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师联席命制(四月) 化学信息卷(含解析)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师联席命制(四月)    化学信息卷(含解析)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化学信息卷(四)
同编审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0-16 Na—23 Al—27 S-32 Ni—59
Cu—64 Sb—122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齐天圣鼓”又称“灵宝猴鼓”,起源于唐朝,堪称一绝,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牛皮面
竹钉
铜质鼓环
桐油渗透
的杉木桶
)
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
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C. 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属于酯类
D. 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NaCl 的电子式
B.用电子式表示MgCl 的形成过程 C.SO 的 VSEPR 模型:
D.CO}- 的空间结构模型:
3.家庭的厨卫管道内常因留有油脂、毛发、菜渣等而造成堵塞,此时可用一种固体疏通剂疏通。该疏 通剂的主要成分有生物酶、铝粉和NaOH 固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大多数生物酶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 使用该疏通剂时会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应避免接触明火
C. 该疏通剂可用于疏通陶瓷、铁制、铝制、塑料管道
D. 该疏通剂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碱性环境可以加速油脂的水解 化学信息卷 第1页(共8页)
4. 创 新考法/融合电离反应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 液态氟化氢的电离方程式为3HF —H F'+ HF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 F 的结构为[H—F→H]', 其结构中存在配位键
B.HF 的结构为[F…H—F]", 其结构中存在氢键
C. 利用CaF 与浓硫酸共热制备HF 气体,反应中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D. 电解 KHF 与 HF 混合物时,阳极反应为HF +HF-2e-=F T+H F
5.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的基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光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属于吸收光谱
B. 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电子在该处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越大 C.VSEPR理论认为VSEPR 模型与分子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相同
D.“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晶体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6.由粗SiO (含少量Fe O 杂质)制备纯 SiO 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iO 是酸性氧化物,因此不和任何酸反应
B. 步骤Ⅱ中的主要反应是Na SiO +H SO =H SiO ↓+Na SO C.X 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 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Ⅲ,一般在坩埚中进行
7.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戊的非金属性最强且其基 态原子的p 轨道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丙 丁 戊
甲 乙
A. 简单离子半径:丙>丁>戊 B.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丙<丁<戊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丙>乙 D. 第一电离能:甲<丁<丙
)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环氧树脂黏合剂P,
其结构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 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2种 B.N 含有2种官能团
C. 生成1mol P 的同时生成(n+2)mol HCl
D.相同条件下,苯酚也可以和N 反应生成结构与P 相似的高分子
化学信息卷 第2页(共8页)
化学
9.高频考点/实验设计与评价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Na CO,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有白色固体析出 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
B 将久置的Al条插人Hg(NO ) 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取出, Al条 上持续生长出白色物质 Al O,薄膜的“致密”是相对的
C 将足量Cl 通人淀粉-KI溶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视色 Cl 与H O反应生成的HCIO具有 漂白性
D Fe-Cu-浓硝酸原电池中,Fe电极处产生红棕色气体 Cu的金属性强于Fe
(
催化效率降低
) (
s0
Mes0.50)
N
40
30
能化效率
)10.Cu、Ni、Sb组成的金属互化物是重要的合金超导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胞的空间几何
构型为正方体,其晶体密度为pg ·c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胞中含有8个Cu 原子、4个Ni原子、2个Sb 原 子 B.Cu 和 Ni 都位于周期表中ds 区 C. 基态Cu、Ni、Sb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目:Cu>Ni>Sb D. 相邻Cu 原子和Ni 原子的最短距离(L) 为 11.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 (g)+2CO (g) CH =CH (g)+4H O(g)。 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乙烯的速率:v(M) 小 于p(N) B. 当温度高于25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的 OCu ◎N ●Sh 已知温度对CO 的平衡 百分比/% 70 CO 平街转化率 60
C. 平衡常数:K>K
(
o102020300350
成/
T
)D. 若投料比n(H ):n(CO )=3:1, 则图中M点乙烯的体积分数 约为7 . 7%
12. 教材变式反应机理与能量变化如果在反应体系中只有底物和溶剂,没有另加试剂,那么底 物就将与溶剂发生反应,溶剂就成了试剂,这样的反应称为溶剂解反应。如三级溴丁烷可以在乙 醇中发生溶剂解反应,反应的机理和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级溴丁烷在乙醇中的溶剂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不同卤代烃在乙醇中发生溶剂解反应的速率取决于C—X 键的键能
C.该反应机理中的中间产物1中的碳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
D. 卤代烃在发生消去反应时可能会有醚生成
(
化学
)化学信息卷 第3页(共8页)
13.利用电解原理,采用中性红(NR) 试剂直接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
(

