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复习题(含解析) 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3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条件下很稳定的原因是氮分子中氮氮三键的键能大
B.根据石墨易传热、能导电的性质,可以推测出石墨晶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C.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D.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新材料的研发
2.立方氮化硼熔点高、硬度大,是金刚石的常用替代材料。已知立方氮化硼密度为ρg·cm-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立方氮化硼的化学式为BN
B.硼原子的配位数为4
C.立方氮化硼属于共价晶体
D.晶胞边长为nm
3.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最近的有12个
B.在晶体中,采取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C.在金刚石晶胞中,若正方体棱长为acm,则碳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或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与X同主族,Z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依次为578、1817、2745、11575、148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r(Z)>r(Y)
B.元素Z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ⅠA族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D.X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5.下面有关晶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氯化钠晶体中,处于氯离子构成的正八面体空隙
B.金刚石晶胞中,一个C-C键被六个椅式结构六元环共用
C.金属铜晶胞中,铜原子的配位数是12
D.新戊烷的沸点比异戊烷低,是因为新戊烷相对分子质量小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性:CH3COOH > CF3COOH
B.晶体具有自范性,物理性质上表现各向异性
C.石墨和聚乙炔均具有导电性
D.金属键的“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7.BN(氮化硼)和CO2中的化学键均为共价键,BN的晶体熔点高且硬度大,而CO2的晶体(干冰)却松软而且极易升华,由此判断,BN的晶体类型是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金属晶体
8.是一种储氢密度较高的储氢合金,其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ρ g cm,储氢能力,晶胞参数分别为x nm、x nm、z nm(储氢前后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代表的是Ti原子
B.每个b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同类原子有4个
C.若每个晶胞储存5个氢原子较为稳定,则储氢能力为
D.V取代晶体中部分Cr原子后,晶胞参数增大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
B.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工业上可用单质钠与四氯化钛溶液反应制取金属钛
C.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D.燃料的脱硫脱氮、的回收利用和的催化转化都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10.已知SiC晶体具有较大的硬度,且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iC晶体是分子晶体
B.SiC晶体中,C-Si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要短
C.SiC晶体中微粒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D.SiC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4个Si原子,而每个Si原子连接4个C原子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晶体类型相同的是
A.和 B.和C(石墨)
C.和HCl D.和
12.同温同压同体积的16O2与18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 B.互为同位素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D.沸点相同
13.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晶体硅>单质硫>氯化钠 B.NaCl>KCl>K>Na
C.MgO>H2O>O2>Br2 D.金刚石>铁>铝>钠
14.已知冰晶石()熔融时的电离方程式为。现有冰晶石的结构单元如图所示,位于大立方体顶点和面心,位于大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是图中、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晶石是共价晶体
B.大立方体的体心处▽代表
C.与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有6个
D.冰晶石晶体的密度为
15.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金刚石晶体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紧邻的Na+共有6个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二、填空题
16.磷和砷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黑磷是新型材料,具有类似石墨一样的片层结构(如图),层与层之间以_____结合。从结构上可以看出单层磷烯并非平面结构,但其导电性却优于石墨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四(三苯基膦)钯分子结构如下图:

该物质可用于上图所示物质A的合成:物质A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
(3)PCl5是一种白色晶体,熔融时形成一种能导电的液体,测得其中含有一种正四面体形阳离子和一种正八面体形阴离子.(该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熔体中P-Cl的键长只有198 nm和206 nm两种,写这两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四面体形阳离子中键角_____ PCl3的键角(填> 或<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Br5气态分子的结构与PCl5相似,它的熔体也能导电,经测定知其中只存在一种P-Br键长,试用电离方程式解释PBr5熔体能导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分析第三周期前几种元素的氧化物中,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进一步描述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的变化趋势_______。
