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能力提分A卷)(原卷版+解析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能力提分A卷
(原卷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2022年甘肃金昌)《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示相”的目的是( )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2.(2022年广西百色)“废中书,罢丞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八股取士”。上述历史事件均发生在(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2022年内蒙古赤峰)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 )
A.重视文献整理 B.科举制度完善 C.君主专制加强 D.重文轻武政策
4.(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将丞相之权付与锦衣卫 D.皇帝集中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5.(2022年贵族黔东南)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6.(2022年山东临沂)宋代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考试选拔官吏的办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B.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C.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 D.元朝近百年间一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
7.(2022年贵州黔西南)下面思维导图的主题应是( )
A.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B.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8.(2022年江西)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 规模浩大 B. 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
C. 时间跨度长 D.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9(2022年黑龙江绥化)1405-1433,事领船队7次下“西洋”的人是( )
A.郑和 B.甘英 C.班超 D.卫温
10.(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史实与“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主题不符合的一项是( )
A.张骞出使西城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1.(2022年湖北恩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
A.张骞通西域直接开辟了通往欧洲的路线 B.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12.(2022年辽宁营口)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爪哇有“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这些地名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郑和下西洋 B.班超出使西域 C.戚继光抗倭 D.甘英出使大秦
13.(2022年山东临沂)2017年8月,在福州市鼓楼前公园立起了“隆武帝赐姓郑成功纪念碑”。该碑文中记载:明崇祯朝廷覆亡后,于次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帝,改元隆武。八月十四日,郑芝龙引其子郑森入见隆武帝。郑森被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兼赐名“成功”。郑森遂改姓名为朱成功,自此人称“国姓爷”。郑成功知恩图报、从此终身尊奉明朝正朔。据此记载,可知郑成功( )
A.收复台湾前已经是清朝将领 B.已从荷兰手中收复宝岛台湾
C.本来姓“朱”后来改姓“郑” D.在明朝灭亡后仍效忠于明朝
14(2022年湖南湘西)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关天培 D.邓世昌
15.(2022年湖南衡阳)《天工开物》中描述一种农业工具“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材料反映该工具主要用于( )
A.灌溉 B.冶铁 C.排涝 D.播种
16.(2022年广东)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位医药学家是( )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霞客
17.(2022年湖南娄底)明朝中后期,某学者吸收西方科学知识,总结传统科技经验,该书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18.(2022年贵州贵阳)厉慎思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城市历史沿革"调查活动时,搜集到如图所示某城市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调查的城市是
A.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
19.(2022年湖南娄底)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朝政府对如图①区域采取的措施是( )
A.册封宗教首领 B.设置西域都护 C.派遣公主和亲 D.由宣政院管辖
20.(2022年湖南张家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在该校举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专题讲座,需要搜集相关史料。下列能够选用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朝设置台湾府 ⑤1885年清朝设置台湾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1.(2022年内蒙古通辽)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西方国家的侵略 B.促进了祖国统一
C.维护了祖国海疆安全 D.加强了清朝的对外交往
22.(2022年浙江绍兴)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23.(2022年浙江宁波)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组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判断该学习主题为( )
A.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B.明清的“改土归流”C.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D.历代印刷术的演变
24.(2022年黑龙江绥化)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林则徐
25.(2022年黑龙江龙东)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对哪个地区的管辖( )
A.东北 B.西藏 C.台湾 D.新疆
26.(2022年广西梧州)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
A.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 D.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27.(2022年湖南株洲)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
28.(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A.大兴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建立厂卫制度 D.推行闭关锁国
29.(2022年江苏泰州)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鼓励贸易
30.(2022年四川眉山)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中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君主专制 B.经济发展 C.思想控制 D.边疆管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明朝的手工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统计简表
材料三 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
材料四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五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写出我国宋朝、明朝时期引进的国外农作物各一例。明朝畅销海内外的瓷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两大商帮经营的商业活动分别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2分)
(5)再次分析材料,找出证明材料五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2分)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 在游览故宫时,某位导游介绍道:“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五 清朝前期, 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 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成为一个幅员 辽阔、 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这一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2分)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余”是谁?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政治改革的哪项措施?(2分)
(4)材料四中“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简要评价这一机构。(2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4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4分)
