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第12章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物质是
A.NaCl、KCl、CuSO4
B.NaNO3、Na2CO3、Ca(OH)2
C.KCl、HCl、Na2SO4
D.NaOH、KNO3、NaCl
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D.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证明鸡蛋壳的组成
3.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氢氧化钠用于食品干燥剂
D.氯化钠用于生活中的调味品和防腐剂
4.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CaCO3 B.CO2 C.CaO D.Mg(OH)2
5.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
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与图示相符的是(  )
A.2HI +Cl2 =2HCl +I2
B.NH4HCO3H2O + NH3↑+ CO2↑
C.CO2 +C2CO
D.2HCl+CuO=CuCl2+H2O
7.从物质构成的角度,以下物质的名称、分类及其构成微粒不相符的是(  )
A.氯化钠、盐、离子 B.葡萄糖、有机物、分子
C.金刚石、单质、原子 D.二氧化碳、氧化物、离子
8.小明在儿童节汇演中表演了一个魔术:向“凉白开”中滴加无色液体甲,变成一杯“红酒”;接着向“红酒”中加入无色液体乙,产生大量气泡,变成一杯“汽水”;最后,向“汽水”中加入无色液体丙,变成一杯“牛奶”。已知甲为酚酞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凉白开”是碱性溶液 B.液体乙的用量不影响液体丙的选择
C.液体丙可能是AgNO3溶液 D.最后得到的“牛奶”是悬浊液
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氮气和氧气——闻气味
B.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C.水和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B.②中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C.③中与硝酸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D.④可解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
11.下列图象反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②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表示镁在氧气中燃烧
④表示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2.小煜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蜡烛制取炭黑 B.自制汽水
C.用简易净水器净水 D.鸡蛋壳加入食醋中
二、填空题
13.化学符号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符号表示:
构成硫酸铜的微粒________;生活中用于做糕点发酵粉的物质是________;溶解于水放热的物质________。
14.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氦气 ②氧气 ③酒精 ④干冰 ⑤小苏打 ⑥大理石
(1)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2)常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
(3)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
(4)可用于面粉发酵的是_____。
(5)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
(6)可用于配制医用消毒剂的是_____。
15.为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 牛奶约含有105m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____(填字母编号);
A 钙离子 B 钙元素 C 单质钙 D 羟基磷酸钙
(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
(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____L骨头汤;
(4)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 牛奶 B 某品牌钙片 C 氧化钙 D 葡萄糖酸钙 E 碳酸钙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
(2)甲烷燃烧_______________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CaCO3、Na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实验II: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1)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有的是_____,肯定没有的是_____;可能有的是_____;
(2)为了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的成分,还需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Ⅲ:取少量_____于试管中,先滴加_____,再滴加_____然后通过实验现象,则可确定其组成。
18.某实验室小组同学发现在实验桌上的小烧杯中,有上周做实验时取出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回收处理,该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实验。
【猜想】
①该固体没有变质
②该固体全部变质
③该固体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②或猜想③,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实验准备】将该固体置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配制成待测溶液。
(1)甲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③成立;否则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
(2)乙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钡,再滴入酚酞试液。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②或猜想③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
丙同学:取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再滴入酚酞试液。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②或猜想③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可行。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_。 有气体产生 猜想_______不成立
另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有____,溶液不变色 猜想_______成立
(4)【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__保存。
四、推断题
19.A~M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主要成分,B是人体胃酸的一种主要成分,F是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E是钠盐,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换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俗称为___________,请画出K所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通电电解J时,通常加入少量烧碱或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相同条件下,生成气体L和气体K的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_.
