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高一生物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假说一演绎法”的基本步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A正确;
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
C、孟德尔作出的“实验验证”是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得出后代高茎,矮茎≈1:1,C错误;
D、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子一代的测交实验,D错误。
2.【答案】B
【解析】 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
3.【答案】C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在花蕊期去掉雄蕊。此题考查豌豆异花授粉的过程。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4.【答案】D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红果对黄果为显性性状,A错误;
B、F1黄果是隐性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即其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
C、F1红果为杂合子,其植株自交后代红果:黄果约3:1,C错误;
D、若F1中红果植株(Aa)和黄果植株(aa)各占,则F2中红果所占的比例为,黄果所占的比例为,因此F2中红果:黄果约为3:5,D正确。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F1个体中,有AA、Aa和aa三种基因型,但aa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有繁殖能力的是AA和Aa,比例为1:2.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如果F1个体只进行自交,则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1-×=;如果F1个体只进行自由交配,则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1-×=。
6.【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分析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子代中黄色:鼠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体色的基因A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情况,B错误;
C、由于每对性状的后代都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Tt,C正确;
D、亲本的基因型是AaTt,则子代鼠色正常尾的基因型为aatt,鼠色卷尾的基因型为aaT_,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T_,aatt,即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D正确。
7.【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由此可见,自由组合的是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8.【答案】C
【解析】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而不是发生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错误;
B、F1的基因型是YyRr,自交产生的F2中的黄色豌豆(Y_)占,B错误;
C、F1自交产生F2,F2的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比例是YYrr:Yyrr=1:2,纯合子占,C正确;
D、F1自交产生F2,F2表现型比例为9:3:3:1,D错误。
9.【答案】D
【解析】AB、组合一种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可知其亲本基因型相同,均为双杂合子,黄色:白色=3:1,黑色:淡赤色=3:1,因此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AB正确;
C、组合二子代均为白茧,黑色:淡赤色为1:1,说明关于体色的杂交为测交类型,亲本表现型为白茧黑蚁和白茧淡赤蚁,与子代表现型相同,C正确;
D、白茧淡赤蚁为双隐性性状,因此其基因型相同,D错误。
10.【答案】D
【解析】A、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不管两对基因是否能自由组合,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1:1和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1:1,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为1:1:1:1,A错误;
B、若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将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 的四种配子,但如果基因连锁且发生交叉互换,也能产生这四种配子,B错误;
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不为9:3:3:1,可能为12:3:1等变式,也能说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若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1:1:1:1,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1:1,则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3:1,D正确。
11.【答案】C
【解析】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因此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染色单体会出现和消失,因此b为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或2个DNA分子,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错误;
C、丙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
D、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D错误。
12.【答案】A
【解析】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A错误;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后期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B正确;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C正确;
D、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D正确。
13.【答案】B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前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为42条,但是染色单体和DNA分子都是84个。
14.【答案】B
【解析】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①错误;
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②正确;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正确;
④若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④错误;
⑤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⑤错误。
15.【答案】D
【解析】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c为受精作用,受精形成的受精卵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23条染色体,A正确;
B、d1和d2的性别差异由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若是X染色体,则是女性,若是Y染色体,则是男性,B正确;
C、b1和b2过程性原细胞分裂方式相同,都是减数分裂,但是b1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四个精细胞,而b2分裂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C正确;
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b1、b2过程中,D错误。
分析题图:图示abcd分别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
16.【答案】C
【解析】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①正确;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正确;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相同基因,也可能是等位基因,③错误;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才是基因,④错误;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错误、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A、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 F1(只表现亲本的一种性状)和 F2(出现性状分离)的特点,结合题中遗传图,可知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摩尔根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样,都是在 F2 代发现了问题,然后提出了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后,用测交法进行验证,即都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B正确;
