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课件 练习共2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共82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二)
第2章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A D B B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B B C B C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溶液的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6.25×10-3mol·L-1·min-1
(3)①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MnSO4
③与实验1比较,室温下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0 min及其他合理答案)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①D
②
(2)①2NH3-6e-+6OH- === N2+6H2O a
②减小 4∶3
(3)①0.625 mol·L-1·min-1
②AD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2N M
(2) mol·L-1·min-1
(3)1
(4)③④
(5) ①正极 O2+4e-+4H+=== 2H2O
②11.2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①> =
②0.070 0.001 5
(2)①甲
②60% p0
③BCF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温度 2
(2)浓度 1
(3)t3>t1>t2
(4)负 O2+4e-+4H+=== 2H2O
(5)1 正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B.风能、太阳能、化石燃料等都是清洁能源
C.氢能还未进入实用阶段的主要原因是其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低于相同质
量的矿物燃料
D.共享单车利用太阳能发电完成卫星定位,有利于节能环保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错误;
风能、太阳能为清洁能源,但化石燃料不属于清洁能源,B项错误;
氢能未进入实用阶段是因为它的储存和运输受限,C项错误;
共享单车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了化石燃料的利用,有利于节能环保,D项正确。
答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NH4Cl、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同周期ⅠA族元素和ⅦA族元素之间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NH4Cl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所以它是共价化合物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Na2O2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故A错误;
NH4Cl、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NH4Cl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但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B错误;
同周期ⅠA族元素和ⅦA族元素之间,只能是Li和F、Na和Cl等,它们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故C正确;
NH4Cl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N和Cl-间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故D错误。
20
答案
3. (2023·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 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量数为18的O的原子符号:
D.CO2的电子式: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故A错误。
答案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
能量
C.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a kJ
D.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c+b+a) kJ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2023·浙江宁波高一期末)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 2HI(g),生成2 mol HI(g)放出a kJ热量(a、b、c均大于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题意,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生成碘化氢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故A错误;
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要的能量小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要的能量,故B错误;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H2和1 mol I2充分反应后生成HI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故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故C错误;
设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x kJ,则x-(b+c)=a,解得x=c+b+a,故D正确。
答案
5.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气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A(g)+B(g) C(g)+D(g),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大于t2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B.逆反应速率在t3时刻达到最大
C.反应在t4时刻后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D.逆反应速率在t4时刻达到最大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则t1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大于t2时刻反应物的浓度,A项正确;
由图分析可知,正反应速率在t3时刻达到最大,且反应继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在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逆反应速率在t4时刻达到最大,B项错误、D项正确;
t4时刻后,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变化,则t4时刻后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
答案
6. (2024·河北邢台高一期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是化工生产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认识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其反应速率减小
C.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且限度是可以改变的
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客观因素是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答案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产物产率,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条件改变时,限度是可以改变的,故C正确;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客观因素是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故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7.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NO2(g) 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已知NO2转化率=×100%。若升高温度,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B.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C.NO2的转化率增大
D.NO2的体积分数增大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体系中NO2的浓度增大,即NO2的含量增大,NO2的转化率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由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体系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而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8.(2022·湖南,8)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 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
B.N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2e-===2OH-+H2↑
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
