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等五校2024-2025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惠州市2026届高二五校联考试题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韦应物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不但描绘了山间溪流的生态美,也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间溪流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诗中描述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
C. 诗中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有涧边幽草、树等绿色植物
D.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长期单一种植水稻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利用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栽培过程可以加速秸秆的腐熟速率,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菌渣还能作为有机肥,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我国许多地区利用水稻与食用菌生长季节的差异性实施轮作模式(“稻菇轮作”)提高生产收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稻和食用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成分
B.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 与传统稻田相比,“稻菇轮作”模式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D.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分析,不同作物轮作的生态足迹大于单一种植水稻的生态足迹
3.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某种生态金字塔,I~IV表示不同营养级,I中含有生产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B. 图中Ⅱ、Ⅲ营养级中可能存在同种生物
C. 并非所有天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都呈图示形态
D. 若I、Ⅱ中分别只含有树和昆虫,则该图可能不数量金字塔
4. 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某地区一定时间内CO2排放量和CO2吸收量相等)。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
B. 图中过程①②⑦⑥中碳以相同的形式参与物质循环
C. 驱动过程②、过程③和过程④的能量形式相同
D. ①过程固定的CO2等于⑥+⑦过程释放的CO2即可实现碳中和
5. 海棠素为一种可引起光敏性和皮肤刺激的化合物,可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某种植物通过分泌海棠素来避免多数动物的取食,这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产生海棠素驱赶动物,空气是信道
B. 利用人工合成的海棠素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细胞与细胞之间
D.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一定伴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6. 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棘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修复树种
B. 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未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条件,可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D. 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7.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包含4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 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8. 河南特色小吃“甜酒浮子”的主要制作流程:用温开水把甜酒曲化开→加入白米饭中拌匀压实,在中间挖个坑,盖上盖子→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1—2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米饭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
B. 将温度维持在18—30℃有利于“甜酒浮子”的制作
C. 制作“甜酒浮子”所用的微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D. “中间挖个坑”的操作有利于酵母菌快速生长繁殖
9. 为研究洗手前后细菌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进行如下操作:将5个手指尖在培养基甲上轻按一下,然后将手洗干净,再将 5 个手指尖在培养基乙上轻按一下。将甲、乙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进行结果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需要对培养基、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
B. 培养基甲中生长的混合菌落数居多,单菌落数目可能会少于乙
C. 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为包含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选择培养基
D. 若培养基甲上的菌落数及形态数明显多于培养基乙,说明洗手后细菌数量及种类大为减少
10. 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微生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通常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B. 利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的物品需要有耐高温的特点
C. 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进行灭菌
D. 巴氏消毒法能彻底杀死牛奶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11. 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如下: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加啤酒花、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后,最终过滤、调节、分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
B. 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以促进α-淀粉酶合成
C. 酒精主要是在主发酵阶段由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
D. 加入啤酒花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啤酒的风味
12. 单细胞蛋白即微生物菌体,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来源,利用发酵工程能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下列工艺流程中不合理的是( )
A. 可通过诱变育种等手段获得优良菌种
B.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均需高温消毒
C. 发酵过程需控制合适的温度和pH
D. 采用过滤、沉淀、干燥等方法获得菌体
13. 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6395kJ/(m2·a)
B. 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牡蛎(滤食小型浮游植物)减产
C. “生产者→M→N”表示一条食物链
D.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有效减少废物排放
14. 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图中的X、Y、Z代表稻作区“水稻→稻飞虱→河蟹”这条食物链中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X、Y、Z分别代表河蟹、稻飞虱、水稻
B. 稻田养蟹生态农业模式可体现循环原理、整体原理
C. 稻飞虱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粪便流向分解者
D. 该图体现了该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特点
15. 安莎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肺部感染。该抗生素是一种产自深海的赖氨酸缺陷型放线菌所产生的。为筛选出能产安莎霉素的菌种,科研工作者用紫外线对采自深海的放线菌进行诱变与选育,实验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原位影印可确保在一系列平板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接种并培养出相同菌落
A. 待检测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应以安莎霉素为唯一碳源
B. 在①中进行扩大培养时,接种后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C. ②和④是完全培养基,③是缺赖氨酸的不完全培养基
D. 甲菌落不能产生安莎霉素,而乙菌落能产生安莎霉素