C、因为在该实验中,摩尔根发现 F1和F2 的特点和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相同,只是 F2 的白眼总是雄性,故摩尔根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孟德尔假说, F1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 , F1雌雄交配,F2后代为XBXB、 XBXb、XBY、 XbY,F2 的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2,C正确;
D、根据图解及C解析可知,用F1 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进行实验,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可以确定基因所在位置,D错误。
18.【答案】D
【解析】A、三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A/a、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b、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连锁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
C、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它可产生AB和ab配子,即产生2种配子,C错误;
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不同相对性状,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D正确。
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9.【答案】A
【解析】A、两个实验都是采用的假说—演绎法得出相关的遗传学定律,A错误;
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B正确;
C、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并且从豌豆的众多性状中选择了7对性状,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同时也从果蝇的众多性状当中选择了易于区分的白红眼性状进行研究,C正确;
D、这两个实验都采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D正确。
20.【答案】A
【解析】A、题干明确提出“抗病和易感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和t控制”,故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基因T和t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但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
C、F1是亲本随机交配而来,由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易感病=15:1可知,tt为,t为,T为,故亲本有TT和Tt,其抗病亲本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C正确;
D、若让F1中的抗病植株(TT、Tt)自交,注意需重新分配概率,Tt为,又由于是两性花,故子代中易感病植株(tt)占,D正确。
21.【答案】B
【解析】A、这只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1全部为红眼,判断红眼为显性性状,Ⅱ为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子代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为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子一代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A正确;
B、实验Ⅰ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进行杂交,结果F1全部为红眼,实验Ⅲ野生型红眼♂×白眼♀,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若相同,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
C、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实验Ⅲ野生型红眼♂×白眼♀,子代红眼♀:白眼♂=1:1,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故野生型红眼雄果蝇(XAY)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A),C正确;
D、实验Ⅲ子一代雌雄性状不同,实验Ⅲ的结果说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实验Ⅲ中的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中含有一个红眼基因,Y上没有这种基因,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D正确。
22.【答案】B
【解析】A、等位基因一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而白眼基因和紫眼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上,所以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两极各有一套相同的遗传信息,故基因dp、pr、sn、w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B正确;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w和基因p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能会移向细胞同一级,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级,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dp、pr、sn、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23.【答案】B
【解析】A、这是雄性生殖细胞,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CD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A错误;
B、A与A是1号染色体复制后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DF包含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B正确;
C、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纺锤体在前期出现,对应CD段,细胞板在末期出现,对应EF期,C错误;
D、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基因型应为AaBbXDY,D错误。
24.【答案】B
【解析】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遗传,B正确;
C、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C错误;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
25.【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
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A、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
B、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
C、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C正确;
D、非芦花雌鸡(ZbW)和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
26.【答案】C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该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则他们的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所以应该选择生育男孩。
27.【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设多指症的致病基因为A,甲型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为Xb,Ⅰ-1和Ⅰ-2婚配可以产生患甲型血友病而不患多指症的男性Ⅱ-1(aaXbY),故Ⅰ-1基因型为aaXBY,Ⅰ-2基因型为AaXBXb。据此分析Ⅱ-2的基因型情况。
A、Ⅰ-1为aaXBY,是纯合子,A错误;
B、Ⅱ-2患多指症(Aa)的概率为,患甲型血友病(XbY)的概率为,故患两种病的概率为×=,B正确;
C、Ⅱ-2患多指症的概率是,C错误;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D错误。
28.【答案】A
【解析】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雄果蝇是雌雄配子结合得到的,染色体组成为XY,决定子代雄果蝇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X染色体来自亲本雌性,所以子代雄果蝇中长翅与截翅的比例是1:1的原因是含XA的卵细胞:含Xa的卵细胞=1:1。
对于XY型的生物而言,雄性个体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本,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本,会传给雌性后代而不是雄性后代,据此可分析伴性遗传规律。
29.【答案】A
【解析】A、若母亲患病,则其儿子一定患此病,A正确;
B、若祖母为患者,则其儿子一定患病,但孙女不一定患此病,B错误;
C、若父亲患病,则女儿肯定携带致病基因,可能患病,也可能不患病,C错误;
D、外祖父患病,则其女儿肯定携带有致病基因,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其外孙,因此其外孙不一定患此病,D错误。
30.【答案】D
【解析】A、噬菌体是DNA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都来自细菌,又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部分含有用含有32P,因此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5S和32P,D正确。
3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
(1)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分)
