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八上·罗湖期末)华枝睾血吸虫、蛔虫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它们适于寄生生活的共同特点是 (  )
A.运动器官发达 B.生殖器官发达
C.消化器官发达 D.感觉器官发达
【答案】B
【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华枝睾血吸虫和蛔虫作为典型的寄生生物,其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生殖器官的发达上。这是因为寄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高度依赖于寄主,而寄主体内的环境相对稳定,因此寄生生物不需要强大的运动、消化或感觉器官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相反,它们需要强大的生殖能力来确保后代能够成功感染新的寄主,从而维持种群的延续。因此,华枝睾血吸虫和蛔虫的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能够产生大量的卵,以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选B。【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寄生类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2.(2024八上·罗湖期末)深圳是个临海城市,海鲜是市民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以下食材中不是软体动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蛏子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符合软体动物的特征,
B、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有腕足,符合软体动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田螺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符合软体动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虾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3.(2024八上·罗湖期末)不同类群的动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线虫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抵御消化液的侵蚀
C.所有软体动物的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都具有贝壳
D.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A正确。
B.线虫动物体表有角质层,而不是外骨骼,角质层可以保护身体,可抵御消化液的侵蚀,B错误。
C.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大多数具有坚硬的贝壳,如河蚌;有的贝壳退化,如鱿鱼,C错误。
D.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的身体呈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别:




物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举 例
原生动物 身体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
(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草履虫、疟原虫
和变形虫等
腔肠动物 多细胞,体壁两胚层,具有原始消化腔,
有口无肛门。 水螅、海蜇、珊瑚
水母和海葵等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由许多体节构成。(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叫做“米猪肉”) 猪肉绦虫、涡虫、
和血吸虫等
线虫动物 身体细长,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有假体腔 蛲虫、蛔虫、钩虫等
环节动物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有真体腔。 沙蚕、蚯蚓和水蛭等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河蚌、鱿鱼、蜗牛、乌贼、鲍鱼和章鱼等
节肢动物(昆虫纲) 体表具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昆虫。(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蜜蜂、蜻蜓、蝇
蝗虫和蝴蝶等
4.(2024八上·罗湖期末)小明为了减少蚯蚓在地面爬行的阻力,在蚯蚓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你认为蚯蚓会(  )
A.运动加快 B.运动减慢
C.没有任何变化 D.很快死亡
【答案】D
【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蚯蚓是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凡士林不透水,不透气。如果在蚯蚓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会影响蚯蚓通过体壁进行呼吸,而引起死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5.(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诗句所描述的动物中,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属于节肢动物。
A、诗句中的人、马属于哺乳动物,都不属于节肢动物。
B、诗句中的莺,不属于节肢动物。
C、诗句中的雁属于鸟类,C不符合题意。
D、诗句中的蝴蝶属于昆虫、足和触角均分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6.(2024八上·罗湖期末)四大家鱼是中国淡水鱼中的四种重要种类,具有分布广泛、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容易养殖等特点。四大家鱼是指(  )
A.青鱼、草鱼、鲤鱼、鳙鱼 B.青鱼、草鱼、鲤鱼、鲫鱼
C.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D.青鱼、鲢鱼、鲤鱼、鳙鱼
【答案】C
【知识点】鱼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生动物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淡水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是我国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其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银鲳、带鱼、鲨等生活在海洋中,属于海洋鱼类。
7.(2024八上·罗湖期末)“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小池二首》中的诗句,其中“萍开见游鱼”描述的是荷叶散开时能见到游动的鱼儿场景。下列关于鱼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线型的身体——减小阻力 B.有翼状的胸鳍——利于滑翔
C.体表覆有鳞片——保持体温 D.体色背深腹浅——易于隐藏
【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形状可以有效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使鱼类能够更高效地游泳,A正确。
B.飞鱼有翼状的胸鳍有利于在海面上滑翔,B正确。
C.鱼类的鳞片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鱼类属于变温动物,C错误。
D.飞鱼身体的颜色背深腹浅为鱼的保护色,适应水中生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8.(2024八上·罗湖期末)大鲵,由于其叫声酷似婴儿,故又称“娃娃鱼”,其实它不是鱼,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两栖动物。大鲵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大鲵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C.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因此大鲵被称为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9.(2024八上·罗湖期末)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皮肤裸露 ⑤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
②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适于陆地生活,正确。
③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类的幼体也用肺呼吸,错误。
