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玉林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广西玉林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武王克商、尤其周公东征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当政时曾封建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 为了巩固政权,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统治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闭关锁国 C. “独尊儒术” D. “均田免赋”
3. 《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 民族的大交融 B. 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 社会相对安定 D.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4. 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文成公主入藏 C. 玄奘西行 D. 鉴真东渡
5. 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
A. 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 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 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 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6.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这表明明朝( )
A. 开创科举制度 B. 推行重文轻武 C. 实行八股取士 D. 大兴文字狱
7. 康乾时期,在西北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中俄边界;在东南设置台湾府。这些做法体现了( )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国家疆域远超历代 C. 国家治理因地制宜 D. 边疆管理军事为主
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A.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9.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
A. 辛亥革命的背景 B. 辛亥革命的经过 C. 辛亥革命的特点 D. 辛亥革命的影响
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 长征》体现了( )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 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
C. 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11. 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如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三大改造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2. 2023年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伊朗总统举行会谈,双方表示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 史论结合是记忆和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下列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金字塔 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
B 《汉谟拉比法典》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 《查士丁尼法典》 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
D 阿拉伯数字 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阿拉伯人
A. A B. B C. C D. D
14. “14-16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 欧洲大学的兴起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5. 下表呈现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
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变化表
时间 19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周期 50年 30年 7年 3~5年
A. 新科技革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 B.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C.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某中学九年级同学以“和谐 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材料一:
“和”字的小篆体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唐太宗
(1) 材料一中的小篆体在公元前3世纪成为全国通行文字是与哪一位皇帝有关?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战后初期,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最早宣称它们是“福利国家”,通过建立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增强国家对收入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摘编自张小济《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剖析》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哪一文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材料三:
序号 史料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6年多,6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造成9000多万军民伤亡,军费开支及物资损失5万多亿美元。
② 1999年美国以维护人权为幌子,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仅因为南斯拉夫是北约东扩的障碍。
③ 现在的地中海南岸与东岸的中东地区,是国际热点地区,长久以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纷争不断:叙利亚内战烽烟未熄。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不利于人类和谐相处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材料四: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摘编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综上所述,请你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7. 自建党以来,经历百年风雨,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起航的地方,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开端,是开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起点。
——摘编自《光明日报:“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
材料二:中国和苏联(俄)革命和建设对比表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联(俄) 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 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中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和苏俄革命道路共同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1979年《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
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就全国而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目前实行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组等,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整理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
(3) 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 综合上述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8. 古今中外,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和农业的改革是社会革命的直接杠杆,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图一的生产工具最先出现于哪一个朝代?请指出图二和图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项目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英32%31德13%24法10%42美23%15
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比较表 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使得鲁尔区成为德国空气污染重灾区。1962年12月鲁尔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显上升,当月死亡人数同比猛增了156人。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2) 材料二中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不得照抄原文)
(3) 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交通”“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技术革新”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解析】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故西汉初期,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解析】据材题干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ABD项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故题干现象表明宋元时期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故选:A。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知道题干现象表明宋元时期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解析】明朝为加强君权,进行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符合题意;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度,排除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清朝大兴文字狱,排除D。
故选:C。
本题以明朝八股取士为依托,考查《四书集注》的作者。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八股取士以及影响。
7.【答案】C
【解析】A.材料未体现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
B.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题干中的“康乾时期”是清朝,排除。
C.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在西北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中俄边界”“在东南设置台湾府”,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统治者在因地制宜地管理边疆地区,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中的“东南设置台湾府”可知,边疆管理是因地制宜的,并不都是以军事为主,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指的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指的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人民禁烟斗争胜利指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C项;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以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影响等知识。
9.【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论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不是论述的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特点。
故选:D。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知道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解析】1934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 长征》体现了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B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题干关键信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解答本题要把握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图片可知是大跃进时浮夸风的盛行。1958年进行的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大跃进。1958年进行的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C
【解析】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能顺利圆满结束,是因为周恩来总理在关键时候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亚非各国间的合作,C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重点掌握万隆会议的内容以及意义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万隆会议的内容以及意义等知识。
13.【答案】B
【解析】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而不是古巴比伦,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符合题意。
C.《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的第一步,而不是《查士丁尼法典》,排除。
D.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人加以改进,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四大文明古国及文明成果,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答案】A
【解析】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A项正确。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欧洲大学的兴起主要在12-13世纪,排除C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发生在17世纪,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从50年缩短到30年,再缩短到7和3-5年,它直接反映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注意全面分析表格材料。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6.【答案】【小题1】皇帝:秦始皇(嬴政)。思想:民本思想(以民为本的思想)。
【小题2】目的:增强国家对收入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文件:《社会保障法》。
【小题3】因素:世界性战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答其中2点即可)。主题:和平与发展。
【小题4】趋势:多极化趋势。建议:国家建设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大各国、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社会福利制度、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及应对策略、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树立专题意识,以“和谐 发展”为切入点整合中外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7.【答案】【小题1】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小题2】共同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武装夺取政权。原因: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苏联: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小题3】解放思想,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小题4】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等。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夺取政权,苏联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归纳和概括材料中的知识共性。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识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识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识记武装夺取政权的相关内容,识记苏联模式的相关内容,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小题1】朝代:唐朝。内在联系:蒸汽机的改进为蒸汽机车提供了动力。
【小题2】实力变化:美国、德国分别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居民身体健康。
【小题3】观点:技术革新促进了交通发展。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正式开始,使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石油的开发与利用。
结论:技术的革新促进了交通的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不新改革创新。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曲辕犁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与运用、蒸汽机车的发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的变化、德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对技术革新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曲辕犁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与运用、蒸汽机车的发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的变化、德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对技术革新的认识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