空气
NR+CO:
NRH
HCO

;
+
NR1

高子交换膜


储液

左储浓

)
知 m.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用铅酸蓄电池进行电解,a 极接铅酸蓄电池的Pb 极
B. 电解时,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R+2e +2H O==NRH +2OH-
C. 装置中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 左储液罐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OH =HCO;
14.硼酸 |H BO ,H BO +H O=H'+[B(OH) ]-1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 等领域。一种以硼镁矿(含Mg B O ·H O、SiO 及少量Fe O 、Al O ) 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 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饱和(NH ) SO 溶液的pH 为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1”的目的是除去硼镁矿粉中的SiO 、Fe O 、Al O 杂 质
B.“过滤2”前,将溶液pH 调节至3.5,目的是促进硼酸的析出
C.“沉镁”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g +CO -+2OH-==Mg(OH) ·MgCO ↓
D.为减少杂质引入,使用H SO 溶液调节 pH 至3.5,使用氨水调节pH 至6 . 5
15.常温下,在柠檬酸(H R) 和 Cd(NO )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pX[pX=-lg X,X
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H
A.L 表示F pH 的关系 B.K,[Cd(OH) ]=10- 4-3
C.0.1 mol ·L 的 Na HR 溶液呈碱性 D.H R+R — H R"+HR - 的 K>1000 化学信息卷 第4页(共8页)
化学信息卷 第5页(共8页) 化学信息卷 第6页(共8页)
化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4分)闭环循环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实现绿色化学。利用氨法浸取可实现废弃物铜包钢 的有效分离,同时得到的CuCl 可用于催化、医药、冶金等重要领域。工艺流程如下:
空气液氧盐酸
(
氧化
破酸兰酸稀盐酸


)深蓝色溶液①+亡 铜
(
中和
洗涤
}真空干爆
→CuCl
)锅 (包) -→没取
滤渣(可用于炼钢) 滤液→重换一 海绵Ca
已知:室温下,K,,(CuCl)=10-6-8。
回答下列问题:
(1)首次浸取所用的深蓝色溶液①由铜毛丝、足量液氨、空气和盐酸反应得到,其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 (填化学式)。
(3)浸取工序的产物为[Cu(NH ) ]Cl, 该工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浸取后的一半滤液经氧化工序可得深蓝色溶液①,氧化工序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4)浸取工序宜在30~40℃进行。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浸取液再生后不需额外加热即可进行浸 取的原因是_
(5)补全中和工序中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NH ) ]*+2H'+Cl-=. +
(6)真空干燥的目的为_ 0
17. (13分)氢化铝锂(LiAlH ) 以其优良的还原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染料等行业,实验室 按如图甲流程和图乙装置开展了制备实验(夹持、尾气处理装置已省略)。
Ac,Z 蘸 适盘禾
LH乙国2搅8,过鸿违液操作A,一系列操作B.粗产品 孟 乙
甲 乙
已知:①
物质 苯 乙醚
AICl, 易溶 可溶
LiAIH 难溶 可溶
LiH 微溶
LiCl 难溶
②LiH、LiAlH 在潮湿的空气中都会发生剧烈水解。
③乙醚易燃,一般不与金属单质反应,沸点为34.5℃;苯的沸点为80.1℃。
(1)仪器a 的名称是 ;装置b 的作用是_ o
(2)乙醚中的少量水分也会对LiAlH 的制备产生严重的影响,以下试剂或操作可有效降低市售 乙醚(含水体积分数0.2%)含水量的是_ (填序号)。
A.分液 B. 钠 C. 五氧化二磷 D. 通入乙烯
(3)滤渣I 的主要成分是_ o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为提高过滤出滤渣I 的速度,可先加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B. 为提高合成LiAlH 的速率,可将反应温度提高至40℃
C. 操作A 可在蒸发皿中进行
D.AlCl 能溶于乙醚与配位键有关
(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属于一系列操作B的最佳操作,并按操作顺序排序 (填序号)。
a. 将操作A 后剩余液体置于蒸馏烧瓶中
b.将操作A 后剩余液体倒人漏斗中过滤
c. 用余热蒸干苯
d.开冷凝水、加热
e. 将固体放入苯液中进行搅拌、浸泡和反复清洗、过滤
f.转移固体至烧瓶中真空脱苯
g. 转移固体至表面皿中低温加热干燥脱苯
(6)LiAlH (不含LiH)纯度可采用如下方法测定(装置如图丙所示):25℃、常压下,准确称取产 品 LiAlH x g,记录量气管起始体积读数 V ,在分液漏斗中准确加入过量的四氢呋喃(可减缓 LiAlH 与H O 的反应)、水混合液10.0 mL,打开旋塞,滴完所有液体,立即关闭旋塞,调整量气 管,得到读数V ,则 LiAlH 的纯度为 ( 用含x、V 、V 的代数式表示)。
注:量气管由碱式滴定管改装;25℃、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5L·mol 。
(
四缸呋喃、
LAn.G

混合

)