16. 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结合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实际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为诱变育种,②为萃取或蒸馏、离子交换等
B. 通过发酵工程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制成微生物饲料
C. 由于该发酵菌种为好氧菌,在此生产过程中常需增加通氧量
D. 为使赖氨酸或谷氨酸源源不断地产生,可采用连续培养的发酵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图1表示某果园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其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某些生物成分,其中B1为植食性动物,①~⑩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2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C代表__________。图1中B2与B3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性。
(2)①若图2中松毛虫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8kJ,杜鹃同化能量为2.88×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松毛虫到杜鹃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②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__________表示(用图中字母写出表达式)。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3)采摘时常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
18. 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过程中,某地构建了下图所示的人工湿地,以治理由生活污水引起的环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监测水质时,常检测水体中的BOD值(BOD值表示微生物分解单位体积的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BOD值越________(填“高”或“低”),表明水质越好。
(2)放养鱼苗、水禽等动物,种植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可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要治理水体污染,除了依靠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外,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有限。
(3)在利用植物对污水进行净化过程中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答出1点),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会趋向于相对稳定。
19. 菰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被俗称为“茭白”,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小龙虾因食性广、易饲养,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茭白—小龙虾是一种收益较高的生态共作模式,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小龙虾有多种体色,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该生态农业中一方面小龙虾的粪便可作为茭白的肥料,促进物质循环,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2)长绿飞虱是影响茭白生长的主要害虫,主要采食茭白的绿色叶片。茭白的“绿色”为害虫提供可采食的信息,该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________信息。为减轻长绿飞虱对茭白的危害,养殖户常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长绿飞虱雄性个体,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该防治方法的原理________。
(3)种植茭白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能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建立茭白—小龙虾的人工生态系统时,需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为基础,遵循多种生态学基本原理。
20. 刺梨是一种落叶灌木,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VC)、维生素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VC含量是苹果800倍,被称为“维生素C大王”。为提高刺梨的经济价值,研究人员以刺梨果实为原料制备刺梨果醋,工艺流程如下:
将新鲜成熟的刺梨果清洗干净→切块、榨汁、过滤、酶解→加入白砂糖、并加入活化酵母菌→Ⅰ阶段发酵→直接加入一定量活性醋酸菌→Ⅱ阶段醋酸发酵→处理→装罐→刺梨果醋。
回答下列问题:
(1)Ⅰ阶段发酵过程中,需定期排气的原因是_____。判断Ⅰ阶段发酵结束的主要指标是_____。
(2)Ⅱ阶段醋酸发酵中,每日2次彻底搅拌发酵液,搅拌的目的是_____。Ⅱ阶段醋酸发酵结束后需经“处理”才能装罐,“处理”主要指_____。
(3)实验中,在酒精发酵第7d及醋酸发酵第3~7d取发酵样液,分别命名为原汁、果酒、Ⅱ-3d、Ⅱ-4d、Ⅱ-5d、Ⅱ-6d、Ⅱ-7d。如图为不同发酵阶段刺梨发酵液的总酸含量和pH变化。果酒发酵过程中的pH变化较小,这是因为_____,在醋酸发酵0~3d中,总酸含量增加幅度小,可能原因是_____。
21. 牛和羊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某研究小组欲从牛瘤胃内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Ⅰ、取样:从刚宰杀的牛的瘤胃中取样,将样品装入灭过菌的锥形瓶中;
Ⅱ、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配制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尿素固体培养基;
Ⅲ、制备瘤胃稀释液并接种,如下图1所示;
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观察与计数;
(1)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都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除此外还有凝固剂______。
(2)该小组采用______法对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在无菌条件下,利用该方法进行分离计数时,需要用到图2中的实验器材有______。
(3)为检测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为了判断尿素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实验时还需要同时接种全营养平板,如果同一浓度梯度下,尿素培养基上的菌落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则说明尿素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4)为了避免混淆,本实验中使用的平板需要在培养皿的______(填“皿盖”或“皿底”)做好标记。然后在30~37℃的恒温培养箱中需培养1~2d,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择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其目的是______。
(5)若将最后一个试管中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3个尿素平板上培养,培养后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数如图1所示,则5mL瘤胃样品中含有目标活菌数约为______。该方法统计获得的菌落数比实际的活菌数______,原因是______。
惠州市2026届高二五校联考试题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双向
(2) ①. 18 ②. d+f ③.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
(3)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 低
(2) ①. 抵抗力 ②. 自我调节
(3) ①. 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分解产生的N、P等元素,可以有效净化水体,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改善水质 ②. 结构、功能和收支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遗传#基因## ②. 循环
(2) ①. 物理 ②. 通过改变长绿飞虱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减小种群数量
(3) ①. 直接和间接 ②. 自组织、自我调节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CO2 ②. 糖度不再变化##酒精不再增加
(2) ①. 增加发酵液的溶解氧,保证醋酸菌的活性 ;(让发酵液与醋酸菌充分接触,)使发酵更充分 ②. 消毒(除菌过滤)
(3) ①. 酵母菌主导的发酵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醇,产酸性物质很少 ②. 醋酸菌适应发酵基质较为缓慢,此时产乙酸能力低
【21题答案】
【答案】(1)琼脂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 ②. ①③④
(3) ①.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检验是否有菌落产生 ②. 小于
(4) ①. 皿底 ②. 为了防止培养时间不足导致菌落遗漏
(5) ①. 3.5×105个 ②. 少 ③.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