(6)结合以上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1分)
33.张杨同学对明清两个朝代特别感兴趣,专门整理了下面材料做比较性阅读。请完成其设计的问题。(14分)
(1)据材料一,概述明清的政治措施的共同特征。分析这些措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简析明清经济发展情况有何相同之处?(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请对划线部分内容进行评价。(4分)
材料四【外交篇】
明朝 清朝
(4)材料四中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图2所绘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对外政策的一个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个对外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能力提分A卷
(解析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2022年甘肃金昌)《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示相”的目的是( )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D项正确;明朝废丞相后增加了官僚机构,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加强思想控制与废丞相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年广西百色)“废中书,罢丞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八股取士”。上述历史事件均发生在(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在文化上,科举采用八股取士,C项正确;汉朝有丞相,排除A项;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排除B项;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年内蒙古赤峰)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 )
A.重视文献整理 B.科举制度完善 C.君主专制加强 D.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C
【解析】孟子提倡“民贵君轻”的思想受到朱元璋的打压,主要是这种思想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不契合,C项正确;删除孟子等关于君臣论的思想,不能说明重视文献整理,排除A项;朱元璋的做法显然不是完善科举制度,排除B项;重文轻武政策是北宋时期实行治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将丞相之权付与锦衣卫 D.皇帝集中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认为宰相威胁了皇权,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集中皇帝的权力,他下令废除了丞相,D符合题意;这不属于继承前朝的制度,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具体措施,不是目的,B不符合题意;将丞相之权付与锦衣卫这种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2年贵族黔东南)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开放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2022年山东临沂)宋代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考试选拔官吏的办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B.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C.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 D.元朝近百年间一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宋代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说明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C项正确;宋代和明朝考试选拔官吏的办法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明朝时期,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排除B项;科举制度指隋朝建立,一直到清朝才结束,元朝也实行过科举考试,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年贵州黔西南)下面思维导图的主题应是( )
A.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B.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明朝的对外交往,“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反映的是明朝的对外冲突,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都是发生在明朝,不能体现“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AC项;思维导图没有涉及“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年江西)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 规模浩大 B. 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
C. 时间跨度长 D.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可知,郑和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郑和远航规模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郑和远航的时间,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2年黑龙江绥化)1405-1433,事领船队7次下“西洋”的人是( )
A.郑和 B.甘英 C.班超 D.卫温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郑和在1405年到1433年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A项正确;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是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排除B项;班超出使西域,排除C项;卫温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发现台湾,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史实与“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主题不符合的一项是( )
A.张骞出使西城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倭是抵抗日本倭寇的入侵,不是“对外友好交往”,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都是“对外友好交往”的表现,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11.(2022年湖北恩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
A.张骞通西域直接开辟了通往欧洲的路线 B.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答案】C
【解析】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排除A项;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排除 B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2年辽宁营口)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爪哇有“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这些地名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郑和下西洋 B.班超出使西域 C.戚继光抗倭 D.甘英出使大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并结合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郑和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途经这些地区,影响重大,A项正确;班超出使西域(西域指的是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是对日本海盗的打击,排除C项;甘英出使大秦(今罗马),与东南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2年山东临沂)2017年8月,在福州市鼓楼前公园立起了“隆武帝赐姓郑成功纪念碑”。该碑文中记载:明崇祯朝廷覆亡后,于次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帝,改元隆武。八月十四日,郑芝龙引其子郑森入见隆武帝。郑森被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兼赐名“成功”。郑森遂改姓名为朱成功,自此人称“国姓爷”。郑成功知恩图报、从此终身尊奉明朝正朔。据此记载,可知郑成功( )
A.收复台湾前已经是清朝将领 B.已从荷兰手中收复宝岛台湾
C.本来姓“朱”后来改姓“郑” D.在明朝灭亡后仍效忠于明朝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郑成功知恩图报、从此终身尊奉明朝正朔”可知,郑成功在明朝灭亡后,仍然效忠于明朝,D项正确;收复台湾前已经是清朝将领,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已从荷兰手中收复宝岛台湾,材料未提到,排除B项;本来姓“朱”后来改姓“郑”,说法与材料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2年湖南湘西)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关天培 D.邓世昌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662年,经过8个多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的民族英雄,B项正确;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2022年湖南衡阳)《天工开物》中描述一种农业工具“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材料反映该工具主要用于( )