(2)有丝分裂中(2分) BC(2分) (2分)
(3)3 12
(4)不是 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说明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图③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含染色体3条,说明体细胞含有6 条染色体 (2分)
【解析】(1)由分析可知,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④;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此细胞将要进行的主要变化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2)由分析可知,图②所示为雄性动物睾丸中的细胞分裂图,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④中的BC段;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故该生物体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
(3)图③是某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则该细胞为生殖细胞,其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其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最多时有12条。
(4)图②细胞和图③细胞所代表的生物不是同一种生物,原因是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说明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图③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含染色体3条,说明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因此,图②细胞和图③细胞不是来自同一种生物。
1、图①: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②: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③: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属于生殖细胞。
2、图④: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D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32.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
(1)乙;乔化 (2)DdHh、 ddhh
(3)4(2分) 1∶1∶1∶1(2分)
(4)蟠桃(Hh)自交或蟠桃和蟠桃杂交(2分)
(5)①表现型为蟠桃:圆桃=2∶1;(2分)②表现型为蟠桃:圆桃=3∶1 (2分)
【解析】(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
(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 H_ ×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33.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
(1)圆眼 (2)常
(3)(X染色体)Ⅱ区段 (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Ⅰ区段 是
(4)棒眼雌果蝇 棒眼雌果蝇 (2分) 野生型雄果蝇(2分) 棒眼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X染色体的)Ⅱ区段(2分)
②(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Ⅰ区段 (2分)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圆眼与棒眼交配后代都是圆眼,所以圆眼是显性性。
(2)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圆眼与棒眼之比是3:1,且在雌雄个体间没有差异,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①设控制圆眼的基因为A,控制棒眼的基因为a,假定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则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AYa,F2是XAXA、XAXa、XAYa、XaYa,比例是1:1:1:1,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假定基因位于Ⅱ区段上,则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AY,F2中基因型是XAXA、XAXa、XAY、XaY,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所以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不能判断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是位于Ⅱ区段上还是Ⅰ区段,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4)为了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判断,设计的杂交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杂交后代F3;
②将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与从F3中选出的一只表现型为棒眼雌果蝇交配,观察F4雌雄果蝇的表现型。若F4代雌雄果蝇均为圆眼则控制圆、棒眼基因位于Ⅰ区段;若雌果蝇为圆眼,雄果蝇为棒眼则控制圆、棒眼基因位于Ⅱ区段。
34. (每空2分,共12分)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2)减法 DNA酶
(3)②①④③ 噬菌体 氨基酸
【解析】(1)格里菲思利用肺炎链球菌与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只有当注射了活的S型细菌的小鼠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混合注射时,小鼠会死亡,由此提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依据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在每个实验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特异性的去除掉一种物质。发现只有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提取物才会失去转化活性,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噬菌体侵染菌实验包括4个步骤:第一步首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然后让将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后离心,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即②①④③;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需噬菌体提供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内的氨基酸为原料进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2022-2023 8. 孟德尔用自然界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正交、反交,F1全为黄色圆粒大理州民族中学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豌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生物 A. 亲本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B. F1自交产生的 F2中黄色豌豆占16
1.孟德尔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1
A.“假说一演绎法”的基本步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C. F1自交产生 F2,F2的黄色皱粒豌豆中纯合子占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 3
出结论 D. F1自交产生 F2,F2有四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9:3:3:1
B.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F ≈1 1 9.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另一对相对性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将 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得出后代高茎,矮茎 :
D. 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两个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足够多)数量比见下表,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亲代的正反交实验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2.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组合 黄茧黑蚁 黄茧淡赤蚁 白茧黑蚁 白茧淡赤蚁
A. F2的表现型比为 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 1:1 组合一 9 3 3 1
C. F2的基因型比为 1:2:1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组合二 0 0 1 1
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A. 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
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B. 组合一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
C. 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代的基因型都相同