18. (14分)硫酸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号称"工业之母"。
(1)我国古代炼丹家狐刚子在《出金矿图录》中记载了一种硫酸的提取方法——“炼石胆取精华 法"。借助现代仪器分析,该制备过程中CuSO ·5H O 的 TG(热重)曲线如图甲所示,800℃左 右生成的氧化物有SO 、 和 (填化学式,上同)。
25
22
(
T
G
) (
1.9
1.6
1.3
1.0
a.7
。 200
)16
08mg 0.72mg
(
4
0
0
)600 80010001200
温度/℃ 甲
(2)铅室法使用了大容积铅室制备硫酸(76%以下),副产物为亚硝基硫酸,主要反应如下:NO +
SO +H O==NO+H SO 、2NO+O ==2NO 。
①上述过程中,NO 的作用为_ o
②为了适应化工生产的需求,铅室法最终被接触法代替,其原因有
(答出两点即可)。
(3)接触法制硫酸的关键反应为 SO 的催化氧化: ) △H= -98.9kJ·mol , 其中经常使用钒催化剂。
①为提高钒催化剂的综合性能,我国科学家对其进行了改良。使用不同催化剂时,SO 转化率和 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催化性能最佳的是 (填序号)。
80
60
a V-K
(
b+V-K-Cs
c
V-K-Ce
d-V-K-C-Ce
400
45o's00'550
温度/℃
)40
20
30 350

②在450℃、100 kPa的条件下,SO 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投料的变化如图丙所示,用平衡分 压(平衡分压=该物质的体积分数×总压强)代替平衡浓度,则450℃时,该反应的K,=
十平衡时SO,的体积分数 40%
(
o
)投科比 丙
化学僧息卷
19. (14分)一种昆虫信息素的部分合成过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
(1)I 的名称是_ ,I 比IV沸点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 o
(2)Ⅱ的同分异构体M 不能与H 发生加成反应,且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比为1:1,写出M 的 结构简式:
(3)根据化合物V 的结构特征,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表格。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 反应类型
a
b 催化剂,加热 加聚反应
(4)反应⑥中,V 与 Y 反应生成Ⅲ,原子利用率为100%,Y 为 (填化学式)。
(5)关于反应③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有 C—Br 键和C—H 键的断裂
B. 反应过程中,有C=C 键 和C—H 键的生成
C. 反应物Ⅲ中,C 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 和 sp
(
为主要原料,利用反应⑤和反应⑧的原理合成化
)D.产物IV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6)以 CH, 和
合物Z(结构如图所示)。
①最后一步反应中,有机反应物是 和 (填结构简式)。
②从甲苯出发,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化学信息卷 第8页(共8页)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化学信息卷(四)答题卡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口
条形码区
填 涂 样 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通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 工整、清晰。 3.按照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不得折叠、污染、穿孔、撕破等。
选择题
1 A CD] 2 ABCD] 3A CD] 4 A CD] 5 ABCD 6A] 7ABC 8AB]CD] 9ABCD] 10AB]CD CD D] 11ABCD 12AECD 13ABCD] 14AB]CD 15AB]CD
非选择题
16. (14分) (1) (2) (3) (4) (5)
17. (13分) (1)
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答
(2) (3) ……… (4) (5) (6) ……………
18. (14分) (1) (2)① ② (3)① ②
19. (14分) (1) …………… (2) …………… (3) …………… (4) ……… (5) (6)① ……… ②
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答

2025 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化学信息卷(四)
答案及解析
(5) AB…………………………………………………………………………(2分)→失分注意(5)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6)① c …………………………………………………………(1分) (6)① 有机反应物可调换顺序
…………………………………………………………( 1 分 )
② CH,+cr, 塑 + c ………………………………( 2 分 ) ② 未写条件给1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面共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56 7 89 1011 12 13 1415
答案 A D C C A A B DBD A B A C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4分) (1)[ Cu( NH ).] Cl ………………………………………………………( 2 分 ) (2) Fe ………………………………………………………………………( 2 分 ) (3)[ Cu( NH,)] Cl +Cu==2[ Cu( NH ) ]Cl ………………………… ( 2 分 ) 8NH,+4[ Cu( NH,):]'+0:+4 H'—4[ Cu ( NH,).]"+2 H O ………… ( 2 分 ) (4) 盐酸和液氨反应放热…………………………………………………( 2 分 ) (5) CuCl1 …………………………………………………………………( 1 分 ) 2NH: ………………………………………………………………………(1分) (6) 防止干燥过程中 CuCI 披空气中的O 氧 化 …………………………(2分) 17. (13分) (1) 恒压滴液漏斗 …………………………………………………………(1分) 吸收装置内的水分,并避免外界水分进入,保持装置内干燥 …………(2分) (2) BC ……………………………………………………………………( 2 分 ) (3) LiCl ……………………………………………………………………( 2 分 ) (4) ABC……………………………………………………………………(2分) (5) bef ……………………………………………………………………( 2 分 ) (6 …………………………………………… ( 2 分 ) 18. (14分) (1) CuO……………………………………………………………………( 2 分 ) SO………………………………………………………………………… (2分) (2)① 作催化剂……………………………………………………………( 2 分 ) ②反应中有污染空气的NO 和 NO 放出,影响空气环境;NO 可以溶解在硫酸 中 ,产率不高 ………………………………………………………………( 4 分 ) (3)①d ……………………………………………………………………( 2 分 ) ②0.05 kPa ………………………………………………………………( 2 分 ) 19. (14分) (1)2- 甲基-1-丙醇(或异丁醇)…………………………………………( 1 分 ) I分子问存在氢键,与V 相比具有更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1 分 ) (2) …………………………………………………………………………(2分) (3)0 、 Cu(或Ag),加热 ……………………………………………… ( 1 分 ) 氧化反应 …………………………………………………………………( 1 分 ) …………………………………………………… ( 1 分 ) (4) HCIO ………………………………………………………………( 1 分 ) (