D.该锂 海水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M极上L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N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2H2O+2e-===2OH-+H2↑,故B错误;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可作为电解质溶液,故A正确;
Li为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玻璃陶瓷的作用是防止水和Li反应,并传导离子,故C正确;
该电池不可充电,属于一次电池,故D正确。
答案
9. (2023·太原高一期中)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反应2SO2+O2 2SO3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SO3的质量不再改变
B.O2的浓度保持不变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D.c∶c∶c=2∶1∶2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SO3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O2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各物质起始浓度未知,c∶c∶c=2∶1∶2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
答案
10.(2023·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图中注射器用来收集气体并读取气体体积(相同条件下),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间/min 装置① 装置②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0 0 22.0 0 22.0
8.5 30 24.8 50 23.8
10.5 50 26.0 —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②中锌片质量均减轻
B.0~8.5 min内,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①>②
C.0~8.5 min内,装置②中的反应转化效率更高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原电池中化学能可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
时间/min 装置① 装置②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0 0 22.0 0 22.0
8.5 30 24.8 50 23.8
10.5 50 26.0 —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装置①②中Zn均失电子生成Zn2+,锌片质量均减轻,A项正确;
由0~8.5 min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可知,装置②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比装置①大,反应转化效率比装置①高,B项错误、C项正确;
时间/min 装置① 装置②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0 0 22.0 0 22.0
8.5 30 24.8 50 23.8
10.5 50 26.0 —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装置②中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原电池除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外,还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正确。
时间/min 装置① 装置②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0 0 22.0 0 22.0
8.5 30 24.8 50 23.8
10.5 50 26.0 — —
答案
11.(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末)某化学学习小组测定KClO3溶液与NaHSO3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10 mL 0.1 mol·L-1的KClO3溶液与10 mL 0.3 mol·L-1的NaHSO3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测得c(Cl-)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3S===Cl-+3S
B.后期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
C.0~4 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S)=2.5×10-3 mol·L-1·min-1
D.反应开始加入1 mL 0.1 mol·L-1盐酸,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Cl-对该反
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KClO3与NaHSO3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3HS===Cl-+3S+3H+,故A错误;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不断减小,因此后期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故B正确;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0~4 min内Cl-的浓度增加量为0.01 mol·L-1,则化学反应速率v(S)==
7.5×10-3 mol·L-1·min-1,故C错误;
反应开始加入1 mL 0.1 mol·L-1盐酸,H+、Cl-浓度均增大,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不能说明Cl-对该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故D错误。
答案
12.180 ℃时将0.5 mol H2和1.0 mol CO2通入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气(CH3OH)和某无机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 2CH3OH+O2
B.在0~3 min内,H2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
C.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在3~10 min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碳原子守恒,消耗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3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CO2)∶n(H2)∶n(CH3OH)=0.1 mol
∶0.3 mol∶0.1 mol=1∶3∶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还生成了H2O,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A、D项错误;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0~3 min内,v(H2)==0.1 mol·L-1·min-1,B项正确;
180 ℃时,水为气态,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密度始终不变,C项错误。
答案
13.一种锂 空气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4Li+
(2-x)O2===2Li2O2-x。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
C.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 L O2,转移4 mol电子
D.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移动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锂电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
锂电极为负极,多孔碳材料电极为正极,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B项正确;
没有指明O2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C项错误;
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项正确。
答案
14.2018年5月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下用氮气和水生成氨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
B.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
C.H+向a极区移动
D.a极上每产生22.4 L O2,流过导线的电子数为2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
数的值)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图中能量转化方式有风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所以能量转化方式多于2种,A错误;
b极氮气转化为氨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
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B正确;
b极为正极,所以H+向b极区移动,C错误;
题目没说明气体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D错误。
答案
15. (2023·北京八中高一期中) 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方案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对比①②,可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②③④,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FeCl3是催化剂,不参与H2O2分解反应