氧化物 Na2O MgO Al2O3 SiO2
离子键的百分数/% 62 50 41 33
18.环烷酸金属(Cu、Ni、Co、Sn、Zn)盐常作为合成聚氨酯过程中的有效催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___________。
(2)镍的氨合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E.键 F.键
(3)Ni、Co的第五电离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锡元素可形成白锡、灰锡、脆锡三种单质。其中灰锡晶体与金刚石结构相似,但灰锡不如金刚石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硒化锌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晶 胞参数为a pm。
①相邻的与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pm。
②已知原子坐标:A点为(0,0,0),B点为(1,1,1),则C点的原子坐标___________。
③若硒化锌晶体的密度为,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___________(用含a、的计算式表示)。
19.(1)肼(N2H4)又 称联氨,是良好的火箭燃料,写出肼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但石墨质地柔软,细腻润滑,从微粒间作用力角度分析石墨硬度比金刚石低很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二氧化硅晶体
(1)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均以4个_____________对称地与相邻的_____________个氧原子相结合,每个氧原子与_____________个硅原子相结合,向空间扩展,形成三维骨架结构。晶体结构中最小的环上有_____________个硅原子和_____________个氧原子,硅、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2)低温石英的结构中有顶角相连的_____________形成螺旋上升的长链,而没有封闭的_____________。这一结构决定了它具有_____________。
21.车辆碰撞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保护气形成安全气囊。经分析确定气囊中粉末含有Na、Fe、N、O四种元素。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______,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上述主族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写微粒符号);气态氢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相关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囊粉末中能释放出保护气的化合物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且2 mol 该物质分解可产生3 mol非金属单质和2 mol 金属单质。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晶体类型是______。
(4)下列能用于判断氮、氧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
c. 单质沸点高低 d. 在氮氧化物中,氧显负价,氮显正价
22.硒化物(如)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光传感器,热电发电与制冷等。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_。
(2)K与Cu位于同周期,金属钾的熔点比铜的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
(3)O、S、Se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A族,它们的氢化物、及分子的键角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
(4)TMTSF()中共价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每个分子中含___________个键。
23.室温下,[Cu(NH3)4](NO3)2与液氨混合并加入Cu可制得一种黑绿色晶体。
(1)基态Cu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黑绿色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
(3)不考虑空间构型,[Cu(NH3)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___ (用“→”标出其中 的配位键)。
(4)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__。 1 mo[Cu(NH3)4](NO3)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_ 。
(5)液氨可作制冷剂,汽化时吸收大量热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4.类石墨相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光解水产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非金属掺杂(O、S等)能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具有和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其中一种二维平面结构如图所示。
N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物质的键能越大越稳定,N2性质稳定,是因为N2分子中氮氮三键键能很大,故A正确;
B.物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所以能导电,石墨能导电,说明石墨晶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故B正确;
C.X射线衍射实验能够测出物质的内部结构,根据微粒是否有规则的排列可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故C错误;
D.由结构决定性质,研究物质结构,能理解其性质,有助于新材料的研发,故D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结合均摊法,该晶胞中N原子为4个,B原子为8×+6×=4,则立方氮化硼的化学式为BN,A选项正确;
B.由晶胞结构知,硼原子位于晶胞顶点和面心,离硼原子最近的氮原子共4个,则硼原子的配位数为4,B选项正确;
C.由立方氮化硼熔点高、硬度大,是金刚石的常用替代材料,知立方氮化硼属于共价晶体,C选项正确;
D.晶胞中含有4个硼原子和4个氮原子,则晶胞质量为g,设晶胞棱长为acm,则体积为a3cm3,则ρg/cm3==g/cm3,则a=cm=nm,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3.B
【详解】A.在NaCl晶体中,Na+位于晶胞的体心和棱心(或顶点和面心),穿过体心的三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都和体心的Na+距离最近且距离相等,所以距 Na+ 最近的 Na+ 有12个,故A正确;
B.在 CaF2 晶体中, F 位于晶胞内部,八个F 构成了立方体,所以F 采取的是简单立方堆积,故B错误;
C.在金刚石晶胞中,若正方体棱长为acm,则两个碳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四分之一, 即acm,故C正确;