4.某种植物的果实有红色和黄色两种,果实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D. 组合一和组合二的子代中白茧淡赤蚁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实的黄色对红色为显性性状 10.下列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A. 若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1:1:1:1,说明两对基因能自
C. F1红果植株自交,后代红果:黄果约 1:1 由组合
1 B. 若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产生基因型为 AB、Ab、aB、ab的四种配子,说明两对基因能自由D. 若 F1中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各占 ,则 F2中红果:黄果约为 3:52 组合
C. 若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不为 9:3:3:1,则两对基因一定不能自
5.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 由组合
个体,在 F1个体只能自交和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 F2总数的 D. 若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3:1:3:1,说明两对基因能自
( )
由组合
A. 2 1 B. 1 2 C. 8 5 D. 5 8
3 9 9 3 9 6 6 9 11.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
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 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 a、b、c表示的含义相同),
6.某种鼠的黄色与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 A、a控制),正常尾与卷尾是一对相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6 2
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 T、t控制)。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 黄色卷尾、 黄色正
12 12
3 1
常尾、 鼠色卷尾、 鼠色正常尾。由此所做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12 12
A. 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子 T纯合致死
C. 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Tt
D. 子代鼠色正常尾和鼠色卷尾杂交,后代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 A. 该动物的体细胞最多有 8条染色体,图甲没有同源染色体
7.孟德尔提出的自由组合定律中,“自由组合”指的是( ) B. 图乙中的 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A. 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 亲本不同相对性状间的组合 C. 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的关系
C. 决定同一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间的组合 D.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间的组合 D. 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第 1页,共 4页
12.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18.某植物体细胞内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不同相对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两次 性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 A. 图中 A、a和 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 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 4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 C. 如果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它可产生
13. 4种配子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 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
DNA D. 三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染色体和 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1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有关这两个
14. 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均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相关的遗传学定律
①变形虫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B. 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 对实验材料和相对性状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D. 均采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④若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⑤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比有丝分裂长,因为细胞要连续分裂两次 20.某两性花植物的抗病和易感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T和 t控制,让多个抗病亲本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株随机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易感病=15:1(不考虑变异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
15. 分析错误的是( )如图表示人类生殖周期中不同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F1中抗病:易感病=15: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基因 T和 t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但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 1抗病亲本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2
D. 1若让 F1中的抗病植株自交,子代中易感病植株占10
A. c为受精作用.其形成的受精卵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染色体 2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
B. d1和 d2的性别差异由 b过程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C. b b 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 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1和 2过程性原细胞分裂方式相同,但是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
D. b1、b2和 c过程实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 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
16.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与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组别 杂交组合 结果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Ⅱ F1红眼♀×白眼♂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 =1:1:1:1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Ⅲ 野生型红眼♂×白眼♀(来自实验Ⅱ) 红眼♀:白眼♂=1:1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17.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A. 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 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 摩尔根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样,都采用了“假说-演绎”
的研究方法 B. 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若相同可确定其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C. F2的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1/2
D. 选用 F1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进行实验不可以确定基因所 C. 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果蝇一半的精子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在位置
D. 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第 2页,共 4页
22.如图为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8.果蝇的长翅(A)对截翅(a)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
