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下学期八年级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3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八年级历史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同堂分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本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 I 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 本
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该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 照片承载了丰富的信息,见证了伟大的历史。对下图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恰当的是
A. 标志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 毛泽东当选人民政府主席
C.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大团结
3. 英雄烈士饱含深情的家书承载着时代精神。以下信息反映了英雄们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 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黄继光烈士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 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邱少云烈士
A.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C.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D.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
4.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由1953年“ 一五计划"开始。下列属于“ 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5 .2023年3月4日, 一年 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 "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一制度的确立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 如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 大跃进"运动开展 D.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7.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8. 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
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党的好干部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9 . 1978年5月, 《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
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的撰写主要针对
A. “浮夸风” B. "共产风"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 两个凡是"的方针
10. 对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历史的变迁相关联,以下对联中,最能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状况的是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1.2020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20多年来,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 “那一声
槌响"指的是
A.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设立经济特区
12.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三角洲一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经济三角洲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13.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下列哪一句话会出现在邓小平的开幕词中
A.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 发展才是硬道理"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必
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指
A. 坚持扩大改革开放道路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道路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
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我国建立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C. "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D.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 Ⅱ 卷 ( 非 选 择 题 共 3 0 分 )
16. (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 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
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 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 ……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
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 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 ……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 ,简要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 2 分 )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 (1分)此历史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 2 分 )
(3)根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分)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重要法律文献
(1分)这一文献颁布实施后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变化 ( 1 分 )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回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1 分 )
17. (10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 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一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平均增长 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一 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 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
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以钢为纲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 1960年
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 …… 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摘编自《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
材料四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考察时感慨道: “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
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从材料一 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1分)图表中的这种现象能印证党和政府实施
的发展规划有何特点 ( 1 分 )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1分)此外,我国还在哪一行
业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2 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大跃进"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 ( 1 分 )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与小岗村农民有关的制度, (1分)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特
点。 ( 2 分 )
(5)综上所述,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 1 分 )
18. (10分)杰出人物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适时结束,要把党和 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扩大企业的权力,打破平均主义。世界天
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是不行的,史称“北方谈话”。
——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标志性事件, ( 1 分 )
改革之初我国企业是如何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 2 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这段讲话针对的问题,(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讲话的重大历史意义。
( 2 分 )
(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列举不少于两例史实展开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4 分 )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