) 失分注意 16. (1)、(2)写化学名称不得分 (3) 未按要求对应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 式不得分,未配平扣1分 高分关键(4)写出反应放热即可得分 失分注意(5)CuCl未标沉淀符号不得分,两 化学式可调换位置 高分关键(6)答出防止被氧化即可得分 失分注意 17. (1)错宇不得分 答出保持装置内干燥即可得分 (2) 、(4) 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5) 错逃或顺序颠倒均不得分 (6) 未乘100%不得分 18.(1) 顺序可颠倒 (2)② 每条2分,多答不扣分,错答不得分 (3)②未写单位不得分 高分关键19. (1)写出分子问存在氢键即可 得分
1.A【新情境】化学与传统文化
【深度解析】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变 性 ,A错误;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索,纤维索属于天然高分 子,B正确;桐油是天然植物油,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 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C 正确;铜质鼓环常与手接触,易沾 上汗液,与铁质铆钉形成原电池,铁质铆钉作负极,被腐蚀, 故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D正确。
2. D【热考点】化学用语
【深度解析】NaCI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Na' E :],
A 错 误 ; 用 电 子 式 表 示 MgCl 的 形 成 过 程 为 : :+ Mg+ :→[: C :TMgT : C : T . B 错 误 ;SO
中S形成的a 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 C错误;CO; 中C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无孤电子对,故其空 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且原子半径:C>0, D 正确:
间构型,分子(离子)的站构是在VSEPR 模型上去掉孤电于 对的刺余结构。
3.C【常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及用途
【深度解析】大多数生物酶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 正确;该 疏通剂含有铝粉和 NaOH固体,与水接触,生成氢气,因此使 用时要避免接触明火,B 正确;铝和肉瓷中的SiO 能 与 NaOH反应,因此不能用其疏通铝制、肉瓷管道.C 错误:该疏 通剂使用时Al 与 NaOH溶液发生反应,反应放热,且溶液呈 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D 正确。
4. C【创新考点】自耦电离,涉及微粒结构判断、性质应用、电 极反应式的判断
【深度解析】H F"的结构为[H- F→ B ]",其中 H'提供空轨 道,F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A 正确;HF 的结构为 [F … H—F]",存在氢键,B正确;利用CaF 与浓硫酸共热制 备 H F气体,反应中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C 错误:电解 KHF 与 HF 混合物时,阳极HF;失电子生成F ,阳极反应式 为 H F + HF-2 e — F T +H F",D 正确。
考法解读
子站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近年来,各省高考化学试卷不再 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物质结构、 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不仅要有 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5. A【热题型】化学基本概念
【深度解析】霓虹灯光是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回到基态 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属于发射光谱,A 错误:电子云图中的 小黑点越密,表示电子在该处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越 大 ,B正确;VSEPR 模型是价层电子对互相排斥的结果,当中 心原子价层无孤电子对时,VSEPR 模型与分子空间结构相 同 ,当中心原子价层有孤电子对时,与分子空间结构不同, C正确;“电子气理论”把金属键描述成从金属原子脱落下来
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品体的“电子气”,可用于解释金属品 体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D 正确。
6. A【常考点】无机物的提纯工艺
(X) 和水。硅酸伪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硅酸(Y )沉淀,硅 酸经灼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硅,站合硅及其化合物的性 质分析判断。
【深度解析】SiO 是酸性氧化物,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 生成四氟化硅和水,A 错误;步骤Ⅱ是硅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硅酸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SiO + H,S0,=
H SiO,!+ Na SO , B正确;硅酸钠具有阻燃性,可用作木材 防火剂,C正确:步骤Ⅲ为灼烧固体使之分解,灼烧固体应在 坩埚中进行,D 正确。
7. B【常考题型】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站合五种短周期元卡在周期表中的相 对位置可知,戊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a 2s 2p ,即戊是 F, 甲是Si .乙是P,丙是N,丁是0。
