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化学与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11.4 化学与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禁用农药以保护水资源 B.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C.深埋废旧电池消除污染 D.大力植树造林防沙防尘
2.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节约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资源
C.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D.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3.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为使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B.为尽情欢度中秋佳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D.增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4.2016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在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乱扔
B.人走不往关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D.同学间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
5.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我国也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下做法不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夏天尽可能将空调温度调到最低 B.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C.交通出行选择公共自行车 D.植树造林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
D.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7.“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B.教科书循环使用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8.下列图标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不可回收 B.严禁烟火
C.当心爆炸 D.节约用水
9.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下列生活垃圾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A.厨余垃圾 B.废饮料瓶 C.废旧报纸 D.废旧电池
10.2021年,南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作为市民应该积极参与。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生活污水集中排入邕江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喷雾车不间断喷雾降尘
11.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
B.用甲醇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业上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塑料薄膜是种植大棚蔬菜的必需品,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1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NO2 B.CO C.粉尘 D.H2O
13.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14.2015年“地球一小时”将于3月28日(星期六)晚8:30举行,中国将继续聚焦当前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降尘
B.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C.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D.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二、填空题
15.人类每时每该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2)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①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填字母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
A 蜡烛 B 硫粉 C 红磷
②小明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的含量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C 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 选用教室里的空气
④通电使红磷燃烧,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 ;红磷燃烧了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用通电的方法引燃红磷与用酒精灯引燃红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我国在2012年2月29日,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CO B CO2 C SO2 D NO2
16.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产与生活。请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使人中毒的主要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
(3)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乙酯(C4H8O2)
17.小海同学今年参加了以下实践活动。
(1)为家人做饭,打开燃气灶炒菜,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小海发现火焰呈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___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2)垃圾分类,下列属于可回收物的有_______(填字母)。
a.旧书籍 b.铝制易拉罐 c.佩戴过的口罩 d.干净的旧衣物
(3)种植蔬菜,若青菜叶片发黄,他应当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填一种即可)
(4)宣传消防知识。小海爸爸的汽车中备有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遇到火情,正确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用字母排序)。
a.上下摇动灭火器,使干粉松动 b.距离火焰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c.一只手握住压把,另一只手抓好喷管 d.拔掉保险销
三、实验题
18.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1)配制溶液时应用蒸馏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杂质,有时会干扰实验。为了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___,搅拌。
(2)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3)为保护水资源,实验室的废液需要处理后排放,为减弱含硫酸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_____。
A 废铁钉 B 二氧化碳 C 熟石灰 D 碳酸钠
(4)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可行的是_____。
A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B 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 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 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四、计算题
19.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横线上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2)黑火药制作的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固体和气体污染物,各填一种)。
(3)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24g氧气需硝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20.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滴三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试计算这只坏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21.(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①可以除去水中溶解的一些杂质和异味的设备是______(填字母);
A过滤池 B吸附池 C清水池
②沉淀池和过滤池除去的是水中的______杂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______。
③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 mg L﹣1,含铜<1.0 mg 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④为了保持江河湖海的秀丽,某同学向市政府提出了保护的几条建议:
①向江河中放养鱼虾,保持生态平衡; ②清理江河中的污泥;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④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质污染。
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
(2)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实验前硬质玻璃管的内部体积为70ml注射器内密封30ml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②小强测定的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30 7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他实验得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没有来回推拉注射器 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C读数时没有把气球捏瘪 D铜粉的量太少 E铜粉的量太多
③反应后剩余的主要气体是什么______(填化学式),根据这个实验请推测该气体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禁用农药是不现实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废旧电池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深埋废旧电池会污染深层土壤和地下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力植树造林,可以防沙防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与污染和低碳生活;
【详解】A、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引起环境问题,应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A正确;
B、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利用资源,故B错误;
C、白色污染是指塑料的大量使用,通过布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C错误;
D、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践行低碳生活,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A做法正确;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B做法错误;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剧森林树木的砍伐,而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C做法错误;
D、增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同样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减少危害,D做法错误;
故选A。
4.A
【详解】A、废旧电池随意乱扔会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理念,故A符合题意;
B、人走不往关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可以节电节水,符合“绿色”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垃圾,符合“绿色”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同学间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节约资源,符合“绿色”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夏天尽可能将空调温度调到最低会浪费大量的电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B、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C、交通出行选择公共自行车,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D、植树造林,森林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故选:A。
6.B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因此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也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故B符合题意;
C、自来水净水的过程中没有煮沸,故C不符合题意;
D、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因此不能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常见物质性质的熟记和对比。
7.C
【详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会增加能耗,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符合题意;
D、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减少纸的使用,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是回收利用图标,故错误;
B、是严禁烟火的图标,故正确;
C、是当心爆炸的图标,故正确;
D、是节约用水的图标,故正确。
故选A。
9.D
【详解】厨余垃圾、废饮料瓶、废旧报纸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不属于有害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故废旧电池是有害垃圾,故选D.
