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练习(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选择题(共11题)
人体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A.耳蜗 B.听觉中枢 C.听觉神经 D.咽鼓管
青少年近视大多是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眼球某结构发生变化引起。该结构是
A.瞳孔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视网膜
小颖从亮处走到暗处,她的瞳孔变化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人通过眼获取了总量 以上的信息。图为眼的纵切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我们看到的“白眼珠”是眼球壁中 巩膜的颜色
B.由看近到望远时需要由睫状体调节 晶状体的曲度
C.看书、写字时间过久需要停下来眺望以预防近视
D.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的物体时,外界物体的像落在 视网膜的后方
人们常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 年歌手姚贝娜捐献的眼角膜成功移植给两名患者,使他们重获光明。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是虹膜,可以调节晶状体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B. 是晶状体,像一个凸透镜,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C. 是角膜,俗称白眼球,有保护作用
D. 是视网膜,能接受光线刺激产生视觉
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经不能形成嗅觉
B.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触觉
D.皮肤各个部位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手臂
下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透镜和白纸板分别模拟眼球的结构是
A.晶状体、虹膜 B.瞳孔、视网膜 C.晶状体、视网膜
视网膜黄斑区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线模糊。该病变影响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感光细胞 D.视觉中枢
小林沉迷于玩手机游戏,致使其眼球的某一结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而患上近视。这一结构是图中的
A. B. C. D.
年 月,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用动物角膜代替人角膜让万名患者复明,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如图表示角膜的结构以及角膜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A.①,无色、透明,可透光 B.②,有色素,可调节孔大小
C.③,无色、透明,可透光 D.⑤,无色、透明,可透光
二、综合题(共3题)
国家和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视力情况,视力测试是学校每年体检项目之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中的[ ] 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到 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视力测试时,看到待测字母然后做出手势的反射活动属于 反射。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二中的手部肌肉属于 ,大脑和脊髓中有控制该反射活动的 。
(3) 不良用眼习惯引发的眼轴前后径变化容易引起近视。医学人员测量了 名近视程度不同的志愿者的眼轴前后径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眼轴前后径长度 视力越低。
提示:正常成年人的眼轴长度约为 ,人眼的正常视力大于
(4) 经常户外远眺,可以放松调节[①] 的结构,有助于预防近视。此外,生活中还有 等做法也有利于保持良好视力。
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每年的 月 日是全国爱眼日, 年全国爱眼日的活动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如图所示为近视的成像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③] 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图象信息通过[②] 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视觉形成所需结构与下列最相似 (选填下列字母)。
A.听到铃声 B.谈虎色变 C.闻鸡起舞
(3) 近视主要表现为眼球中的[①] 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眼轴)过长,使物像落在③的前方。
(4) 近视的成因非常复杂。户外远眺少、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和使用电子屏等会诱发近视。双亲近视,子女近视发生率也较高,现已定位出与近视有关的基因有 多个。由此可见,近视的成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 因素。
(5) 为了给儿童和青少年提出预防近视的合理建议,研究人员利用幼兔进行实验,检测了室内人造光源( 光)对眼球发育(眼轴长度)的影响。结果如表。
该实验结果不能作为下列建议证据的是
A.减少使用 电子屏能减缓近视形成
B.保持适宜的阅读距离有助于预防近视
C.适度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近视
《奋斗正青春—— 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用歌声点亮青春,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在歌舞魅力中体会青春的热血澎湃,感悟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如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我们能够看到精彩节目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穿过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 (填字母)上形成倒立的物像。
(2) 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 凸度过大,造成近视,需要配戴 (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
(3) 歌曲《破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会刺激我们耳内的 (填标号),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 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4) 白敬亭、张彬彬与各高校国旗护卫队联袂演出了一曲《军礼》,表达了拳拳爱国之心。演绎歌曲必须有人类特有的 中枢参与才可完成。演出过程中动作的完成需要 的调节作用。
(5) 做眼保健操和课间休息时闭目或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请你写出一条保护听力的措施: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1题)
1. 【答案】B
【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人体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听觉中枢。
故选B。
2. 【答案】B
3. 【答案】A
【解析】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人在亮处时,瞳孔是缩小的,进入暗处后瞳孔要逐渐扩大,因此当人从亮处到暗处,人眼的瞳孔是从小变大,从暗处到明处,瞳孔变小,如图所示:
故选A。
4. 【答案】D
【解析】角膜的作用是透过光线,A错误;
