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学人教版期末模拟练习卷B卷(含解析)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学人教版期末模拟练习卷B卷(含解析)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学人教版期末模拟练习卷B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
B.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
C.蜥蜴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呼吸
D.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
2.蛔虫是一种生活在人体小肠内的寄生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蛔虫消化管结构复杂,消化能力强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
C.蛔虫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D.生活中,若不注意饮食卫生,易患蛔虫病
3.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
4.下图表示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分析正确的是( )
A.是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
B.是水螅,呈辐射状对称,有口有肛门
C.是蚯蚓,身体分节,用鳃呼吸
D.是蛔虫,生殖器官和消化管发达,营寄生生活。
5.我国动物家庭又添新成员,下图是近年在云南发现的新物种——爬行类红唇棘蜥和昆虫长腹新蝎蛉。下列有关这两个新物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在陆地上生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B.它们的体表都有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
C.长腹新蝎蛉的体温不恒定而红唇棘蜥的体温恒定
D.它们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都用肺呼吸
6.中华诗词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化瑰宝,许多诗词里还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武昌鱼用鳃呼吸,用鳍协助运动
B.“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鹰属于恒温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蝴蝶和蜻蜓都具有两对翅,三对足
7.岳阳市马拉松在君山开赛,运动员们尽情展现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以下关于参与该运动的各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赛前运动员要充分进行热身运动,增强关节灵活性
B.跑步过程中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提供能量
C.膝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构成
D.大腿上的股四头肌的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在相邻骨上
8.“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是中考体育项目之一。该体育项目可以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动作重点包括蹬地、收腹和甩臂,难点是掷球的出手角度。以下有关完成此项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甩臂时,肱二头肌由收缩变为舒张状态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C.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
D.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
9.科学骑行有利于身体健康,受到大家的喜爱。下图1是骑行过程的四个连续的动作,图2是膝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膝关节很牢固,离不开关节腔中的滑液
B.骑行过程中往下蹬脚踏车时,图2中的股四头肌收缩提供动力
C.为保证骑行动作的顺利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D.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为骑行运动提供能量
10.科学家将大白鼠和蚂蚁放入终点有食物的迷宫中,进行走迷宫训练实验,实验结果图二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B.走迷宫实验中,大白鼠出现错误的次数明显多于蚂蚁
C.大白鼠和蚂蚁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D.训练次数越多,蚂蚁和大白鼠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多
11.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下列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夜蛾的逃生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夜晚一只狗狂吠,其他狗跟着狂吠不止,狗的叫声起了信息交流的作用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可以使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2.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①成群的蝗虫啃食庄稼
②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
③火蚁在洪水来临时,团队成员在水面上用身体搭建“筏子”
④头雁带领雁阵呈“人”字形排列
⑤鲫鱼在水中成群觅食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13.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
B.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被分解释放能量
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D.某些动物数量过多,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14.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5.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B.只要条件合适,无须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C.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作菌落
D.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16.下列有关“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就是接种
B.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取有机物
17.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的细胞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②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③和②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D.③、④和⑤都属于真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8.生活中往往“谈菌色变”,其实细菌有其重要的价值。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腐生菌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参与了物质循环
B.人们能利用细菌、真菌制作出独特风味的食物
C.致病菌危害人类健康,应该将他们彻底消灭
D.人体肠道内菌群结构稳定,有利于人体健康
19.细菌产生的芽孢与真菌产生的孢子的区别是( )
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细胞
B.芽孢是细菌的生殖细胞,孢子是真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能产生大量的细菌,一个孢子只能生成一个真菌
D.一个芽孢只能产生一个细菌,一个孢子能产生大量的真菌
20.细菌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生存必须具备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充足的氧气等条件
B.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可以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芽孢
C.细菌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病毒依靠自身的DNA中的遗传信息,制造出新的病毒
21.生物课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并总结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你不赞同的说法是( )
A.有些细菌、真菌、病毒可致病,也有些可用来生产药品