D.该气态团簇分子中有4个E和4个F,所以其分子式为 E4F4 或 F4E4,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要注意D中为分子,不是晶胞,不能用均摊法确定分子式。
4.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Y是O元素;基态X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 W与X同主族,则X为C元素、W为Si元素;Z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依次为578、1817、2745、11575、14830……,则Z为Al元素。
【详解】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铝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故A错误;
B.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故B错误;
C.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则甲烷的沸点低于硅烷,故C错误;
D.14C是碳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 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有6个Cl-,6个Cl-在空间构成正八面体,处于氯离子构成的正八面体空隙,A正确;
B.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周围的任意两根碳碳键被2个六元碳环所共有,故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碳环所共有,每个C—C被6个六元碳环所共用,B正确;
C.金属Cu原子形成的金属晶体为最密堆积,每个Cu原子周围同一层有6个Cu原子,上、下层各有3个Cu原子,所以其配位数均为12, C正确;
D. 新戊烷与异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小、沸点越低,故沸点由高到低:异戊烷>新戊烷, D不正确;
答案选D。
6.A
【详解】A. F是一种强吸电子基团,能使 OH上的H原子具有更大的活动性,因此酸性: CF3COOH>CH3COOH,故A错误;
B.自然凝结的、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的晶体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即晶体的自范性,物理性质上表现各向异性,故B正确;
C.石墨具有导电性,聚乙炔是导电塑料,具有导电性,故C正确;
D.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可以用金属键的“电子气理论”解释,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B
【详解】干冰松软而且极易升华、则晶体内二氧化碳分子间作用力小,干冰是分子晶体,氮化硼晶体熔点高且硬度大,则晶体内粒子间作用力强,因为化学键是共价键,因此判断为原子晶体,B正确;
答案选B。
8.D
【详解】A.a代表的原子位于晶胞8个顶点和4条棱上,且内部有6个,因此一个晶胞中含有a代表的原子:,c代表的原子都位于晶胞内部有4个,因此a代表的原子与c代表的原子个数比为2∶1,根据化学式可知,a代表Cr原子,A错误;
B.由题图可知,b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同类原子有3个,B错误;
C.由题图可知,晶胞体积为cm3,晶胞中氢原子的质量为 g,则储氢后氢气的密度为,储氢能力应为,C错误;
D.原子半径:V>Cr,因此V取代晶体中部分Cr原子后,晶胞参数增大,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循环利用,故A正确;
B.钛合金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固体反应制取,钠可以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置换出单质钛,故B错误;
C.晶体会对X射线发生衍射,非晶体不会对X射线发生衍射,可用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故C正确;
D.SO2和NOx的排放可导致酸雨发生,则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故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A. SiC晶体具有较大的硬度,而分子晶体硬度小;
B.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Si的原子半径比C的原子半径大;
C. SiC晶体中构成的微粒为原子,故微粒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
D. 根据C和Si原子元素均属于IVA族元素可知,SiC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4个Si原子,而每个Si原子连接4个C原子。
【详解】A. SiC晶体具有较大的硬度,因此SiC属于原子晶体,故A项错误;
B.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Si的原子半径比C的原子半径大,则SiC晶体中,C-Si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要长,故B项错误;
C. SiC晶体中构成的微粒为原子,故微粒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非离子键结合,故C项错误;
D. 根据C和Si原子元素均属于IVA族元素可知,SiC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4个Si原子,而每个Si原子连接4个C原子,故D项正确。
11.D
【详解】A.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构成微粒是分子,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晶体,构成微粒是原子,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C60是分子晶体,构成微粒是分子,只存在共价键,C(石墨)是混合晶体,故B错误;
C.氯化镁是离子晶体,构成微粒是离子,只存在离子键,氯化氢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所以化学键类型不同,晶体类型不同,故C错误;
D.CO2和H2O都是分子晶体,构成微粒都是分子,分子中都只存在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类型及晶体类型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同温同压同体积的16O2与18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二者含有的分子数相同,由于物质分子中都是含有2个O原子,故二者所含有的质子数相同,A正确;
B.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16O2与18O2是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它们不属于同位素, B错误;
C.16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而18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故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C错误;