④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而不是皮肤裸露,错误。
⑤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适于陆生环境,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10.(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有关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和呼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骨骼很轻且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D.通过产卵繁殖后代,有坚硬的卵壳
【答案】D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气和呼气时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吸气和呼气时都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A不符合题意;
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鸟类的直肠短,产生的粪便能随时排出体外,减轻飞行时的体重,B不符合题意;
C、家鸽的骨有的薄,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C不符合题意;
D、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壳,与空中飞行生活特征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11.(2024八上·罗湖期末)如图是家鸽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B.气囊的存在降低了气体交换效率
C.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也能进入肺
D.气体进入体内途径①→③→②
【答案】C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观图可知:①气管,②肺,③气囊,A不符合题意。
B.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能够暂时储存气体,有利于提高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B不符合题意。
C.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又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是双重呼吸,C符合题意。
D.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气管、②肺、③气囊。
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12.(2024八上·罗湖期末)第24届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下列关于大熊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内有脊柱 B.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皮肤裸露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体内有脊柱:大熊猫属于脊椎动物,体内确实有脊柱,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A正确。B.体温恒定:大熊猫属于恒温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胎生、哺乳:大熊猫是典型的胎生哺乳动物,C正确。
D.皮肤裸露:大熊猫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皮肤并不裸露,D错误。
故选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13.(2024八上·罗湖期末)如图中各重合部分表示相应动物的共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可代表水中受精 B.②可代表具有脊柱
C.③可代表卵外有壳 D.④可代表牙齿分化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①是树蛙和狐狸的共同点,树蛙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狐狸为体内受精。因此,①不可代表水中受精,A错误。
B.②是树蛙、狐狸、壁虎的共同点。树蛙、狐狸、壁虎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因此,②是可代表具有脊柱,B正确。
C.③是树蛙和狐狸的共同点,树蛙卵外无卵壳;壁虎卵外有卵壳。③不可代表卵外有壳,C错误。
D.④是狐狸和壁虎共同点,狐狸牙齿分化;壁虎牙齿不分化。④不可代表牙齿分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树蛙属于两栖动物,狐狸属于哺乳动物,壁虎属于爬行动物。
14.(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大雁遇到危险时鸣叫警告 B.蜜蜂发现蜜源后的舞蹈
C.萤火虫按节奏闪光吸引异性 D.乌贼释放墨汁躲避天敌
【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大雁遇到危险时鸣叫警告,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发现蜜源后的舞蹈,这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萤火虫按节奏闪光吸引异性,这是通过光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是乌贼的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如蜜蜂的圆形舞、鸟类的鸣叫、性外激素等。
意义: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15.(2024八上·罗湖期末)人们通过科学引入瓢虫控制蚜虫的数量,减轻了蚜虫对作物的危害。这体现了动物能(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传播种子
【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通过科学引入瓢虫控制蚜虫的数量,减轻了蚜虫对作物的危害。这体现了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6.(2024八上·罗湖期末)在哈哈大笑时,有的人可能会发生下颌骨不能正常合拢(即下颌骨脱臼)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关节囊受到损伤 B.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C.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D.韧带损伤使上下颌骨无法复位
【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大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答案为:C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17.(2024八上·罗湖期末)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甲、乙、丙、丁四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将甲、乙、丙、丁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正确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88 165 5
A.甲→丙→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丙→乙→甲 D.甲→乙→丙→丁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丁动物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最少,为5次,表明其学习能力最强,进化等级最高。接着是甲动物,尝试次数为32次,其次为乙动物,尝试次数为88次,最后是丙动物,尝试次数最多,为165次。因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为:丙→乙→甲→丁。
故选B。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8.(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鸟类的各种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鹦鹉学舌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飞鸽传书 D.乌鸦筑巢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 鹦鹉学舌:这是鹦鹉通过模仿人类或其他鹦鹉的声音而学会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 大山雀偷喝牛奶:这是大山雀在人类环境中通过观察和尝试学会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 飞鸽传书:这是人类训练鸽子完成的任务,属于学习行为。
