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生物仿真模拟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高考生物仿真模拟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1. 如图中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B. 若b表示双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线粒体和细胞核
C. 若b表示单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溶酶体和细胞膜
D. 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A
【解析】A.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如果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A正确;B.图中b如果表示两层膜,则a、c是线粒体、叶绿体中的两种,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B错误;
若b表示单层膜结构,则a、c可能是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结构,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如果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或核糖体,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①部位的细胞有的正在分裂,有的不分裂
B. 图乙所示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因为其代表的生物没有染色体
C. 图丙所示细胞分裂结束后,会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D. 图丁所示细胞既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D
【解析】
A.图甲中①部位的细胞是伸长区,不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
B.图乙所示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之一,其代表的生物有染色体,B错误;
C.图丙所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会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的细胞,C错误;
D.图丁所示细胞是原核细胞,既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能进行无丝分裂,D正确。
故选D。
3. 新冠病毒是正链RNA病毒,其RNA既是遗传物质,也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新冠病毒RNA进入细胞后,首先作为模板翻译出RNA聚合酶,然后在该酶的作用下合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的正链RNA。负链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为病毒的核糖体
B. 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与人体细胞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模板相同
C. 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D. 新冠病毒的正链RNA上有密码子,而负链RNA上没有
【答案】D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当然也不可能有核糖体,新冠病毒的合成场所为宿主细胞的核糖体,A错误;
B.人体细胞中RNA聚合酶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催化合成RNA,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是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RNA,因此两种酶作用模板不同,B错误;
C.转录是指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的过程称为RNA复制,C错误:
D.新冠病毒的正链RNA是翻译的模板, 因此具有密码子, 而负链RNA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 因此没有密码子,D正确。
故选:D
4.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B.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且认同地球上的物种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A正确;
B、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对可以遗传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即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选择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5. 赤霉素(GA)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信号转导途径如图所示,GA与GID1结合可以活化SCF。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B. 外施赤霉素对GA受体缺失突变体茎的伸长不起作用
C. 水稻种子萌发时GID1的表达量可能会增加
D. DELLA蛋白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赤霉素一旦与G1D1结合,就会启动G1D1与蛋白降解复合体SCF的相互作用而活化SCF,SCF可以降解信号转导网络中重要的枢纽DELLA蛋白,使GA能够促进茎伸长的反应。
A、赤霉素可由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合成,可促进植物细胞分裂、茎的伸长、种子萌发,A正确;
B、若无GA受体,施加外源赤霉素也不起作用,B正确;
C、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故在水稻种子萌发时,赤霉素含量较多,G1D1的表达量可能会增加,C正确;
D、DELLA蛋白对赤霉素诱导的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故推测DELLA蛋白会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6. 下图为胶州湾的某食物网简图,不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中,带鱼和鳀鱼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 食物网中全部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
C. 大量捕捞梭子蟹和鳀鱼可以提高带鱼的产量
D. 为了可持续发展,捕捞鱼的网眼应该大一些
【答案】B
【解析】
A.分析食物网可知,带鱼和鳀鱼的关系既有捕食,又有竞争,A正确;
B.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B错误;
C.由于带鱼和鳀鱼的关系既有捕食,又有竞争,而带鱼和梭子蟹的关系是竞争,所以大量捕捞梭子蟹和鳀鱼,带鱼数量会增加,C正确;
D.渔业捕捞时,为了可持续发展,应该捕捞成年和老年个体,故网眼应大一些,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
31. 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和土壤酸化是常见的生态难题。人们常通过种植植物降低土壤中的Cd含量和改变土壤酸碱度,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多年生黑麦草对Cd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在土壤Cd污染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某同学设置了对照组及土壤pH为4.0、5.0、6.0的3种酸胁迫水平且Cd浓度均为100 mg/kg的污染土壤,以研究土壤酸胁迫对黑麦草生长及Cd富集特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要配制的土壤样本共有__________种。每种土壤样本至少种植3株黑麦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态的TTC呈无色,可被NADH还原成不溶性的红色TTF。用TTC水溶液浸泡黑麦草的根系,使之渗入根细胞内,根据根系细胞染色的深浅程度比较不同程度酸、Cd胁迫下黑麦草根系活力。根细胞活力越高,其所在根系的红色越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达到实验目的和归纳相关实验结论,适宜条件下种植黑麦草90天后,需测定的必要指标是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黑麦草叶片和枝干的重量 ②黑麦草叶片和枝干的Cd含量
③黑麦草叶片的呼吸速率 ④黑麦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⑤黑麦草根系的重量 ⑥黑麦草根系的Cd含量
(4)较高酸胁迫会降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请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8;作为重复实验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2)根细胞活力越高,其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NADH越多,TTC被还原成TTF也越多
(3)
(4)分别取较高酸胁迫和正常酸碱度下生长的、等量的黑麦草植株的叶片,分别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后, 观察并比较两组实验违纸条上叶绿素条带的宽窄 (3分)
【解析】
(1) 本实验要研究土壤酸胁迫对黑麦草生长、代谢及镉富集特征的影响,因此要配制pH4.0~6.0的4组酸胁迫水平实验组和pH为4.0~6.0的4种酸胁迫水平+Cd实验组,再分土壤中加不加100 mg/kg的Cd污染土壤和正常土壤,共42=8组,每种土壤样本至少种植3株黑麦草,这样做的目的是作为重复实验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2)据题可知,氧化态的TTC呈无色,可被NADH还原成不溶性的红色TTF。用TTC水溶液浸泡黑麦草的根系,使之渗入根细胞内,根据根系细胞染色的深浅程度比较不同程度酸、Cd胁迫下黑麦草根系活力。根细胞活力越高,其所在根系的红色越深,原因是根细胞活力越高,其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NADH越多,TTC被还原成TTF也越多。
(3)通过检测①黑麦草叶片和枝干的重量、②黑麦草叶片和枝干的Cd含量、⑤黑麦草根系的重量和⑥黑麦草根系的Cd含量,可以知道黑麦草对Cd的富集情况。
