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湛江市经开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科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2.某班主办的黑板报有这样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和平解放西藏
C.修建青藏铁路 D.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战歌激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与敌人浴血奋战。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面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是( )
A.刘胡兰 B.董存瑞 C.黄继光 D.邱少云
5.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7.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8.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鹰厦铁路 B.宝成铁路 C.川藏公路 D.武汉长江大桥
9.1953年发行的人民币面额为壹分的纸币上的图案是一辆车;1953年发行的人民币贰分上的图案是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一角钱上的图案是一辆拖拉机……十元人民币上的图案是工农像。这些图案的设计寓意是( )
A.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 B.三大改造的提前完成
C.我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10.《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经建立 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C.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确立 D.民主政治建设非常完善
1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13.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14.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我国开始进入这一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16.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朱锋。”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 )
A.“最可爱的人”——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两弹元勋”——邓稼先
17.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似水流年》是一部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抨击中国“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说,是一曲用发自心底的真情,呼唤中国人绝不允许“文革”悲剧在神州大地重演的悲歌,值得重视和肯定。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18.“以此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谓开启了中国千年历史大变局。”材料中的“起点”是指( )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19.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这一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工业建设转移到农业建设上来 B.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由政治运动转移到法制建设上来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上来
20.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21.围绕这个中心坏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改变分配方式
2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道:“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文中所说的“第一扇窗”是指(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内地
23.“房价又涨了”这是近几年人们在媒体上常见的消息。进入2016年以来,大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炒房行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在共同影响市场,这说明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4.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25.2001年之后中国外贸总额连续大幅增长,并于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进出口总额比美国高出2500亿美元,中国的出口额已占到了全球出口的十分之一。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行销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得益于( )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6.法国《世界报》在2011年罕见地推出98页的“中国世纪特刊”,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也坦承: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国际舆论的密切关注,表明中国( )
A.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B.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国际影响力在扩大 D.注重国际舆论宣传
27.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8.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以上著名论断的提出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四大 D.邓小平南方谈话
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四个全面”是指(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对外开放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0.“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 )
A.近代化道路 B.新民主主义道路
C.井冈山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材料二 下表所示是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变化情况
成分比例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3年 10.8% 11.6% 2.7% 71.2% 5.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1)材料一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表中所示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1分)这一事件有何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2分)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在建国初期做了哪些准备?(4分)
(4)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分)
32.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952年底,陈家4口人分到了10亩地,告别了祖祖辈辈的佃户身份。“以前只敢种产量最有保障的作物,一般是种蚕豆,品质不好,但能保收。分田到户后可以自由调配,开始种水稻、高粱、豌豆,吃得饱,也吃得好了!”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四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1979年秋小岗村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陈家四口人分得土地的这次运动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1分)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1分)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1分)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的两例失误。(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安徽风阳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开创了我国农业上的什么制度?(2分)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积极影响?(2分)
(5)党和政府在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33.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东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广东的改革开放之先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最根本的还要靠改革开放。(13分)
材料一: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回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下竞争力报告NO.13之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蓝皮书指出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的排名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专家解释说,深圳是全国城市中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除经济发展外,深圳亦能兼顾环保。香港经济竞争力整体强健,但“守成有余,创新不足”。
——央广网北京2015年5约15日报道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先拥有“自主权”的城市有哪几个?(3分)中国最终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开放格局?(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成为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的原因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一1984年间广东经济有什么变化?(2分)材料一和材料三有何联系?(2分)
(4)联系材料、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湛江政府、人民应如何做,使得湛江能够发展得像深圳一样好?(2分)

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