(3)请写出I在K中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⑥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请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镁、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所示的实验: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成分
(1)氢氧化钡溶液呈___________(选填“酸”“碱”“中”)性。
(2)沉淀甲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拓展探究
(4)“Y溶液”及“操作Ⅰ”分别是 。
A.稀硝酸、蒸发结晶 B.稀盐酸、蒸发结晶 C.氯化钙溶液、过滤
(5)若将溶液丙和溶液X混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后若无沉淀产生,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
B.混合后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最终所得上层溶液可能呈酸性
C.混合后若只产生气泡(生成的微溶物此处以沉淀形式存在),则所得上层溶液可能呈碱性
五、计算题
21.称取NaCl和BaC1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l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___________g;
(3)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4)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为_____g,且此时溶液的pH=______。
22.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H2SO4和MgSO4两种溶质。为帮助工厂制定废液达标排放的处理方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废液中MgSO4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实验过程为:取废液250g于烧杯中,再将16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分4次加入烧杯中,测定反应生成沉淀的总质量。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40 40 40 40
产生沉淀的总质量/g 0 2.9 8.7 11.6
请你回答问题并计算:
(1)第1次实验中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
(2)求废液中MgSO4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______。
(3)请在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曲线。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存在H+;
A、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可以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并且都能和酸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三种物质间均不会发生反应,且都不和酸反应,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酸能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制作汽水,主要就是要求所得溶液中要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故 A正确;
B、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而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的杂质、异味及色素,而膨松棉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 B正确;
C、植物花瓣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中,这样形成的酒精溶液遇到酸和碱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作酸碱指示剂,故C正确;
D、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能和食盐水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D。
3.C
【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根据中和反应特点,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A正确,
B、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没有腐蚀性,所以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B正确;
C、氢氧化钠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作食品干燥剂,C错误;
D、氯化钠是有咸味,且无毒无害的固体,用于生活中的调味品和防腐剂,D正确。故选C。
4.C
【详解】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碱溶液。A. CaCO3 是盐且不溶于水。 B. CO2 与水反应生成酸。 C. CaO 与水反应生成碱。 D. Mg(OH)2 不溶于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碱的性质。
5.C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选项说法正确。
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选项说法错误。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A
【分析】删除掉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可看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的置换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氯化钠属于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相符。
B、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相符。
C、金刚石属于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相符。
D、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相符。
故选:D。
8.B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为酚酞溶液,向“凉白开”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选项正确;
B、向红色溶液中加入乙,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凉白开”可能为碳酸盐,而溶液乙为酸类,最后向“汽水”中加入无色液体丙,溶液变浑浊,若酸的量不足,则丙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沉淀,若酸过量,则丙与碳酸盐和酸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生成沉淀,则对丙的选择产生影响,选项错误;
C、若乙为稀盐酸,则反应产物与硝酸银可以反应生成沉淀,选项正确;
D、最终溶液变浑浊,为固液混合物,属于悬浊液,选项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氢气和氧气都是没有气味的,通过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错误;
B、黄铜和金的颜色相同,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遇水则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可以鉴别,故正确;
D、氯化钡溶液遇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常见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10.C
【详解】A、①中Ca(OH)2属于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正确;
B、②中Ca(OH)2与HCl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B正确;
C、碱和盐发生反应要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③中NaNO3溶液与Ca(OH)2不能反应,C不正确;
D、④中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Ca(OH)2+CO2=CaCO3↓+H2O,D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①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图象错误;
②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后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正确;
③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此反应中镁、氧气的质量比为48:32=3:2,镁和氧气不会同时有剩余的,故图象错误;
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图象正确;
故②④图象反映的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用蜡烛制取炭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自制汽水过程中,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简易净水器净水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鸡蛋壳加到食醋中,醋酸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Cu2+、SO42- NaHCO3 NaOH(或H2SO4)
【详解】构成硫酸铜的微粒是Cu2+、SO42-;生活中用于做糕点发酵粉的物质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 NaOH固体、浓H2SO4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14. ④ ① ⑥ ⑤ ② ③
【详解】(1)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常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氦气;
(3)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大理石;
(4)可用于面粉发酵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
(5)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氧气;
(6)可用于配制医用消毒剂的是酒精。
15. B +5 40 ABDE
【详解】(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故填:B;
(2)由于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Ca10(PO4)6(OH)2中,钙显+2价、氧显-2价、氢氧根显-1价,则(+2)×10+6×x+(-2)×24+(-1)×2=0,解得x=+5,故磷的化合价为+5价;故填:+5;
(3)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800mg=40000mL=40L;故填:40;
(4)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于人体补钙;牛奶、某品牌钙片、葡萄糖酸钙、碳酸钙都能与用人体补钙;故选:ABDE。
16.