【深度解析】丙是N.丁是0,戊是 F .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N > o >F", A正确;丙是N,丁是0,戊是F .简单氢化物分子间 均存在氢键,常温下水为液态,沸点最高,B 错误;乙是P .丙 是N .非金属性:N > P 、故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NO,> H,PO.. C 正确;甲是Si,丁是0,丙是N.同周期元素第一电 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趋势,但N 的 2p 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第 一电离能大于0,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所 以第一电离能:N>O >Si, D 正确。
8. D【常考点】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涉及官能团、同分异构 休的数目的确定、缩聚反应机理及判断
【深度解析]M分子结构对称,苯环上只有两种氢原子,则苯环 上的一溴代物有2种,A正确;N分子中含有碳氯键和醚键,共
2 种官能团,B 正确;从P 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生成1mol P. 生成链节时生成nmol HCl.生成端基时生成2molHCI,则共 生成(n+2) mol HCI、C 正确;有机物 M具有双官能团,而苯 酚分子只有1个官能团,所以相同条件下,苯酚不能和N 反 应生成结构与P 相似的高分子,D 错误。
9. B【热考点]实脸方案设计与评价,涉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转化、Al与 Hg( NO,),的反应、氯水的性质、金属性强弱的 比较
【深度解析】S ( NaHCO,)< S ( Na, CO,),且由反应Na CO,+ CO +H O =2 NaHCO,可知,I mol Na CO (106 g )反应生 成2mol NaHCO,(168 g),反应中溶剂的质量减少,生成了更 多的溶质,所以Na CO 饱和溶液中通人过量 CO ,会析出品 体,A错误;把久置的铝放入 Hg( NO,) 。溶液中,Hg( NO ) 可水解生成H ,消耗氧化铝保护层,棵露的铝发生置换反 应,说明Al O,薄膜的“致密”是相对的,B 正确;将足量Cl 通人淀粉-KI 溶液中,先发生反应 Cl +2r = l +2CI".淀粉
溶液变蓝,后发生反应5Cl:+I +6H 0=210;+10CI'+
12H', 溶液键色.C 错误;Fe的金属性强于Cu, 常温下,Fe 在 浓硝酸中钝化.故在 Fe-Cu- 浓硝酸原电池中,Cu 电极作负 极 .Fe 电极作正极,D错误。
考点解读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题日不再局限于对实脸基础技能的考查,更加注重学生对 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以及评价的综合能力。 题目通常会结合实际情境,如化学合成、物质分离、性质探 究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险、进行操作、分析实 验结果并评价实脸方案。
10.D【 常考题型】品胞结构与计算
【深度解析】根据均推法,该品胞含 原子、
个 Ni原子、2个Sb 原子,A错误;Cu位于周期表中 ds区 ,Ni位于周期表中d 区 ,B 错误;基态Cu、Ni、Sb原子中 未成对电子数目分别是1、2、3,即 Sb>Ni>Cu,C 错误:该品 胞含有1个 Cu 原子、1 个 Ni 原子、2个Sb 原子,设品胞边
长 ,Cu 原子和
Ni原子的最短距离为晶胞边长的一半,则
11.A【 热题型]化学平衡与反应速宰
思路分析250℃以下,傕化剂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高于250℃时,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降低,说明温度过高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使其催化 效丰降低;升高温度,CO 平街转化率减小,说明该反 应正向是放热反应。
【深度解析]M 点的温度低于 N 点的温度,但M 点的催化剂 催化效率高于N 点的,所以生成乙烯的速率:v(M) 不一定 小于o(N),A 错误;升高温度,CO 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温度高于250℃,温度过高影响 催化剂的活性,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B 正确:该反 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 K>Ks,C 正确;若投料比n(H ):n(CO )=3:1. 设 CO: 投入量为a mol,则日 投入量为3a mol,M点 CO 的平衡转 化率为50%,建立三段式:
6H (g)+2CO (g)=CH =CH (g)+4H O(g) n。/mol
An/mol
n=/mol
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M 点乙烯的体
积分数
12.B【 热考点]反应机理(路径)分析,物质流、能量流复合
题。涉及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原子杂化类型
【深度解析】三级澳丁烷在乙醇中的溶剂解反应最终得到 (CH,),COC:H 和 HBr,属于取代反应,故A 正确;卤代烃 在乙醇中发生溶剂解反应的速率取决于第一步慢反应,但 第一步形成离子,则反应速率取决于两个成键原子的电负
性差值,故B 错误;中间产物H中的中心离子为
sp'杂化,甲基上的碳原子为p '杂化,存在两种杂化方式, 故C 正确;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条件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 中加热,由题图中反应机理可知,反应过程中可能会生成 R—0—R'. 故 D正确。
考 法 解 读 高考中的反应机理与能量变化题目,不再局 限于基础知识,更注重对反应机理的探究理解和能量吏化 的分析。题目设计结合实际情境,考查学生提取和整合陌 生信息的能力。在备考时,除了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 养实或能力和创新思堆。