D. 乌鸦筑巢:这是乌鸦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9.(2024八上·罗湖期末)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在鸡、鸭等禽类身上。这种病毒属于(  )
A.植物病毒 B.腺病毒 C.噬菌体 D.动物病毒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
【解析】【解答】病毒的分类是基于其宿主的类型。植物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如流感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侵染细菌。禽流感病毒主要在鸡、鸭等禽类中传播,这些宿主属于动物范畴,因此,禽流感病毒应归类为动物病毒。
故选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0.(2024八上·罗湖期末)微生物是大自然生命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巴斯德 B.弗莱明
C.列文·虎克 D.伊万诺夫斯基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对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A正确。
B.弗莱明是英国细菌学家,他发现了青霉素,对医学和微生物学有重大贡献,但并非“微生物学之父”,B错误。
C. 荷兰人列文 虎克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C错误。
D.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推想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D错误。
故选A。
【分析】巴斯德因其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特别是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以及发现酵母菌和巴氏消毒法,而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21.(2024八上·罗湖期末)生石灰本质是氧化钙,它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因此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下列食物保存的方法,和生石灰类似的有(  )
A.利用巴氏灭菌法保存乳制品 B.通过脱水法保存海鲜干货
C.采用罐藏法保存水果罐头 D.添加过多的防腐剂来保存肉类
【答案】B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巴氏灭菌法是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但并不直接去除水分,因此与生石灰的干燥作用不类似,故A错误。
B.脱水法是通过去除食品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这与生石灰通过吸收水分来干燥食品的原理类似,故B正确。
C.罐藏法是通过密封隔绝空气来保存食物,与生石灰的原理不同,故C错误。
D.添加过多防腐剂对人体健康不利,且与生石灰的作用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石灰(氧化钙)通过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吸收水分,起到干燥作用。题目要求找出与生石灰干燥作用类似的食品保存方法。
22.(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冰箱
B.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冰箱
C.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30℃恒温箱
D.配制培养基→接种→30℃恒温箱→观察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
故选:C
【分析】细菌或真菌在高温环境下会被杀死,因此,接种应在高温灭菌之后进行.
23.(2024八上·罗湖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能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B.①②④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①②③④均具有细胞结构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①酵母菌和②细菌都是细胞生物,它们确实能通过分裂进行生殖,但分裂的方式有所不同。酵母菌进行的是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而细菌进行的是二分裂生殖。然而,③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它不能通过分裂进行生殖,而是通过复制其遗传物质来产生新的病毒粒子,A错误。
B、①酵母菌和④青霉菌都是真菌,它们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然而,②细菌是原核生物,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区域,B错误。
C、③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的。蛋白质外壳为病毒提供了保护和稳定性,而内部遗传物质则携带着病毒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病毒的特性和行为,C正确。
D、①酵母菌、②细菌和④青霉菌都是细胞生物,它们具有细胞结构。然而,③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D错误。
故选C。
【分析】①是酵母菌,②是细菌,③是病毒,④是青霉菌。
24.(2024八上·罗湖期末)象征着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勒杜鹃的是深圳市花,它是双子叶植物纲,紫茉莉科,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是(  )
A.种 B.目 C.属 D.门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5.(2024八上·罗湖期末)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C.为丰富我国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 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符合题意;
C、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给农业和水产业以及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6.(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像分析回答:
(1)图甲中,蝗虫的身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图中的   (填标号)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   ;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2)从图乙来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引。如某同学在做投篮动作时,收到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图中的   (填标号)就会收缩。
(3)动物一般都能运动,其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多种多样。有人说,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是肌肉的收缩,你认为这种说法是   (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答案】(1)二;跳跃
(2)骨骼肌;①
(3)不正确的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1)图甲中,蝗虫的身体结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分布有运动器官,包括三对足和两对翅。足用于行走和跳跃,而翅则用于飞行。因此,图中的1(胸)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2)从图乙来看,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而骨骼肌则提供动力,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当某同学做投篮动作时,这个动作属于屈肘动作。在屈肘动作中,受到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图中的①肱二头肌会收缩,因为肱二头肌具有屈肘的功能。此时②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