D.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H2O2分解速率越快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是在①的溶液中加入催化剂FeCl3,与①做对比实验,可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选项A正确;
③④相当于在②的基础上升高和降低温度,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选项B正确;
FeCl3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H2O2分解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C不正确。
答案
16.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1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1 KMnO4溶液 3 mol·L-1稀硫酸
1 3.0 2.0 1.0 2.0 4.0
2 2.0 3.0 1.0 2.0 5.2
3 1.0 4.0 1.0 2.0 6.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1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1 KMnO4溶液 3 mol·L-1稀硫酸
1 3.0 2.0 1.0 2.0 4.0
2 2.0 3.0 1.0 2.0 5.2
3 1.0 4.0 1.0 2.0 6.4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2O4溶液的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1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1 KMnO4溶液 3 mol·L-1稀硫酸
1 3.0 2.0 1.0 2.0 4.0
2 2.0 3.0 1.0 2.0 5.2
3 1.0 4.0 1.0 2.0 6.4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v(KMnO4)=_____________________。
6.25×10-3mol·L-1·min-1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v(KMnO4)==6.25×10-3 mol·L-1·min-1。
非选择题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1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1 KMnO4溶液 3 mol·L-1稀硫酸
1 3.0 2.0 1.0 2.0 4.0
2 2.0 3.0 1.0 2.0 5.2
3 1.0 4.0 1.0 2.0 6.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3)该化学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 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1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1 KMnO4溶液 3 mol·L-1 稀硫酸
4 3.0 2.0 1.0 2.0 t
MnSO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0 min及其他合理答案)
与实验1比较,室温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由图可以看出Mn2+在一定时间后生成速率增大,故可以想到生成物中的MnSO4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从而提出假设;在反应时KMnO4是用H2SO4酸化的,如果用MnCl2来证明Mn2+的催化作用,就又引进了Cl-,这时就不知道是Mn2+的催化作用还是Cl-的催化作用。而用MnSO4就能避免这个问题。有了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褪色时间就会缩短。
答案
17.(2023·山东济宁一中高一期中)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能量、速率与限度是认识和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视角。
(1)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民用清洁能源,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烷完全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比甲烷稳定
C.标准状况下,1 mol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液态水)放
出802 kJ的热量
D.该反应中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低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E.甲烷属于清洁能源,也属于新能源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答案
②已知断开图示中部分化学键需要的能量:C—H:
a kJ·mol-1,O==O:b kJ·mol-1,C==O:c kJ·mol-1,则
形成1 mol O —H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kJ。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
①Pt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KOH溶液中OH-移向Pt电极 (填“a”或“b”)。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2分)反应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浓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论上,Pt电极(a)与(b)消耗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4∶3
2NH3-6e-+6OH-===
N2+6H2O
a
减小
答案
(3)工业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 ℃的催化氧化,在容积为4 L的绝热密闭容器中投入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0.625 mol·L-1·min-1
①0~2 min,SO3的平均反应速率v(SO3)= 。
答案
②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填字母)。
A.t时刻,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SO3的同时断开
0. 5 mol O O键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E.反应物SO2和O2的转化率相等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D
答案
18.(2023·山东临沂高一期中)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N M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N的物质的量减小,M的物质的量增大,因此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反应物未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内Δn(N)=2Δn(M),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M。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
mol·L-1·min-1
t1到t2时刻,Δn(M)=4 mol-3 mol=1 mol,容器体积为V L,因此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M)= mol·L-1·min-1。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4 min,N物质在该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5 mol·L-1·min-1,则此容器的容积为V= L。
1
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4 min,从0~4 min内Δn(N)=8 mol-2 mol=
6 mol,则N物质在该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mol·
L-1·min-1=1.5 mol·L-1·min-1,得V=1。
答案
(4)反应A(g)+B(g) 2C(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会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氦气
③加入催化剂
④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A(g)的物质的量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③④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①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反应速率降低;②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氦气,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③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④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
A(g)的物质的量,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
(5)用CH4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
①电极d是 (填“正极”或“负极”),电极d的电极反应式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正极
O2+4e-+4H+=== 2H2O
答案
由图可知,电极d上得到电子,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为燃料电池的正极,因此电极d上为O2得到电子,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则电极d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 2H2O。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若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11.2
