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B卷(含解析)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B卷
(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向水中滴加,剧烈反应,液面上有白雾形成,并有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方程式为
B.将与混合并加热,可得到无水
C.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会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析出
2.下列关于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错误的是( )
A.先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一定有
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溶液中含有,不能确定是否含
C.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中可能有
D.先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原溶液中一定有
3.蔗糖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缺点是可能带来环境污染
B.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C.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主要是因为反应过程中放热
D.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蔗糖是还原糖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用稀硝酸溶解银镜:
B.铜溶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
C.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D.尿素与甲醛制备线型脲醛树脂:
5.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氮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反应②及工业合成氨均属于氮的固定
B.反应④中,生成至少需要提供
C.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D.过程中参与循环的元素有氮元素,还有氢和氧元素
6.下图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纳米药物”,可利用磁性引导该药物到达人体内的病变部位。该技术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纳米药物”分散于水中可得胶体
B.该药物具有磁性与外壳有关
C.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可获得
D.该“纳米药物”中的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溶液反应
7.根据材料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可推测其用途、性能及用途变换,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材料或物质 组成或结构变化 用途、性能及用途变化
A 蔗糖 用三个氯原子代替蔗糖分子中的三个羟基 水溶性增强
B 水泥 加入适量石膏 水泥硬化速率发生改变
C 乙酸 将甲基上的氢原子替换为氟原子 酸性增强
D 液态植物油 催化加氢 保质期变长
A.A B.B C.C D.D
8.为除去粗盐中的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过滤
B.第③步作用是除掉
C.第⑥步不可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
D.第①⑤⑦步操作都用到漏斗
9.粗盐中含有泥沙以及、、等杂质,其提纯过程一般经过以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③按a、b、c顺序可依次加入过量的溶液、溶液、溶液
B.步骤④⑤可以颠倒
C.加入盐酸的目的是将过量的和转化为
D.操作①得到的悬浊液是分散系的一种
10.化学链燃烧技术可提高燃烧效率,并有利于的捕集。某种化学链燃烧技术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M和N为铜的氧化物,反应①和②在不同装置中进行,燃料用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和N分别是CuO和
B.若②中燃料为,则完全反应时,燃料与①中所需空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相同条件下,理论上燃料通过化学链燃烧和在空气中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D.与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生成的纯度更高,利于富集
11.我国化学家成功开发出锌—空气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a极是原电池的正极,充电时与电源正极相连
B.充电时,b极发生反应:
C.放电时,当b极消耗时,电路中有通过
D.充电过程中,a、b电极附近溶液均不变
12.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I、Ⅱ对反应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 )
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D.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内,
13.在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可以同时产生多种反应历程
B.含C微粒参与的反应均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C.增大的量,反应热和平衡产率不变
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量改变
14.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 mL 0.1盐酸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稀盐酸
B.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溶液温度升高
C.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一定没有影响
D.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浓度下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5题12分,16题14分。17、18题16分,共58分。
15.回答下列问题。
(1)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____________。
②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是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时,只有正方向反应在进行
B.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反应不再进行
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6.恒温下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从开始至5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5min时___________(填“>”“<”或“=”)。
(3)反应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是___________。
(4)下列描述中能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容器内温度不变________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____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____⑥容器内X、Y、Z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3:1:2
⑦某时刻且不等于零____⑧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5)在某一时刻采取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体积不变,充入X D.体积不变,从容器中分离出Y
17.高砷煤中含有砷硫铁(FeAsS)等物质。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NO、、粉尘等,经过SCR脱硝除去NO,粉尘经沉降得到粉煤灰。
(1)燃煤固硫
①燃用高砷煤时加入生石灰将大部分硫元素转化为_______(填化学式)留在煤渣中。
②高砷煤燃烧过程中,砷硫铁在高温下被氧化成释放到烟气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SCR脱硝(脱除烟气中的NO)
在烟气中加入适量氨气,用钒氧化物作催化剂将、NO、转化为。烟气中含有的会使钒氧化物催化剂中毒。
①在SCR脱硝的反应中还原剂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研究发现砷中毒机理主要是分子破坏了催化剂的Lewis酸位点,使数量减少(产物中As化合价为+3、+5)。请补充完整产物的结构_______。
③不易使催化剂中毒。但与相比,更不利于脱硝反应的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
(3)粉煤灰成分研究
粉煤灰可用于水泥工业,粉煤灰中的氨含量(或铵盐)会影响水泥的性能。
①取50.00g粉煤灰加入NaOH蒸出,用20mL0.1000的溶液吸收,用0.2000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至终点,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NaOH溶液10.00mL,计算粉煤灰中的以计的氨含量_______(用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②相同烟气所得脱硝粉煤灰(经过SCR脱硝后获得)与未脱硝粉煤灰(直接沉降获得)加水后溶解后,所得浆液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脱硝粉煤灰pH始终比未脱硝粉煤灰低的原因是_______。
18.燃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气体常用下列方法处理,以实现节能减排、废物利用。
(1)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
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由稳态单质生成该化合物的焓变,下几种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下:
标准摩尔生成焓/() 33.1 -110.5 -183.6 90.3
ⅰ.
