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 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诗中“平陈业”是谁的功绩(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这则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 )
A.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C.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D. 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3. 三帆中学张如希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他称赞的是哪位皇帝(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4. “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5. 宋梅尧臣《水轮咏》的“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述的是( )
A. 隋朝/灌溉工具/筒车 B. 唐朝/灌溉工具/筒车
C. 隋朝/耕作工具/曲辕犁 D. 唐朝/耕作工具/曲辕犁
6.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社会显现出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 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考做官
C. 社会风气兼容并蓄
D. 整个社会激荡着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7. 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重用奸臣,朝政腐败
②北方突厥族的侵扰
③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④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 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 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D. 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是历史发展趋势
9.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名单公布。从上榜名单上看,浙江有26县、江苏有17县(大多在苏南),福建有5县。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 东晋、南朝时期 B. 唐朝中后期 C. 北宋中期 D. 南宋时期
10. 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 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 午餐吃是的稻米、玉米等粮食
C. 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 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1. 据史书记载,黄巢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发挥了巨大威力。这说明,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是在( )
A. 隋朝末年 B. 唐朝中期 C. 唐朝末年 D. 五代十国
12.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追溯历史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秦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13.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 郑和下西洋 D.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14.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该材料反映出宋代(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市民生活丰富 C. 宫廷生活奢靡 D. 民族关系紧张
15. 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
①造纸术
②交子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鉴真、郑成功、岳飞 B. 戚继光、鉴真、张骞
C. 玄奘、郑成功、戚继光 D. 郑和、岳飞、鉴真
17. 一天早晨,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
A. 设立锦衣卫 B. 废除丞相 C. 创立内阁 D. 迁都北京
18.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天工开物》 B. 《梦溪笔谈》 C. 《农政全书》 D. 《徐霞客游记》
19.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着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
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 康熙帝册封班禅
C.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班禅六世
20.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A.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 B. 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C. 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 D. 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1. 如图是清朝某行政机构,清朝时规定,其他人员不得靠近此地,皇帝与军机大臣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在此工作的大臣主要任务是( )
A. 裁决军国大事 B. 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
C. 领导地方官吏 D. 掌管六部
22.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原因包括( )
①官场贪污之风盛行 ②军队军备废弛 ③出现财政危机
④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严重。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3. 某学者在《百家讲坛》做了“戚继光抗倭”“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等一系列讲座,由此推断他所讲的主题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24. 1759年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总面积可达1310万平方千米,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下列关于当时我国疆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西跨葱岭 B. 北接天山
C.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D. 南至南海诸岛
25.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 《三国演义》和秦腔 B. 《水浒传》和昆曲
C. 《红楼梦》和京剧 D. 《西游记》和汉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26.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依据材料一,概述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他的治国思想推动了什么盛世局面的到来。
材料二:唐朝釆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举例说明汉藏两族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试举一例)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从材料三中找出最能概括当时社会风貌的诗句。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27.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杆一:隋朝之前,选官主要凭借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1) 为了克服材料一中的弊端,隋朝统治者创立了怎样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在哪位皇帝时期正式确立?
材料二:宋朝时期,统治者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
(2) 材料二中,宋朝时期,这一选官制度得到“改革和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三:
(3) 结合材料三,图中的举子参加考试时,解答题目的文体格式是什么?这种规定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 自隋朝以来,这种选官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 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2) 材料二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政府推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3) 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危害?
(4) 上述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唐朝与清朝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故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诗中“平陈业”是隋文帝的功绩。
故选:A。
本题以“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589年隋灭南陈,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的统一。
2.【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可知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发展。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可知,描述的是唐太宗把百姓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舟的情形,因为贞观也是唐太宗的年号。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了解情况。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了解情况,难度较小。
4.【答案】C
【解析】隋文帝利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拨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到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本题以“殿前试人”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及其对科举制的完善。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水、农、自营和随流转自速”等可知描述的是唐朝灌溉工具筒车,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唐朝筒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筒车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科技、文化繁荣,并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开明的对外政策,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还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少数民族的人也可以做官和参加科举考试。所以B选项描述不符合史实。
故选:B。
本题以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社会显现出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历史特征的知识点,应把握唐朝的历史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的历史特征。
7.【答案】C
【解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①唐玄宗重用奸臣,朝政腐败③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8.【答案】A
【解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涉及的政权与影响。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CD三个选项都符合宋代社会生活的特点;明朝我国才引进了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午餐吃稻米、玉米等粮食南宋商人不可能经历。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南宋的社会生活和玉米的认识。
解答本题注意了解南宋的社会生活特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黄巢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所以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火药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火药的相关知识点。
12.【答案】D
【解析】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为依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13.【答案】B
【解析】A项发生在唐朝;C项是明朝明成祖在位时期;D项属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反过来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材料中的“商业革命”可知在商业发展方面的影响巨大.纸币--交子的出现体现了商业的繁荣.交子的出现又发生在宋代,这样就好选择答案了.
