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2共价键模型__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答案)
(8)2.1.2共价键模型——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卤化氢分子中键长最短的是( )
A.HF B.HCl C.HBr D.HI
2.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键能是衡量化学键稳定性的参数之一,键能越大,则化学键就越牢固
B.键长与共价键的稳定性没有关系
C.键角是两个相邻共价键之间的夹角,说明共价键有方向性
D.共价键是通过原子轨道重叠并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
4.下列叙述中的距离属于键长的是( )
A.氨分子中两个氢原子间的距离
B.氯分子中两个氯原子间的距离
C.金刚石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碳原子核间的距离
D.氯化氢中氯原子和氢原子间的距离
5.下列事实中,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6.已知H—H键的键能为键的键能为键的键能为键的键能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N键的键能为
B.氮气分子中的共价键的键长比氢气分子中的短
C.氧气分子中氧原子是以共价单键结合的
D.氮气分子比氯气分子稳定
7.键长、键角和键能是描述共价键的三个重要参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间的距离叫做键长
B.型分子的键角均为180°
C.C—C键的键能为347.7,但CC键的键能小于
D.H—Cl键的键能为431.8,故HCl分解成1mol和1mol时,消耗的能量为863.6kJ
8.下列曲线表示的变化趋势错误的是( )
A. B.
C. D.
9.元素N、P、位于周期表中Ⅴ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的键角逐渐增大
D.、、的酸性逐渐减弱
10.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下列物质结构或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离子半径:
C.键长:
D.键角:
11.工业上从硒化亚铜中提取Se的反应之一为。下列与该反应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的电子式为
B.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C.键角:
D.基态Se原子核外电子有34种空间运动状态
12.下面是从实验中测得的不同物质中氧氧键的键长和键能的数据:
O—O键
键长 149 128 121 112
键能 x y
其中的键能数据尚未测定,但可根据规律推导出键能的大小顺序为。则该规律是( )
A.成键所用的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 B.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C.成键所用的电子数越少,键能越大 D.成键时电子对越偏移,键能越大
13.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C—C N—N O—O O—H S—H Se—H N—H As—H
键能/ 347 193 142 497.3 467 363.5 276 391 247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反应,利用键能数据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__。
(2)O—H、S—H、Se—H键的键能逐渐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据此可推测P—H键的键能范围为__________
14.已知键能、键长部分数据如下表:
共价键 Cl—Cl Br—Br I—I H—F H—Cl H—Br H—I H—O
键能(kJ mol-1) 242.7 193.7 152.7 568 431.8 366 298.7 462.8
键长(pm) 198 228 267 96
共价键 C—C C=C C≡C C—H N—H N=O O—O O=O
键能(kJ mol-1) 347.7 615 812 413.4 390.8 607 142 497.3
键长(pm) 154 133 120 109 101
(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稳定性:HF> HCD> HBr> HI
B.氧化性:I2> Br2>Cl2
C.沸点:H2O>NH3
D.还原性:HI> HBr> HCl> HF
(2)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稳定性:三键>双键>单键
B.同种元素形成双键键能一定小于单键的2倍
C.键长越短,键能一定越大
D.氢化物的键能越大,其稳定性一定越强
(3)在HX分子中,键长最短的是_______________,最长的是____________;O-O键的键长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O-O键的键长。
15.A、B、C、D、E、F、G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常见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表所示,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A 原子核外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C 基态原子中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
D 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
E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F 基态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有2个电子的自旋状态与其他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反
G 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金属
(1)写出元素B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
(2)C、D、E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由A、B、C三种元素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键角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电解D与F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在工业上有着重要应用,试写出其电解的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元素G位于周期表的________区,该元素可形成、,其中较稳定的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周期元素M与元素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呈现对角线关系。M的最高价氧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硫可以发生类似水的自电离:。中各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则其键和键数目之比为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键长是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故键长大小受成键原子半径大小决定,应为卤素原子半径:,故卤化氢分子键长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故A项正确。答案选A。
2.答案:D
解析:中键角为109°28 ,中键角为107°;为V形分子,两个H—O键的键角为105°;为直线形分子,键角为180°。
3.答案:B
解析:一般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B错误。
4.答案:C
解析:键长是指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距离,仅仅说成是原子间的距离是错误的。A项,分子中的两个H原子间不存在化学键,错误;B、D项,未指出是核间距离,错误。