(3)较高酸胁迫会降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较高酸胁迫和正常酸碱度下生长的、等量的黑麦草植株的叶片,分别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后, 观察并比较两组实验违纸条上叶绿素条带的宽窄。
32. 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
(4)若Ⅱ-2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病
(2)AaXbY ; aaXBXb
(3)7/32(2分)
(4)aXb、Y、Y
【解析】
(1)分析系谱图可知,Ⅱ-2病而I-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由于有女患者,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由I-1、I-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2)Ⅱ-2两病兼患,所以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未患甲病但其父亲两病兼患,所以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
(3)据系谱图分析可知,Ⅲ-2的基因型AaXBY,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是AaXBXb(1/2)或AaXBXB(1/2),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3/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因此他们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4)×(1-1/8)=7/32。
(4)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
33. 新冠病毒(COVID-19) 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OVID-19侵入人体后, 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 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 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 机体则需通过 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 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COVID-19。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 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 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 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 原因可能是 。
(3)在抗击COVID-19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X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以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 ,实验组注射 , 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COVID-19。实验后, 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z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 (相同/不相同),原因是 。
相对浓度(%)
巨噬细胞 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对照组 24 30 20
实验组 55 39 20
【答案】(10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浆 细胞毒性 T 细胞
(2)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2分)
(3)生理盐水 等量的药物 X (2分) 不相同 接种疫苗预防的原理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注射中药 X 的原理是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 (2分)
【解析】解:(1)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毒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2)接种完新冠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降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在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消除,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
(3)结合题干可知,该实验目的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X的有无,因变量相关指标的相对浓度,因此对照组无中药制剂X,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等量的药物X。分析表格发现,注射药物X的实验组,吞噬细胞和抗体量明显提高,而细胞毒性T细胞无变化,可以得出药物X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说明中药制剂X是通过这些途径发挥作用的,而注射疫苗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发挥作用的,所以两者的原理不同。
34. 如图所示为科研工作者对某草原生态系统所做的不同方面的研究结果,图甲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回答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 途径进入生物群落。
(2)在图甲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 (用图中字母回答);C指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3)图乙中A表示 的能量;B表示 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属于 。
(4)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千焦。
(5)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原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草原动物通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以上描述分别属于的信息类型为 和 ,体现信息传递具有 作用。
【答案】(11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二氧化碳(或CO2) 光合作用
D、E、F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未利用
0.008m或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分)
【解析】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或CO2)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2)据图可知,A与C之间是双箭头,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箭头大多指向C,因此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A是生产者;D、E、F都指向B,说明B是分解者,因此D、E、F是消费者。
(3)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图乙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暂时)未利用。
(4)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食物链为:A→D→E→F)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为1×m×20%×20%×20%=0.008m或千焦。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当草原饭青时,食草动物先在远处通过识别植物的“绿色”来搜集食物,绿色属于物理信息;在近处通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气味属于化学信息;上述过程是发生在青草和草原动物不同物种之间的过程,故体现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35. 图1为甘蓝与萝卜体细胞杂交的原生质体融合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的①过程中不同酶解时间下,萝卜细胞原生质体数量统计。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①过程应用_________________(填酶的名称)来处理萝卜细胞和甘蓝细胞,此过程利用了酶的______________性。
(2)据图2判断,①过程对萝卜细胞处理的最佳时间为_______h,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对甘蓝细胞处理的最佳时间和对萝卜细胞处理的最佳时间相近,推测理由是__________。
(3)②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过程③与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活动直接相关。
(4)将图1杂种细胞培育成一个完整植株采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该技术手段包括两大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填写)。
(5)从新品种培育的角度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3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专一(1分)
(2) 4 甘蓝细胞和萝卜细胞的细胞壁成分相同(不同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相同)
(3) 聚乙二醇(PEG )(1分) 高尔基体(1分)
(4) 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再分化
(5)克服不同种植物远缘杂交的障碍,使不同种植物杂交成为可能
【解析】图1中分析可知,①过程是去除细胞的细胞壁,②过程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过程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由图2可得,当酶解时间为4h时原生质体数量最多。
