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建水一中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共42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5
B. 向2.0 m 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生成的数目小于
C. 1 mol固体溶于稀醋酸后溶液呈中性,该溶液中的数目为
D. 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的分子数目为
2.W是一种短周期金属元素的单质,V是无色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略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V可通过排水法收集 B. X与水反应能生成气体V
C. Y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D. 电解Z的水溶液可得到W
3.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可快充、成本低、更安全的动力电池(如下图),这种电池正极是硫属元素,比如硫碳复合物,负极是铝,电解质由NaCl-KCl-组成,该熔融盐电解质中含有链状如、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中加入NaCl和KCl主要作用是提高熔融态中和的导电能力
B. 中同时连接2个Al原子的Cl原子有(n-1)个
C. 放电时,负极发生的反应可能为
D. 充电时,Al电极接外电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4.氢氧化锌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相似。室温下,测得溶液中pc{或}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线表示与pH的关系
B. 室温下,
C. 室温下,向氢氧化锌的悬浊液中通入HCl气体,当pH=8时氢氧化锌开始溶解
D.
5.羟醛缩合反应常用来增长碳链,其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I、Ⅱ分别为加成、消去反应
B. 乙醛的同分异构体含键数目最多为
C. 反应I、Ⅱ均体现了醛基相邻碳原子的碳氢键极性强,易断裂
D. 将乙醛和丙醛在溶液中充分混合共热,最多生成3种烯醛
6.下列化学用语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氢氧燃料电池(碱性电解质)负极反应式:
B. Cl2通入NaOH溶液中制漂白液:Cl2+2OH-=Cl-+ClO-+H2O
C. 燃煤时加入CaCO3吸收SO2:2CaCO3+2SO2+O22CaSO4+2CO2
D. SO2水溶液吸收吹出的溴蒸气:Br2+SO2+2H2O=2Br-++4H+
7.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8.中和法生产Na2HPO4·1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H3PO4的电离常数:K1=6.9×10-3,K2=6.2×10-8,K3=4.8×10-13;
②Na2HPO4·12H2O易风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中和”工序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Na2CO3溶液
“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H3PO4
C. “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
D. “干燥”工序需在低温下进行
9.在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催化剂可以同时产生多种反应历程
含C微粒参与的反应均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C. 增大的量,反应热和平衡产率不变
D. 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量改变
10.碳化钛在航空航天、机械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与氯化钠相似,晶胞的边长为a n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B. 晶体中的配位数为12
C. 晶胞中仅由碳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的个数比为2∶1
D.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体的密度为
11.某小组同学向溶液中匀速滴加氨水,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
经检测,蓝绿色沉淀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s时,是因为
B. ,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从94s到144s,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D. 从144s到430s,pH升高与转化为的反应有关
12.X、Y、Z、W、V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淡黄色固体单质W可由X2W与WY2反应生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Z>W>V>Y B. 含氧酸酸性:W
13.下列关于卤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I离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B. 顺-1,2-二氯乙烯分子的极性大于反-1,2-二氯乙烯
C. HClO4、HClO3、HClO2、HClO酸性依次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中心原子的正电性依次减小
D. 固态PCl5中含有[PCl4]+[PCl6]-,而PBr5中含有[PBr4]+Br-,存在差异的原因是Br-的半径较大
14.利用铜铈氧化物(xCuO·yCeO2,Ce是活泼金属)催化氧化除去H2中少量CO的可能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ⅲ)中Cu、Ce化合价均降低
B. 铜铈氧化物减小了反应2CO+O2===2CO2的反应热
C. 若用18O2参与反应,一段时间后,18O不可能出现在铜铈氧化物中
D. 反应一段时间后催化剂活性下降,可能是CuO被还原成Cu所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他预言了很多未知元素,锗是其中一种,工业上用精硫锗矿(主要成分为GeS2,其中Ge化合价为+4)制取高纯度锗,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粉碎精硫锗矿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0 ℃,使精硫锗矿在N2氛围中升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825 ℃,NH3还原GeS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3)酸浸时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浸后得到粗GeO2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eCl4易水解生成GeO2·nH2O,此过程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GeO2是锗酸(H2GeO3)的酸酐,请判断25 ℃时0.1 mol·L-1 NaHGeO3溶液pH________(填“>”、“=”或“<”)7,(已知25 ℃时,H2GeO3的Ka1=1.7×10-9,Ka2=1.9×10-13)。GeO2与碱反应可生成锗酸盐,其中CaGeO3是一种难溶电解质,一定温度下,CaGeO3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n点与p点对应的Ksp相等