答案
通入O2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因此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5 mol×22.4 L·mol-1=11.2 L。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2O4)/(mol·L-1)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19.(2023·山东烟台高一期中)已知2NO2(g) N2O4(g) ΔH<0,回答下列问题:
(1)在100 ℃时,将N2O4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2O4)/(mol·L-1)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①表中c2 (填“>”“<”或“=”,下同)c3;a b。
>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60 s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在60 s前,随着反应进行,N2O4的浓度减小,NO2的浓度增大,c3≤0.050,0.06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2O4)/(mol·L-1)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②20 s时N2O4的浓度c1= ,在0~20 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mol·L-1·s-1。
0.070
0.001 5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s时NO2的浓度变化量为0.060 mol·L-1,则N2O4的浓度变化量为0.030 mol·L-1,20 s时N2O4的浓度c1=0.100 mol·L-1-0.030 mol·L-1=
0.070 mol·L-1;在0~20 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1 5 mol·L-1·s-1。
20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2O4)/(mol·L-1)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同时进行,分别测得:甲中v=0.2 mol·L-1·min-1,乙中
v=0.3 mol·L-1·min-1,则 中反应更快。
甲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甲中v=0.2 mol·L-1·min-1,则用NO2表示的速率为v=0.4 mol·L-1·min-1,大于乙中v=0.3 mol·L-1·min-1,所以甲中反应更快。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转化率=×100%。该反应达
最大限度时Y的转化率为 ;若初始压强为p0,则平衡时p平= (用含p0的表达式表示)。
60%
p0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从图中可以看出,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为1 mol,平衡时为0.4 mol,则转化的Y为0.6 mol,平衡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则该反应达最大限度时Y的转化率为×100%=60%;在恒容容器中,压
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起始时X和Y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
0.4 mol=1.4 mol,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0.7 mol+0.4 mol=1.1 mol,则平衡时p平=p0=p0。
③下列描述能表示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D.容器中X与Y的物质的量相等
E.2v=v
F.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CF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恒定,所以密度是定值,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选;
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混合气体总物
质的量是变量,当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选;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选;
容器中X与Y的物质的量相等和是否平衡无关,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
没有指明正、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不选;
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物质的量是变量,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未平衡前是变化的,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F选。
答案
20.Ⅰ.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已知Na2S2O3与硫酸的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研究小组为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加入0.1 mol·L-1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的时间/s
① 20 2 2 0 t1
② 40 2 V1 0 t2
③ 20 1 2 V2 t3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加入0.1 mol·L-1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的时间/s
① 20 2 2 0 t1
② 40 2 V1 0 t2
③ 20 1 2 V2 t3
(1)实验①②研究的是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V1= 。
温度
2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①②的温度不同,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反应溶液总体积应该相同,故V1=2。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加入0.1 mol·L-1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的时间/s
① 20 2 2 0 t1
② 40 2 V1 0 t2
③ 20 1 2 V2 t3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加入0.1 mol·L-1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的时间/s
① 20 2 2 0 t1
② 40 2 V1 0 t2
③ 20 1 2 V2 t3
(2)实验①③研究的是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V2= 。
浓度
1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①③的温度相同,0.1 mol·L-1 Na2S2O3溶液的体积不同,研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反应溶液总体积应该相同,故V2=1。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加入0.1 mol·L-1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的时间/s
① 20 2 2 0 t1
② 40 2 V1 0 t2
③ 20 1 2 V2 t3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加入0.1 mol·L-1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的时间/s
① 20 2 2 0 t1
② 40 2 V1 0 t2
③ 20 1 2 V2 t3
(3)t1、t2、t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t3>t1>t2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②的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出现浑浊的时间最短,实验①③的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中Na2S2O3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先出现浑浊,所以t3>t1>t2。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加入0.1 mol·L-1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的时间/s
① 20 2 2 0 t1
② 40 2 V1 0 t2
③ 20 1 2 V2 t3
答案
Ⅱ.原电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
H2S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如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
(4)电极a为电池的 极,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负
O2+4e-+4H+===2H2O
H2S发生氧化反应,O2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答案
(5)每17 g H2S参与反应,有 mol H+经质子膜进入 (填“正”或“负”)极区。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正
1
17 g H2S的物质的量为0.5 mol,0.5 mol H2S完全反应时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应有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答案章末检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B.风能、太阳能、化石燃料等都是清洁能源
