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是啥意思)

打板子名堂知多少(之二十六)

虐师者咎由自取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是啥意思)

标题提示:帝王之家虐师狂◎帝师当成奴仆待◎自酿苦酒独自尝。

古人云:“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本是流传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虐师”之名降临谁的头上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倘若落在一国之君头上,更是莫大的耻辱。

然而,这种奇耻大辱偏偏找上康熙大帝的门庭。

凭心而论,康熙大帝在历史上是一位有建树的君王,但并非是一位有教养的家长。换句话说,后人对其重教不尊师的行径颇有微词。

镜头之一:老师不会射箭,父皇强加罪过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是啥意思)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康熙帝在西苑瀛台教皇子们射箭,老师徐元梦陪侍在旁。康熙帝心血来潮,让徐元梦亦拈弓射上几箭,与皇子们比试一下。

徐元梦本是一介书生,压根儿不善骑射,强弓在手就是拉不开,遭到康熙“蜚语诘责”。徐元梦心里觉得很憋屈,当面辩解了几句。康熙帝认为先生竟敢顶撞自己,于是命人揍他的板子,打成重伤。

清史这样记述:“徐元梦奏辩,上益怒,命扑责,被重伤。”

康熙帝对先生“不能挽强(弓)”一事仍不依不饶,令人抄了徐元梦的家,将其父母发配到荒凉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除此,还交待徐元梦不得耽误皇子的学业,必须照常进宫授课。

清朝人物传记《国朝先正事略》这样记述:第二天大雨滂沱,徐元梦惊悉押送父母的囚车上路了,带伤跪在泥水中,哭求御前侍卫转告皇上:“己奉职无状,罪应死。臣父廉谨,当官数十年,籍产不及五百金,望圣主察之。且臣父母皆老病,臣年正壮,乞代父谪戍,尚能胜甲兵效命。”

那些侍卫“皆感泣”,但慑于康熙的龙威,没人敢去转奏。后来有人偷偷请来一个叫关保的重臣,“斥公同入”,代为求情,康熙这才下令赦免了先生父母。

镜头之二:皇子有错,老师挨板

有一次,巡视在外的康熙,收到胤祉等十二个皇子自京城发来的

请安折子,满篇文字毛病不少,徐元梦又成了皇上的出气筒。

史书记述康熙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经朕看试,伊等皆不明文义,生疏而不流畅,这俱由徐元梦不尽心教诲所致。”

这一次,徐元梦挨板子的地方,是在皇子读书的懋勤殿。因为父皇传下旨令,“当着全体阿哥之面由乾清门侍卫杖笞三十板”,于是,在胤祉等皇子监刑下,年过半百的徐元梦被一群身强力壮侍卫先后轮番重杖三十大板,皮开肉绽。先生从心底爆发一句懑言:“有谁比我惨!”

康熙蛮横凶残手腕,再次在虐师方面显现出来:“如若徐元梦仍履复辙,再加板笞之,断不宽恕。”

镜头之三:皇子学不好,老师被杖责

凡是皇子没学好,康熙帝总是认定老师没教好,从不在熊孩子身上找原因。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第六次南巡途中,龙艘停泊在临清州堂邑县。

闲暇时,康熙帝检查随行的三个小皇子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念书结结巴巴,甚是生疏,于是怪罪老师教学不尽心,当着孩子的面,徐元梦结结实实挨了三大板。

镜头之一:皇子坐着学,老师跪着教

八旗制度下的皇帝与所有旗人均为主奴关系,徐元梦属于满洲正白旗,虽然贵为皇子老师,但无法改变其奴仆身份。

故此,在康熙眼里,老师不过是识文解字的仆人而已,根本无须顾及他们的尊严。

皇子要求每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先向他们跪拜,行君臣之礼;老师指定皇子背诵指定儒家典章,必须下跪,待皇子背诵完毕,捧接经书后,才能起身退立原位。

上课时,年轻的皇子坐着读书习字,年迈的老师从清晨授课到薄暮,每天站立十来个小时,难免“斜立昏盹”,偶尔皇子让他们坐一下,老师也要叩头谢恩。

镜头之二:皇子失礼,父皇护短

皇子对老师大不敬,康熙不仅视而不见,还着意为之辩护:“尔等侍立,朕焉得知?应坐应立,宜自言之。皇太子欲赐座,未奉朕之谕,岂敢自主?”

《康熙起居注》载,饱学之士汤斌、耿介为师时,因年事已高,体力不支,夏日暑热,授课不幸晕倒。皇子见了不加理会。父皇怨怪老师苏醒之后,没有给原谅他们的皇子们叩头谢罪,于是罚俸一个月。

面对盛气凌人的皇上,可怜老师挨罚还得把过错揽到自己头上:“臣等学识疏浅,不敢当辅导重任,是以臣等自行侍立。”

帝师本是人中龙凤,而在清廷从业不仅承负精神上的压力,体力上的透支,人格上的羞辱,还随时面临遭殃的风险。杨斌被革职查办,耿介被抄家就是实例。

那时皇子还幼小,父皇对老师的粗暴蛮横,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投下浓重的阴影,长期的耳濡目染,上行下效,还谈何再让他们尊重师长!

康熙帝教子费尽心血,根本目的在于吸取“古昔贤君,训储不得其道以致颠覆”的教训,使皇子能夠保住先辈打下的江山。

康熙漠视师道尊严,纵容诸皇子蔑视凌虐为师者,致使儿子们养成“性格自私,放纵无羁,同胞绝情,品行不端”的弊病。皇子们的道德沦丧,不以康熙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镜头之一:太子殴师,斯文扫地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为父肆意践踏老师尊严,太子胤礽更是变本加厉。

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前,心理变态,竟对老师徐元梦破口大骂,连带老师的父母也被骂,而且当着父皇和兄弟的面辱骂。

胤礽骂毕仍觉不解心头之怒,将先生拖出课堂,拳打脚踢,又一脚踹到河中,从河中揪起后,当场再用鞭子抽打。作为父皇不责斥儿子的禽兽行径,而是责怪胤礽骂人时竟然背对着他。

镜头之二:父皇患病,儿子冷漠

《清圣祖实录》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率军赴塞外征讨噶尔丹途中,突然染病,高烧不退,便召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前来探视。

不料,胤礽见到疾病缠身,面容憔悴的父皇,既无伤心忧戚之色,又无关切问候之语,康熙算是领教了儿子的冷漠,深感“绝无忠爱君父之念,心甚不悴”。一怒之下,把他俩撵回了京城。

此等冷遇,实为康熙帝咎由自取。毫无尊师观念的皇子,不可能对自己的父亲怀有孝义之心。

镜头之三:同室操戈,祸起萧墙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康熙栽种下的是荆棘,收获的必然是锐刺。

康熙年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不仅是大清王朝的一大丑闻,乃是中,从中渔利;四子即后来的雍正帝,一旦得志,对参与夺嫡的哥弟们,囚的囚,杀的杀,毫无亲情可言。

道是有情却无情。凡是逆尊师重教传统文化而动者,无论地位多高,权势多大,其结局都不那么美妙。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