B.q点无CaGeO3沉淀生成
C.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q点变到p点
D.加入Na2GeO3可以使溶液由n点变到m点
16.(15分)硫酸铅广泛应用于制造铅蓄电池、白色颜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含有等杂质)制备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
②。
(1)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2)“浸取”时,由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4)由该工艺可知,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5)“沉淀转化”步骤完成后溶液中的浓度为,则此时溶液中的浓度为
(6)滤液a可循环利用,试剂M是 。(填化学式)。
(7)PbS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已知晶体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晶胞中硫离子与铅离子最近的距离为 nm。
17.(14分)氮化锂(Li3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在空气中易潮解。实验室制备Li3N的原理是6Li+N22Li3N。某实验小组拟设计实验制备Li3N并探究其性质。(装置可重复使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饱和NH4Cl溶液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先点燃____________(填“A处”或“C处”)酒精灯。
(5)A装置中制备N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氮化锂产品中混有Li2O,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取0.1 g Li3N粗产品(设杂质只有Li2O)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蒸馏水,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Li3N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最终收集到标准状况下58.24 mL气体,则产品中Li3N的含量为____________%。
18.(15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奖典礼上,她以《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为题目进行了演讲。以香茅醛为原料人工合成青蒿素的路线如下:
注:1——表示多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个手性碳原子。
(2)已知A→B为加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符合以下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考虑立体异构),
①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②可使少量的溶液褪色。
写出上述互为顺反异构的的结构简式 、 。
(4)写出G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已知。
①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②试解释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双氢青蒿素的原因 。
1.【答案】C
【解析】每个氨分子中存在3个N-H键,1 mol NH3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3NA,A错误;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B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当溶液显中性时,,所以该溶液中CH3COO 的数目为NA,C正确;标准状况下己烷不是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W是一种短周期金属元素的单质,V是无色气体,W与V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X,X与CO2反应又能生成V,则可判断出W为Na,V为O2,X为Na2O2,Y为Na2CO3,Y与HCl反应生成Z,Z为NaCl。
V为O2,可通过排水法收集,A正确;X为Na2O2,Na2O2与水反应能生成O2,B正确;Y为Na2CO3,易溶于水,由于水解,溶液显碱性,C正确;Z为NaCl,若得到金属钠可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电解NaCl水溶液得不到Na,D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电化学装置电解质为熔融盐电解质,所以NaCl和KCl主要作用是和形成低熔点的熔融氯铝酸盐,而不是提高和的导电能力,故A错误;由的结构可知同时连接2个Al原子的Cl原子有(n-1)个,故B正确;放电时铝失去电子生成铝离子做负极,故C错误;充电时,Al电极接外电源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
4.【答案】C
【解析】随着pH的增大,OH-的浓度在增大,c(Zn2+)在减小, lgc(Zn2+)在增大,则a为 lgc(Zn2+)与溶液pH的关系,b为 lgc[Zn(OH)4]2 与溶液pH的关系,a线表示 lgc(Zn2+)与pH的关系,A正确;结合图像,当溶液的pH=8.0时,c(Zn2+)=10-5.4 mol L-1,根据溶度积常数表达式:Ksp(Zn(OH)2)=c2(OH-)c(Zn2+)=(10-6)2×10-5.4=10-17.4,B正确;室温下,Zn2+在pH=8时沉淀完全,在开始沉淀的时候,pH小于8,则向氢氧化锌的悬浊液中通入HCl气体,沉淀立刻开始溶解的pH也小于8,C错误;①,Ksp==10-17.4,②,K1=,当pH=14时,c[Zn(OH)4]2 =0.1 mol/L,则K1=0.1,②-①得到,K==,D正确;故选C。
5.【答案】D
【解析】由原理图知,反应I是羟醛缩合反应,反应Ⅱ为羟基发生消去反应,A正确;乙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为乙烯醇或环氧乙烷,结构为环氧乙烷时含键数目最多,每个环氧乙烷分子中含7个含键,当其质量为4.4 g,物质的量为0.1 mol,结构可能是含键数目最多为0.7NA,B正确;根据羟醛缩合反应原理可知,反应I、Ⅱ两步均断裂羟基邻位碳原子上的碳氢键,体现了醛基相邻碳原子的碳氢键极性强,易断裂,C正确;将乙醛和丙醛在NaOH溶液中充分混合共热,最多生成4种烯醛,D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氢氧燃料电池(碱性电解质)中通燃料H2的一极为负极,H2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则负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A错误; 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漂白液有效成分NaClO,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B正确;燃煤时加入CaCO3吸收SO2转化为CaSO4,反应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C正确;SO2水溶液吸收吹出的溴蒸气,反应方程式为:SO2+2H2O+Br2=H2SO4+2HBr,故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2Br-++4H+,D正确;故选A。
