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专题02 空气和氧气--人教版化学九上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考点突破】专题02 空气和氧气--人教版化学九上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化学
专题02 空气和氧气
一、选择题
1.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会出现事故或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在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时,先把导管口用水湿润,后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乳胶管
B.如不慎有少量试剂溅入眼睛,先用手揉眼睛,后用水冲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C.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
D.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答案】B
【解析】A、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起到润滑作用,有利于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乳胶管,选项A正确;
B、如不慎有少量试剂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必要时去医院就诊,选项B不正确;
C、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如果先装入试剂,后检查装置气密性,若发现装置漏气,会增加操作的麻烦,甚至浪费药品,选项C正确;
D、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可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选项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占21%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C.空气中各种成分相对稳定,是一种混合物
D.氮气、氧气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21%,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它物质反应,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其它组成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均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露天焚烧秸秆
C.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D.使用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符合主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露天焚烧秸秆,会生成污染物,不符合主题,故选项符合题意;
C、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空气质量,有利于空气污染的治理,符合主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符合主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一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 D.氮气
【答案】D
【解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臭氧。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污染物。
故选D。
5.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A.一氧化碳(CO)B.二氧化硫 C.氮气 D.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故选项不符题意;
B、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故B不符题意;
C、氮气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故选项符合题意;
D、PM2.5为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故选项不符题意;
故选:C。
二、判断题
6.空气的成分固定,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答案】错误
【解析】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相对稳定,而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故填:错误。
7.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答案】错误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说法错误。
8.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
【答案】正确
【解析】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排放到大气中,遇到雨水生成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故该说法正确。
三、综合应用题
9.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
(1)教材中介绍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空气成分的方法,该实验选择使用试剂汞,缺点是_____。
A.实验过程中有污染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建立模型】
小陆同学建构出如图所示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模型:
(2)小玖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2所示,得出结论 。属于上述方法中的 (填“分离待测物”或“去除待测物”),请你完成下列空白:③ 、④ 、⑤ 、⑥ 。
【数字化实验】
(3)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A.图1中隔热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B.c点时装置内的温度就是g点时装置内的温度
C.f点时红磷燃烧结束,氧气还有剩余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答案】(1)A
(2)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去除待测物 比较活泼 不活泼 只消耗氧气不产生其他气体
(3)D
【解析】(1)A、汞有毒,实验过程中有污染,符合题意;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防止气体逸出,不符合题意;
C、汞和氧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氧化汞,氧化汞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汞的沸点较低,加热后变成汞蒸气,与装置内氧气充分接触,充分耗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玖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中,倒流水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的化学方法除去氧气,属于上述方法中的去除待测物;
③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⑤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⑥选择红磷的原因是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产生其他气体;
(3)A、隔热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选项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需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所以c点是温度恢复至室温,e和g点温度相同,说明g点恢复至室温,所以c点时装置内的温度就是g点时装置内的温度,选项正确;
C、结合图2氧气体积分数曲线可知最终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是3%,所以f点时红磷燃烧结束,氧气还有剩余,选项正确;
D、结合图2氧气体积分数曲线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选项错误;
故选D。
10.化学链燃烧是指利用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递给燃料,可以避免空气与燃料的直接接触,从而高效地捕集二氧化碳,再加以利用或封存。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图1所示:
(1)X中的主要气体是 。
(2)在燃料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现有24kg甲烷进行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消耗的氧气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化学链燃烧”消耗的氧气质量。
(4)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O2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温度必须控制在 ℃以下,否则载氧体无法载氧。
【答案】(1)N2/氮气
(2)解: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66kg
(3)等于
(4)1030
【解析】(1)生成的Cu2O再进入空气反应器,氧化亚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则X的主要气体为氮气;
(2)见答案;
(3)在燃料反应器中甲烷与参与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关系是:CH4~8CuO,而在空气反应器中,氧化亚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铜与参与反应的氧气的关系为O2~4CuO,推断出甲烷与氧气的质量关系为CH4~2O2,甲烷直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推断出甲烷与氧气的质量关系也为CH4~2O2,因此“化学链燃烧“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与甲烷直接在氧气中燃烧消耗的氧气的质量相等;
(4)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即反应的氧气逐渐减少,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所以反应温度必须控制在1030℃以下,否则载氧体无法载氧。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连接仪器 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D.量取浓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应留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连接仪器时,先将导管润湿,再将其慢慢旋转插入橡胶管中,该选项操作正确;
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在试剂瓶外面挤压空气,且滴加时,应竖直悬空,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倾倒浓硫酸时,瓶塞倒放,且量筒倾斜,标签向手心,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此选项正确;
B. 铁丝在空气中是红热状态,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错误;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现象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此选项错误;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放在集气瓶口处
