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指什么,60年代结婚三大件?

大家好,关于7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指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60年代结婚三大件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结婚三大件是什么

结婚三大件是指完成婚事的三种重要物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作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三大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所不同。

1、60年代

锤子、锄子、小锅子

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次风暴冲击,家庭拥有锤子、锄子、小锅子者富裕矣。

2、70年代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70年代末期,在改革***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要结婚就要购齐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

3、80年代

冰箱、彩电、洗衣机

八十年代,随着港台电视剧的大量进入内地,沐浴了改革***春雨的内地民众也开始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

4、90年代

空调、电脑、录像机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家庭建设又向新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大件又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

7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指什么,60年代结婚三大件?

5、21世纪

房子、车子、票子

跨入21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家庭消费也随之向科技化和高消费迈进。三大件没有一个公认的版本,可谓见仁见智,说的最多的当数“房子、车子、票子”了。房子、车子恐怕没啥争议,另外提的最多的无非是保险、子女教育、旅游等,归根结底,都是票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三样

1949年结婚需要什么东西

唢呐,糖,还有轿子。

不同年代的结婚三大件

1、在50年代时候结婚三大件是唢呐,糖,还有轿子,那时候结婚比较流行坐轿子,而现在年轻人结婚时一般会使用轿车,而且要选择高档品牌的。

2、60年代结婚的时候一般准备的三大件就是床桌子,椅子,其他还有一些4件套被子等等,当然那时候婚礼比较低调,因为大家的资金条件也不是很好。

3、70年代结婚的时候,一般准备的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还有缝纫机,有些地方可能会准备收音机,在那个年代有自行车就已经很不错了。

4、80年代结婚的时候一般准备的三大件是电视机,洗衣机,还有电冰箱,从这些物品上看,已经进入电气化时代,当然那时候的电视机一般都是黑白的。

5、90年代结婚准备的三大件是彩电,摩托车,另外再加上电器用品。有条件的还会买黄金饰品。

6、00年代结婚的人,三大件,房子,车子,票子。北京地区:房子,车子,船。

7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指什么?

70年代,我们父辈那时候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如果有了这三大件,那姑娘出嫁的时候是很有面子的。

以前结婚的三大件是什么?

在50年代,结婚就是早知道名字而未谋面的两个人之一次见面,然后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热闹一下就算结婚。到了60年代,结婚开始有点讲究,得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婚前要找个木匠给婚房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而70年代,结婚讲究“三大件”,包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即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如果是上海牌石英表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很拉风”。到了80年代,要求更高了,必须有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哪家如果少了一样,街坊邻居会觉得男方没钱。90年代结婚的人,除了有房,男方还得准备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一些首饰,房子搞个简单装修,外加彩电、洗衣机、录像机这“三大件”,更好还配有摩托车,就算是豪华迎娶女方。而现在“新结婚时代”的年代,“房子、车子、票子”已成了结婚首要考虑的“三大件”。可以说,房子代表有个遮风挡雨的去处,车子作为代步工具,而票子代表所有能用金钱买到的东西,涵盖了前些年代所有“三大件”。为争取到有房、有车、有票,不少年轻人又不得不掉进了“啃老族”的圈子。目前,在结婚一族看来,房子是首要,但如果仅凭自己月收入千把元的人来说,微薄的工资只够买到一个厨房大小面积的房子。如果没有父母的经济支援,连房子的首付也是个问题。“ 结婚难”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里,“啃老族”、“房奴”、“车奴”均纳入其中。其中“房奴”就是为了各种目的(比如,想有自己的住房、或者结婚没房等),但是手里又没有足够的钱,于是就去银行贷款的人。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每月的工资除了一小部分留下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支外,其他的工资都还银行贷款了,没钱应对突发事件。

70、80、9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分别都是什么?

要说起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结婚的时候这三大件儿都有哪些,这让我回想起来父母那一辈的一些事情,当然他们结婚的时候我并没有参与,但是在我长大以后,父母有意无意当中也提及了很多次,他们结婚时的那些事情,其中就包括结婚的三大件儿是什么。

首先来说在70年代的时候想要结婚,需要准备的三大件儿,主要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其实这三大件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你从这三大件儿的用途来看,就知道父母那一辈的人是多么的务实,自行车是为了上下班使用,这样可以让自己去工作不迟到,下班也可以很快到家。

手表是可以让自己准时上班下班,让自己非常有时间观念,缝纫机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对家庭非常有帮助的一件设备,因为家里面的衣服,裤子,被子,褥子等等,很多都需要缝缝补补,甚至在过去那个年代,买衣服不方便都是有自己做衣服,所以缝纫机绝对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大件儿。

再来说说80年代结婚的人三大件儿是哪些,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叔叔阿姨们,他们结婚时需要的三大件儿,就更加先进了,那就是冰箱,电视和洗衣机,这三大件儿也能体现出了人类的进步,都可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的设备。

到了90年代的时候结婚的人,让我想起了我的哥哥姐姐们,他们结婚时的三大件儿就比较丰富了,根据每个人喜欢的不同,所以选择也会不同,通常是彩电,录像机摩托车,洗衣机还有金首饰任意选三种。

70年代年轻人筹备婚礼需要的三大件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7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短缺,三大件是经济实力的象征,要购买三大件还得有供销社的票,一般人家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有钱没票是买不了这三大件。

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那时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员工,每个月工资就30多块钱,要买一块手表谈何容易,要养家,自己得吃饭,要走人情,买一路手表最起码得攒一年以上钱,还得人托人走后门,那个年代手腕子上带一块手表,特别是夏天老远就看到手腕子亮花花的,有点自豪感,人都显得有气质。

扩展资料

80年代,改革***推动下,人们的收入明显增加了,物质生活开始丰富起来,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电视、洗衣机。

9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了,三大件也随之而水涨船高,消费水平从百元级提高到了千元级,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

关于7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指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