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土地改革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1950年6月,刘少奇指出:“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据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态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B.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公社→社会主义公有制
3. 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大生产运动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土地改革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4.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基本上肃清了残余反动势力
C.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 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完成
6. 到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表述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农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D.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 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8.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9.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10.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12. 毛泽东说:“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 解放战争 B. 开国大典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13. 毛泽东说:“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 解放战争 B. 开国大典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14. 毛泽东说:“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 解放战争 B. 开国大典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15. 毛泽东说:“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 解放战争 B. 开国大典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7.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1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 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其意义是什么?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题干“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的完成,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据题干“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实现了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转变。1956年底,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解析】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结合所学可知,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4.【答案】C
【解析】在所给选项中A是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B是镇压反革命运动的作用;D是三大改造的作用;这三项都不符合题词意。
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5.【答案】C
【解析】题意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准确认识。
熟记土地改革的意义。
6.【答案】B
【解析】题目中描述的事件是土地改革,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B农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故选:B。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
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据图片内容可知,农民分到了土地,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C、D三项观点正确,A项观点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梁漱溟认为土地改革意义重大,但是认为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认为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毛泽东对土地改革工作充满信心。故选择C项。
9.【答案】A
【解析】A项,“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故A项正确。
B项,:“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土改结束后,近三亿的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农具、牲畜、房屋等,还免除了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因此不用再向地主交租。故B项错误。
C项,:“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为三大改造时期的事情。故C项错误。
D项,“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达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因此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故D项错误。
本题以“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1950年”这一信息可知“土地还家”是指土地改革。1950—1952年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的土地, 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1978年之后。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土地改革的完成,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C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和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掌握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和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的作用。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和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以及意义。
12.【答案】A
【解析】略
13.【答案】A
【解析】略
14.【答案】A
【解析】略
15.【答案】A
【解析】略
17.【答案】(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
【解析】(1)本题考查开国大典,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图一反映的是开国大典的画面。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从此我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要求运用所学解答图片信息。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彭德怀。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要求运用所学解答图片信息。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关于意义,联系所学知识回忆再现作答即可: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本题考查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联系,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图三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图二的抗美援朝。
18.【答案】(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重工业。一五计划。
(3)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们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5)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要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等。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开始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根据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出,1953~1957年,我国重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7.6%上升到27.3%;平均增长速度为25.4%,远远高于农业和轻工业。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根据材料三表格可以看出1956年我国的国民收入结构中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占到了85.6%,资本主义经济趋于零,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三大改造完成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们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四“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5)本题考查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综合材料信息可以从人民利益、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要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