7.【答案】A
【解析】以甲烷球棍模型为基础,用两个代表氯原子的小球替换代表氢原子的小球,只能得到一种结构模型,说明结构与表示同一种物质,则无同分异构体,A正确;将通入滴有酚酞的氨水,与反应,溶液碱性减弱,由红色变为无色,不能说明具有漂白性,B错误;将洁净的铂丝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某溶液在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的溶质中含有钠元素,不一定为钠盐,C错误;常温下,溶液与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二者的浓度未知,无法说明为弱酸,D错误。
8.【答案】C
【解析】铁是较活泼金属,可与H3PO4反应生成氢气,故“中和”工序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Na2CO3溶液,A正确;若“中和”工序加入的Na2CO3过量,则需要加入酸性物质来调节pH,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加入H3PO4;若“中和”工序加入H3PO4过量,则需要加入碱性物质来调节pH,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加入NaOH,B正确;“结晶”工序中的溶液为饱和Na2HPO4溶液,的水解常数Kh==≈1.6×10-7,Kh>K3,Na2HPO4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C错误;由于Na2HPO4·12H2O易风化失去结晶水,故“干燥”工序需要在低温下进行,D正确。
9.【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NO为催化剂,NO可同时参与反应①和反应②过程,说明催化剂可以同时产生多种反应历程,故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历程各步反应C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故B正确;NO为催化剂,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和化学平衡,故C正确;无论反应经过①还是②,总反应都是丙烷和氧气生成丙烯和水,最终生成的水不变,故D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Ti原子序数22,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价电子排布图为,故A错误;由晶胞结构图可知,以体心的为中心,距离其最近且相等的位于面心上,共6个,故晶体中的配位数为6,故B错误;八个小立方体四个顶角的碳构成一个四面体,由碳原子围城的四面体空隙有8个,由碳原子围城的八面体空隙有4个,晶胞中仅由碳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的个数比为8:4=2∶1,故C正确;位于体心和棱上,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位于顶点和面心,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注意单位换算,则晶体的密度为,故D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0s时,溶液呈酸性是因为铜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溶液pH从5.9升高至6.8仍为酸性,则不存在大量OH-,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从94s到144s,溶液pH从6.8升高至9.5碱性增强,抑制水的电离,则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C错误;
D.从144s到430s,蓝绿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为氨气和铜离子形成配离子,pH升高与转化为的反应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依据题目信息可推知:淡黄色固体单质W,则W为S元素,则X2W为H2S与WY2为SO2,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Z为Na元素、W为S元素、V为Cl元素。A.简单离子半径:W>V>Y>Z,A错误;B.含氧酸酸性不能比较,例如:H2SO4>HClO,HClO4>H2SO4,B错误;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Y,故C错误;D.化合物ZX与X2Y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NaH+H2O===NaOH+H2↑,D正确。
13.【答案】A
【解析】A.I离子的中心原子周围σ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的个数=(7-1-2×1)=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该微粒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所以其空间构型为V形,A错误;B.顺式-1,2-二氯乙烯是极性分子,反式-1,2-二氯乙烯是非极性分子,B正确;C.中心原子正电性越大,Cl—O—H中Cl吸引电子能力越强,O—H键越易断裂,C正确;D.Br-半径较Cl-大,所以P周围可以容纳6个Cl-形成[PCl6]-,而无法容纳6个Br-形成[PBr6]-,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反应(ⅲ)中Cu、Ce中的空位结合了氧,氧非金属性较强显负价,则金属元素Cu、Ce化合价均升高, A错误;B.铜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热,B错误;C.由图可知,在反应(ⅱ)中氧分子和催化剂铜铈氧化物中的空位结合,反应后1个氧原子进入空位,故一段时间后,18O可能出现在铜铈氧化物中,C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会把氧化铜还原为铜单质,反应一段时间后催化剂活性下降,可能是CuO被还原成Cu所致,D正确。
15.【答案】(1)增大固体表面积,加快GeS2的升华速率 避免GeS2被氧化,得到较为纯净的GeS2 (2)3GeS2+2NH33GeS+N2+3H2S (3)浓硝酸受热易分解、易挥发 过滤 (4)GeCl4+(n+2)H2O===GeO2·nH2O↓+4HCl (5)> A、B
16.【答案】(1)6s26p2
(2)
(3)、
(4)吸热
(5)0.1
(6)
(7)
17.【答案】(1)分液漏斗
(2)干燥氮气、吸收D装置中挥发出的水蒸气
(3)BCBD (4)A处
(5)NH4Cl+NaNO2NaCl+N2↑+2H2O
(6)装置内空气没有排尽
(7)Li3N+3H2O===3LiOH+NH3↑ 91
18.【答案】(1)7
(2)+CH2=CHCH2CHO→
(3) 4
(4),+2Ag(NH3)2OH 2Ag↓++3NH3↑+H2O
(5) 还原反应 双氢青蒿素含有羟基,能够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