B.腐生的细菌、真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将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病毒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要将它们彻底消灭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无害甚至有利,少部分对人类有害
22.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猎豹奔跑速度极快,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如表是它们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目 科 属 种
食肉目 猫科 豹属 雪豹
食肉目 猫科 豹属 虎
食肉目 猫科 猎豹属 猎豹
A.“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
B.表中三种生物,雪豹和猎豹亲缘关系最近
C.虎和猎豹在相同的分类单位中的最小单位是科
D.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对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23.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果实、种子可以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B.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生理功能
C.种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多,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越近
D.对生物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研究、利用生物
24.观察生物的分类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的生物是裙带菜、落叶松、大豆、非洲鳄、小尾寒羊
B.植物中,大豆和落叶松亲缘关系更近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具有的共同特征也越多
D.小尾寒羊与非洲鳄都属于脊椎动物
25.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关于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有草原、湿地、海洋等
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26.北京世园会,百蔬园展示了包括京冠红、紫鸽、红珊瑚、京莲白、早霞等27个品种的羽衣甘蓝。羽衣甘蓝,别称“叶牡丹”,整个植株形如牡丹,色彩丰富,为游客带来颜色层次分明的蔬菜园艺视觉体验,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7.近年来,由于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丹顶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丹顶鹤,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种群复壮工作,这说明( )
①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②为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④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8.我国地大物博,不仅植物资源丰富,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前些年由于环境的改变( )
A.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
B.全面禁捕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
C.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不能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管理
D.盲目的掠夺和开发利用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9.河南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只是生物学家的责任
C.就地保护就是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
D.把出国旅游带回来的外来物种随意丢弃
30.2023年4月27日,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的事件引发了全球生物保护的热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球所有大熊猫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为更好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生物,应全部进行人工养殖以达到保护的最佳效果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大题,共40分)
31.(8分)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BCDF和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
(2)请写出动物A适于飞行的两条外部形态特征______、______。
(3)动物B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因是______。
(4)相比于动物B,动物D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的原因是______。
(5)图中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动物是______(填序号)。
(6)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2.(9分)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靠_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蝗虫体表有坚韧的______,因其不能随身体生长,所以蝗虫生长过程中会出现______现象。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在运动时用力过猛,关节头容易从[]______中滑脱出来,即造成脱臼。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腔内的______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更灵活。屈肘时[9]起______作用。
(3)图丁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
33.(11分)通常人们认为:只有高等动物才能完成“通过拉绳来获取食物”这类非自然的高难度觅食操作。近来,科研人员用熊蜂做了相关研究,探讨低等动物能否完成同样操作。
(1)熊蜂属于具有______行为的昆虫,群体中有负责繁殖的蜂王和雄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和喂食等其他工作的工蜂,它们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本实验应选取蜂群中的______来进行。熊蜂的胸部有______,适于爬行和飞翔,这使得它能更快速地逃避敌害及不利的环境。从动物类群上,熊蜂和蜘蛛同属于______动物,依据是______。
(2)实验装置如图1:透明玻璃台下有一蓝色假花,假花中央装有糖水。一根绳子与假花相连,绳子的另一端延伸至透明玻璃台外可被熊蜂接触。玻璃台下缝隙高度较小,熊蜂不能钻入,只能通过拉绳将假花拽到玻璃台边缘,才能成功取食喝到糖水。
①为保证实验效果,你认为必须要做的处理有______。
a.实验前几天让熊蜂适应直接从假花中喝糖水
b.实验前2小时不喂食,使参与测试的熊蜂处于饥饿状态
c.每次实验中假花与玻璃台边缘的距离保持一致
②实验测试了82只熊蜂,有64只成功取食。每只成功的熊蜂再重复相同测试步骤。
记录成功取食需要的时间,结果见图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______。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后几次熊蜂成功取食是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由______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熊蜂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3)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在第一次成功拉动绳子之前,熊蜂的时间大部分用于试图钻入透明玻璃台下的缝隙接近糖水,简称“挤缝”、研究人员推测“挤缝”时熊蜂头向缝里挤,足向后蹬,才可能勾动绳子,也就是说“挤缝”行为是第一次成功拉绳的前提。研究人员利用图3装置,用一批______(填“经过”或“未经过”)测试的照峰进行实验。若结果为______,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34.(6分)如图是四种微生物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种微生物中,甲区别于乙、丙、丁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因此被称为________生物,甲形成的休眠体称作__________,可以抵抗不良环境。丁是通过产生_________的方式产生后代。
(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在酿酒、蒸馒头时离不开_________(填甲乙丙丁编号);制作泡菜时要利用乳酸菌,它需要生活在_________(有氧/无氧)的环境中;在夏天受潮的衣物或食物常常发霉长“绿毛”,这应该是图中___________(填甲乙丙丁编号)的生长繁殖的结果,古时候人们常取“绿毛”涂在伤口上,其原因是“绿毛”中含有_________能杀死细菌。