10.B
【详解】A、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拒绝烟草,远离毒品,该选项做法正确;
B、生活污水集中排入邕江,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应处理达标后排放;该选项做法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与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该选项做法正确;
D、喷雾车巡回喷雾降尘,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这一主题。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对于人体必需元素,要注意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故A错误;
B、甲醇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醇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故B错误;
C、化学对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具有重大作用,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应该禁止使用,故C错误;
D、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塑料制品难以降解,所以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D
【详解】A、NO2有毒,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CO有毒,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粉尘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H2O无毒,不会污染环境,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详解】A、该图标是“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中国环境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中国节能认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详解】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降尘,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的秸秆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汞+氧气氧化汞 C 足量或过量 偏小 D 产生大量的白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氧气被反应完了 或氧气含量非常低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体积的1/5 无污染 A、C、D
【分析】蜡烛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详解】(1)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汞+氧气氧化汞。
(2)①蜡烛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故应该选择C。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足量或过量。
②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的含量将偏小。
③实验过程中,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前夹紧止水夹,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则操作不妥的是选用教室里的空气,故选D。
④通电使红磷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了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原因可能是氧气被反应完了或氧气含量非常低,冷却后,松开止水夹,由于产生压强差,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体积的,用通电的方法引燃红磷与用酒精灯引燃红磷相比,优点是无污染等。
(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选A、C、D。
16.(1) CO 开窗通风
(2)延展性
(3)水、氧气
(4)A
【详解】(1)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其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进而使人中毒缺氧,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预防煤气中毒可采用开窗通风的措施。
(2)铜可以拉成铜丝,过程中铜丝的长度得到极大的伸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3)铁跟空气中水、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等物质,形成铁锈。
(4)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氢气化学式为H2,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则生成物化学式可以由H2和CO以不同系数比组成;
A、CH4O可由1份CO和2份H2反应得到,符合题意;
B、CH2O2中碳、氧的个数比≠1:1,不符合题意;
C、C2H6O中碳、氧的个数比≠1:1,不符合题意;
D、C4H8O2中碳、氧的个数比≠1: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1) 调大
(2)abd
(3)(合理即可)
(4)adcb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火焰呈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此时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天然气充分燃烧;
(2)旧书籍、铝制易拉罐 、干净的旧衣物都有再利用价值,都属于可回收物品,佩戴过的口罩可能有细菌或病毒,没有再利用价值,不属于可回收物;
(3)氮肥能促进叶色浓绿、枝繁叶茂;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达,抗寒抗旱,增产丰收;钾肥能促进茎秆粗壮,抗倒伏。种植蔬菜,若青菜叶片发黄,他应当施用的化肥是氮肥,如硝酸铵、尿素等;
(4)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有具体要求,使用时应安装正确的操作进行,遇到火情,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上下摇动灭火器,使干粉松动 ,然后拔掉保险销,再一只手握住压把,另一只手抓好喷管,在距离火焰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18. 肥皂水 D B B、D.
【详解】(1)为了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混合搅拌后,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是软水。
(2)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
A、水的作用是溶解物质,用作溶剂;
B、水的作用是隔热,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造成集气瓶炸裂;
C、水的作用是清洗试管中污渍;
D、白磷的燃点较低,将白磷液封在水中,防止自燃;
故选:D。
(3)为保护水资源,实验室的废液需要处理后排放,为减弱含硫酸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A、废铁钉能与稀硫酸反应,降低硫酸浓度,减小酸性;
B、二氧化碳不能与硫酸反应,不能减小其酸性;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显碱性,能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钙,使其酸性较小;
D、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使其酸性减小;
故选:B。
(4)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可行的是:
A、应该适当抑制某些水中动、植物生长;故选项错误;
B、不能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应该净化、处理达标后在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正确;
C、化肥有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但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故选项错误;
D、生活污水应集中进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19.(1)K2S;(2)烟尘(或可吸入颗粒物等合理即可)、SO2(或CO、或NO或NO2或NOx);(3)151.5g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横线上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K2S。
(2)黑火药制作的烟花燃放时,会产生烟尘、生成硫化钾且还可能存在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物,所以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烟尘、K2S、SO2。
(3)设生成24g氧气需硝酸钾的质量是x:
x=151.5g
生成24g氧气需硝酸钾的质量是151.5g。
20.12960mL
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菜水托地、用生活中的废水冲马桶、使用节水龙头、刷牙时用口杯接水、防止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等合理即可。
【详解】这只坏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3×60×60×24÷20=12960mL,故填12960mL;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菜水托地、用生活中的废水冲马桶、使用节水龙头、刷牙时用口杯接水、防止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故填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菜水托地、用生活中的废水冲马桶、使用节水龙头、刷牙时用口杯接水、防止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等合理即可。
21. B 难溶性 把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 C ④ 化合反应 23 C N2 铜与氮气不反应
【详解】(1)①A、过滤池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吸附池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C、清水池是除去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后得到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沉淀池是使难溶性物质沉降,过滤池是除去难溶性杂质,故沉淀池和过滤池除去的是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过滤是实现固液分离是一种方法,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把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③其中的“铁、铜”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④①向江河中放养鱼虾,保持生态平衡,可以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②清理江河中的污泥;可以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④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④;
(2)①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②得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
A、没有来回推拉注射器,会导致氧气不能充分反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C、读数时,没有把气球捏扁,部分气体进入气球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D、铜粉的量太少,导致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E、铜粉的量太多,不会使数据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③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N2;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铜消耗气体的体积约为23%,便不再反应,说明铜与氮气不反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