D.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则二者的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故二者的沸点不同, 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A. 一般来说,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在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大,则熔、沸点高低顺序为:金刚石>晶体硅,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单质硫是分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氯化钠>单质硫,故A错误;
B. 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大,离子间作用力越小,熔沸点越低,NaCl>KCl,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与自由电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Na>K,熔、沸点高低NaCl>KCl>Na>K,故B错误;
C.一对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其熔沸点越高,水中含有氢键,熔沸点高,所以熔、沸点高低顺序为MgO>H2O>Br2>O2,故C项错误;
D.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取决于原子半径,金刚石>铁>铝>钠,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冰晶石熔融状态下电离出离子,该物质为离子晶体,A项错误;
B.白圈位于12条棱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白圈共有3+8=11个。黑圈位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黑圈共有1+3=4个,从化学式来看阳离子:阴离子为3:1。▽为白圈Na+,B项错误;
C.以小立方体内的Na+为例,与它最近的应该为该小立方体的顶点,距离Na+最近的Na+为4个,C项错误;
D.密度,D项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A.金刚石晶体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为六元环,每个最小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故A正确;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紧邻的Na+共有12个,故B错误;
C.氯化铯晶胞中,Cs+位于晶胞体心、8个Cl-在8个顶点上,所以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故C正确;
D.干冰晶体中,CO2分子位于晶体的顶点和六个面的中心,顶点的每个CO2分子周围相邻的且最近的CO2分子是位于每个面中心的,共有12个CO2分子,故D正确;
选B。
16. 范德华力 石墨烯中1个碳原子和周围3个碳原子结合后还剩1个价电子 ,单层磷烯同层磷原子中1个磷原子和周围3个磷原子结合后还剩2个价电子 sp、sp2、sp3 PCl4+和PCl6- > PCl3中P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PCl4+中P没有,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 PBr5=PBr4++Br-
【分析】(1)黑磷具有类似石墨一样的片层结构,石墨层间是范德华力连接,从结构上看,单层磷烯导电性优于石墨烯,从成键原子的电子结构分析;
(2)根据碳原子的成键情况要以判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物质A中甲基上的C采取sp3杂化类型,C≡N为SP杂化,碳碳双键为sp2杂化;
(3)PCl5是一种白色晶体,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热可在148℃液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说明生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一种正四面体形阳离子是PCl4+和一种正六面体形阴离子是PCl6-,即发生反应为:2PCl5=PCl4++PCl6-;PCl3分子中P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PCl4+中P没有孤电子对,正四面体形阳离子中键角小于PCl3的键角;
(4)PBr5气态分子的结构与PCl5相似,说明PBr5也能电离出能导电的阴阳离子,结合产物中只存在一种P-Br键长书写.
【详解】(1)黑磷具有类似石墨一样的片层结构,石墨层间是范德华力连接,
从结构上看,单层磷烯导电性优于石墨烯,从成键原子的电子结构分析,石墨烯同层碳原子中,1个碳原子和周围3个碳原子结合后,还剩1个价电子,单层磷烯同层磷原子中,1个磷原子和周围3个磷原子结合后,还剩2个价电子,后者剩余电子多,导电性增强。
(2)物质A中甲基上的C采取sp3杂化类型,C≡N为SP杂化,碳碳双键为sp2杂化;
(3)PCl5是一种白色晶体,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热可在148℃液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说明生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一种正四面体形阳离子是PCl4+和一种正六面体形阴离子是PCl6-,即发生反应为:2PCl5=PCl4++PCl6-,PCl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5-3×1)/2=4,所以原子杂化方式是sp3,PCl3分子中P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PCl4+中P没有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所以PCl5中正四面体形阳离子(PCl4+)中键角大于PCl3的键角。
(4)PBr5气态分子的结构与PCl5相似,说明PBr5也能电离出能导电的阴、阳离子,而产物中只存在一种P-Br键长,所以发生这样电离PBr5═PBr4++Br-。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解题关键:学会杂化方式的判断、电离方式和微粒结构等,难点:(2)(3)杂化方式的判断。
17.Na2O、MgO、Al2O3、SiO2的离子键的百分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P2O5、 SO3、Cl2O,都是分子晶体,原因是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与氧元素的电负性的差值逐渐减小。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氧化物的晶体的变化趋势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分子晶体。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更小了,而且共价键不再贯穿整个晶体,而是局限干晶体微观空间的一个个分子中了
【解析】略
18. BCE (Co)和(Ni)分别指失去和上的一个电子所需能量,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需要的能量较高 Sn与C同主族,Sn原子半径大, 键的键长长,键能小,故灰锡不如金刚石稳定
【详解】(1)铜为29号元素,其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2)镍的氨合离子中氨气分子中存在共价单键,单键就是键,镍离子和氨气之间存在配位键。
(3) (Co)和(Ni)分别指失去和上的一个电子所需能量,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需要的能量较高;
(4) Sn与C同主族,Sn原子半径大, 键的键长长,键能小,故灰锡不如金刚石稳定。
(5)①硒化锌晶胞中相邻的与之间的距离晶胞体对角线长度的四分之一,而晶胞体对角线的常数为晶胞棱长的倍,故之间的距离为为pm。