C.氢能还未进入实用阶段的主要原因是其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低于相同质量的矿物燃料
D.共享单车利用太阳能发电完成卫星定位,有利于节能环保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2O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NH4Cl、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同周期 ⅠA族元素和ⅦA族元素之间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NH4Cl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所以它是共价化合物
3. (2023·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 )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 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量数为18的O的原子符号:
D.CO2的电子式:
4.(2023·浙江宁波高一期末)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生成2 mol HI(g)放出a kJ热量(a、b、c均大于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
C.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a kJ
D.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c+b+a) kJ
5.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气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A(g)+B(g)C(g)+D(g),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1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大于t2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B.逆反应速率在t3时刻达到最大
C.反应在t4时刻后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D.逆反应速率在t4时刻达到最大
6. (2024·河北邢台高一期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是化工生产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其反应速率减小
C.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且限度是可以改变的
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客观因素是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
7.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已知NO2转化率=×100%。若升高温度,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B.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C.NO2的转化率增大
D.NO2的体积分数增大
8.(2022·湖南,8)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 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
B.N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2e-2OH-+H2↑
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
D.该锂 海水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9.(2023·太原高一期中)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反应2SO2+O22SO3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
A.SO3的质量不再改变
B.O2的浓度保持不变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D.c∶c∶c=2∶1∶2
10.(2023·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图中注射器用来收集气体并读取气体体积(相同条件下),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min 装置① 装置②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0 0 22.0 0 22.0
8.5 30 24.8 50 23.8
10.5 50 26.0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装置①②中锌片质量均减轻
B.0~8.5 min内,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①>②
C.0~8.5 min内,装置②中的反应转化效率更高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原电池中化学能可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11.(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末)某化学学习小组测定KClO3溶液与NaHSO3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10 mL 0.1 mol·L-1的KClO3溶液与10 mL 0.3 mol·L-1的NaHSO3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测得c(Cl-)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3SCl-+3S
B.后期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
C.0~4 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S)=2.5×10-3 mol·L-1·min-1
D.反应开始加入1 mL 0.1 mol·L-1盐酸,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Cl-对该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12.180 ℃时将0.5 mol H2和1.0 mol CO2通入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气(CH3OH)和某无机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2CH3OH+O2
B.在0~3 min内,H2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
C.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在3~10 min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
13.一种锂 空气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4Li+(2-x)O22Li2O2-x。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锂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
C.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 L O2,转移4 mol电子
D.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移动
14.2018年5月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下用氮气和水生成氨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
B.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
C.H+向a极区移动
D.a极上每产生22.4 L O2,流过导线的电子数为2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5.(2023·北京八中高一期中) 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方案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对比①②,可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②③④,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FeCl3是催化剂,不参与H2O2分解反应
D.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H2O2分解速率越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 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1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1 KMnO4溶液 3 mol·L-1 稀硫酸
1 3.0 2.0 1.0 2.0 4.0
2 2.0 3.0 1.0 2.0 5.2
3 1.0 4.0 1.0 2.0 6.4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v(KMnO4)= 。
(3)该化学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 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1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1 KMnO4溶液 3 mol·L-1 稀硫酸
4 3.0 2.0 1.0 2.0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17.(12分)(2023·山东济宁一中高一期中)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能量、速率与限度是认识和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视角。