B.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向上放置
C.锥形瓶内的导管口应刚刚露出橡皮塞,不能伸入太长
D.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答案】A
【解析】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应插入集气瓶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向上放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胶塞即可,以便于气体导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下,将水排出到水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答案】C
【解析】A、通常情况下,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该选项叙述正确;
B、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该选项叙述正确;
C、液态氧气为淡蓝色,氧气由液态变为气体,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能支持燃烧,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C。
5.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倾倒液体
C.收集气体 D.氧气验满
【答案】A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才能将装置内空气排尽,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判断题
6.将硫放入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答案】错误
【解析】将硫放入氧气中,若不点燃,不会燃烧,所以将点燃的硫放入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7.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 )
【答案】正确
【解析】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故判断:正确。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
【答案】错误
【解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故说法正确。
三、综合应用题
9.需要吸氧的患者如果直接吸入医用氧气,往往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引起干咳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因此医用氧气瓶的出气口往往会连接一个盛有灭菌注射用水的湿化瓶.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这一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一款简易的制氧器,如图1所示.
(1)B瓶底部的黑色固体是
(2)A瓶相当于湿化瓶,其作用是润湿氧气.这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3)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4)同学们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硫的燃烧实验,如图2所示.实验中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二氧化锰/MnO2
(2)不易溶于水
(3)将A装置瓶口的导管放入水中,用力捏B装置,观察到A装置中两个导管口均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4)吸收二氧化硫
(5)解设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x=16g
答: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是16g。
【解析】(1)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做我那个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黑色固体时二氧化锰;
(2)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水可以润湿氧气;
(3)利用压强的变化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故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将A装置瓶口的导管放入水中,用力捏B装置,观察到A装置中两个导管口均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4)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不能任意排放,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5)见答案。
10.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Ⅰ、知识回顾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Ⅱ、实验改进
用如图所示的V型管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V型管内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
资料: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
(2)已知白磷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物相同,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
(3)此装置与教材上的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4)已知V型管的容积为,量筒内有水,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倒吸入V型管内,理论上可观察到量筒内液面下降至 处。
(5)并不是所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很剧烈,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以下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锈蚀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燃放鞭炮
Ⅲ、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把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
(6)实验时先关闭,再将足量的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进行的合理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打开,一段时间后,再打开
B.先打开,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打开
(7)在操作全部正确的情况下,进入A中水的体积 (填“>”、“=”或“<”)进入B中水的体积。
【深入探究】同学们再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测得气体浓度(即气体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3所示。
资料:①澄清石灰水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②理论上每消耗1分子氧气就产生1分子的二氧化碳;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数目之比。
(8)通过上述探究可知,用木炭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
(9)测得如图3中的浓度偏小,约为4.5%,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小于
(3)实验结果更准确(或减少空气污染)
(4)
(5)AB
(6)B
(7)>
(8)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几乎不变
(9)木炭燃烧产生其他气体或部分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
【解析】(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2)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导致进入V型管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3)此装置与教材上的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实验结果更准确(或减少空气污染);
(4) 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由于管内氧气被消耗,V型管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量筒中的水倒吸进入V型管内,V型管的容积为100mL,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则被消耗的气体(氧气)体积为21mL,量筒内有80mL水,则理论上可观察到量筒内液面下降至80mL-21mL=59mL处;
(5)A、金属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选项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故选项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燃放鞭炮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6)实验时先关闭 K1、K2 、K3,再将足量的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进行的合理操作是先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 、打开 K2,故选B;
(7)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反应后压强减小,而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所以在操作全部正确的情况下,进入A中水的体积>进入B中水的体积;
(8)通过上述探究可知,用木炭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因为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几乎不变;
(9)测得如图3中 CO2的浓度偏小,约为4.5%,可能的原因是木炭燃烧产生其他气体或部分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化学
专题02 空气和氧气
一、选择题
1.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会出现事故或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在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时,先把导管口用水湿润,后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乳胶管
B.如不慎有少量试剂溅入眼睛,先用手揉眼睛,后用水冲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C.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
D.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占21%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C.空气中各种成分相对稳定,是一种混合物
D.氮气、氧气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
3.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露天焚烧秸秆
C.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D.使用清洁能源
4.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一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 D.氮气
5.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A.一氧化碳(CO)B.二氧化硫 C.氮气 D.
