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因此,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水蒸汽 D. 二氧化碳
3.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肥皂水 C. 食盐水 D. 矿泉水
4.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A. 面粉 B. 麻油 C. 牛奶 D. 蔗糖
5. 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木炭 B. 炭黑 C. 活性炭 D. 石墨
6. 能引起酸雨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臭氧 D. 一氧化碳
7. 不会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A. 温度的高低 B. 溶质的质量 C. 压强的大小 D. 溶剂的性质
8. 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计算称取、量取溶解 B. 计算溶解称取、量取
C. 称取、量取计算溶解 D. 溶解计算称取、量取
9.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氢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非金属单质 B. 点燃前需要检验其纯度
C. 氢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D.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
10.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点燃前需要检验其纯度
C. 氧气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D.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口罩滤芯
11.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转移蒸发皿
C. 取用稀盐酸 D. 装固体粉末
12. 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胆矾: B. 氦气:
C. 硫酸根: D. 汞元素:
13. 乳酸化学式为可作饮料中的酸味剂。有关“乳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C. 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 式量计算式为
14. 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剩余固体中可能含有 B. 生成气体
C. 灼烧前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 剩余固体中滴加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
15. 常温下,四种水果及两种饮料的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纯净水显中性 B. 苏打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C. 番茄汁显碱性 D. 水果中酸性最强的物质是西瓜汁
16.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 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 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17. 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绘制成如图所示斜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水
B.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D. 点与点所示的溶液均为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18. 化学与生活、科技、科学实验息息相关。
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 填“杀菌消毒”或“使悬浮物沉淀”。
年月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结束了为期个月的太空之旅,安全返回地球。
Ⅰ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来自水的电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 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Ⅱ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肼化学式为,常温下呈液态和过氧化氢,它们混合时的反应图示如图。
中约含有 ______ 个氮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一是验证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Ⅱ实验二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过滤操作。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若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任写一种。
Ⅲ实验三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微观的角度解释该操作中产生的现象 ______ 。
19.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表:
温度
溶解度水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______ 选填“”或“”。
时, 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
现有含与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提纯混合物中的实验步骤:
流程中水适宜的量为多少并说明理由: ______ 。
20. 甲活动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实验室氧气制取和性质的探究。
Ⅰ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序号,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 。
Ⅱ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氯酸钾理论上得到 ______ 氧气。
Ⅲ从验满的便利性考虑,收集氧气装置比装置更为方便,理由是 ______ 。
Ⅳ如装置所示,将收集到的氧气用于硫燃烧实验,现象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室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探究。
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Ⅱ收集装置通常选择装置的原因是 ______ 。
Ⅲ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根据现象 ______ ,可推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1. 乙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了系列探究实验。
探究一:与的反应
Ⅰ连接装置,处放入,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 。
Ⅱ与的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______ 。
Ⅲ说明可以与反应的证据之一是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探究二:除去中的
方案:在装置中,缓缓通入混合气体。
方案:连接装置,缓缓通入混合气体。
Ⅰ装置中储气袋的作用是: ______ 。
Ⅱ比较方案和方案,写出各自的一条优点: ______ 。
探究三:检验中的
可形成化合价为和的化合物,其中价化合物称为亚铜化合物。
Ⅰ氧化亚铜的化学式为 ______ 。
Ⅱ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利用该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如装置所示,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氧气大约占、稀有气体大约占、二氧化碳大约占、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故选:。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回答本题.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
【解析】解:、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肥皂水中含有肥皂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C、食盐水是由食盐溶于水而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某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故选:。
物质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麻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A、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与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与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与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6.【答案】
【解析】解: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结合水形成相应的酸的酸性引起的。
故选:。
可以根据酸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产生的原因方面的知识,是一道基本知识题目。
7.【答案】
【解析】解:、温度会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不符合题意;
B、溶质质量不会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符合题意;
C、压强会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不符合题意;
D、溶剂的性质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
8.【答案】
【解析】解: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
故选:。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不纯时,燃烧易发生爆炸,点燃前需要检验其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属于单质,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时称为游离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态,区分这两种形态的方法是:在单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在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D、根据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态、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A正确;
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爆炸,这不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故B错误;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所以可以作口罩滤芯,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进行分析;
B、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爆炸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答案】
【解析】解:、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时,为防止液体腐蚀橡胶胶帽,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述正确。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述正确。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个单位电荷时,要省略。硫酸根的符号为,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述错误。
D、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汞元素的符号为,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述正确。
故选:。
A、根据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C、根据常见的原子团,进行分析判断。
D、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
B、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B错误;
C、乳酸由乳酸分子构成,一个乳酸分子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乳酸式量计算式为,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乳酸由乳酸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式量的计算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
【解析】解:、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但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所以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故B正确;
C、因为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降低,钙元素质量不变,所以灼烧前后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变大,故C错误;
D、因为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所以剩余固体中一定有未完全反应的碳酸钙,剩余固体中滴加足量盐酸会产生气泡,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降低,钙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答案】
【解析】解:、纯净水,显中性,故说法正确;
B、苏打水的大于,显碱性,苏打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故说法正确;
C、番茄汁的小于,显酸性,故说法错误;
D、越小,酸性越强,水果中柠檬最小,其酸性最强,故说法错误。
故选:。
溶液的为酸性,为碱性,为中性,并且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的关系、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等相关知识。
16.【答案】
【解析】解:、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说明生成了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B、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正确。
C、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必须强调是纯净物,该选项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该选项正确。
故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7.【答案】
【解析】解:、由图像可知,时,水中溶解该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即该物质的溶解度是水,故A不符合题意;
B、该曲线只是描绘 时,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无法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故B符合题意;
C、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点的水为,最多溶解固体,所以点为饱和溶液,点的水为,固体质量为,恰好为饱和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图像的纵横坐标表示的量进行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的状态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曲线的含义、曲线上的点和曲线上边的点都是饱和状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使悬浮物沉淀 分解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漏斗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用手握住大试管,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微粒间或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解析】解:明矾能使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凝聚而沉降到水底,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使悬浮物沉淀;
Ⅰ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Ⅱ个含有个原子和个原子, 中约含有个氮原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Ⅱ仪器的名称是漏斗;若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Ⅲ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握住大试管,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微粒间或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故答案为:使悬浮物沉淀;
Ⅰ;分解;
Ⅱ;;
Ⅰ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Ⅱ漏斗;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Ⅲ用手握住大试管,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微粒间或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根据明矾能使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凝聚而沉降到水底,进行分析;
Ⅰ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Ⅱ根据个含有个原子和个原子,进行分析;
Ⅰ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进行分析;
Ⅱ根据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进行分析;
Ⅲ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握住大试管,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微粒间或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答案】小于 不可以 ,确保氯化钾全部溶解且降温到时不析出,同时得到最多量的硝酸钾
【解析】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氯化钾的溶解度是,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由溶解度表可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不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钾溶液;
过程中加入水适宜的量为,因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要溶解的硝酸钾有的水足够,且的氯化钾也能全部溶解,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即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确保氯化钾全部溶解且降温到时不析出,同时得到最多量的硝酸钾。
故答案为:小于;