(3)这四种微生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的区别在于都没有__________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都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人类目前所认识和利用的生物资源只是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小部分,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还有待开发,这些生物在提取新药、改良生物品种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在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
(2)由材料二可知,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价值;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节器”,这是因为森林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3)分析材料三,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选填“迁地保护”或“就地保护”),其主要场所是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蛔虫营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A正确。
B.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B正确。
C.青蛙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裸露湿润且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蜥蜴用肺呼吸,肺比青蛙发达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C错误。
D.涡虫在淡水生活,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感知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有专门的运动器官,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蛔虫是人体肠道寄生虫,以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为食,所以它们消化管的结构简单,消化能力弱,A错误。
B.蛔虫营寄生生活,体表具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B正确。
C.与寄生相适应,蛔虫的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C正确。
D.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人的粪便内含有蛔虫卵,在施肥的过程中,虫卵就会污染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人类如果吃了未洗干净的蔬菜,其上的虫卵就会进入人的体内,从而患上蛔虫病,D正确。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作用,由于有贝壳会使软体动物运动减慢,A错误。
B.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贝壳,外套膜还具有保护作用,B错误。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C正确。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是因为外套膜不断产生分泌物而形成贝壳,使贝壳长大,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A正确。B.是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外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B错误。C.是蚯蚓,身体分节,用体壁呼吸,C错误。D.是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非常发达,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A.红唇棘蜥属于爬行类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而长腹新蝎蛉属于长翅目昆虫,不属于陆生脊椎动物,A错误。
B.它们的体表都有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红唇棘蜥体表覆盖角质鳞片,长腹新蝎蛉体表有外骨骼,均可防止水分蒸发,B正确。
C.长腹新蝎蛉和红唇棘蜥的体温均不恒定,均属于变温动物,C错误。
D.长腹新蝎蛉和红唇棘蜥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其中红唇棘蜥用肺呼吸,而长腹新蝎蛉用气管呼吸,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A.武昌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故A正确。
B.鹰属于鸟类,气体交换部位是肺,气囊辅助肺可进行双重呼吸,皮肤不能辅助呼吸,故B错误。
C.龟和蛇属于爬行动物,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可以适应陆地生活,故C正确。
D.蝴蝶和蜻蜓都属于昆虫,昆虫的胸部一般生有两对翅、三对足,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赛前运动员要充分进行热身运动,增强关节灵活性,预防膝关节损伤,故A正确。
B.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活动都不是一个系统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故B正确。
C.膝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和关节囊构成,关节头、关节窝合称关节面,故C错误。
D.大腿上的股四头肌的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在相邻骨上,使关节更加牢固,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甩臂时是伸肘动作,肱二头肌由收缩变为舒张状态,肱三头肌由舒张变为收缩状态,故A正确。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而不是仅由骨和骨骼肌组成,故B错误。
C.一个动作的完成通常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在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项目中,蹬地、收腹和甩臂等动作都是多块肌肉共同参与完成的,故C正确。
D.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线粒体的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9.答案:A
解析:A.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可见,膝关节很牢固,离不开关节囊的作用(不是关节腔中的滑液),A错误。
B.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可见,骑行过程中往下蹬脚踏车时,图2中的股四头肌收缩提供动力,B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为保证骑行动作的顺利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C正确。
D.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可见,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为骑行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AB.由图2看出大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明显低于蚂蚁,而大白鼠属于哺乳动物,蚂蚁属于节肢动物,故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A正确、B错误。
C.大白鼠和蚂蚁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由图2曲线图可知,训练次数越多,蚂蚁和大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越少,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正确。
B.夜蛾的逃生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正确。
C.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夜晚一只狗狂吠,其他狗跟着狂吠不止,狗的叫声起了信息交流的作用,正确。
D.学习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①成群的蝗虫啃食庄稼,蝗虫之间没有形成组织,也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②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说明狒狒首领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所以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属于社会行为。
③火蚁在洪水来临时,团队成员在水面上用身体搭建“筏子”,蚂蚁群体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
④头雁带领雁阵成“人”字形排列,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