(3)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发出指令,使肌肉收缩或舒张,从而产生运动。同时,消化系统为动物的运动提供能量物质,如糖类等。呼吸系统为动物的运动提供氧气,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产生能量。循环系统则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身体各部位,同时把代谢废物运走。所以,动物的运动是多个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分析】图甲为蝗虫示意图: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 图乙人体屈肘动作模式图: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足有三对,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翅有两对,分为前翅和后翅,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还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比如触角,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1) 图甲中蝗虫的身体分为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其中二胸部是运动中心,这是因为胸部生有三对足,足分节,后足发达,能够有力地跳跃;同时胸部还有两对翅,翅轻薄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在空中飞行。
(2)从图乙来看,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而骨骼肌则提供动力,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当某同学做投篮动作时,这个动作属于屈肘动作。在屈肘动作中,受到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图中的①肱二头肌会收缩,因为肱二头肌具有屈肘的功能。此时②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
(3)动物的运动本质上不只是肌肉的收缩。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发出指令,使肌肉收缩或舒张,从而产生运动。同时,消化系统为动物的运动提供能量物质,如糖类等。呼吸系统为动物的运动提供氧气,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产生能量。循环系统则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身体各部位,同时把代谢废物运走。所以,动物的运动是多个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7.(2024八上·罗湖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深圳自然地理是境内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属于以丘陵为主,低山、台地、阶地、平原相结合的综合地貌区。其低山、丘陵和高台地组成的山地面积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62.8%。有高于海拔500米的山峰17座,全市最高峰梧桐山海拔943.7米。深圳市西部和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总长260.5千米。根据《深圳植物志》统计,深圳植物类群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科 42 29 5 179
属 62 81 6 842
种 86 186 8 1885
资料二: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深圳又赢得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本土新物种“深圳秋海棠(BegoniashenzhenensisD.K。Tian&X。YunWang)。这是地球上第8种以深圳命名的物种。
资料三:2023年7月13日,有船民疑似在深圳大鹏湾西贡海域拍到一条布氏鲸,这条鲸鱼在平静的海面上露出了头来,正张开着大嘴觅食。因环境劣变,布氏鲸的现存数量极少,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渔政执法人员呼吁民众不要靠近,不要投喂以保证布氏鲸的安全。
(1)深圳植物类群数量体现了深圳植物的   多样性。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2)根据双名法,资料二提到的Begonia是深圳秋海棠的   ,发明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
(3)资料三中保护布氏鲸的根本措施是   。
【答案】(1)物种;种
(2)属名;林奈
(3)保护其栖息环境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深圳植物类群数量的丰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生物分类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种是生物分类学中最小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具体的分类单位,它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群体。
(2)根据双名法,植物的学名通常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在资料二中提到的“Begonia”正是深圳秋海棠的属名。双名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提出的,这一命名方法使得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学名,便于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
(3)料三中提到了布氏鲸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问题。由于环境劣变,布氏鲸的现存数量极少,因此保护其种群数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因为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保护好生物的栖息环境,才能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对于布氏鲸来说,保护其栖息环境就是保护其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从资料一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深圳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别有不同的科、属、种数量。这表明深圳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而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这是生物分类学中的基础知识。
(2)根据双名法,植物的学名通常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在资料二中提到的“Begonia”正是深圳秋海棠的属名。双名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提出的,这一命名方法使得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学名,便于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
(3)料三中提到了布氏鲸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问题。由于环境劣变,布氏鲸的现存数量极少,因此保护其种群数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因为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保护好生物的栖息环境,才能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对于布氏鲸来说,保护其栖息环境就是保护其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
28.(2024八上·罗湖期末)因酸爽可口,泡菜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但是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会产生亚硝酸盐(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泡菜的制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与腌制时间、盐浓度、温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清洗干净泡菜容器。
②过水:将等量蔬菜倒入烧开的热水中大约20秒捞出,放入提前准备好的三组干净容器中,编号为A组、B组和C组。
③加汤:用一勺面粉和一勺玉米面调成面糊,放入开水中做成面汤,取等量面汤倒入A组、B组和C组三组容器中,将菜全部淹住即可。
④封口:在A组泡菜加入3%浓度的食盐,在B组泡菜加入5%浓度的食盐,在C组泡菜加入7%浓度的食盐,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
