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答案)
惠州八中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考生物试卷
说明:1、本卷 100 总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考生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范围内作答。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1-12 小题每小题 2 分,13-1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环境间的信息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C.只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该生态系统就一定处于生态平衡
D.某湖泊受到污染,水体生物死亡导致污染加剧引起更多生物死亡,属于负反馈调节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是其他生物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B.虫和鸟属于竞争和捕食关系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D.细菌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将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盖上盖玻片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加入斐林试剂后可直接观察颜色变化
4.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化学元素,原本以比较稳定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但人类活动加速了铅的循环,改
变了铅在环境中的分布。下图表示某地水体和多种水生生物体内的铅浓度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铅在浮游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环境中的浓度不属于生物富集
B.无机环境中的铅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分解者回归无机环境
C.铅的循环和碳循环不同,不具有全球性
D.铅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除,可能对顶级捕食者产生严重危害5.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
B.为农田除草除虫可使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提高 a 的大小
C.一般来说,物种丰富度与 a 的大小呈正相关,与 b 的大小呈负相关D.本图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但不适用于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6.如图表示 I、II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一定不会倒置的
B.所有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和物质的补充
C.一般 II中的生产者比 I中的生产者个体更小、寿命短、繁殖速度更快
D.生物量指的是在某一调查时刻前,该营养级积累的同化量
7.研究生态足迹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及水域面积B.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C.建立沙滩保护区、环境容纳量强度的捕捞量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D.碳足迹是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和海洋面积
8.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6.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有利于提高绿孔雀的基因多样性
D.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9.啤酒发酵流程一般都包含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终止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焙烤过程通过加热杀死种子的胚细胞,从而使淀粉酶失活
B.酵母菌繁殖及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C.发酵的温度和发酵的时间随啤酒品种和口味的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
D.蒸煮过程中高温使淀粉酶失活,可以终止淀粉酶的进一步作用,并对糖浆灭菌
10.乳酸菌发酵在畜牧养殖中应用广泛,饲料行业因为乳酸菌的诸多优点开发出了乳酸菌添加剂用于青 贮饲料发酵。关于乳酸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泡菜坛中的所有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
B.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坛偶尔会发出“咕噜”的声音是因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 CO
C.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只需要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D.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11.果酒的家庭制作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相比,共同点是()
A.发酵前都需要对原料进行灭菌
B.都需要进行菌种接种
C.都需要一定有氧环境供发酵菌种进行繁殖D.发酵结束后都必须进行消毒以延长保存期
1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纯培养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获得单菌落,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培养
B.两种方法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都能对菌种进行计数C.倒平板冷却后的培养皿和接种后放入恒温培养箱的平板都需倒置
D.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1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请分析下列操作,正确的有几项( )
①干热灭菌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②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③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④涂布平板时所用的涂布器需酒精浸泡后灼烧灭菌
⑤培养基、锥形瓶都要进行干热蒸汽灭菌
⑥家庭制作泡菜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发酵初期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A. 一项B. 二项 C.三项D.四项
1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
①腐乳制作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②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为 30~35℃ ,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30℃
③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发酵工程则以单一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
④果酒、泡菜发酵利用的主要菌种均是真核生物,果醋、腐乳发酵利用的主要菌种均是原核生物
⑤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才可以洗得彻底
⑥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 抑制杂菌繁殖
⑦发酵实质就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A.1 项B. 2项C.3项 D. 4 项
15.樟子松→松毛虫→杜鹃是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能量流经松毛虫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 E 可以表示松毛虫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B.樟子松所固定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依次流向各营养级,是不可逆转的
C.松毛虫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箭头 D中
D.减少通过 C、D、F 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效率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物防治
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依赖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③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④为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应从物质循环角度而不是从信息传递角度进行研究
⑤能量作为动力可以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循环
⑥放射性物质一般不存在生物富集现象,而一些重金属和 DDT 存在生物富集现象
⑦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措施
⑧科研人员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田间高剂量、多位点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掩盖雌虫释放的 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降低成虫交配概率,降低害虫的数量;这属于一种化学防治措施。·
A.一项B.二项 C.三项
D.四项
二、简答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7.如图表示某水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非生物环境(填“可以”或“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