5.答案:A
解析:键比键的键能大而难以断裂,所以氮气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A符合题意;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分子内的共价键的键能无关,B不符合题意;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其原子的最外层已达稳定状态,稀有气体不含化学键,C不符合题意;硫酸、硝酸的挥发性与分子内的共价键的键能无关,D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N—N键的键能不为键键能的,故A项错误;共价键的键长和成键原子的半径有关,由于原子半径,所以H—H键的键长小于键,故B项错误;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是键,故C项错误;由于键比Cl—Cl键的键能大,所以比稳定,故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键长是指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距,A错误;型分子可能是直线形分子如二氧化碳,键角为180°,也可能是Ⅴ形分子,如,键角不为180°,B错误;C—C键为键,1个CC键中有1个键、1个键,键键能小于键键能,故CC键的键能小于347.7×2,C正确;H—Cl键的键能为431.8,2mol HCl分解成2molH和2molCl时,消耗的能量为863.6kJ,2molH和2molCl结合成1mol和1mol时,还要释放能量,D错误。
8.答案:B
解析:A.O、S、Se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依次减弱,则O、S、Se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A正确;
B.C、Si、Ge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且对应的周期序数依次增大,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的沸点随周期序数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
C.原子半径:F
D.的键角分别为、、,原子序数:C
9.答案:D
解析: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N、P、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A错误;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则N、P、As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故B错误;
C.元素N、P、位于周期表中ⅤA族,元素非金属性大于H,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它们与H形成共价键的极性逐渐减弱,因此极性键间的排斥力逐渐减小,、、的键角逐渐减小,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则硝酸、磷酸、砷酸的酸性依次减弱,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第一电离能:,A项错误;电子层数相等,质子数越少,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B项错误;C的原子半径大于N,共价键数目相等,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长,故,C项正确;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与键角关系:中C采用杂化,中C采用杂化,中S采用杂化,键角:,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A.中O原子与2个H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A正确;
B.中心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B错误;
C.O原子半径小于S,中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较大,因此键角大于,故C错误;
D.基态S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所以基态硒原子核外有18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D项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表中数据以及键能大小的顺序是,可知键长越短,键能越大,B正确;和成键所用电子数均为4个,但键能不同,分别为、,键能与成键所用的电子数无关,A、C错误;这些微粒都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电子对无偏移,且电子对偏移程度与键能无关,而是与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相对大小有关,D错误。
13.答案:(1)
(2)O—H、S—H、Se—H键的键长依次增大;;
(3)C—C键的键能较大,较稳定,因而易形成C—C长链,而N—N键、O—O键的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因此难以形成N—N长链和O—O长链
解析:(1)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2)键长越小,键能越大,O—H、S—H、Se—H键的键长依次增大,因而键能依次减小;N—H、P—H、As—H键的键长依次增大,因而键能依次减小,P—H键的键能介于N—H键和As—H键的键能之间,(3)C—C键的键能较大,较稳定,因而易形成C—C长链,而N—N键、O—O键的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因此难以形成N—N长链和O—O长链。
14.答案:(1)ACD
(2)A
(3)HF;HI;大于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同主族气态氢化物的键能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稳定性逐渐减弱,A项正确;从键能看,氯气、溴单质、碘单质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由原子结构知,氧化性也逐渐减弱,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知,EH—O>EN—H,又因为rO
HF,D项正确。
(2)由碳碳键的数据知A项正确;由O—O键、O=O键的键能知,B项错误;C-H键的键长大于N-H键的键长,但是N-H键的键能反而较小,C项错误;由CH、N—H的键能知,CH4的键能较大,而稳定性较弱,D项错误。
15.答案:(1)
(2)Na>Al>O;
(3)O>N>C;
(4)d;的价电子排布为为半充满,故较稳定
(5)
(6)1:2
解析:(1)B是N元素,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O、Na、Al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Na>Al>O。由C、N、O三种元素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中心原子均采用杂化,中C原子无孤电子对,中N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中O原子有2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具有排斥作用,键角由大到小顺序为;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Fe是2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该元素可形成、,其中较稳定的是,原因是的价电子排布为,为半充满,故较稳定。
(5)短周期元素M与元素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呈现对角线关系,M是Be。Be与Al性质相似,BeO与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硫可以发生类似水的自电离:。中各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则S和O形成三键,其键和键数目之比为1:2。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