ⅱ.
①____________。
②写出用还原生成两种无污染的气态物质的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的反应历程如图(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气态)。
该正反应的决速步骤是反应____________(填对应序号);中间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起始压强为,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ⅱ,反应经过后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为。
①内,____________。
②反应ⅱ的平衡常数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也可用活性炭还原法,反应为。在、时,研究表明反应速率,该条件下将和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则此时____________(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则石蕊溶液只能变红,不能褪色,C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先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排除了、等的干扰,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正确;
的焰色呈黄色,的焰色呈紫色,紫色光会被黄色光遮盖,故B正确;
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正确;
先加入足量浓溶液并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有氨气放出,原溶液中一定有,D错误。
3.答案:A
解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将蔗糖中H原子、O原子按2:1比例以的形式脱去,脱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同时还会发生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据此分析解题。
A.由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可能产生,有毒,会污染环境,故该实验的缺点是可能带来环境污染,A正确;
B.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即浓硫酸将蔗糖中H原子、O原子按2∶1比例以的形式脱去,白色固体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B错误;
C.浓硫酸脱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会发生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故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主要是因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体,C错误;
D.由C项分析可知,过程中产生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说明蔗糖是还原糖,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B
解析:Ag和稀硝酸反应生成:,A项错误;铜溶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得到溶液,B项正确;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应为液态,C项错误;尿素和甲醛制备线型脲醛树脂时,两者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的同时,脱去个水:,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反应①为高能固氮,反应②为自然固氮,工业合成氨为人工固氮,均属于氮的固定,A项正确;反应④中,生成,失8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至少需要提供,B项错误;反应③为NO与反应转化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C项正确;根据循环过程及物质转化可知,参与循环的元素有氮元素,还有氢和氧元素,D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A.“纳米药物分子车”粒子直径大于100nm,分散于水中得到的为浊液,故A错误;
B.具有磁性,因此该药物具有磁性与外壳有关,故B正确;
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和氢气,故C正确;
D.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A。
7.答案:A
解析:A.蔗糖分子中的羟基被三个氯原子取代后得三氯蔗糖,羟基为亲水基,亲水基减少,水溶性降低,A错误;
B.石膏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的水合物,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适量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B正确;
C.若将乙酸甲基上的氢原子替换为氟原子,氟原子是吸电子原子,会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增强,电离出氢原子的能力增强,酸性增强,C正确;
D.液态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氢气加成,提高其饱和程度,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增强,保质期变长,D正确;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蒸发结晶,A错误;
B.第③步作用是除掉,B错误;
C.若第⑥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稀盐酸会溶解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又引入杂质离子,因此不能调换顺序,C正确;
D.第①步操作是溶解,用到烧杯和玻璃棒;第⑤步操作为过滤,用到玻璃棒和漏斗、烧杯;第⑦步操作是蒸发结晶,用到蒸发皿和玻璃棒,三步操作都用到玻璃棒,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10.答案:B
解析: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则M→N是化合价降低,故M和N分别是CuO和,A正确;
B.若②中燃料为,则完全反应时需要的氧气量为物质的量2倍,燃料与①中所需空气则为的8倍,体积比约为1:8,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可知,一个化学反应不管一步反应还是几步完成,反应热相等,故相同条件下,理论上燃料通过化学链燃烧和在空气中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C正确;
D.由图示可知,从燃料反应器中出来的只有和水,纯度更高,利于富集,D正确;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充电时,b极与电源正极连接,反应为,B正确;
C.未指明温度与压强,无法计算,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充电过程中,a极产生氢氧根,a极附近增大,b极消耗氢氧根,b极附近减小,D错误。