A.灌溉 B.冶铁 C.排涝 D.播种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描述“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可知材料反映的农业工具主要用于排涝,不适合灌溉。故C符合题意,排除A;冶铁属于手工业,排除B;材料描述的农业工具的主要用途是排涝,不是播种,排除D。故选C。
16.(2022年广东)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位医药学家是( )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霞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医药学家是李时珍,B项正确;徐光启是明代的农学家,其著作是《农政全书》,排除A项;宋应星明末科学家,其最杰出的著作是《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C项;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其代表作是《徐霞客游记》,排除D项;故选B项。
17.(2022年湖南娄底)明朝中后期,某学者吸收西方科学知识,总结传统科技经验,该书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它是明代末年一部重 要的农业科学巨著,A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排除B;《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排除C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2年贵州贵阳)厉慎思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城市历史沿革"调查活动时,搜集到如图所示某城市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调查的城市是
A.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成祖时期开始营建北京城,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所以他调查的城市应该是北京,D项正确;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与“紫禁城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2022年湖南娄底)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朝政府对如图①区域采取的措施是( )
A.册封宗教首领 B.设置西域都护 C.派遣公主和亲 D.由宣政院管辖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图①区域“喜马拉雅山脉”,与西藏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政府对如图①区域采取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选项A符合题意;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B排除;唐朝派遣公主入藏和亲,C排除;元朝时期,由宣政院管辖西藏,D排除。故选A。
20.(2022年湖南张家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在该校举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专题讲座,需要搜集相关史料。下列能够选用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朝设置台湾府 ⑤1885年清朝设置台湾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历朝历代对台湾的管辖的相关史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次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②③④⑤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是对新疆的管辖,不符合题意,①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2022年内蒙古通辽)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西方国家的侵略 B.促进了祖国统一
C.维护了祖国海疆安全 D.加强了清朝的对外交往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维护了祖国海疆安全,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22.(2022年浙江绍兴)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据“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次军事行动是雅克萨之战,其最后结果是签订《尼布楚条约》,D项正确;设置台湾府是清朝在台湾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册封“达赖喇嘛”是清政府在西藏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统一黄河流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3.(2022年浙江宁波)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组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判断该学习主题为( )
A.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B.明清的“改土归流”C.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D.历代印刷术的演变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故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清朝管理西藏地区的史实。C项正确;汉朝对西域管理是设置西域都护,排除A项;“改土归流”是任用少数民族官员,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历代印刷术的演变,排除D项。故选C项。
24.(2022年黑龙江绥化)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林则徐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B项正确;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抗倭英雄,基本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排除A项;左宗棠是晚清大臣,曾亲自率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排除C项;林则徐是晚清大臣,于鸦片战争前夕主持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排除D项。故选B项。
25.(2022年黑龙江龙东)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对哪个地区的管辖( )
A.东北 B.西藏 C.台湾 D.新疆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我国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一部分;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 ,D项正确;其余三项不对,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2022年广西梧州)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
A.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 D.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可以知道,在不同的区域出现了不同的生产分工,体现了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排除B项;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说法错误,排除C项;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27.(2022年湖南株洲)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A项正确;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与题干无关,排除BD项;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是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A项。
28.(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A.大兴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建立厂卫制度 D.推行闭关锁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看见之后,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查徐骏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在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这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A项正确;实行八股取士、建立厂卫制度是明朝,排除BC项;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29.(2022年江苏泰州)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鼓励贸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的规定,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B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的特点,排除A项;重农抑商和 鼓励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30.(2022年四川眉山)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中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君主专制 B.经济发展 C.思想控制 D.边疆管理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A项正确;题目考查的是政治举措,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宋、明、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排除D项。故选A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明朝的手工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统计简表