⑤鲫鱼在水底成群觅食,鲫鱼之间没有形成组织,也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因此属于社会行为的是②③④,A正确。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传粉,A错误。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被分解释放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将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联系起来,能构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可以暂时没有消费者,C错误。某些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危害,D错误。
14.答案:B
解析:A.动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正确。
B.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故B错误。
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故C正确。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故D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霉菌的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A正确。
B.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如橘子上的青霉菌落,B正确。
C.菌落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而不是由各种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C错误。
D.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因此,从菌落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接种是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A正确。
B、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再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如果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则接种的细菌或真菌将被杀死,B错误。
C、为了避免杂菌影响实验结果,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必须先进行高温灭菌,再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使其繁殖,C正确。
D、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D正确。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A.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组成,A错误。
B.②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营养物质来生活,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粪便、枯枝落叶等参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错误。
C.③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②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都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大多数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腐生的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A正确;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制作腐乳、酸奶等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会产生乳酸,使的食品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B正确;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致病菌虽然是有害的,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致病菌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肠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很复杂,量很庞大。在不同部位,由于pH值、营养状况的不同,菌群的种类分布有很大的不同。多数的肠道菌群属共生类型,主要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尤杆菌、消化球菌等,数量恒定存在,具有合成维生素、蛋白质、生物拮抗等生理作用,起到保持宿主健康的作用。有一部分很少的致病菌在生理平衡状态是不会危害宿主的,但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就会致病,还有一类是介于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它们能产生毒素,具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D正确。故选择C选项。
19.答案:A
解析:细菌是依靠分裂进行繁殖的。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真菌主要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20.答案:C
解析:A.厌氧细菌的生存不需要氧气,A错误。
B.一个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B错误。
C.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C
21.答案:C
解析:A.有些细菌、真菌、病毒可致病,比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也有些细菌、真菌、病毒可用来生产药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等,故A正确。
B.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作为分解者,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故B正确。
C.各种病毒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病毒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故C错误。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利的,少数有害,故D正确。
故选C。
22.答案:B
解析:“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A正确。题表中三种生物,雪豹和虎同属,亲缘关系最近,B错误。虎和猎豹在相同的分类单位中的最小单位是科,C正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对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D正确。
23.答案:C
解析:A.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A正确。B.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B正确。
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种比属小,因此种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少,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越近,C错误。
D.对生物进行分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利用生物,及确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D正确。
故选C。
24.答案:C
解析:A,①裙带菜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种子;②落叶松等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③大豆等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这样发育过程叫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母体供给这样的发育过程叫胎生,④非洲鳄是爬行动物,卵生;⑤小尾寒羊是哺乳动物,胎生。可见,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的生物是裙带菜、落叶松、大豆、非洲鳄、小尾寒羊,A正确。
B.植物中,大豆和松树都属于种子植物,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具有的共同特征却越少,C错误。
D.小尾寒羊与非洲鳄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C。
25.答案:B
解析: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因此,每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B错误。
C.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湖泊等,C正确。
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所以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26.答案:B