答案选B。
12.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无催化剂时,随反应进行,生成物浓度也在增加,说明反应也在进行,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催化剂I比催化剂Ⅱ催化效果好,说明催化剂I使反应活化能更低,反应更快,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使用催化剂Ⅱ时,在0~2min内Y的浓度变化了2.0mol/L,而a曲线表示的X的浓度变化了2.0mol/L,二者变化量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曲线不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I时,在0~2min内,Y的浓度变化了4.0mol/L,则,,故D正确;
答案选D。
13.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NO可同时参与反应①和反应②过程,由此可知催化剂可以同时产生多种反应历程,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含C微粒参与的反应均存在电子得失,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B正确;
C.NO为催化剂,增大的量,对反应热和化学平衡无影响,故C正确;
D.无论反应经过①还是②,总反应都是丙烷和氧气生成丙烯和水,最终生成的水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铝表面有氧化物薄膜,开始时是氧化铝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A项正确;
反应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B项正确;
注意分析图像,纵坐标表示的是反应速率,c点表示此时的反应速率最大,而不是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
随着反应的进行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项正确。
15.(1)答案:①②bd
解析:①由题图1可知,X为生成物,Y为反应物。10min时X增加了0.4,Y减小了0.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②b、d两点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2)答案:BD
解析:对于可逆反应,反应开始后的任何时刻,正、逆反应均在进行。根据题图2可知,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B、D正确。
16.答案:(1)
(2);
(3)
(4)③④⑤⑧
(5)AC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5min内X的物质的量减少0.6mol,Y的物质的量减少0.2mol,Z的物质的量增加0.4mol,可知X、Y都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变化量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5min后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可逆,反应方程式为;
(2)从开始至5min,Y的物质的量减少0.2mol,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5min时,已达化学平衡状态,Y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
(3)同温、同体积时,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反应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
(4)①恒温容器,温度是恒量,容器内温度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①不符合题意;
②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②不符合题意;
③反应前后气体计量系数和不同,容器体积不变,压强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③符合题意;
④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计量系数和不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④符合题意;
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Z(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⑤符合题意;
⑥容器内X、Y、Z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3:1:2,不能判断各物质浓度是否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⑥不符合题意;
⑦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均成立,不能由此判断反应是否平衡,⑦不符合题意;
⑧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计量系数比,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⑧符合题意。
故选③④⑤⑧;
(5)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
C.体积不变,充入X,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
D.体积不变,从容器中分离出Y,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D错误。
故选AC。
17.答案:(1);
(2);;将氧化,与反应的的量减少,产生的会使催化剂中毒
(3)粉煤灰中的氨含量;部分被氧化为,与、反应生成溶于水呈酸性
解析:(1)①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高温时生石灰、氧气和转化为留在煤渣中;
②高砷煤燃烧过程中,砷硫铁在高温下被氧化成释放到烟气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NO、转化为,其中的N化合价从-3变为0,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
②由题意,产物中As化合价为+3、+5,分子破坏了催化剂的Lewis酸位点,故考虑有一个As与两个位点结合,是+5价,另一个As仍然与3个O结合,是+3价,故结构为;
③不易使催化剂中毒,但与相比,更不利于脱硝反应的进行,因为将氧化,与NO反应的的量减少,产生的会使催化剂中毒;
(3)①通过NaOH溶液可以计算出过量的硫酸物质的量为,则与反应的硫酸物质的量为,粉煤灰中的以计的氨含量为;
②未脱硝粉煤灰中有NO,有氧化性,部分被氧化为,与反应生成溶于水呈酸性,所以脱硝粉煤灰pH始终比未脱硝粉煤灰低。
18.答案:(1)①;②;③Ⅰ;、
(2)①;②;③
解析:(2)起始通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均为2mol,NO的平衡转化率为,可列三段式:
由可得,起始压强为,则平衡时压强为,由三段式数据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平衡分压都为,二氧化碳的平衡分压为,氮气的平衡分压为,用压强的变化表示的的反应速率为,反应ⅱ的平衡常数。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