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2025高三下学期期综合素质评价一生物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一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10月30日,我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后勤团队为航天员精心准备了航天食品,科研团队准备了丰富的实验研究材料,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培育水稻、果蝇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食物中的蛋白质可被消化酶催化水解成氨基酸或小分子肽被人体吸收
B. 为保证营养,航天食品含有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1种必需氨基酸
C. 空间站种植的水稻细胞中核苷酸的碱基种类有A、G、C、T、U五种
D. 果蝇是科学家们研究遗传学的优秀材料,其遗传物质是 DNA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在恩格尔曼实验中有利于使叶绿体局部受光
B. 卡尔文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光合作用反应中CO2的固定途径
C. 破坏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光合色素的排布会变得无序,光反应将不能正常进行
D. “探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先要设计温度梯度较大的预处理实验来定量分析实验条件
3. 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会导致端粒功能障碍、DNA损伤,并导致线粒体功能降低而引起细胞衰老。长时间使用手机,屏幕的蓝光可促进ROS生成,加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衰老。已知端粒酶能延长细胞分裂过程中缩短的端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衰老与端粒酶活性降低、端粒被截短有关
B. ROS可攻击细胞中的DNA、蛋白质和生物膜等
C.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加速衰老,就会引起人的衰老
D. 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可减少ROS的产生并利于细胞修复
4. 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单个碱基替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tRNA(sup—tRNA),能帮助A基因第401位碱基发生无义突变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出完整的A蛋白。该 sup—tRNA对其他蛋白的表达影响不大。过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模板链上色氨酸对应的位点由UGG突变为UAG
B. 该sup—tRNA修复了突变的基因A,从而逆转因无义突变造成的影响
C. 该sup—tRNA能用于逆转因单个碱基发生插入而引起的蛋白合成异常
D. 若A基因无义突变导致出现UGA,则此sup—tRNA无法帮助恢复读取
5. 基因型为GgEE的某二倍体动物(2n=6),观察卵巢内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如图仅表示了该细胞某时期的部分染色体,其余部分未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图中有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
B. 该图所示的染色体构成了1个染色体组
C. 该图所示时期完成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D. 该细胞最终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GE或gE
6. 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由B、b基因控制)、红眼与白眼(由R、r基因控制)是两对相对性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下表(不考虑X、Y同源区段)。据表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短翅红眼 短翅白眼
雌蝇(只) 151 0 52 0
雄蝇(只) 77 75 25 26
A. 果蝇眼色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果蝇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亲本雄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Y、BbXRXr
C. 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3
D. 将亲本的雌果蝇与一只长翅白眼雄果蝇杂交,若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则子代雌果蝇的表型比例为3:1:3:1
7.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而不及时补充盐,则可造成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B.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C.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 即使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是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可能被破坏
8. 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GLP-1可受甲状腺激素调控并参与血糖调节,相关机制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调节GLP-1的分泌
B. 激活肝脏的甲状腺激素受体可能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C.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GLP-1分泌从而引发血糖降低
D. 胰岛素分泌引起的血糖变化刺激下丘脑,引发副交感神经兴奋
9. 研究人员探究植物根部伸长区生长素运输情况,得到了生长素运输方向如图①。图②表示正常植物和N蛋白缺失型的植物根部大小对比及生长素分布对比,图③表示两种植物分生区表皮细胞中PIN2蛋白的分布及含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在分生区表皮极性运输体现为从一个细胞的顶膜运往另一细胞的底膜
B. N蛋白缺失型植株比正常型植株的根尖生长素运输效率更低导致生长更缓慢
C. N蛋白缺失型的PIN2蛋白含量多和分布广,可知PIN2蛋白抑制生长素运输
D. N蛋白可能通过影响 PIN2 蛋白产生与分布而调控生长素的运输速度和方向
10. 镰荚金合欢是草原上的一种灌木,它长有尖刺。举腹蚁生活在镰荚金合欢的尖刺之间,以树叶基部蜜腺分泌的蜜汁为食,能通过叮咬大型植食动物来保护金合欢,使得镰荚金合欢成为当地的优势种。近年来,一种以举腹蚁为食的入侵生物——大头蚁对举腹蚁种群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导致当地的镰荚金合欢数量大幅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举腹蚁与镰荚金合欢的寄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大头蚁对举腹蚁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 大头蚁入侵后可能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D. 大头蚁入侵之前,该草原群落结构由镰荚金合欢种群决定
11. 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生物只能占据生态系统中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B. 植食性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称为次级消费者
C.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该类细菌属于生产者
D. 腐生细菌可以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12.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