不可以;
,确保氯化钾全部溶解且降温到时不析出,同时得到最多量的硝酸钾。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的应用,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 催化作用 因为排水法能直接观察是否收集满,而向上排空气法则需要借助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来验满,且可能需要尝试多次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试纸不变色而试纸变红
【解析】解:Ⅰ、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则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常温型,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加快反应速度,故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氯酸钾的质量为,
设氯酸钾理论上得到氧气质量为,


即氯酸钾理论上得到氧气;
Ⅲ、排水法能直接观察是否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则需要借助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来验满,且可能需要尝试多次,故从验满的便利性考虑,收集氧气装置比装置更为方便,理由是因为排水法能直接观察是否收集满,而向上排空气法则需要借助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来验满,且可能需要尝试多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将收集到的氧气用于硫燃烧实验,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通常选择装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Ⅲ、酸性物质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干燥的紫色石蕊纸条不变色,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故根据现象试纸不变色而试纸变红可推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故答案为:Ⅰ、;催化作用;
Ⅱ、;
Ⅲ、因为排水法能直接观察是否收集满,而向上排空气法则需要借助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来验满,且可能需要尝试多次;
Ⅳ、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Ⅰ、;
Ⅱ、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Ⅲ、试纸不变色而试纸变红。
Ⅰ、根据发生装置的选取依据来分析解答;根据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来分析解答;
Ⅱ、根据氯酸钾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氯酸钾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氧气的质量即可;
Ⅲ、根据排水法能直接观察是否收集满,而向上排空气法则需要借助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来验满,且可能需要尝试多次来分析解答;
Ⅳ、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解答;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Ⅰ、根据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解答;
Ⅱ、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来分析解答;
Ⅲ、根据酸性物质能使润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来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物质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取装置,从题干信息中找突破口,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21.【答案】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方案操作简单,方案可以增加一氧化碳的量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解析】解:Ⅰ、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加热或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Ⅱ、与的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被氧化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C与的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Ⅲ、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Ⅰ、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故装置中储气袋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Ⅱ、方案所用装置少,操作简单,故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方案增加了装置,装置中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增加了一氧化碳的量,故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增加一氧化碳的量;
Ⅰ、氧化亚铜中铜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是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写出化学式,故氧化亚铜的化学式为;
Ⅱ、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利用该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故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故答案为:Ⅰ、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Ⅱ、;
Ⅲ、;
Ⅰ、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Ⅱ、方案操作简单,方案可以增加一氧化碳的量;
Ⅰ、;
Ⅱ、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Ⅰ、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热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来分析解答;
Ⅱ、根据得氧被氧化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来分析解答;
Ⅲ、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分析解答;
Ⅰ、根据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来分析解答;
Ⅱ、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Ⅰ、根据氧和亚铜的化合价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解答;
Ⅱ、根据加热时红色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来分析解答。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1页,共1页

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