。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和。该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根据上图写出具体的名称)。
(3)该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蜻蜓幼虫与水螅存在关系。若蜻蜓幼虫因某种原因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则种群数量一定会减少的是。
(4)最近几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水域受到 N、P 及重金属的污染,逐渐出现水华现象,该生态环境发生这种变化的过程是生态系统(填“正”或“负”)反馈调节的结果。为恢复该水域生态环境,以抑制引起水华的藻类的繁殖,科研人员建议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提出该建议的理由是(写出 29点)。 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18.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作物的稳产、增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近10 亿吨,秸秆富含多种有 机质和营养元素,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对秸秆进行高效、合理的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人员以不做处理的农田(CK)为对照,设置腐熟秸秆还田(T1)和秸秆直接还田(T2)两个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的含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磷(mg/ kg) 钾(mg/ kg) 有机质(%) 氮(mg/ kg)
T1 58.69 162.20 2.79 7.13
T2 33.75 144.83 2.44 7.59
CK 33.81 136.92 1.99 8.23
(1)秸秆还田干预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过程。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可根据研究结果选择不同 秸秆还田的方式。据表分析,若要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你的建议及依据是。
(2)秸秆还田中,微生物为分解高碳物质,会从土壤中“抢夺”氮。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农田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经过腐熟处理,秸秆的碳氮比从原来的 50 :1~80 :1 降低到 20 :1~30 :1 ,接近土壤微生物的最佳碳氮比范围。这样可以减少微生物分解秸秆时对土壤无机氮的竞争,避免植物因氮素缺乏而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缺氮会使植物生长不良的原因:
。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所蕴含的生态文化价值正被不断发掘。园林景观与水稻农业的巧
妙融合成为水稻产业的新兴模式。如在稻田周边种植观赏性植物,形成色彩斑斓的景观带;在稻田中 布置水渠实现水循环;引入益虫进行生物防治,控制园中的杂草和害虫等。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引入益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意义是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具有 重要意义。
19.分析以下两个关于微生物的活动回答:
I、某校生物社团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酿制葡萄酒等系列实践活动。分析回答:
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右侧管为排气管
(1)生物社团小组的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上图所示三个发酵酿酒装置。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充气管底端应浸没在发酵液中,以便为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 ;然后不再充气,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 1 次。 你认为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装置最合理的是。
(2)同学们发现敞口放置的葡萄酒散发出很浓的醋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他们应如何保存酿制的葡萄酒 (答出 2条)。
(3)同学们想利用装置进行葡萄醋的制作,但是却忘记了制醋的实验原理,请你来帮助他们:糖制醋:;酒制醋:。
Ⅱ、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4)在分离纯化酵母菌种时,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凝后通常需要 ,以免造成平板污染。 与扩大培养时相比,此时配制的培养基还需加入 。
(5)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诱变育种。将辐照处理 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较大的菌落,纯化后获得 A、B 两突变菌株。
(6)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 A、B 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
20.为分离和培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小组使用了下列培养基配方,将各种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再经高温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经接种、培养后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的活 菌数目,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蛋白胨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0.0g 1.0g 15.0g
(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填“能”或“不能”)。原因 是
(2)稀释涂布平板法能用来统计活菌的数目,其原理是。
(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 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 234 ,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 0.1mL)。
(4)若在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另一种 B 细菌,在 B 细菌周围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生长
繁殖受到抑制,甲同学提出的观点是 B 细菌产生了不利于(抑制)分解尿素的细菌生存的物质,请你在以下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实验流程来验证甲同学的观点:
→培养一段时间→观察 A 细菌的生长情况
21.河流在受到轻微污染后,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消除污染,如图所示。近几年由 于工业发展,某村庄河流受到了严重的生活污水和工业重金属废水污染,使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当地政府通过投放生态浮床等多项措施对该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河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在该河流的 AB 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A→D 过程体现了河水受到了轻度污染后的自净过程,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 ,其基础是
。
(4)浮游动物在河流的段数量增加,原因是。
(5)从生态工程原理的角度分析,选择生态浮床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
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答案
1.A
2.D
3.B
4.D
5.B
6.A
7.B
8.D
9.A
10.D
11.C
12.C
13.B
14.A
15.B
16.B
17.
(1)不可以;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图中仅包含部分生物,缺少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自养型鞭毛虫、大型植物
(3)6;捕食和竞争;水螅
(4)正;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阳光和营养物质,可抑制藻类繁殖;协调与平衡
18.
(1)物质循环;选择腐熟秸秆还田(T1),因为 T1 处理后土壤中磷、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秸秆直接还田(T2)和对照(CK)
(2)分解者;氮是叶绿素、酶等物质的组成成分,缺氮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H] 和 ATP 减少,同时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暗反应,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植物生长不良
(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19.
(1)氧气;乙
(2)密封保存、低温保存
(3)糖类在醋酸菌作用下分解为醋酸;乙醇在醋酸菌作用下先氧化为乙醛,再进一步氧化为醋酸
(4)将平板倒置;琼脂
(5)脂肪
(6)B;菌株 B 细胞密度和脂肪剩余比例均优于菌株 A,说明菌株 B 处理含油废水的能力更强,且能获得更多单细胞蛋白
20.
(1)不能;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不能筛选出只以尿素为氮源的分解尿素的细菌
(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3)2.34×109
(4)将 B 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该培养基上的 B 细菌全部去除,再接种分解尿素的细菌(A 细菌)
21.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
(3)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
(4)BC;BC 段藻类大量繁殖,为浮游动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5)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