13.A【 创新考点】有机物电池,涉及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式及 离子方程式
思 路 分 析 根据题目所给图示分析,b 极:NR→NRH , 得氨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作阴极,a极作阳极。
a极(阳极) b极(阴极)
NRH -2e +HCO;+OH"—= NR+CO T+2H O NR+2e"+2H 0== NRH +2OH
据此解答。
【深度解析】铅酸蓄电池的Pb 极是负极,PbO 极是正极,故 a 极应连接正极,即 PbO 极 ,A 错误;根据思路分析,b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 NR+2e +2H O=NRH +
20H ,B 正确;由a 极 和b 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a 极消耗 氢氧根离子、b 极生成氢氧根离子,b 极区产生的氢氧根离 子转移到a 极区,则装置中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 正确;由a 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左储液罐需要产生碳酸 氢根离子,则左储液罐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 + OH"—HCOj,D 正确。
14.C【 热考点】工艺流程分析
思路分析 烟铁矿粉(含 Mg B O, ·H O、SiO 及少量
Fe O,、Al O )加入硫酸铵溶液,得到的气体应为NH,, 用 NH HCO, 吸收 NH, 得到(NH ) CO ; 过滤1得到的滤渣1 应为难溶于硫酸佞溶液的SiO 、Fe O, 、Al O :调节滤液的 pH=3.5 再过滤得到H,BO,, 此时滤液中主要合有MgSO, 加入碳酸铵进行沉镁,得到 Mg(OH) ·MgCO , 加热分解 可以得到轻质MgO:母液中含有(NH ) SO。
【深度解析】根据分析,过滤1的目的是除去硼镁矿粉中的 SiO 、Fe O,、Al 0, 杂质,A 正确;在“过滤2”前,将溶液pH 调节至3.5,目的是促进析出H BO,,B 正确:“过滤2”的滤 液中加人碳酸铵进行沉镁,Mg 和 CO; 发生互相促进的水 解反应,同时 Mg 结合 CO; 生 成MgCO,, 离子方程式为 2Mg+3C0;"+2H O=Mg(OH): ·MgCO,I+2HCO; 或 2Mg"+2C0;+H 0—Mg(OH) ·MgCO,I+CO 1,C 错 误;结合流程.为减少杂质引入,可使用H SO, 调 节pH 至 3.5.使用氨水调节pH 至6 .5,D 正确。
15.C【 重难考点】电离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思 络 分 析 向混合溶液中 加NaOH 溶液,Cd 浓度减小,
因此-lg e(Cd )增大,故 L 为 pe(Cd) 与 pH 的变化曲
线 ; )
【深度解析】I 代 表pH 的关系,A正确;L, 为 pe(Cd") 与 H 的 变 化 曲 线 ,a(7,0.3) 时 e(OHF)=
10~ mol·L ,e(Cd")=10 'mol·L ,K,[Cd(OH),]=
e(Cd) ·c (OH)=10- ×(10 ) =10,B 正确;根据
b(4,-0.9) 可 知 e(H')=10×10 =
(
可得
,则
)10-',同理由(2.7,2)可得Ka=10 ', 由 c(8,-1.6) Ka=10*,Na HR 的 水 解 常 数
HR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Na HR 溶液呈酸性,C 错
误 ;H,R+R —H R +HR 的平衡常数 1000,D 正确。
16.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Cu(NH,).]Cl (2)Fe
(3)[Cu(NH 、).]Cl +Cu=2[Cu(NH,) ]Cl 8NH + 4[Cu(NH,J:]'+0:+4H'=4[Cu(NH ).]"+2H O
(4)盐酸和液氨反应放热
(5)CuCI!(1 分 ) 2NH(1 分 )
(6)防止干燥过程中CaCl 被空气中的O 氧化
【必考题型】工艺流程分析,涉及方程式的书写等
【深度解析】(1)深蓝色溶液①中应含[Cu(NH,)]”, 铜毛 丝与空气、盐酸、足量液氨反应生成[Cu(NH,).]Cl 。
(2)铜包钢经浸取、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可用于炼钢,则滤渣 的主要成分应为铁单质。
(3)浸取时,[Cu(NH ) 。]Cl 与 Cu 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Cu(NH ):]CI, 结合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写出化学方 程式。氧化时,[Cu(NH ) ]Cl 与 NH,、盐酸、空气中的0: 反应生成[Cu(NH ) 。]Cl ,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原子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4)由题意可知,环境温度低,但浸取液再生后不需额外加 热,所以浸取液再生过程中有放热过程,结合反应物可推测 出原因是盐酸和液氨反应放热。
(5)中和工序后经过洗涤和真空干燥得到CuCl.洗涤、干燥 发生物理变化,所以中和工序的产物之一是CuCl, 根据电荷 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即可补全离子方程式。
(6)溶液中或湿润条件下+2价铜更稳定,CuCI中 的Cu 为 +1价,产物CuCl 经洗涤后表面会残留少量水分,易被氧 化,所以采用真空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干燥过程中 CuCI 被空 气中的氧气氧化。
17.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恒压滴液漏斗(1分)吸收装置内的水分,并避免外界 水分进入,保持装置内干燥
(2)BC(3)LCI
(4)ABC(5)bef
【热题型】仪器使用与实验安全、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 常见无机物的制备、探究物质组成及测量物质的含量
思 路 分 析 ACI, 乙醚溶液和LH 乙醚溶液放于三顼烧