①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②在草→鼠→蛇→猫头鹰的食物链中,蛇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圆圈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大气中的CO2被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及人类活动又以CO2形式返回大气中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下列关于生态学中稳定与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性别比例为1:1时,种群数量就达到K值
B. 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 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特征之一
D.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不全的得1分)
14. 泛素蛋白会与细胞中需降解蛋白质结合,当降解蛋白质上连接4个以上泛素蛋白后会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如图1)。蛋清溶菌酶与细胞提取液混合后会逐渐通过泛素降解途径降解。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降解过程,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蛋清溶菌酶与细胞提取液混合。
对照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蛋清溶菌酶与不含细胞提取物的缓冲液混合。
反应适合的时间后,进行蛋白质电泳,放射性自显影显示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蛋白质条带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降解蛋白质被蛋白酶体降解过程中需要水参与
B. 需降解蛋白质被降解过程中,蛋白酶体提供了活化能
C. 据题可推测蛋清溶菌酶的分子量为14500道尔顿
D. 实验结果支持需降解蛋白质上连接4个以上泛素蛋白后才能被降解
15. 如图为某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肌肉收缩过程中部分能量代谢的示意图,B、C代表不同呼吸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运动过程中细胞产生的CO2仅来自线粒体基质
B. 由图可知,肌肉收缩最初的能量来自细胞中的存量ATP
C. 图中曲线C代表的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
D. 高原环境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进行高原训练可提高B的能力
16.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足迹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所有CO2所需的森林、海洋等的总面积
B.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 生态恢复中遵循自生原理,如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植物
D. 对于珍稀濒危的动物,应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与买卖
17. 已知玉米棒上的每个籽粒为独立种子,籽粒中的果糖含量越高则越甜,糯性则是因为支链淀粉的含量几乎为100%。图表示玉米籽粒中淀粉的合成途径,等位基因Sh2/sh2位于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Wx1/wx1位于9号染色体,Sh2酶和Wx1酶均由显性基因控制。某农科所用多株纯种的非甜糯性玉米和超甜非糯玉米进行杂交育种(不考虑突变和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1自交,若F2出现9种基因型,则亲本中的超甜非糯玉米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B. F1某一非甜非糯性植株所得到的玉米籽粒(即F2)中,非甜非糯籽粒的比例约占7/16
C. 品尝发现F2中超甜玉米的糯性很低,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无法合成ADP-Glc
D. 当Sh2基因缺失时,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大量减少而不能有效保留水分,因此表现出皱缩干瘪
18. 寒冬时节某健康人在28℃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min即进入零下5℃的环境中工作。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机体散热量较Q点减少
B. 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机体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
C. 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机体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
D. 曲线可表示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大于Q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9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科学家用水培法培养甜瓜幼苗,每天K+和Mg2+初始状态均为500mg/L,定时测定培养液中K+和Mg2+的剩余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Mg2+是甜瓜生存所必需的,因为_____________,最终会影响有机物的合成。
(2)甜瓜对Mg2+的吸收量_____________(填“>”或“<”)对K+的吸收量。
(3)实验说明,通常情况下,甜瓜对K+和Mg2+的吸收量在_____________期最大,因此要注意适时适量施肥。
(4)锌是植物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现欲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①材料准备:足量正常黄瓜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注:黄瓜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②实验思路:将足量正常黄瓜幼苗均分为A、B两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正常生长,B组出现锌元素缺乏症;将B组均分为两组B1、B2分别补充等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幼苗生长状况。
③实验结果:B1组恢复正常,B2组依然表现锌元素缺乏症。
20. 马铃薯植株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主要运向块茎贮藏。图1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图2是蔗糖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一种模型。
(1)图1所示的②过程中,需要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
(2)图2中甲具有___________酶活性。乙(SUT1)是一种蔗糖转运蛋白,在成功导入蔗糖转运蛋白反义基因的马铃薯植株中SUT1的表达水平降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总量_________,最终导致块茎产量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以Q9、NB1、G2三个品种的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在24h昼夜周期中对马铃薯幼苗分别进行16h(长日照)、12h(中日照)、8h(短日照)三种光照时间处理,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研究人员在培养至45d、60d、75d时测量每组平均单株产量,只有中日照和短日照处理组有块茎生成,结果如图3所示。
①分析上述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②图3实验结果表明,单位时间内平均单株产量增量最大的实验组和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研究表明,SUT1对蔗糖在韧皮部装载和长距离运输中起关键作用,光周期调节马铃薯块茎的形成与光合产物的运输有关。请结合以上信息推测:16h光照下没有生成马铃薯块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答一点)。