(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过程应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处理,此过程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2)据图2判断,当酶解时间为4h时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所以①过程处理的最佳时间为4h。因为甘蓝细胞的细胞壁成分和萝卜细胞相同,且所用酶相同(或不同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相同,且所用的酶相同),所以对甘蓝细胞处理的最佳时间和对萝卜细胞处理的最佳时间相近。
(3)②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或PEG)。过程③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是形成结构完整的杂种细胞的标志,与高尔基体活动直接相关。
(4)将图1杂种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幼苗,需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基本程序是脱分化、再分化。
(5)从新品种培育的角度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克服不同种植物远缘杂交的障碍,使不同种植物杂交成为可能。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www.21cnjy.com)
2023高考生物仿真模拟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1. 如图中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B. 若b表示双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线粒体和细胞核
C. 若b表示单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溶酶体和细胞膜
D. 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①部位的细胞有的正在分裂,有的不分裂
B. 图乙所示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因为其代表的生物没有染色体
C. 图丙所示细胞分裂结束后,会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D. 图丁所示细胞既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3. 新冠病毒是正链RNA病毒,其RNA既是遗传物质,也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新冠病毒RNA进入细胞后,首先作为模板翻译出RNA聚合酶,然后在该酶的作用下合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的正链RNA。负链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为病毒的核糖体
B. 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与人体细胞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模板相同
C. 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D. 新冠病毒的正链RNA上有密码子,而负链RNA上没有
4.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B.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5. 赤霉素(GA)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信号转导途径如图所示,GA与GID1结合可以活化SCF。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B. 外施赤霉素对GA受体缺失突变体茎的伸长不起作用
C. 水稻种子萌发时GID1的表达量可能会增加
D. DELLA蛋白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6. 下图为胶州湾的某食物网简图,不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中,带鱼和鳀鱼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 食物网中全部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
C. 大量捕捞梭子蟹和鳀鱼可以提高带鱼的产量
D. 为了可持续发展,捕捞鱼的网眼应该大一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
31. 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和土壤酸化是常见的生态难题。人们常通过种植植物降低土壤中的Cd含量和改变土壤酸碱度,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多年生黑麦草对Cd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在土壤Cd污染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某同学设置了对照组及土壤pH为4.0、5.0、6.0的3种酸胁迫水平且Cd浓度均为100 mg/kg的污染土壤,以研究土壤酸胁迫对黑麦草生长及Cd富集特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要配制的土壤样本共有__________种。每种土壤样本至少种植3株黑麦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态的TTC呈无色,可被NADH还原成不溶性的红色TTF。用TTC水溶液浸泡黑麦草的根系,使之渗入根细胞内,根据根系细胞染色的深浅程度比较不同程度酸、Cd胁迫下黑麦草根系活力。根细胞活力越高,其所在根系的红色越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达到实验目的和归纳相关实验结论,适宜条件下种植黑麦草90天后,需测定的必要指标是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黑麦草叶片和枝干的重量 ②黑麦草叶片和枝干的Cd含量
③黑麦草叶片的呼吸速率 ④黑麦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⑤黑麦草根系的重量 ⑥黑麦草根系的Cd含量
(4)较高酸胁迫会降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请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
(4)若Ⅱ-2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新冠病毒(COVID-19) 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OVID-19侵入人体后, 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 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 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 机体则需通过 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 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COVID-19。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 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 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 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 原因可能是 。
(3)在抗击COVID-19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X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以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 ,实验组注射 , 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COVID-19。实验后, 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z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 (相同/不相同),原因是 。
相对浓度(%)
巨噬细胞 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对照组 24 30 20
实验组 55 39 20
34. 如图所示为科研工作者对某草原生态系统所做的不同方面的研究结果,图甲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回答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 途径进入生物群落。
(2)在图甲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 (用图中字母回答);C指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3)图乙中A表示 的能量;B表示 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属于 。
(4)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千焦。
(5)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原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草原动物通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以上描述分别属于的信息类型为 和 ,体现信息传递具有 作用。
35. 图1为甘蓝与萝卜体细胞杂交的原生质体融合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的①过程中不同酶解时间下,萝卜细胞原生质体数量统计。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①过程应用_________________(填酶的名称)来处理萝卜细胞和甘蓝细胞,此过程利用了酶的______________性。
(2)据图2判断,①过程对萝卜细胞处理的最佳时间为_______h,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对甘蓝细胞处理的最佳时间和对萝卜细胞处理的最佳时间相近,推测理由是__________。
(3)②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过程③与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活动直接相关。
(4)将图1杂种细胞培育成一个完整植株采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该技术手段包括两大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填写)。
(5)从新品种培育的角度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