瓶中,在28℃下搅拌发生反应生成LiAlH 和难溶于乙醚 的 LiCI,经过滤后得到LICI,即滤渣1;向得到的滤液中加 入苯液,提取难溶于苯的 LiAlH,,由于苯的沸点是80.1℃, 乙醚的沸点是34.5℃,经过蒸馏,将乙醚分离,得到苯和 LAH 的混合物,经过一系列操作 B 得到粗产品。
答 案 及 解 析
【深度解析】(1)由已知②可知,装置b 的作用是吸收装置 内的水分,并避免外界水分进入,保持装置内干燥。
(2)乙醚做溶于水,不可用分液分离,A 不符合题意:钠与 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可以降低乙醚中含水量。 B 符合题意;五氧化二磷是酸性干燥剂,可吸收水分.C 符 合题意;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才能与水反应,并引人杂质 CH,CH OH,D 不符合题意。
(3)AICI, 乙醚溶液和LH 乙醚溶液放于三颈烧瓶中,在28℃ 时搅拌发生反应生成LiAIH 和难溶于乙醚的 LiCl,经过滤 后得到 LiCl。
(4)LH 、LiAIH 在潮湿的空气中都会发生剧烈水解,装置 内不宜用水,A 错误;乙醚沸点是34.5℃,将反应温度提高 至40℃,乙醚会蒸发,不利于AlCl, 和 LiH 的接触.反应会 变慢,B 错误;操作A 是蒸馏,分离苯和乙醚,不会使用蒸发 皿,C 错误;AICI,中铝原子有一个空轨道,乙醚中的氧原子 提供孤电子对占据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故氧化铝能溶于乙 醚与配位键有关,D 正确。
(5)经操作A 得到苯和 LAIH, 的混合物,由已知①可知,可 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并通过一些方法除去苯。将操作A 后剩余混合物倒人漏斗中过滤;将固体放入苯液中进行搅 拌、浸泡和反复清洗、过滤,溶解 LiAlH 表面的乙醚;转移 固体至烧瓶中真空脱苯。
(6)LiAIH,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锂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是LiAlH +4H O—L[Al(OH) 。]+4H 1, 通 过测量收集氢气的体积进行 LiAIH, 纯度的计算。注意加 入的10 mL的混合液也占据装置内空间,且量气管的0刻 度在最上面,故收集氢气的体积是(V -10-V )mL,25℃、
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5L·mol', 则氢气的物质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 计量数,可知 LiAlH 的 纯=
18.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CuO So
(2)①作催化剂②反应中有亏染空气的NO和 NO 放出, 影响空气环境;NO 可以溶解在硫酸中,产率不高(任答两 点,合理即可,每点2分)
(3)①d ②0.05 kPa
【必考题型】化学反应原理,涉及平衡常数计算、图像分析
【深度解析】(1)2.5mg CuSO ·5H O 的物质的量为1× 10 mol,600℃ 时剩余固体质册为1.6mg,为1×10 mol CSO . 800 ℃左右时固体中Cu 元素的质量为0.64 mg, 说明固体 为Cu0, 气体产物有SO ,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知,还生
成 O , 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 T+SO,T+0 1。
(2)①由NO +SO +H 0=NO+H SO 、2NO+0 =
2NO 两个反应可以看出.二氧化氮先消耗再生成,是反应 的催化剂。
②铅室法被接触法代替,是因为在反应中有污染空气的NO 和NO 放出,影响空气环境;作为催化剂的NO 可以溶解 在硫酸中影响产品质量,产宰不高等。
(3)①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使用序号为d 的催化剂V-K-Cs-C 时SO: 的转化率最大,产串最佳。
②当反应物的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生成物的平
衡体积分数最大,所以此条件下 ,的平衡 体积分数为40%,则平衡时p(SO,)=40 kPa,二氧化硫和氧 气的投料比为2:1,消耗的量之比也是2:1,剩余的量之 比也是2:1,则p(SO )=40 kPap(O )=20 kPa,该反应的
19.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
(1)2-甲基-1-丙醇(或异丁醇) 1分子间存在氢键,与IV 相比具有更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2
(3)0 、Cu( 或Ag),加热 氧化反应
(4)HCIO
(5)AB(2 分 )
1600c
【必考题型]有机合成与推断,涉及有机物的命名、氢健、有 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化学键、原子杂化方式、手 性碳、合成路线等
【深度解析】(1)由1的结构可知连有羟基的主链含3个碳 原子,其名称为2-甲基-1-丙醇(或异丁醇)。
(2)根据M 不能与H 发生加成反应,说明M 分子中不含 碳碳双键、醛基或酮炭基,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比
为1:1,可写出其结构简式为
(3)V 中 含 —CH OH,发生催化氧化可生成
反应试剂、条件为0 ,Cu( 或Ag), 加热。V 中含碳碳双键。 在 催 化 剂 、 加 热 条 件 下 可 发 生 加 聚 反 应 生 成
(4)反应⑥即 HO-Cl 发生原子利用率为100%的 1,4-加成反应生成谓,则Y 为 HCIO。
(5)反应过程中,断裂皿中C—Br 键 和C-H 键,生成IV中 C=C 键 和C-H 键 ,A、B 正确;反应物Ⅲ中双键碳原子为 p 杂化,饱和碳原子为印 杂化,C 错误;产物IV中不含连有 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D 错误。
(6) CH, 与 C 光 照 时 发 生 取 代 反 应 生 成
,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再通过
与 s0 Na 发 生 反 应 ⑤ 生 成
发生反应⑧
c:
生成Z。①由以上分析可知,最后一步反应中,有机反应物
(