21. 高等动物的行为、学习与记忆功能与海马区的调节有关,糖尿病个体更易出现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运动对其功能有改善作用。研究人员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糖尿病一般是指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_____________(填“过量”或“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等,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
(2)慢性外周炎症诱导淋巴细胞分泌过多促炎细胞因子IL-6,使大脑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引起海马神经元受损。研究发现,该糖尿病大鼠长期处于慢性外周炎症状态。为进一步研究跑台运动改善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行为紊乱的机制,研究人员检测了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周围促炎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以上结果,完善跑台运动改善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行为紊乱的机制:
根据以上结果,完善跑台运动改善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行为紊乱的机制:在a、b处填合适的语句)a______;b_________。(在a、b处填合适的语句)
(3)研究显示,糖尿病个体由于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加重,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y的调控。为了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y对离体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大鼠的体液环境。请在表中横线上选填编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组别 实验对象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检测指标
对照组 ① ③ _________
实验组1 ________ ③
实验组2 ________ ______
实验组3 ② _______
①正常大鼠海马神经元②敲除cPKCy基因大鼠海马神经元③1mL5mmol/L葡萄糖培养液④1mL75mmol/L葡萄糖培养液⑤细胞自噬水平⑥细胞所处环境葡萄糖浓度⑦过度磷酸化蛋白Tau数量⑧神经元中蛋白Tau的数量
22.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用化学农药防治易引发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提高等问题。农业生产中,将抗虫水稻与非抗虫水稻间作可有效降低褐飞虱对非抗虫水稻的危害。为明确其机理,研究人员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开展了实验。A侧放置褐飞虱,几天后,将B侧水稻取出,以其作为气味源,分别进行褐飞虱、稻虱缨小蜂的选择性实验(稻虱缨小蜂是褐飞虱卵的一种寄生蜂),得到图2所示结果。
(1)在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褐飞虱属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褐飞虱从水稻处获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还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②被分解者利用③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2)图1实验中的对照组A、B两侧应分别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其他处理均相同(编号选填)。
①抗虫水稻②非抗虫水稻
(3)研究发现实验组中非抗虫水稻产生的挥发物2-庚酮明显增多,而对照组中基本检测不到。另外,A侧未放置褐飞虱的实验中,均检测不到2-庚酮。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2-庚酮是一种_____________信息。
(5)据图2的结果判断,2-庚酮的作用是__________。
(6)与单一种植抗虫水稻相比,抗虫水稻与非抗虫水稻间作可避免抗虫水稻抗性丧失过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
A. 可以减小抗虫水稻对褐飞虱的选择作用
B. 可以减小褐飞虱对抗虫水稻的选择
C. 可以延缓褐飞虱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D. 可以加快褐飞虱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23. 鸡的体型正常和矮小受等位基因D/d控制,鸡的羽型卷羽、半卷羽和片羽,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不位于W染色体上。为确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利用卷羽正常鸡和片羽矮小鸡进行杂交实验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甲 卷羽正常(♂)×片 羽矮小(♀) ♀♂均为半卷羽正常 ♂:卷羽正常:半卷羽正常:片羽正常=1:2:1 ♀:卷羽正常:半卷羽正常:片羽正常:卷羽 矮小:半卷羽矮小:片羽矮小=1:2:1:1:2:1
乙 卷羽正常(♀)×片 羽矮小(♂) 半卷羽正常(♂):半卷 羽矮小(♀)=1:1 ♀♂:卷羽正常:半卷羽正常:片 羽正常:卷羽矮小:半卷 羽矮小:片羽矮小=1:2:1:1:2:1
(1)根据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卷羽与片羽的显隐性关系,基因D/d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填“常”“Z”或“ZW同源区段”)。
(2)甲组F2中半卷羽正常鸡自由交配,F3中片羽矮小雌鸡占比为_____________。
(3)生产上矮小型鸡能够节约粮食且繁殖性能较强,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为获得耐热节粮型种鸡,缩短育种时间,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可选取F1中_____________(写基因型)杂交,使后代获得最大比例为_____________的卷羽矮小鸡。
(4)从乙组F2中随机选取3只矮小鸡进行矮小基因的PCR扩增并检测,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
已知控制鸡体型正常基因长度为1000bp,推测该矮小基因至少有_____________种,不同矮小基因形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一
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不全的得1分)
【14题答案】
【答案】ACD
【15题答案】
【答案】ABD
【16题答案】
【答案】ABD
【17题答案】
【答案】CD
【18题答案】
【答案】A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9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题答案】
【答案】(1)缺Mg2+时,叶绿素无法合成,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2)< (3)坐果期的前
(4) ①. 等量完全培养液 ②. 缺锌的完全培养液 ③. 含锌溶液 ④. 含镍溶液
【20题答案】
【答案】(1)ATP和NADPH
(2) ①. ATP水解 ②. 升高 ③. 降低
(3) ①. 马铃薯的不同品种,不同光周期处理和处理的天数 ②. NB1品种的中日照组,在处理45~60d期间 ③. 长日照抑制了SUT1对蔗糖的转运能力,蔗糖在韧皮部的装载和长距离运输中受阻,因此没有形成马铃薯块茎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足 ②. 降低
(2) ①. 淋巴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IL-6减少 ②. 大脑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
(3) ①. ⑤⑦ ②. ② ③. ① ④. ④ ⑤. ④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二 ②. ②③
(2) ①. ② ②. ②
(3)经褐飞虱危害的抗虫水稻会产生某种挥发物,引发非抗虫水稻产生2-庚酮
(4)化学 (5)驱赶褐飞虱雌性成虫、吸引稻虱缨小蜂 (6)AC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能 ②. Z
(2)1/32 (3) ①. BbZdW×BbZDZd ②. 1/8
(4) ①. 2 ②. 矮小突变品系存在两种d基因,假设分别为d1和d2,d1基因由D基因某位点的碱基替换形成,d2基因由D基因缺失142bp形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