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答案)
三水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中段知识素养检测
八年级生物科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柳枝的扦插 B. 大豆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 秋海棠叶片繁殖 D. 葡萄树的嫁接
2. 要想让同一棵荔枝树上结出不同品种的荔枝,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
A. 组织培养 B. 嫁接 C. 扦插 D. 播种
3. 蝉蜕是一味中药,它是蝉发育过程中脱掉的一层“皮”。下列有关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蝉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
B. 这层“皮”是蝉的外骨骼
C. 蝉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D. 蝉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4. 下列昆虫的发育方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 蝗虫 B. 蜜蜂 C. 蝇 D. 蚊
5. 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在饲养青蛙的过程中,记录的5日不同温度下蛙卵孵化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蛙卵孵化受温度影响
B.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 青蛙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
D 温度越高,蛙卵孵化数越多
6.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我国特有的濒危鸟类——黄腹角雉,黄腹角雉的生殖方式为( )
A. 有性生殖,卵生 B. 无性生殖,卵生
C. 有性生殖,胎生 D. 无性生殖,胎生
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关于以上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啄春泥反映的是鸟类的筑巢行为
B. 捕青虫喂“黄口”反映的是鸟类的育雏行为
C. 鸟类都有筑巢行为和育雏行为
D. 鸟类的育雏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8.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与发育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卵黄能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B. 嫁接和扦插都能很好地保留植物的性状
C. 所有生物的生命都始于受精卵
D. 昆虫变态发育过程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9. 用黑色塑料袋套袋培植韭菜,因为不能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根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控制
B. 植物叶片的颜色由环境决定
C. 韭菜的基因受环境影响发生了改变
D.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0.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B. 家兔的白毛与黑毛
C. 人的单眼皮与无耳垂 D. 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11. 下列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染色体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
C. 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D. 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2. 如图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图中,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 B. C. D.
13. 在下列基因组合中,表现出相同性状的是( )
A. Bb和BB B. BB和bb C. Aa和Bb D. Bb和bb
14. 2021年5月,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孩”政策。一对夫妻已经生了两个女孩,第三孩生育男孩的概率及该男孩成年后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 50%、22条+X B. 50%、22条+X或Y
C. 100%、22条+XX D. 100%、22条+Y
15. 一对夫妇,丈夫为双眼皮,妻子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已知双眼皮为显性),后来,妻子通过手术做成了双眼皮。若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该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为( )
A. 25% B. 50% C. 75% D. 100%
16. 下列有关性别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人的性别也是一种性状
B.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C.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D. 就人的性染色体而言,卵细胞只有一种,精子有两种
17. 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遗传病的发生。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近亲结婚后代一定患遗传病
B. 携带致病基因一定患遗传病
C. 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 肺结核和苯丙酮尿症都是遗传病
18. 下列变异的实例中,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 ( )
A. 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 B. 人类的先天性愚型
C. 同种番茄种在不同土壤中果实的大小不同 D. 水稻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19. 2023年8月,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实验室正式投入启用。育种人员将大豆、小麦、油菜等种苗放到加速器底部接受X射线的辐照,经过选择获得优质品种。下列育种方式与上述育种原理相同的是( )
A. 将毒蛋白基因转至普通棉花中培育抗虫棉
B. 将普通甜椒种子送入太空培育出太空椒
C 经过多代选择培育出高产奶牛新品种
D. 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20.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探索生命起源的实验中,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不含有( )
A. 氢气 B. 水蒸气 C. 氧气 D. 甲烷
21. 如图所示,在两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化石,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B. 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复杂
C.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少
D. 物种A比物种B体形大
22. 植物进化的历程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种子植物,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A. 从水生到陆生 B. 从简单到复杂
C. 从低等到高等 D. 以上选项都包括
23. 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 )
A. 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 B.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 生物大多繁殖能力不强 D. 长颈鹿的长颈是锻炼的结果
24. 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多年后就逐渐失效。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
A. 农药质量下降,喷洒技术落后
B. 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 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部分害虫可以通过学习产生抗药性
2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B. 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26.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凶手之一,进而可以诱发胃癌,采用分餐制和公筷可以有效地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染,这种方式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切断病原体
27. 2022年2月,英国卫生部门确认一例拉沙热死亡病例。拉沙热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烈性国际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拉沙病毒是该病的传染源
