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等两地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等两地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等两地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在会议上,大会要确定国歌、国旗、国徽等一系列建国事宜,与会人员每天还要讨论大量议题,凡建国种种,事无巨细。下列属于其讨论的议题是(  )
A. 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 B. 讨论是否出兵朝鲜
C. 制定出新中国的宪法 D. 决定西藏解放方式
2.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西藏从此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西藏和平解放于(  )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3. 军事战争电视剧《血战上甘岭》将献礼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你将在电视剧中看到(  )
A. 毛泽东派遣以朱德为司令员的中国解放军开赴朝鲜战场
B.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扬言一个月内结束朝鲜战争
C. 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中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
D.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4. 如图漫画《农民从土地上爬起来了》的法律保障是 (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5. 郑有贵在《中国农史》中说: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29.3公斤提高到1955年的1416.7公斤,提高了37.6%,年均递增5.5%,这是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实现的这主要得益于(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6. 如图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  )
A.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 B. 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C. 交通建设集中在沿海地区 D. 忽视轻工业、农业等的发展
7. “这一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制度”是指(  )
A. 民主集中制度 B.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 历史课堂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了1956年的一段诗文:“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这主要表达了诗人当时(  )
A. 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 B. “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C. 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 D. 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9. 为了响应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汉口《大刚报》进行了公私合营的探索。当时,国家在进行公私合营时的创举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实行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按劳分配
10.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状况(  )
A.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11. 姓名虽然只是代表某个人的一种符号,但能从人们取的名字中折射出社会变迁——如文革、国庆、抗美、超美等具有时代烙印的名字。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可能是(  )
A. 国庆 B. 文革 C. 抗美 D. 超美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这一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思想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这一会议确定的思想方面的指导方针是(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C.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两个凡是”方针
13.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为了增加同学们对农村改革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去相关地方实地参观,你认为应该去(  )
A.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深圳经济特区
C. 安徽省涡阳县 D.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4. 如图是《1978-2008年间我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其中2001年后对外贸易趋势主要得益于(  )
A.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 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15. 下列会议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选择 会议 内容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选举刘少奇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 A B. B C. C D. D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6.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体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7. 1967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8. 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企业产量,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9. 1997年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 ______ 。
改正: ______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3.0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什么革命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
材料二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哪一运动有关。并分析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产生的变化。
材料三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摘编自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3)根据材料三图文资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什么?
21. 进入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每个阶段的发展都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一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 依据材料一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计划叫什么?请举出这一计划下重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各一项。
材料二

(2) 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任务?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艰苦的创业年代,那时候岁月困苦,但是人们怀着无比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涌现出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人民英雄,成为激励好几代中国人奋发前行的集体记忆。
(3) 材料的英雄中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谁?石油工人“铁人”是谁?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2.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各届党的大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引领着中国新时代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寻路篇】
材料一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依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该文章的核心思想,并分析这篇文章的发表有何积极作用。
【转折篇】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 ______ 建设的新时期。从此中国进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 材料二中开启改革开放进程的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有什么新的安排?横线空白处的内容应填什么?农村在改革后实行什么制度?
【开放篇】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 根据材料三,写出两个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的名字。(要求两个省各举一例)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伟大篇】
材料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十七大报告
(4) 材料四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哪一重要成果?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由题干中的“在会议上,大会要确定国歌、国旗、国徽等一系列建国事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等内容。由此可见,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正确。
B.1950年10月2日,一次意义重大的政治局会议在中南海举行,主要讨论是否出兵朝鲜,排除。
C.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
D.决定西藏解放方式,并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大会要确定国歌、国旗、国徽等一系列建国事宜”。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掌握。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解答的关键是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时间的掌握。
3.【答案】D
【解析】A.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排除。
B.“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两个星期内结束朝鲜战争,回美国去过圣诞节,排除。
C.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役中,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排除。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4.【答案】B
【解析】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B.由题干中的“农民从土地上爬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正确。
C.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D.《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颁布的,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答的关键是识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理解。
5.【答案】B
【解析】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
B.由题干中的“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29.3公斤提高到1955年的1416.7公斤,提高了37.6%,年均递增5.5%”可知从1949年到1955年,我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呈现递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正确。
C.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29.3公斤提高到1955年的1416.7公斤,提高了37.6%,年均递增5.5%”。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完成意义的认识。
6.【答案】B
【解析】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如图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7.【答案】C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C是正确的选项;A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排除;BD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D
【解析】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据题干及“1956年”可知,题干主要表达了诗人当时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D项正确;解放战争胜利是在1949年,排除A项;“大跃进”开始是在1958年,排除B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中国全面开放是在此后,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的相关史实,“1956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解析】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B项正确;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排除A项;“无偿没收”说法错误,排除C项;“按劳分配”与国家进行的公私合营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国家进行公私合营时的创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面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③到④的时间是1960-1965年。1960-1965年,为了恢复国民经济,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故C正确;1958年,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
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故排除B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考查学生对图示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的正确解读分析。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掌握和对选项的辨识分析能力。
11.【答案】B
【解析】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16日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文革就是这时候的名字;我国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所以国庆就是这时候的名字;我国1950年至1953年进行了抗美援朝,抗美就是这时候的名字;“加紧增加钢的产量、超英赶美”反映的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它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品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超美就是这时候的名字,所以四个选项按照年龄从大到小为:国庆、抗美、超美、文革,B是正确的选项;AC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大革命,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2.【答案】C
【解析】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C项正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政治路线转移的表现,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案,纠正错误,并且这是法制建设的表现,排除B项;“两个凡是”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推行的方针,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上“三大转移”的内涵。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农村逐步实现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的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所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当年农村改革的起源地,D符合题意;AB涉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排除;C描述与题意不符。
故选:D。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农村逐步实现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
14.【答案】B
【解析】A.材料涉及的是对外贸易,是“走出去”,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引进来”,且建立时间是1980年,排除。
B.抓住题干时间“2001年”,结合图示可知,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是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符合题意。
C.“一带一路”在2013年提出,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
D.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属理解层面的要求,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时间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选举刘少奇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A项说法错误;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B项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C项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D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相关会议与内容的搭配,注意全面识记相关会议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会议的内容。
16.【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体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战争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
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等知识。
17.【答案】×,将“1967年6月”改为“1970年4月”
【解析】据所学可知,1967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1970年4月,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将“1967年6月”改为“1970年4月”。
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知道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及其作用。
18.【答案】×,“提高企业产量”应改为“增强企业活力”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这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故题干表述错误,“提高企业产量”应改为“增强企业活力”。
故答案为:
×;“提高企业产量”应改为“增强企业活力”。
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9.【答案】错误,“党的十四大”改成“党的十五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四大1992年召开,故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错误:“党的十四大”改成“党的十五大”。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树立专题意识,以党的会议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0.【答案】(1)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国际意义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有关。据材料二“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可知,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政治上的变化是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据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可知,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经济上产生的变化是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根据材料三图文资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据材料三“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可知,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上海,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本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上述材料的学习可知,作为中学生的我,应该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兴趣,提高自身素质。
故答案为:
(1)新民主主义革命。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运动:土地改革。政治上: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经济上: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标志: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目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兴趣,提高自身素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21.【答案】【小题1】实现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成就: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领域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小题2】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题3】焦裕禄;王进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内容。掌握不同时期取得的成就。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
22.【答案】【小题1】社会主义现代化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及所学知识,实事求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根据材料“构建和谐社会”“中共十七大报告”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成果;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
(1)核心思想:实事求是;积极作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重要成果: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核心思想及其积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核心思想及其积极作用,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识记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识记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识记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