⑤发酵:将三组泡菜坛放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⑥取样: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组至少测三次,取平均值。
下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
(1)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
(2)腌制的食品中会出现亚硝酸盐,人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亚硝酸盐,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B、C三组容器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是三组泡菜中最高的是   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最快的是   组。
(3)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结合曲线分析,制作的泡菜在第   天后食用更健康,理由是   。
【答案】(1)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以便形成无氧环境
(2)A;B
(3)13;13天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酸爽口感。加盖并用水封口的目的是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确保坛内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B、C三组容器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是三组泡菜中最高的是A组。这是因为A组泡菜中加入的食盐浓度最低(3%),而食盐浓度是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较低的食盐浓度可能无法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增加了亚硝酸盐的产生。同时,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B组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最快的,这进一步说明了食盐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结合曲线分析,制作的泡菜在第13天后食用更健康。理由是此时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且趋于稳定。在泡菜发酵的初期,由于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活动,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并达到一个峰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种,它们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并分解亚硝酸盐,从而降低其含量。因此,在泡菜发酵的第13天后食用,可以确保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分析】(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2)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1)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它们属于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蔬菜中的糖类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和口感。如果外界杂菌进入泡菜坛,它们可能会与乳酸菌竞争营养,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影响泡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同时防止外界杂菌进入泡菜坛,从而污染泡菜。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B、C三组容器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是三组泡菜中最高的是A组。这是因为A组泡菜中加入的食盐浓度最低(3%),而食盐浓度是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较低的食盐浓度可能无法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增加了亚硝酸盐的产生。同时,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B组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最快的,这进一步说明了食盐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结合曲线分析,制作的泡菜在第13天后食用更健康。理由是此时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且趋于稳定。在泡菜发酵的初期,由于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活动,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并达到一个峰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种,它们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并分解亚硝酸盐,从而降低其含量。因此,在泡菜发酵的第13天后食用,可以确保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29.(2024八上·罗湖期末)自然界中的蜜蜂有社会性、独居性等类型。社会性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雌蜂和工蜂,且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独居蜂中的雌蜂与雄蜂交尾后,则独自筑巢、产卵、喂养幼虫。独居蜂的传粉率比社会性蜜蜂更高,除蜜蜂外,蝴蝶、蜂鸟、蜗牛、蝙蝠等动物也能传粉:这些传粉动物影响着全球35%的作物产量。
(1)社会性蜜蜂具有   行为,而独居蜂不具有此行为。
(2)上述几种传粉动物,我们根据一定的特征来进行分类,请完成下表内容。
①   ②   ③   ④   
【答案】(1)社会
(2)体内有无脊柱;体表被毛;蜜蜂、蝴蝶;蜗牛
【知识点】社会行为;对动物进行分类
【解析】【解答】(1)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分析资料1可知,社会性蜜蜂具有社会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2)根据脊柱的有无,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蜜蜂、蜗牛等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蜂鸟和蝙蝠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也可以个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分类,蜜蜂和蜗牛的体温不恒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蜂鸟、蝙蝠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因此,①是体内有无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蜂鸟的体表被履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还有利于飞行,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蜂鸟有喙无齿,而蝙蝠有牙齿的分化。蜂鸟的生殖方式是卵生,蝙蝠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综上分析可知,蜂鸟与蝙蝠的分类依据②是体表被毛或体表覆羽(或“体表是否被毛”、“体表是否覆羽”);是否有牙齿;卵生或胎生(或“是否卵生”、“是否胎生”);是否哺乳。蜜蜂和蝴蝶均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无外骨骼。故③④处可以是蝴蝶、蜜蜂与蜗牛两类。
【分析】(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生物分类的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能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