【详解】(1)高温煅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
(4)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17. 溶液 过量氯化钡溶液 酚酞溶液
【分析】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则溶液不含硫酸铜和碳酸钙,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则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钾。
【详解】(1)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则溶液不含硫酸铜和碳酸钙,故肯定没有的是,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则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故肯定有的是,故可能有的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的成分,还需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尽碳酸钠溶液,再滴加酚酞溶液然后通过实验现象,则可确定其组成。
【点睛】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以用氯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18.(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
(2)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引入,不能检验是否有NaOH
(3) 稀盐酸 ① 白色沉淀产生 ②
(4)密封
【分析】(1)
甲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③成立;否则猜想②成立。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无法做出判断。
(2)
乙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钡,再滴入酚酞试液。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②或猜想③成立。此方案也不可行,原因是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引入,不能检验是否有NaOH。
(3)
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说明固体已变质,猜想①不成立。
另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不变色,说明只含碳酸钠,不含氢氧化钠,该固体全部变质,猜想②成立。
(4)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容易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19. 纯碱/苏打 增加水的导电性 2:1 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热量 化合反应
【分析】A~M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主要成分,可推出A为碳酸钙,B是人体胃酸的一种主要成分,可推出B为盐酸,F是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可推出F为氢氧化钙,E是钠盐,E能与F转化为A,可推出E为碳酸钠,C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H能与赤铁矿在高温下反应,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H为一氧化碳,C能与G转化为E,可推出G为氢氧化钠,A能与B转化为D、C、J,J能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K和L,可推出J为水,则D为氯化钙,H能与赤铁矿在高温下反应生成I,可推出I为铁,I能与K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M,可推出K为氧气,M为四氧化三铁,则L为氢气,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知E是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
K所含元素的原子是氧原子,氧是8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8,故氧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纯水不易导电,所以通电电解水时,通常加入少量烧碱或硫酸的目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通电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气和铁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所以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4)反应⑤是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碱
(2)2HCl+Mg(OH)2=MgCl2+2H2O
(3)硫酸钠、氯化镁
(4)B
(5)A
【分析】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镁、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和溶液乙,白色沉淀甲可能是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也可能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向白色沉淀甲中加入过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无气泡产生,说明沉淀甲为氢氧化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不含碳酸钡,则白色固体中含硫酸钠、氯化镁,不含碳酸钠,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不能共存,故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氯化钠。
【详解】(1)氢氧化钡属于碱,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2)沉淀甲部分溶解,是因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氯化镁;
(4)由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硫酸钠、氯化镁,一定不含碳酸钠、氢氧化钠,可能含氯化钠,将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过量,故溶液乙中含氢氧化钡、氯化钡、氢氧化钠,可能含氯化钠,向溶液乙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故溶液X中含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要想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得到氯化钠,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Y为稀盐酸,然后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钠。
故选B;
(5)A、白色沉淀甲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加入过量盐酸,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盐酸过量,故溶液丙中含氯化镁和盐酸,溶液X中含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将溶液丙和溶液X混合,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无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碳酸钠已经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符合题意;
B、混合后若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的碳酸镁,碳酸镁和氢氧化镁均能与酸反应,故最终所得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盐酸,溶液不可能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C、混合后,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若只产生气泡,无沉淀产生,则氢氧化钠、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故上层溶液不可能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1)搅拌,加速溶解
(2)23.3
(3)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为
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4)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钠溶质质量为
消耗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7
【解析】(1)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璃棒,是为了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与水接触,使溶解速度加快;
(2)根据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由图像可知生成沉淀质量为23.3g;
(3)见答案;
(4)第一问见答案;
根据反应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显中性,故pH为7。
22.(1)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与H2SO4发生了反应
(2))解:设废液中MgSO4的质量为x
答:废液中Mg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6%。
(3)
【详解】(1)废液中含有H2SO4和MgSO4两种溶质,加入氢氧化钠后均能发生反应,且优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故第1次实验中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与H2SO4发生了反应。
(2)结合表格数据的规律,比较第2、3次实验可知,每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可产生8.7g-2.9g=5.8g氢氧化镁沉淀,最终得到沉淀质量为11.6g;计算过程见答案。
(3)由(2)分析可知,每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可产生8.7g-2.9g=5.8g氢氧化镁沉淀,则第2次生成2.9g沉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2=20g,故当加入40g+20g=60g氢氧化钠溶液时,开始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生成11.6g氢氧化镁沉淀需要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故当加入60g+80g=140g氢氧化钠溶液时,硫酸镁完全反应;故图像为:。

第12章盐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