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贵池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庄园内有城堡、教堂,在城堡与教堂的附近散布着佃户的茅舍小屋。庄园内还建有仓库、磨坊、油坊、酒坊、锻造坊和面包坊等。庄园肥美的土地由领主自己经营,其余耕地是佃户的份地,耕地之外还有草地、牧场、猎场和池塘等。”由此可知,中古西欧庄园( )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B.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
C.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 D.等级严密的管理方式
2.“窃惟救时必自求人才始,求才必自变科举始。”张之洞、陈宝箴在《妥议科举新章折》中主张废八股、改进科举。光绪帝发布上渝,认为张之洞、陈宝箴的方案“剀切周详,颇中肯綮”,并以此为蓝本进行改革。据此推知,该方案( )
A.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B.颠覆了“中体西用”的理念
C.推动新旧势力间的合流 D.否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3.唐太宗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朱元璋要求选拔官吏“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康熙帝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据此可知( )
A.“德”“才”是古代选官的唯一标准 B.唐至明清时期选官标准发生重大改变
C.以“德”“才”为选拔标准符合儒家思想 D.唐代开始确立“德才兼备”的选官标准
4.1855年英国文官委员会成立,主要负责主持文官的考选事宜,制定任用标准、考试规程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文官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营利性经济活动。这一系列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政府的推动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D.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5.《后汉书·何敞传》记载:“敞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
A.渗透了外儒内法的理念 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C.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化色彩 D.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特征
6.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
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 B.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 D.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
7.英法曾爆发过一场著名的战争——百年战争,法国在圣女贞德的带领下成功战胜英国,把英国赶出了法国,英国失去了其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土,彻底沦为“岛国”。这场战争( )
A.颠覆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传统 B.使英国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
C.促进了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开了以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
8.为庆祝中法建交59周年,2023年1月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了“中法美食文化之夜”活动。1964年的中法建交( )
A.有助于打破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的垄断 B.推动“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理念的落实
C.是新中国国际地位开始得到提高的表现 D.使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得到有效的维护
9.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铸造了各种各样的货币,有布币、刀币、圜钱等。而几乎同时期的土耳其,出现了著名的克罗伊斯金币。这一时期货币的出现( )
A.是欧亚丝绸之路贯通的结果 B.顺应了贸易发展客观需求
C.推动了统一王政时代的到来 D.得益于民族间经济的交流
10.1712年,清政府以1711年的人丁作为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23年,实行摊丁入亩。这些赋税制度改革对户籍制度的影响是( )
A.强化了户籍作为征收赋税的参考标准 B.削弱了户籍在赋税管理中的作用
C.实行“主户”“客户”分籍管理办法 D.开创了户籍分类登记的管理制度
11.东晋大司马桓温执政时,于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日行土断法,他把侨州郡县流民编户入册,一起纳税,史称“庚戌土断”,土断之后,国家控制的人口大量增加,土地税收也增多了。据此可知,土断制度( )
A.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的控制 B.推动门阀政治的形成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消除了国家与世族的矛盾
12.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中曾出现过一架脚踏三锭纺车。王祯的《农书》中除了对手摇和脚踏纺车做了全面总结外,还介绍了两种新的纺车,大纺车和水转大纺车,它的特点是纺纱的锭子更多,多的达到三十二枚,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B.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13.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而大部分工人生活在贫民区,如曼彻斯特,居住在阴暗的地下室的工人有四五万之多,他们日常的食物质量也非常差,“蔬菜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工作环境单调,他们被迫屈从于由机器运转控制的生活规则,经常是没有停歇地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六天。这反映出( )
A.工人阶级人身自由的丧失 B.工业革命恶化居民生存状况
C.贫富分化使悲观主义盛行 D.医学落后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14.在罗马大剧场有一次举行盛大的演出,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一改往日的戎装,穿着一身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那么,凯撒穿着的丝绸可能来自于古代中国的(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5.英国政府大力开拓海外殖民地,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带来巨额的货币资本。同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年增长率从18世纪后半期的1.1%迅速上升到19世纪中期的4.5%,出口额增长了4倍以上。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为英国开拓了市场 B.殖民是原始积累唯一途径
C.殖民与贸易孕育工业化时代 D.英国主宰的世界市场形成
16.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
A.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经过康熙、 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少数民族地区,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允许实行有限自治,并运用立法、因俗设官(制)、赐封等方式巩固了“大一统”帝国……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得以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的制度变革,并分析这种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经略边疆的历史意义。(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的行为
——摘编自吴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以英美国家的百年实践为例》
根据材料,围绕“近现代西方国家社区治理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3月24日,2023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太原举行,共同探索马铃薯产业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发展路径,助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一:马铃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发起的研究,通过在350种不同的马铃薯上使用遗传标记,最终确定全世界的马铃薯都起源于秘鲁南部所在区域种植的马铃薯,从那里逐渐向南美的北部和南部传播出来。随着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马铃薯在16世纪下半叶被西班牙人带回到欧洲传播开来。然后再被欧洲的探险者和殖民者带到全世界各地。
材料二:马铃薯喜冷凉干燥气候,适应性较强,以疏松肥沃沙质土为宜,生长期短而产量高。马铃薯块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可防止坏血病,刺激造血机能;无机盐对人的健康和幼儿发育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促进全身健康。马铃薯同时具有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多重特点,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要的食品品种之一,被列入七种主要粮食作物之中,地位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轨迹及原因。(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得到的认识。(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得到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的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税率,导致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12月11日,在漫长谈判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期,迎来了一段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应继续推动金融市场更高层次开放,提升全融双向开放水平。
——摘编自李志鸿、梅冠群《中国发展观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简析欧洲贸易地位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和货币领域所采取的措施。(6分)
(3)写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年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6分)
贵池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 A C B D B C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A B B A C A
二、非选择题:
17.(1)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4分,答出2点即可)
(2)从秦朝三公九卿制到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再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影响:使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全国的有效控制;也使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能力不断削弱,容易导致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弱。(2分, 答出2点即可)
(3)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分, 答出2点即可)
18.(12分)示例论题:国家在近现代西方国家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阐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前,西方一直奉行古典自由主义,国家基本不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社区组织。随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国家开始有限介入社区治理,承担进行社会救济的重要角色。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社区治理的干预增强。自20世纪80年代起,虽然国家行为在社区治理中有所弱化,但国家仍是社区“合作治理”中时隐时现的行动主体。(“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19.(1)传播轨迹:美洲—欧洲—全世界。(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使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其适用性较强,生长期短而产量高;等等。(4分,答出2点即可)
(2)认识: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整个世界物种的交流和改进,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要加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联系等等。(4分,答出2点即可)
20. (1)变化:从边缘到中心。(2分)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4分,答出2点即可)
(2)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贸易、关税、 汇率等方面出现严重争端。(2分)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国际协调机制,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7年签署关贸总协定)。(4分,答出2点即可)
(3)年份:2001年。(2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利:①它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⑤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这些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4分,答出2点即可)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