A. 白眼基因和紫眼基因为等位基因 为 XAXa、XAY,子代雄果蝇中长翅与截翅的比例是 1:1,原因是( )
B. 有丝分裂后期,基因 dp、pr、sn、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A. 含 XA的卵细胞:含 Xa的卵细胞=1:1 B. 含 XA的卵细胞:含 XA的精子=1:1
C. 含 XaC. Ⅰ w pr 的卵细胞:含 X
A的精子=1:1 D. 含 XA的精子:含 Y的精子=1:1
减数分裂 后期,基因 和基因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细胞
29.由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两极 A. 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B. 如果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D. 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 dp、pr、sn、w不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D. 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23. 30. 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是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两类重要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如图中甲是某果蝇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携带的部分基因情况,乙表示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
DNA A. 因结构简单与繁殖快等优点,使肺炎链球菌和和噬菌体等原核生物适宜作为实验材料每条染色体上的 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用含有 35S(或 32P)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噬菌体后可得到标记的噬菌体
D.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 35S和 32P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31. (14分)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根
据下列细胞分裂图,回答相关问题:
A. 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 CD期细胞可能出现不均等分裂
B. 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 A与 A分离发生在 DF段
C. 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在 BC时期开始出现
D. 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 EF期的细胞基因型应为 AaBbD
24.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1)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填序号)。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此细胞将要进行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2)图②所示为雄性动物睾丸中的细胞分裂图,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期,对应于图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 Y染色体 ④中的______段;该生物体产生 Ab精子的概率是______。
25.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 (3)某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图③的过程中,会出现_____个四分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 Z染色体上。下
多时有_____条。
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 × B. × (4)图②细胞和图③细胞所代表的生物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生物,原因是芦花雌鸡 芦花雄鸡 非芦花雌鸡 芦花雄鸡
C. 芦花雌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26.抗维生素 D佝偻病由 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有一对夫妇,丈夫患病,妻子正常。如 32. (14分)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D、d控制),蟠桃果形与
果你是负责遗传咨询的医生,你给他们的建议是( ) 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H、h控制) ,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
A. 孩子都会患病,建议不要孩子 B. 不管儿子还是女儿都不会患病 的实验统计数据:
C. 女儿都会患病,建议生儿子 D. 儿子都会患病,建议生女儿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
27.图为某家系成员患多指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甲型血友病(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
的系谱图及图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A. Ⅰ-1和Ⅰ-2均为杂合子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B. Ⅱ-2 1/8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
C. Ⅱ-2患多指症的概率是 1/4
D. 群体中女性甲型血友病发病率较高
第 3页,共 4页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 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 34. (12分) 对于遗传物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三个先后进行
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 的经典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科学认识。请
为 。 回答下列问题: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 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 (1)格里菲思提出“转化因子”的推断。支撑这一推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其中一组实验成
性纯合致死现象(即 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功将 R型活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并导致小鼠死亡。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向小鼠体内注
实验方案: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射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2)艾弗里等人证明 DNA是“转化因子”。该实验运用“______原理”控制自变量,发现只
①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有用 处理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提取物才会失去转化活性,不能将 R型细菌
②如果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转化为 S型细菌、但因传统观念“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阻碍、艾弗里等人的结论并没有被人
们广泛接受。
33. (15分) 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 (3)赫尔希和蔡斯进一步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 4个关键步骤:①T2噬菌体侵
染细菌、②用 35S和 32P分别标记 T2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离心分离,正确的步骤顺
雄果蝇,为了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
序是 (填序号)。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需利用__________的遗传信息,并以
体放大图如乙图,Ⅰ区段为 X染色体与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Ⅱ为 X _________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上特有区段,Ⅲ为 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 F1可知,果蝇眼形的 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 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
______染色体上。
(3)若 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 ______上,
也可能位于 _____ 上,______(填“是”或“否”)遵循分离定律。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
判断。
实验步骤:
①用 F2中棒眼雄果蝇与 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 ______ ;
②将 ______ 与 _____ 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 ______ 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 。
② ______ 。
第 4页,共 4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