瞳孔是光线的通道,B错误;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因而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5. 【答案】D
【解析】A 、在人的眼睛中,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其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A正确;
B、睫状体调节 晶状体的曲度的大小使人能看清远近的物体,B正确;
C、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看书时间长了,抬眼向远处眺望和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 小时都可以预防近视,C正确;
D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会落到 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D错误。
故选:D。
图中眼球的结构分别为: 是晶状体, 是虹膜, 是角膜, 是视网膜, 巩膜。
6. 【答案】B
【解析】 虹膜,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A错误;
是晶状体似凸透镜,对光线起折射作用,B正确;
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是巩膜,C错误;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但不能产生视觉,D错误。
7. 【答案】C
8. 【答案】C
【解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玻璃体投影在视网膜上,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通过分析知道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 曈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视觉中枢 视觉。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因此,“在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中”,透镜和白纸板分别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视网膜”。
故选C。
9. 【答案】C
10. 【答案】C
【解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正常眼),才能看的清楚,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于玩手机、电子游戏,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11. 【答案】C
【解析】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
根据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题干中的图示中①晶状体、②虹膜、③角膜、④睫状体、⑤玻璃体,因此图中表示角膜是③,无色、透明,可透光。故C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共3题)
12. 【答案】
(1) ③;视网膜;大脑皮层(大脑)
(2) 复杂(条件);效应器;神经中枢
(3) 越长
(4) 晶状体;控制用眼时间、保持用眼距离、合理使用电子屏幕、认真做眼保健操等,观点正确、表述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1)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 看到待测字母然后做出手势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属于复杂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结合题图二,视力测试时,看到待测字母然后做出手势的反射活动中,大脑皮层和脊髓是神经中枢,手部肌肉等是效应器。
(3) 分析表格数据,发现随着眼轴前后径长度的增加,平均视力逐渐下降,故可推测眼轴前后径长度越长视力越低。
(4) 人们看远看近的晶状体曲度的调节是靠睫状肌完成的,看近的时候睫状肌收缩,增加晶状体的曲度,把焦点拉近;看远的时候睫状肌放松才能让晶状体处于放松状态,焦点自然回到远处。所以人们远眺有助于眼肌的放松,自然对视力有好处。
保护视力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读书“禁忌”:不能躺着看书、不能在走路的时候看书、不能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乘车的时候不要看书;合理掌握用眼时间;尽量远离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机;经常做眼保健操;眺望远方;注意饮食和用眼卫生;及时就医。
13. 【答案】
(1) 视网膜;视(觉)神经
(2) A
(3) 晶状体
(4) 遗传
(5) B
【解析】
(1) ③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觉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②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含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而视觉形成包含了感受器(视网膜)、传入神经(视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听到铃声包含感受器(耳蜗)、听觉神经和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三部分,B、C 除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外,还包含了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色变、起舞),故选A。
(3) ①晶状体如凸透镜一样具有折射作用,曲度大小可影响物像是否落在视网膜上。
(4)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户外远眺少等可引起近视,双亲近视,子女近视发生率也较高,现已定位出与近视有关的基因有 多个,所以,近视的成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遗传因素。
(5) 根据表格中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数据可知,长期在 光下眼轴长度会增加,表现为近视,所以减少使用 电子屏能减缓近视形成,A正确;适度增加户外运动,让眼在自然光下的时间增长,同时由于户外对远近绿色植物等的观看也会使眼部肌肉得到很好的放松,因此有助于预防近视,C正确;而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保持适宜的阅读距离有助于预防近视,故选B。
14. 【答案】
(1) ;
(2) 晶状体;凹透镜
(3) ⑤;大脑皮层
(4) 语言;神经系统
(5) 不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嘴,或堵耳闭嘴;耳朵进水后要及时清理;不长期戴耳机听高分贝的音乐等(答一条即可)
【解析】
(1)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角膜、房水,由 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 晶状体和 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 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3) 歌曲《破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会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4) 白敬亭、张彬彬与各高校国旗护卫队联袂演出了一曲《军礼》,表达了拳拳爱国之心。演绎歌曲必须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参与才可完成。演出过程中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5) 保护听力的措施有:不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嘴,或堵耳闭嘴;耳朵进水后要及时清理;不长期戴耳机听高分贝的音乐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