二、判断题
6.空气的成分固定,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7.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8.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
三、综合应用题
9.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
(1)教材中介绍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空气成分的方法,该实验选择使用试剂汞,缺点是_____。
A.实验过程中有污染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建立模型】
小陆同学建构出如图所示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模型:
(2)小玖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2所示,得出结论 。属于上述方法中的 (填“分离待测物”或“去除待测物”),请你完成下列空白:③ 、④ 、⑤ 、⑥ 。
【数字化实验】
(3)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A.图1中隔热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B.c点时装置内的温度就是g点时装置内的温度
C.f点时红磷燃烧结束,氧气还有剩余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10.化学链燃烧是指利用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递给燃料,可以避免空气与燃料的直接接触,从而高效地捕集二氧化碳,再加以利用或封存。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图1所示:
(1)X中的主要气体是 。
(2)在燃料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现有24kg甲烷进行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消耗的氧气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化学链燃烧”消耗的氧气质量。
(4)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O2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温度必须控制在 ℃以下,否则载氧体无法载氧。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连接仪器 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D.量取浓硫酸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放在集气瓶口处
B.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向上放置
C.锥形瓶内的导管口应刚刚露出橡皮塞,不能伸入太长
D.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4.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5.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倾倒液体
C.收集气体 D.氧气验满
二、判断题
6.将硫放入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7.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 )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
三、综合应用题
9.需要吸氧的患者如果直接吸入医用氧气,往往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引起干咳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因此医用氧气瓶的出气口往往会连接一个盛有灭菌注射用水的湿化瓶.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这一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一款简易的制氧器,如图1所示.
(1)B瓶底部的黑色固体是
(2)A瓶相当于湿化瓶,其作用是润湿氧气.这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3)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4)同学们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硫的燃烧实验,如图2所示.实验中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10.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Ⅰ、知识回顾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Ⅱ、实验改进
用如图所示的V型管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V型管内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
资料: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
(2)已知白磷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物相同,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
(3)此装置与教材上的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4)已知V型管的容积为,量筒内有水,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倒吸入V型管内,理论上可观察到量筒内液面下降至 处。
(5)并不是所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很剧烈,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以下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锈蚀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燃放鞭炮
Ⅲ、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把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
(6)实验时先关闭,再将足量的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进行的合理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打开,一段时间后,再打开
B.先打开,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打开
(7)在操作全部正确的情况下,进入A中水的体积 (填“>”、“=”或“<”)进入B中水的体积。
【深入探究】同学们再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测得气体浓度(即气体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3所示。
资料:①澄清石灰水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②理论上每消耗1分子氧气就产生1分子的二氧化碳;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数目之比。
(8)通过上述探究可知,用木炭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
(9)测得如图3中的浓度偏小,约为4.5%,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