+
HcI。
)。②从甲苯出 出发,第一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柜展醇的反应规律
(1)醇能否发生催化氧化及氧化产物类型取决于醇分子中是 否有α-H(—OH所连破原子上的H)及其个数:
(
2
户物为区,如
RCH.oH


GR.CHO
产物为酮,如如
R,
-cH-, -c
-m

a-H
的个数
)
(2)醇能否发生消去反应取决于醇分子中是否有β-H(—OH 所连破原子的相邻破原子上的H), 若没有β-H, 则不能发 生消去反应。4.创新考法写融合电离反应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液态氟化氢的电离方程式为3P一H,F+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HF,。下列说法缉误的是
化学信息卷(四)
A.H2F的结构为[H一下一+H),其结构中存在配位键
B.HF:的结构为[F…H一F],其结构中存在氢越
中物
园劣市
C.利用CF,与浓硫酸共热制备HF气体,反应中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D.电解KHF,与HF混合物时,阳极反应为HF+HF-2e一F:t+H,F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议时间75分钟。
5.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的基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7C一120-16Na一231一27S-32Ni-59
A,五彩既斓的宽虹灯光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属于吸收光谱
Cu-64Sb一122
B.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电子在该处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越大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特合题目
C.VSEPR理论从为VSEPR模型与分子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相同
要求。
D.“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品体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1,“齐天圣敬“又称“灵宝猴鼓”,起源于唐朝,塔称一绝,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6.由粗Si0,(含少量Fe0,杂质)制备纯SiO2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牛皮首
图四置丝区韩口警画
所鼓环
A.S02是酸性氧化物,因此不和任何酸反应
B.步骚Ⅱ中的主要反应是NSi0,+H,S0,一H,Si0,↓+NaS0:

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
C.X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D.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Ⅲ,一般在坩埚中进行
7.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戊的非金屈性最强且其基
C.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风于酯类
态原子的p轨道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丙丁戊
甲乙
A.NaCl的电子式:Na:Cl
A.简单离子半径:丙>T>戊
B.简单氢化物的点:丙<丁<戊
B.用电子式表示MgC2的形成过程:Mgd:一→Mg"1::g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丙>乙
D.第一电离能:甲<丁<内
CH,
C.S02的VSEPR模型:
8.M(H0
O州)和N(CH,一CHSH,)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环氧树脂黏合剂P,
CH.
D.c0g的空同结构模型:。。
其结构如下:
3.家庭的厨卫管道内常因留有油脂、毛发、莱渣等而造成堵塞,此时可用一种固体疏通剂疏通。该疏
通剂的主要成分有生物酶、铝粉和NaOH固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生物南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A.M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2种
B.使用该疏通剂时会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应避免接触明火
B.N含有2种盲能团
C.该硫通剂可用于疏通陶饶、铁制、铝制、塑料管道
C.生成I mol P的同时生成(n+2)mol HCl
D.该疏通剂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碱性环境可以加速油脂的水解
D.相同条件下,苯酚也可以和N反应生成结构与P相似的高分子
化学信息卷
第1页(共8页)
化学伯息卷
第2页(共8页)
化学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