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初四化学限时训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a-40 Cl-35.5
一、选择题
1.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智慧。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③ C. ①②④ D. 全部是
2. 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粗盐 B. 溶解粗盐
C. 除去不溶物 D. 蒸发结晶
3. 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B. 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 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
D. 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
4. 下列方法可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①蒸馏 ②过滤 ③多级闪急蒸馏 ④使海水结冰脱盐 ⑤膜法 ⑥加入明矾净化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5.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选项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碳酸钠 烧碱 Na2CO3 盐
B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酸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
D 氢氧化钠 苛性钠 NaOH 碱
A. A B. B C. C D. D
6. 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 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 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滴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的溶液呈酸性,则的雨水是酸雨
C.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
D. 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8. 能在pH=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 Ag+、K+、、Cl- B. Cu2+、Ca2+、Cl-、
C. Ba2+、Na+、、 D. Mg2+、Na+、、
9. 要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使溶液变为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选的试剂是
A. 氢氧化钙 B. 氢氧化钠 C. 碳酸钙 D. 硝酸银溶液
10.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性质与碳酸钠相似,下列关于碳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CO3
B. 碳酸钾水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仍然为无色
C. 向碳酸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D. 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钾会产生气泡
11. 下有关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 取样,分别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钙 加入适量碳酸钾溶液,过滤
D 除去粗盐中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12. 已知某溶液X是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钾溶液三者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A. 甲是碳酸钾溶液 B. X是氢氧化钙溶液
C. X与乙不发生化学反应 D. X与丙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13. 科学深究活动中,老师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已知常温下,有些盐如白等物质的水溶液呈中性,有些盐如等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有些盐如等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
【提出问题】现有与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你认为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 水 B. 澄清石灰水 C. 稀盐酸 D. 纯碱溶液
14.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 CO2、Ba(OH)2、CuSO4 B. Mg(OH)2、HNO3、K2CO3
C. KOH、FeCl3、CaCO3 D. NaOH、BaCl2、H2SO4
15.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往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往②滤液中先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然后加入过量稀盐酸,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关于该白色粉末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一定没有
B. 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
C. 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
D. 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
二、理解与应用
16. 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可燃冰”燃烧___________;
(2)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
(3)用纯碱制备烧碱___________;
(4)胃肠疾病检查中,不能用碳酸钡作钡餐的原因___________;
(5)用硝酸银检验海水是否淡化成功___________。
17. 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
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___________。
(2)步骤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是第Ⅱ步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比的大
B. 配制饱和精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C.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D.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
(4)第Ⅲ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5)时,将不同质量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升温到,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或“无法判断”之一)。
(6)时,在水中加入,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三、实验与探究
18. 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其主要操作步骤: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1)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2)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净的,可采用如下图所示流程:
(3)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
A. 溶液、溶液、稀盐酸
B. 溶液、溶液、稀盐酸
C. 溶液、溶液、稀硫酸
(4)试剂甲和试剂乙能否互换___________(填“能”或“否”);加入足量试剂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5)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不变”)。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的氯化钠溶液
(6)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7)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9. 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右上图是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_____。当观察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
(3)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D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20. 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某石灰石(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前首先将石灰石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沉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CO2+X=2NH4Cl+CaCO3↓,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沉钙”中,其他条件相同,当温度高于35℃时CaCO3产率会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氨水挥发和分解速率加快,二是___________。
(4)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可一种)。
四、分析与计算
21. 将克和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溶液质量/克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 3 m 9 10 10
求:
(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
(2)求所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初四化学限时训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a-40 Cl-35.5
一、选择题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二、理解与应用
【16题答案】
【答案】(1)
(2)
(3)
(4)
(5)
【17题答案】
【答案】(1)稀盐酸##HCl
(2)MgCl2+Ca(OH)2=CaCl2+Mg(OH)2↓ (3)C
(4)2NaHCO3Na2CO3+H2O+CO2↑
(5)等于 (6)9:20
三、实验与探究
【18题答案】
【答案】(1)②①③④ (2)较多量固体 (3)A
(4) ①. 能 ②.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增多 (6)搅拌,加速溶解 (7)B
【19题答案】
【答案】(1)无色溶液变红
(2) ① H+和 ②. 氯离子##Cl-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 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复分解反应
【20题答案】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H2O (3)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4)氨气(合理即可)
四、分析与计算
【21题答案】
【答案】(1)6 (2)解:设所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22.2%
答:所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2%。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