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练 第42练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答案)

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恒容的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N2O4(g)2NO2(g),若N2O4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需要15 s,那么N2O4的浓度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  )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小于10 s D.大于10 s
2.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正确的是(  )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4.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Z(g)+W(s) 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C.在容器中加入氦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 ③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 ④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 ⑤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原因是提高了分子的能量,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 ⑥化学反应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
6.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在使用催化剂(b曲线)和未使用催化剂(a曲线)时,反应进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a与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
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C.a与b相比,a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更高
D.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7.在298 K时,实验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2O2+2HI===2H2O+I2,在不同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表,由此可推知当c(HI)=0.500 mol·L-1,c(H2O2)=0.400 mol·L-1时的反应速率为(  )
实验编号 1 2 3 4 5
c(HI)/(mol·L-1) 0.100 0.200 0.300 0.100 0.100
c(H2O2)/(mol·L-1) 0.100 0.100 0.100 0.200 0.300
v/(mol·L-1·s-1) 0.007 6 0.015 2 0.022 8 0.015 2 0.022 8
A.0.038 mol·L-1·s-1
B.0.152 mol·L-1·s-1
C.0.608 mol·L-1·s-1
D.0.760 mol·L-1·s-1
8.(2021·广东,14)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
B.t1时,c(X)=c(Y)=c(Z)
C.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t3后,c(Z)=2c0-c(Y)
9.探究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温度/℃ 催化剂/g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KMnO4溶液褪色平均时间/min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1 25 0.5 4 0.1 8 0.2 12.7
2 80 0.5 4 0.1 8 0.2 a
3 25 0.5 4 0.01 8 0.2 6.7
4 25 0 4 0.01 8 0.2 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12.7,b>6.7
B.可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CO2所消耗的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
C.用KMn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3)约为1.5×10-3 mol·L-1·min-1
D.用KMn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3)<v(实验1)
10.(2022·辽宁,12)某温度下,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2.0 mol X发生反应2X(s)Y(g)+2Z(g),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min 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mol·L-1·min-1
0~2 0.20
0~4 0.15
0~6 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 mol·L-1
B.2 min时,加入0.20 mol Z,此时v正(Z)C.3 min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
D.5 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4 mol
11.作为一种绿色消毒剂,H2O2在公共卫生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知反应:H2O2(l)===
H2O(l)+O2(g) ΔH= -98 kJ·mol-1  K=2.88×1020。
向H2O2稀溶液中滴加数滴含Mn2+的溶液,即有气泡快速逸出,反应中Mn2+起________作用。某组实验数据如下:
t/min 0 10 20 30 40 50
c(H2O2)/ (mol ·L-1) 0.70 0.49 0.35 0.25 0.17 0.12
0~30 min内O2的平均速率v=______ mol ·L-1·min-1。
1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6个盛有过量锌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ol·L-1 稀硫酸/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其中:V1=__________,V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8=________。
13.(1)已知:2N2O5(g)2N2O4(g)+O2(g),起始时N2O5(g)为35.8 kPa,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 kPa·min-1。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2.9 kPa,则此时的=________kPa,v=________kPa·min-1。
(2)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2HCl(g)+O2(g)??Cl2(g)+H2O(g)的反应过程中n(Cl2)的数据如下:
t/min 0 2.0 4.0 6.0 8.0
n(Cl2)/×10-3 mol 0 1.8 3.7 5.4 7.2
计算2.0~6.0 min内以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mol·min-1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716 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 7 min-1,在t=40 min时,v正=________min-1。
第42练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D 2.C 3.C 4.B 5.B 6.B 7.B 8.D 9.C 10.B
11.催化 0.007 5
解析 向H2O2稀溶液中滴加数滴含Mn2+的溶液,即有气泡快速逸出,说明Mn2+的加入加快了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但Mn2+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故Mn2+起到了催化作用;起始时双氧水的浓度为0.70 mol ·L-1,30 min时双氧水的浓度为0.25 mol ·L-1,其浓度变化量Δc=0.70 mol ·L-1-0.25 mol ·L-1=0.45 mol ·L-1,则这段时间内双氧水的反应速率 v===0.015 mol·L-1·min-1,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7 5 mol·L-1·min-1。
12.30 10 19.5
解析 该实验目的是研究硫酸铜的量对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所以要保证除了硫酸铜的浓度外,不改变其他物质的浓度,即保证各组实验中硫酸的浓度相同,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相同,由此可知V1 =V2 =V3 =V4 =V5=30,V5+20= V4 + V6 +10= V1+0.5+V8,即V1=30,V6=10,V8=19.5。
13.(1)30.0 6.0×10-2
(2)v(HCl)=2v(Cl2)=2×=2× =1.8×10-3 mol·min-1
(3)  1.95×10-3
解析 (1)由题意,列三段式:
所以=30.0 kPa;v=2×10-3×30.0 kPa·min-1=6.0×10-2 kPa·min-1。
(3)平衡时,v正=v逆,即k正x2(HI)=k逆x(H2)·x(I2),则===K,k逆=;v正=k正x2(HI)=0.002 7 min-1×0.852≈1.95×10-3 min-1。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练 第42练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