胞结构,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解析】
【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通常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等。蒸馏法利用芳香油的挥发性,将植物裁量放入水中加热蒸馏,再冷凝静止分层既可获得芳香油;压榨法利用机械压力提取芳香油,对于芳香油含量较多的植物材料使用;萃取法是将植物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再蒸去溶剂获得芳香油的方法。
【详解】(1)三七易溶于有机溶剂,常态下为粉末状,故可采用萃取法提取;考虑中药成分要食用,提取剂则采用乙醇较适宜;
(2)由于有机溶剂易挥发,故在加热时需要安装冷凝回流装置;过滤不溶物要在浓缩处理之前;
(3)蒸馏法提取薄荷油,由于薄荷油的密度比水层小,故薄荷油分布于上层,待静置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4)橘皮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石灰水浸泡橘皮后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并且增大摩擦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的有关内容并理解实验相关的操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生物选修]
11.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发酵菌为好氧菌,则发酵容器内_____________(填“上层”“中层”或“下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较好。
(3)从大豆到豆豉的过程中,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类似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即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发酵菌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菌种 ②. 发酵时间 ③. 上层 ④. 氨基酸和多肽 ⑤. 脂肪酸和甘油 ⑥. 蛋白酶和脂肪酶
【解析】
【分析】根据“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菌种的不同;又据“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可知,实验还探究了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故本实验自变量有2个,即菌种和发酵时间,据此分析。
【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导致发酵效果不同的因素包括两桶中的不同菌种及每桶发酵的时间差异,即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
(2)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发酵较好,若发酵菌为好氧菌,因发酵容器的上层氧气较为充足,所以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较好。
(3)腐乳制作过程中,蛋白质转变为氨基酸和多肽,脂肪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直接原因是发酵菌产生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点睛】本题考查豆豉的制作及相关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识记腐乳制作的原理,能进行迁移应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23年5月高二月考
理综试卷1
一、选择题
1. 新冠疫情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属于生物,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层次
B 它含有两种核酸、八种核苷酸、五种碱基
C. 它的遗传物质元素组成是C、H、O、N、S
D. 它必须入侵进入宿主细胞内才能大量繁殖
2. 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②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④ 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⑤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⑥ 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⑦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和线粒体等⑧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
A. 5项 B. 4项 C. 3项 D. 2项
3. 下图①~③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①是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是氨基酸
B. 若②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②是脂肪
C. 若③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则③可能是磷脂
D. 若③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核酸
4. 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共同参与细胞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③Mg2+是血红素分子的组成成分
④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的作用
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更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④⑤
5. 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亲子鉴定等工作中有重要用途,下图是一幅DNA指纹技术应用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指纹能获得嫌疑人信息的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
B. DNA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而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C. 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即1种磷酸、2种五碳糖、5种含氮碱基
D. 结合上图罪犯和怀疑对象的DNA指纹技术图,怀疑对象1具有最大的犯罪嫌疑
6. 已知某条肽链由9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4、25、56、78、98,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正确选项是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103个
②若去掉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4个
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新形成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原来减少1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 ________层次。叶片属于生命系统中的 ________层次。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____ 。
(2)此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标本时,一名同学在观察叶肉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个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可能是 _______。
②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__________移动。
③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成熟苹果果肉中的还原糖时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在_________的条件下,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沉淀。
(2)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常使用的染液是_________,其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用其染色时,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
(3)检测黄豆组织中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很少,不能过量,为什么 _________。
9. 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下图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b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结构物质、防御物质、________、________、调控物质等。
(4)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5)d中构成生物膜的是____________。
10.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
(1)三七是很好中药,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在常态下为粉末状,易溶于有机溶剂,应采取________法提取。考虑到中药成分要食用,提取剂用________为宜。
(2)加热时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之前,还要进行过滤除去不溶物。
(3)提取薄荷油(一种常态下为液体,极易挥发的物质)则应采取蒸馏装置得到油水混合物,加入NaCl后薄荷油将分布于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然后用____________分离出油层,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静置后过滤得到纯净薄荷油。
(4)橘皮油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提取时需要将橘皮洗净晾干后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选修]
11.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发酵菌为好氧菌,则发酵容器内_____________(填“上层”“中层”或“下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较好。
(3)从大豆到豆豉的过程中,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类似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即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发酵菌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名校2022-2023高二5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