B. 接种疫苗防护拉沙热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C. 接种的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体
D. 对拉沙热病人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8. 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 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 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 免疫系统也可能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29.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能抵御所有细菌病毒的入侵
B. 患过甲肝的人会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C. 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D. 吞噬细胞既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要参与特异性免疫
30.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C. 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D.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 生殖发育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生殖方式中,确保①成活的关键是使①和②的________紧密结合,若将黑枣树作为②,将柿树作为①,将来这个枝条上所结果实与________(填序号)的性状相同。
(2)图二所示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 ]________期,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在家蚕发育的________时期满足食物供应。
(3)图二、图三中,昆虫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幼虫的发育过程中有__________现象。
(4)图四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它的受精方式和发育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5)图五所示鸟卵结构中的________发育为雏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有________(填序号)。
32. 2023年4月,雌性旅美大熊猫“丫丫”归国引发全网关注。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性染色体为______。图甲是大熊猫某一条染色体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2)2023年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共繁育大熊猫4胎7仔,其中雄性5只,雌性2只。大熊猫胚胎在母体________内发育,并通过脐带和________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
(3)图乙为白化病大熊猫遗传图解。大熊猫的体色正常和“白化”在遗传学上被称为一对________。大熊猫的性状除受到基因控制外,还受到________的影响。
(4)由图乙可以推测大熊猫“白化”这一性状是由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用B、b表示),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体色正常大熊猫的概率是________。
33. 某种昆虫大多是绿色的,偶尔发现灰色个体,这种绿色是一种保护色。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做了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铺有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再放一只母鸡入房间内。
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记录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记录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④重复步骤③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昆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目
绿色昆虫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 20 5 15 4 12 2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步骤①中,地毯的颜色应该是_______色,这与昆虫生活环境的颜色一致。“放入同种类的且大小相似的昆虫”原因是对照实验需遵循_____原则。放入的昆虫是绿色、灰色各20只,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③中“幸存者产生的后代体色与幸存者相同”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生物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普遍具有的_____现象。
(4)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母鸡的捕食,是对不同体色的昆虫进行_______。
(5)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色昆虫幸存者减少。该颜色昆虫幸存者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6)从行为的功能看,昆虫的保护色属于_______行为。通过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34.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肺结核病俗称“肺房”,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杆菌飞沫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会被感染。
资料二: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材料三:每年6~9月是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5岁及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以发热及手、足、口、臀部长有疱疹为主要特征。
(1)艾滋病病毒与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艾滋病病毒没有_________。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生活方式________(相同/不同),结核杆菌通过________生殖。
(2)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角度分析,结核病人和手足口病患者属于_________,结核分枝杆菌和肠道病毒属于_________。
(3)从传播途径分析,肺结核属于________传染病。新生儿一出生,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病的发生。其原理是让人在不发病的前提下,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________,属于________免疫。
(4)据统计,艾滋病可使结核病发生几率增加30倍。原因是人体丧失了________。
(5)为了更好地预防手足口病,专家建议:①婴幼儿使用的奶瓶、餐具应充分清洗;②孩子得了病要及时就医;③对儿童玩具、桌面、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④勤洗手,避免用公用毛巾擦手。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三水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中段知识素养检测
八年级生物科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30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C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C
【26题答案】
【答案】B
【27题答案】
【答案】B
【28题答案】
【答案】B
【29题答案】
【答案】D
【30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题答案】
【答案】(1) ①. 形成层 ②. ①
(2) ①. ③蛹 ②. 幼虫
(3)蜕皮 (4) ①. 体外受精 ②. 变态发育
(5) ①. 胚盘 ②. ②⑤
【32题答案】
【答案】(1) ①. X ②. 蛋白质 ③. DNA
(2) ①. 子宫 ②. 胎盘
(3) ①. 相对性状 ②. 环境
(4) ①. 隐性 ②. bb ③. 75%##3/4
【33题答案】
【答案】(1)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2) ①. 绿 ②. 单一变量 ③.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3)遗传 (4)选择
(5) ①. 灰 ②. 灰色昆虫的体色与环境反差较大,容易被敌害发现
(6) ①. 防御 ②. 自然选择
【34题答案】
【答案】(1) ①. 细胞结构 ②. 相同 ③. 分裂
(2) ①. 传染源 ②. 病原体
(3) ①. 呼吸道 ②. 抗体 ③. 特异性 (4)免疫功能 (5)①③④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