(1)(2分)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民用清洁能源,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烷完全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比甲烷稳定
C.标准状况下,1 mol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液态水)放出802 kJ的热量
D.该反应中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低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E.甲烷属于清洁能源,也属于新能源
②已知断开图示中部分化学键需要的能量:C—H:a kJ·mol-1,OO:b kJ·mol-1,CO:c kJ·mol-1,则形成1 mol O —H释放的能量为 kJ。
(2)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
①Pt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KOH溶液中OH-移向Pt电极 (填“a”或“b”)。
②(2分)反应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浓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论上,Pt电极(a)与(b)消耗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工业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 ℃的催化氧化,在容积为4 L的绝热密闭容器中投入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0~2 min,SO3的平均反应速率v(SO3)= 。
②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填字母)。
A.t时刻,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SO3的同时断开0. 5 mol OO键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E.反应物SO2和O2的转化率相等
18.(9分)(2023·山东临沂高一期中)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分)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1分)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4 min,N物质在该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5 mol·L-1·min-1,则此容器的容积为V= L。
(4)(1分)反应A(g)+B(g) 2C(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会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氦气;③加入催化剂;④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A(g)的物质的量
(5)用CH4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
①(2分)电极d是 (填“正极”或“负极”),电极d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若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19.(12分)(2023·山东烟台高一期中)已知2NO2(g)N2O4(g) ΔH<0,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在100 ℃时,将N2O4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2O4)/(mol·L-1)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①表中c2 (填“>”“<”或“=”,下同)c3;a b。
②20 s时N2O4的浓度c1= ,在0~20 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
(2)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同时进行,分别测得:甲中v=0.2 mol·L-1·min-1,乙中v=0.3 mol·L-1·min-1,则 中反应更快。
②转化率=×100%。该反应达最大限度时Y的转化率为 ;若初始压强为p0,则平衡时p平= (用含p0的表达式表示)。
③下列描述能表示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D.容器中X与Y的物质的量相等
E.2v=v
F.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20.(12分)Ⅰ.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已知Na2S2O3与硫酸的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研究小组为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编号 反应温度/℃ 加入0.1 mol·L-1 Na2S2O3溶液 的体积/mL 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 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 的时间/s
① 20 2 2 0 t1
② 40 2 V1 0 t2
③ 20 1 2 V2 t3
(1)(2分)实验①②研究的是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V1= 。
(2)(2分)实验①③研究的是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V2= 。
(3)t1、t2、t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Ⅱ.原电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
H2S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如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
(4)(2分)电极a为电池的 极,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5)每17 g H2S参与反应,有 mol H+经质子膜进入 (填“正”或“负”)极区。
答案精析
1.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错误;风能、太阳能为清洁能源,但化石燃料不属于清洁能源,B项错误;氢能未进入实用阶段是因为它的储存和运输受限,C项错误;共享单车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了化石燃料的利用,有利于节能环保,D项正确。]
2.C [Na2O2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故A错误;NH4Cl、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NH4Cl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但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B错误;同周期 Ⅰ A族元素和ⅦA族元素之间,只能是Li和F、Na和Cl等,它们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故C正确;NH4Cl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N和Cl-间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故D错误。 ]
3.A [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故A错误。]
4.D [根据题意,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生成碘化氢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故A错误;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要的能量小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要的能量,故B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H2和1 mol I2充分反应后生成HI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故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故C错误,设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x kJ,则x-(b+c)=a,解得x=c+b+a,故D正确。]
5. B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则t1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大于t2时刻反应物的浓度,A项正确;由图分析可知,正反应速率在t3时刻达到最大,且反应继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在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逆反应速率在t4时刻达到最大,B项错误、D项正确;t4时刻后,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变化,则t4时刻后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
6. B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产物产率,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条件改变时,限度是可以改变的,故C正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客观因素是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故D正确。]
7.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体系中NO2的浓度增大,即NO2的含量增大,NO2的转化率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由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体系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而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8.B [M极上L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N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2H2O+2e-2OH-+H2↑,故B错误;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可作为电解质溶液,故A正确;Li为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玻璃陶瓷的作用是防止水和Li反应,并传导离子,故C正确;该电池不可充电,属于一次电池,故D正确。]
