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九年级化学综合测试四(答案)
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综合测试四
相对原子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14分)
1. 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陶瓷烧制
B. 粮食酿醋
C. 玉石雕印
D. 火药爆炸
2.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干冰
B. 盐酸
C. 粗盐
D. 海水
3. Cu(NO3)2受热分解能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O2 B. NO2 C. CO D. NH3
4. 有关KNO3说法错误的是
A. 类别:正盐 B. 焰色反应:紫色
C. 组成:含硝酸根 D. 用途:复合肥料
5.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 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6. 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 减少酒精的挥发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取用固体粉末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8. 如图所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 管a中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B. 管a与管b中气体质量比为2:1
C. 该实验可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D. 该实验可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9. 为完成相关实验所选择的物质正确的是
A.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白磷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生石灰
C.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D. 检验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胆矾
10.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Ⅲ处
B. 该装置也可以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C. 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D. 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11. 温度不变,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2.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①是CO2溶解于水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13. 已知某混合液由HCl、Na2CO3、H2SO4、FeCl3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体积关系如图,该混合液的组成是
A. HCl、FeCl3 B. HCl、Na2CO3
C. H2SO4、FeCl3 D. HCl、H2SO4
14.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生成2.0 gCO2气体 B. 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3 g
C. 生成了5.6 gCaO D. 剩余CaCO3的质量为3.0 g
二、不定项选择题(6分)
15. 单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时,有关说法正确是
A. 产物一般是氧化物 B. 一定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
C. 反应发生均需要点燃或加热 D. 产物在常温下一定是气体或固体
16.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碳酸钙 B. 可能有氢氧化钠
C. 一定有碳酸钠 D. 一定有氢氧化钙
17. 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泥沙和少量硫酸镁,用该样品进行如下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两种物质的部分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硫酸镁 22.0 28.2 33.7 38.9 44.5 54.6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1 36.4 37.1
A. 溶液甲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向溶液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C. 若操作II是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则固体乙是氯化钠晶体
D. 若操作II是降温结晶、过滤,则固体乙是硫酸镁晶体
三、简答题(共30分)
18. 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用作优质燃料,利用了氢气的________性:
(2)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3)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4)用天然气作燃料可减少PM2.5的产生,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氢化镁()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19. 用下图常用实验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并进行相应性质实验。
实验一:实验室中可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MnO2难溶于水)。
(1)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图C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D操作中,当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停止加热。
(2)取C中滤液分别进行如图E、F所示实验,E处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 _______ 色,F中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
(1)若用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多孔隔板合适的 位置是 ________ 处(选填“a”、“b”或“c”),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 _________ 。
A.铁 B.塑料 C.铜片 D.石墨
(2)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两试管CO2气体,分别倒扣入图2盛有等体积NaOH溶液和水 烧杯中,该组对比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了进一步探究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取图2甲烧杯实验后的溶液于图3(A~D)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四种不同类别的试剂,B中加入的是 _________ 。四种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物质除杂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方法探究】为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A:
方案B:
【方法提炼】上述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方法运用】
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
Ⅰ.操作a、b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Ⅱ.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Ⅲ.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Ⅳ.步骤③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是否会影响氯化镁的纯度?理由是____。
21. 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1)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现象与解释
I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相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II 向I中滤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________色沉淀
III 向II中滤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
在II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沉淀。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图所示:
【方案】测定溶液,若小于7,则稀硫酸过量,确认钡元素已完全沉淀。 【操作步骤】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沾到湿润的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记录读数。
(2)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乙所加试剂依次为________。
(4)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减到最少,丙所加试剂依次为________。
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综合测试四
相对原子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14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A
二、不定项选择题(6分)
【15题答案】
【答案】AB
【16题答案】
【答案】BC
【17题答案】
【答案】B
三、简答题(共30分)
【18题答案】
【答案】(1)可燃 (2)吸附
(3)天然气 (4)
(5)
【19题答案】
【答案】 ①. 2KClO32KCl+3O2↑ ②. 溶解 ③. 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④. 有大量固体析出 ⑤. 紫 ⑥. 白色沉淀 ⑦. a ⑧. A ⑨. CO2能与NaOH发生的反应 ⑩. 足量稀HCl/稀HNO3/稀H2SO4 . A . NaOH、Na2CO3溶液均显碱性
【20题答案】
【答案】 ①. MgSO4 ②. 过滤 ③. 漏斗 ④. K2SO4+BaCl2=BaSO4↓+2KCl ⑤. MgCl2、KCl、NaCl ⑥. NaOH ⑦. 无影响,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蒸发会使过量的盐酸挥发掉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白 ③. Cu(OH)2
(2)问题:沾到湿润的pH试纸上;理由:湿润的pH试纸会稀释溶液
(3)过量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稀硫酸
(4)过量氯化钠溶液、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稀硫酸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