解析: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2019北京世园会百蔬园展示了包括京冠红、紫鸽、红珊瑚、京莲白、早霞等27个品种的羽衣甘蓝。这体现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故选:B。
27.答案:D
解析: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可能会因本地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遭到破坏和减少,②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④错误。
28.答案:D
解析:AB.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对生物资源可以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AB错误。
C.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属于迁地保护,C错误。
D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D正确。
故选:D。
29.答案:B
解析: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合理开展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B正确;就地保护是指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保护的方式,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属于迁地保护,C错误;随意丢弃从国外带回来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由于缺乏天敌,在适应当地环境后会大量繁殖,与其他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的破坏,D错误。
30.答案:B
解析:人工养殖会降低生物的野外生存能力,B错误。
31.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3)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4)胎生哺乳
(5)C和F
(6)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发育和长大(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解析:(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家鸽属于鸟类,B属于爬行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F属于鱼类,它们的身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BCDF和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A家鸽属于鸟类,鸟类适于飞行的两条外部形态特征有: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强,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
(3)B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卵内有水分和养料,卵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体,因此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相比于动物B,动物D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的原因是胎生、哺乳。
(5)图中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F属于鱼类,在水中完成受精。
(6)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骨骼不会随蝗虫的身体生长而长大,即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因此有定期蜕皮现象。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2.答案:(1)肌肉和刚毛外骨骼蜕皮
(2)〔5〕关节窝滑液支点
(3)B骨骼肌的肌腱需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解析:(1)图甲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肌肉与刚毛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保证蚯蚓正常呼吸。图乙中,I头部、Ⅱ胸部、Ⅲ腹部,①是触角、②是足、③是翅,翅是飞行的器官,主要在Ⅱ胸部。
(2)关节头从5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4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6]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9]时关节活动。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如心脏、肝脏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皮肤等。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胳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由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属于器官层次。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3)骨胳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故A是正确的,理由是骨骼肌的肌腱需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
33.答案:(1)社会工蜂3对足和2对翅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①abc②取食需要的时间缩短学习行为遗传
(3)未经过几乎没有熊蜂可以成功拉绳
解析:(1)熊蜂群体中有负责繁殖的蜂王和雄蜂,还有负责采集花粉、花蜜和喂食等其他工作的工蜂,说明熊蜂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则说明熊蜂属于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本实验探究低等动物(熊蜂)能否完成通过拉绳来获取食物的操作,因为获取食物属于工蜂的负责范围,则本实验应选取蜂群中的工蜂来进行。
(2)①a.实验前几天让熊蜂适应直接从假花中喝糖水、以便实验能顺利按照设计进行。b.实验前2小时不喂食,使参与测试的熊蜂处于饥饿状态,可以促使其积极取食、参与实验。c.每次实验中假花与玻璃台边缘的距离保持一致,以保证不同熊蜂都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参与取食,供科研者研究其行为过程。故选abc。
②根据图2可知,横坐标是测试次数,纵坐标是成功需要的时间,根据图中的曲线可知,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熊蜂成功获取食物需要的时间减少。后几次熊蜂成功取食,是熊蜂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熊蜂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
(3)根据题文可知,研究员推测熊蜂的“挤缝”行为(钻入透明玻璃台下的缝隙接近糖水的行为)是第一次成功拉绳的前提。也就是推测说,如果熊蜂没有发生“挤缝”行为,也就不会成功拉绳。要探究熊蜂的“挤缝”行为与成功拉绳的关系,可以在新的实验装置(即图3的装置)中增加阻挡熊蜂“挤缝”行为的透明玻璃(可以挡住缝隙,但不影响熊蜂拉绳)。如果实验结果为几乎没有熊蜂可以成功拉绳,则说明上述推测(“挤缝”行为是第一次成功拉绳的前提)正确。进行该实验的熊蜂应该是未经过测试的熊蜂,因未经过测试的熊蜂可以避免熊蜂已经习得这种取食行为(拉绳行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可信。
34.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芽孢孢子
(2)丙无氧乙青霉素(抗生素)
(3)叶绿体
解析:(1)甲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乙、丙、丁都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细胞核,甲细菌形成的休眠体称作芽孢,可以抵抗不良环境
(2)丙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在有氧的情况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环境下可以把葡苟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被广泛应用于酸造业。
(3)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A。B、C、D四种生物的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因此它们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5.答案:(1)加快
(2)潜在;间接
(3)栖息地丧失
(4)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由材料二可知,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节器”,这是因为森林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由上表材料三可知,栖息地丧失分别占哺乳类和鸟类丧失原因的32%和60%,故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其场所是自然保护区。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