9. D [SO3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O2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各物质起始浓度未知,c∶c∶c=2∶1∶2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
10.B [装置①②中Zn均失电子生成Zn2+,锌片质量均减轻,A项正确;由0~8.5 min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可知,装置②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比装置①大,反应转化效率比装置①高,B项错误、C项正确;装置②中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原电池除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外,还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正确。]
11.B [KClO3与NaHSO3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3HSCl-+3S+3H+,故A错误;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不断减小,因此后期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故B正确;0~4 min内Cl-的浓度增加量为0.01 mol·L-1,则化学反应速率v(S)==7.5×10-3 mol·L-1·min-1,故C错误;反应开始加入1 mL 0.1 mol·L-1盐酸,H+、Cl-浓度均增大,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不能说明Cl-对该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故D错误。]
12.B [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碳原子守恒,消耗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3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CO2)∶n(H2)∶n(CH3OH)=0.1 mol∶0.3 mol∶0.1 mol=1∶3∶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还生成了H2O,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D项错误;0~3 min内,v(H2)==0.1 mol·L-1·min-1,B项正确;180 ℃时,水为气态,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密度始终不变,C项错误。]
13.C [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锂电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锂电极为负极,多孔碳材料电极为正极,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B项正确;没有指明O2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C项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项正确。]
14.B [图中能量转化方式有风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所以能量转化方式多于2种,A错误;b极氮气转化为氨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B正确;b极为正极,所以H+向b极区移动,C错误;题目没说明气体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D错误。]
15.C [②是在①的溶液中加入催化剂FeCl3,与①做对比实验,可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选项A正确;③④相当于在②的基础上升高和降低温度,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选项B正确;FeCl3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H2O2分解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C不正确。]
16.(1)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溶液的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6.25×10-3mol·L-1·min-1
(3)①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MnSO4 ③与实验1比较,室温下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0 min及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2)v(KMnO4)==6.25×10-3 mol·L-1·min-1。
(3)由图可以看出Mn2+在一定时间后生成速率增大,故可以想到生成物中的MnSO4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从而提出假设;在反应时KMnO4是用H2SO4酸化的,如果用MnCl2来证明Mn2+的催化作用,就又引进了Cl-,这时就不知道是Mn2+的催化作用还是Cl-的催化作用。而用MnSO4就能避免这个问题。有了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褪色时间就会缩短。
17.(1)①D ②
(2)①2NH3-6e-+6OH-N2+6H2O a
②减小 4∶3
(3)①0.625 mol·L-1·min-1 ②AD
18.(1)2NM (2) mol·L-1·min-1 (3)1 (4)③④ (5) ①正极 O2+4e-+4H+ 2H2O ②11.2
解析 (1)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N的物质的量减小,M的物质的量增大,因此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反应物未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内Δn(N)=2Δn(M),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2)t1到t2时刻,Δn(M)=4 mol-3 mol=1 mol,容器体积为V L,因此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M)== mol·L-1·min-1。(3)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4 min,从0~4 min内Δn(N)=8 mol-2 mol=6 mol,则N物质在该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mol·L-1·min-1=1.5 mol·L-1·min-1,得V=1。(4)①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反应速率降低;②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氦气,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③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④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A(g)的物质的量,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5)①由图可知,电极d上得到电子,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为燃料电池的正极,因此电极d上为O2得到电子,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则电极d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 2H2O。②通入O2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因此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5 mol×22.4 L·mol-1=11.2 L。
19.(1)①> = ②0.070 0.001 5 (2)①甲 ②60%
p0 ③BCF
解析 (1)①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60 s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在60 s前,随着反应进行,N2O4的浓度减小,NO2的浓度增大,c3≤0.050,0.060
20.(1)温度 2 (2)浓度 1 (3)t3>t1>t2
(4)负 O2+4e-+4H+2H2O (5)1 正
解析 (1)实验①②的温度不同,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反应溶液总体积应该相同,故V1=2。(2)实验①③的温度相同,0.1 mol·L-1 Na2S2O3溶液的体积不同,研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反应溶液总体积应该相同,故V2=1。(3)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②的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出现浑浊的时间最短,实验①③的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中Na2S2O3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先出现浑浊,所以t3>t1>t2。(4)H2S发生氧化反应,O2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5)17 g H2S的物质的量为0.5 mol,0.5 mol H2S完全反应时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应有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