②根据硒化锌晶胞中相邻的与之间的距离晶胞体对角线长度的四分之一分析,A点为(0,0,0),B点为(1,1,1),则C点的原子坐标。
③根据均摊法分析,一个晶胞中锌原子的个数为4,硒原子个数为 ,所以晶胞的质量为,故,可得阿伏加德罗常数。
19. 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中原子间为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弱于共价键
【详解】(1) 联氨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石墨属于过渡型晶体,晶体中层内形成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晶体中原子间形成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弱于共价键,则石墨硬度比金刚石低很多,故答案为: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中原子间为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弱于共价键。
20. 共价键 4 2 6 6 1∶2 硅氧四面体 环状结构 手性
【解析】略
21. 第四周期VIII族 2s22p4 Na+ NaN3 离子晶体 ad
【分析】(1)根据铁元素的原子序数判断所在的位置,氧原子核外电子是8个,据此书写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2)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一样多,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氨气和水之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属于弱碱,可以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2mol 该物质分解可产生3mol非金属单质和2mol 金属单质,1mol化合物含有3mol非金属、1mol金属,应为NaN3;
(4)判断非金属强弱的方法很多,非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能证明非金属强弱;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能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
【详解】(1)铁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6,判周期表中所在的位置:第四周期VIII族,氧原子核外电子是8个,最外层是6个,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
(2)Na、Fe、N、O四种元素的离子,电子层越少,半径越小,电子层一样多,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半径最小的离子是Na+;氨气和水之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属于弱碱,可以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
(3)2mol 该物质分解可产生3mol非金属单质和2mol 金属单质,1mol化合物含有3mol非金属、1mol金属,应为NaN3,该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离子晶体;
(4)a.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a正确;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但是氧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故b错误;
c.单质沸点高低属于物理性质,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化学性质,故c错误;
d.在氮氧化物中,氧显负价,氮显正价,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得电子能量强,易表现负价,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点睛】常见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元素对应简单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元素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水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氧目前无最高正价,硝酸则因分子内氢键导致酸性较弱,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氮、氧、氟。
22. 钾的原子半径比铜的大,价电子数比铜少,钾的金属键比铜的弱 键和键 27
【详解】(1)基态Se原子位于第四周期,34号元素,[Ar]中含有18个电子,还需要14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填充规则,基态S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
(2)金属的熔沸点与金属键强弱有关,K、Cu均为金属晶体,Cu的半径比K小,离子电荷比K多,铜的金属键更强,则金属钾的熔点比铜的低;
(3)O、S、Se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A族,它们的氢化物分别为、及
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对孤对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强,键角越大,电负性:O>S>Se,则分子的键角从大到小顺序为;
(4)共价键中,单键为键,双键中一个键和 一个键,TMTSF()中共价键的类型是键和键,根据结构式可知,每个分子中含27个键。
23. [Ar]3dl04s1 Cu3N sp2杂化 22mol NH3分子之间有氢键
【详解】(1)铜的原子序数是29,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l04s1;
(2) 根据均摊法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12× 0.25 =3个Cu,8× 0.125=1 个N,故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3N;
(3)[Cu(NH3)4]2+配合物中,铜原子提供空轨道,NH3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与4个NH3形成配位键,配位键由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指向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所以其表示方法为: ;
(4)NO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N原子采用sp2杂化;1 mo[Cu(NH3)4](NO3)2 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22mol;
(5) 液氨可作制冷剂,汽化时吸收大量热量的原因是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汽化时克服氢键,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24.2,3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N原子有连接两个C原子的,也有连接三个C原子的,故N原子的配位数为2或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复习题(含解析)   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