本题重点让学生认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难度较小.
14.【答案】B
【解析】宋代的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题目材料是反映了瓦子的场景,体现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故选B.
本题以《东京梦华录》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的生活.应重点掌握瓦子的相关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瓦子的出现反映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是汉朝发明并改进的,②③④均为宋朝的成就,在之前并没有出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点。
16.【答案】A
【解析】题目给出的“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赞誉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痛斥秦桧、赞誉的是岳飞;“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反映的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人物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历史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7.【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朱元璋拿出一幅画字,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期,为加强君权,巩固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他们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搞得强化的标志。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知道明朝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搞得强化的标志。
解答本题要熟记明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18.【答案】A
【解析】“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故选:A。
本题以“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为依托,考查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为依托,考查清朝的民族政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解答】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着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体现其“恩”的一面。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在西南地区,建立对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康熙、乾隆年间,修建的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体现其“恩”的一面。清朝前期对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叛乱的平定,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则体现了其“威”的一面。C符合题意。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是清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的是清乾隆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的是清康熙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是清雍正帝。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
21.【答案】B
【解析】据图片和所学知反映的是清朝的军机处。军机大臣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军机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是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故选:B。
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时创设军机处。
掌握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和影响。
22.【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官场贪污之风盛行、军队军备废弛、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严重并出现财政危机,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故选D.
本题以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23.【答案】C
【解析】“戚继光抗倭”是指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经过几十年的斗争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渥巴锡回归祖国”是指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为摆脱沙俄的控制,回归祖国。乾隆帝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巩固了多民族的国家。故所讲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故选:C。
本题以“戚继光抗倭”“渥巴锡回归祖国”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相关史实。
24.【答案】B
【解析】清朝初年,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题干选项中关于当时我国疆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选项B,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疆域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的疆域的相关史实。
25.【答案】C
【解析】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古典小说和京剧。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和京剧反映了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19世纪中期,在北京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古典小说和京剧。
26.【答案】【小题1】(1)依据材料一“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时刻关心人民的利益(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重视人民,关心百姓疾苦 )。结合所学知识,他的治国思想推动了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到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依据材料二“唐朝釆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是送婚和亲(和亲)。说明汉藏两族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有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
(3)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从材料三中找出最能概括当时社会风貌的诗句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改善民生;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和考核或任用贤才;对外交流频繁;工具创新;民族关系融洽等。
故答案为:
(1)时刻关心人民的利益(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重视人民,关心百姓疾苦 )言之有理即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2)方式:送婚和亲(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
(3)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4)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改善民生;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和考核或任用贤才;对外交流频繁;工具创新;民族关系融洽等。(至少两点)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为切入点,考查了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朝的民族关系、开元盛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朝的民族关系、开元盛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7.【答案】【小题1】(1)由材料一“隋朝之前,选官主要凭借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可知,为了克服材料一中的弊端,隋朝统治者创立了科举制,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宋朝时期,科举制得到改革和发展,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同时提高进士的地位。
(3)由材料三图片和所学知,明朝时举子参加考试时,解答题目的文体格式是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人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读书人的创新能力,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
(4)自隋朝以来,科举制不断发展变化,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
故答案为:
(1)科举制; 隋炀帝时期。
(2)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同时提高进士的地位。
(3)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人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读书人的创新能力,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
(4)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文字和图片材料为背景,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发展和完善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发展和完善的相关知识。
28.【答案】【小题1】(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唐朝政府实行开明友好的对外政策。
(2)根据材料“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评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4)上述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中国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唐朝与清朝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中获得了的启示: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兴国;封闭落后。(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开明友好的对外政策。
(2)郑和下西洋;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闭塞,错失了 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4)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开放兴国;封闭落后。(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