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年第届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是( )
A. 新能源汽车更多使用氢燃料
B. 奥运场馆更多使用太阳能
C. 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制冰实现了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D. 就餐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2. 火箭发射过程中,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总装调试 B. 燃料注入 C. 点火发射 D. 船箭分离
3. 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 收集氧气
C. 收集二氧化碳并进行验满 D. 干燥氧气
4.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分子不断运动
B. 两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5.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与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支持燃烧
C. 用途: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可作燃料
D. 危害:无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6. 年月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C. 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
7. 人体内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锌元素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锌的原子序数为
B. 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D.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 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
B. 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 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 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
9. 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鉴别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
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取样,用试纸测定
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除去中少量的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 B. C. D.
10. 现有、两种金属,如果把、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溶解并产生氢气,不反应;如果把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1. 请从、、、、、、七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个氮原子 ______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 ______ 。
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 ______ 。
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______ 。
12. 时,将等质量的、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加热到时现象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结合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填“”或“”。
图中、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 填“”、“”或“”。
图中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_ 填“甲”或“乙”。
时,要使、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恒温蒸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 ______ 填“”或“”的饱和溶液。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3. A、、、、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用“”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转化为的反应: ______ ;该反应属 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与的反应是 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4. 以下为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氟元素与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个电子;
写出元素周期表中第号和第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 ;
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与氯元素排在同一周期横行的理由是 ______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5.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仪器的名称: ______ 。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所选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 。
某同学选用和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该组合的优点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 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学习小组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
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品松花蛋,初识松花蛋的酸碱性
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加入食醋涩味减轻,联想到碱性物质通常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
【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
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
【分析推理】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 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除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 ______ 填化学式或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 ______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 ______
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______ 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松花蛋粉加水后滤液显碱性的原因,寻到了涩味的缘由。
【反思总结】判断化学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反应物。
【任务三】腌松花蛋,制作传统美食
将松花蛋粉加入容器中,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到松花蛋泥,将松花蛋泥均匀裹到新鲜鸭蛋上密封。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7. 钙在冶炼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钙的方法生产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制得,计算参加反应的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新能源汽车更多使用氢燃料,氢燃料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故选项错误。
B、奥运场馆更多使用太阳能,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制冰实现了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故选项错误。
D、就餐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森林的砍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故选项正确。
故选:。
根据题意,“绿色环保”是指人类为了保护大自然而采取的一种行为,可以从减少污染、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绿色环保”的含义、减少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总装调试,仪器和原料不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燃料注入,没有点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点火发射中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船箭分离,船和箭都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总装调试、燃料注入、船箭分离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
【解析】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图中装置来制取,故选项实验装置使用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实验装置使用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实验装置使用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选项实验装置使用正确。
故选:。
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乙是氢气,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丁是甲烷,其中氢元素显价,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故B错误;
C、丁是水,水电解可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锌,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不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助燃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取样,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B、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试纸测定,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C、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D、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故选:。
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酸碱度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
【解析】解:现有、两种金属,如果把、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溶解并产生氢气,不反应,说明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
如果把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说明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
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则、、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故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个氮原子表示为;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
氧化钙与水反应,是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是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结合题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氯化钙、硝酸钙均能生成碳酸钙生成,如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
合理即可。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 甲
【解析】解:在时,将等质量的、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中溶质部分溶解,中溶质全部溶解了,所以图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图中、两种溶液中溶质均全部溶解,溶质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所以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时,将等质量的、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中溶质部分溶解,中溶质全部溶解,说明该温度下,溶解度:,所以图中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甲,表示的溶解度曲线是乙,时,溶解度:,故要使、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恒温蒸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
故答案为:;
;
甲;
。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 分解 放热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为氧化钙,化学式为:;
转化为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与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
。
;分解;
放热。
根据题意,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是盐酸,是碳酸钙;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是水;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氢气,则是氢气;碳酸钙高温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是氧化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出剩余物质,最后将推出的物质带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答案】得到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解析】解: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第号和第号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镁元素,镁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与氯元素排在同一周期横行的理由是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故答案为:
得到;
;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第号和第号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镁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锥形瓶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解析】解: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则选用的装置是;所选装置中还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故答案为:;;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某同学选用和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该组合的优点是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控制反应速率,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 过量稀盐酸 碳酸钠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解:【分析推理】
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也显碱性,则滤液中的碱性物质除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或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碳酸钠。
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
【分析推理】;;
【实验探究】过量稀盐酸;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推理】
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也显碱性来分析;
【实验探究】
根据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以及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答:参加反应的的质量。
【解析】根据生成钙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的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