材料三 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
材料四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五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写出我国宋朝、明朝时期引进的国外农作物各一例。明朝畅销海内外的瓷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两大商帮经营的商业活动分别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2分)
(5)再次分析材料,找出证明材料五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2分)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案】
(1)宋朝:占城稻;明朝: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每个朝代各举一例即可)。青花瓷。
(2)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清朝统一全国,社会安定;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扩大耕地面积;等。
(3)北京、广州。晋商。徽商。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4)状况:耕地面积不断增长。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
(5)证据: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长期没有进步。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6)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优良品种的发现和推广、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推动等。(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问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所学明代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可知,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清朝前期工商业发展的情况以及晋商和徽商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状况:根据材料四清代中期耕地面积的变化得出耕地面积不断增长。问题:根据“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第(5)问证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五的观点是“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再次分析材料,得出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长期没有进步。根源:从经济角度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得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6)从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优良品种的发现和推广、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推动等方面回答即可。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 在游览故宫时,某位导游介绍道:“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五 清朝前期, 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 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成为一个幅员 辽阔、 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这一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2分)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余”是谁?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政治改革的哪项措施?(2分)
(4)材料四中“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简要评价这一机构。(2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4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4分)
(6)结合以上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1分)
【答案】
(1)海疆安宁。淡泊名利,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2)荷兰。郑成功。澎湖巡检司。
(3)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4)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5)顺治帝时期: 册封西藏政教首领达赖;康熙帝时期: 消灭郑氏集团, 设立台湾府; 册封西藏政教首领班禅; 举行雅克萨反击战,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多伦会盟收服外蒙古; 派兵入藏驱逐准噶尔部势力; 雍正帝时期: 派遣驻藏大臣; 平定罗卜臧丹增叛乱;乾隆帝: 派兵入疆, 消灭准噶尔部, 设立伊犁将军;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统一天山南北;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规定以金瓶掣签来决定西藏政教首领人选。(任举一例即可)
(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解析】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海疆安宁。这一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淡泊名利,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2)材料二中“贵国”是荷兰。“余”是郑成功。元朝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3)根据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并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4)材料四中“偏房”指的是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5)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有: 顺治帝时期: 册封西藏政教首领达赖; 康熙帝时期: 消灭郑氏集团, 设立台湾府; 册封西藏政教首领班禅; 举行雅克萨反击战, 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多伦会盟收服外蒙古; 派兵入藏驱逐准噶尔部势力; 雍正帝时期: 派遣驻藏大臣; 平定罗卜臧丹增叛乱; 乾隆帝: 派兵入疆, 消灭准噶尔部, 设立伊犁将军;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统一天山南北;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规定以金瓶掣签来决定西藏政教首领人选。(任举一例即可)(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四、五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33.张杨同学对明清两个朝代特别感兴趣,专门整理了下面材料做比较性阅读。请完成其设计的问题。(14分)
(1)据材料一,概述明清的政治措施的共同特征。分析这些措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简析明清经济发展情况有何相同之处?(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请对划线部分内容进行评价。(4分)
材料四【外交篇】
明朝 清朝
(4)材料四中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图2所绘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对外政策的一个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个对外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答案】
(1)特征:都加强了君主专制。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意思相近即可)
(2)推广高产农作物,农业得到发展;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比如棉纺织业、制瓷业等有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许多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大商帮。(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角度回答,意思相近即可)
(3)特点:科技方面以总结经验的著作为主,不侧重于创新;戏剧、小说创作繁荣;京剧等艺术发扬光大;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等。(答出两点即可)评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强化了统治集团的统治。(言之有理即可)
(4)第一问: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第二问: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可知,明清的统治者采取的政治措施都加强了君主专制;第二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其影响即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比较。(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科技方面以总结经验的著作为主,不侧重于创新;戏剧、小说创作繁荣;京剧等艺术发扬光大;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等。材料三划线部分说的是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即可。(4)第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第二问: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