(1)社会性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且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独居蜂中的雌蜂与雄蜂交尾后,则独自筑巢、产卵、喂养幼虫。独居蜂的传粉率比社会性蜜蜂更高。分析可知,分析资料1可知,社会性蜜蜂具有社会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2)蜜蜂、蜗牛等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蜂鸟和蝙蝠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也可以个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分类,蜜蜂和蜗牛的体温不恒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蜂鸟、蝙蝠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因此,①是体内有无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蜂鸟的体表被履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还有利于飞行,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蜂鸟有喙无齿,而蝙蝠有牙齿的分化。蜂鸟的生殖方式是卵生,蝙蝠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综上分析可知,蜂鸟与蝙蝠的分类依据②是体表被毛或体表覆羽(或“体表是否被毛”、“体表是否覆羽”);是否有牙齿;卵生或胎生(或“是否卵生”、“是否胎生”);是否哺乳。蜜蜂和蝴蝶均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无外骨骼。故③④处可以是蝴蝶、蜜蜂与蜗牛两类。
30.(2024八上·罗湖期末)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植物造福了人类社会,可以说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都和人类社会息息相关。20世纪初,人们发现苏云金杆菌的芽孢能进入昆虫的血液,苏云金杆菌会大量繁殖,使害虫瘫痪致死,因此在林木养护和农作物生产上人们可以以菌治虫。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使之生产降低病人血糖的药物——胰岛素。近几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全国多地推广了“稻虾共作”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小龙虾。既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又可减少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2021年3月4日,我国研制的“软体智能机器鱼”成功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10900米深处,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智能软体机器人在深海中畅游。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请回答:
(1)苏云金杆菌和害虫的关系是   。
(2)选择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原因是   。
(3)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4)“软体智能机器鱼”是仿造狮子鱼的结构与功能来进行设计,该技术叫做   。
(5)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鸟类前肢特化成   ,有利于飞行。
【答案】(1)寄生
(2)大肠杆菌具有繁殖快、易培养、成本低的特点
(3)节肢
(4)仿生
(5)翼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苏云金杆菌的芽孢进入昆虫体内后,会大量繁殖,导致害虫瘫痪致死。这种关系符合寄生的定义,即一种生物(寄生者)依赖另一种生物(宿主)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伤害。
(2)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条件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中,用于生产各种蛋白质,如胰岛素。
(3)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也是最大的动物类群。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这些特点使得节肢动物在生物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极高的多样性。
(4)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科学家通过模仿狮子鱼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出了能够在深海中畅游的智能软体机器鱼。“软体智能机器鱼”是仿造狮子鱼的结构与功能来进行设计的,这种技术被称为仿生学。
(5)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这种结构使得鸟类能够轻松地在空中飞行。翼的形状和面积都经过了优化,能够提供足够的升力来支持鸟类的体重,并且使得鸟类能够在空中进行各种复杂的飞行动作。因此,在飞机的设计中也借鉴了鸟类的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飞机能够像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分析】(1)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寄生类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2)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1)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生活在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苏云金杆菌的芽孢能进入昆虫的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导致害虫瘫痪致死,因此它们之间形成了寄生关系。
(2)选择大肠杆菌作为生产胰岛素的宿主细胞,主要是因为大肠杆菌具有繁殖快、易培养、成本低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得大肠杆菌成为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能够高效地生产出大量的胰岛素,满足医疗和科研的需求。
(3)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也是最大的动物类群。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这些特点使得节肢动物在生物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极高的多样性。
(4)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科学家通过模仿狮子鱼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出了能够在深海中畅游的智能软体机器鱼。“软体智能机器鱼”是仿造狮子鱼的结构与功能来进行设计的,这种技术被称为仿生学。
(5)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这种结构使得鸟类能够轻松地在空中飞行。翼的形状和面积都经过了优化,能够提供足够的升力来支持鸟类的体重,并且使得鸟类能够在空中进行各种复杂的飞行动作。因此,在飞机的设计中也借鉴了鸟类的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飞机能够像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八上·罗湖期末)华枝睾血吸虫、蛔虫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它们适于寄生生活的共同特点是 (  )
A.运动器官发达 B.生殖器官发达
C.消化器官发达 D.感觉器官发达
2.(2024八上·罗湖期末)深圳是个临海城市,海鲜是市民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以下食材中不是软体动物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上·罗湖期末)不同类群的动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线虫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抵御消化液的侵蚀
C.所有软体动物的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都具有贝壳
D.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4.(2024八上·罗湖期末)小明为了减少蚯蚓在地面爬行的阻力,在蚯蚓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你认为蚯蚓会(  )
A.运动加快 B.运动减慢
C.没有任何变化 D.很快死亡
5.(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诗句所描述的动物中,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6.(2024八上·罗湖期末)四大家鱼是中国淡水鱼中的四种重要种类,具有分布广泛、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容易养殖等特点。四大家鱼是指(  )
A.青鱼、草鱼、鲤鱼、鳙鱼 B.青鱼、草鱼、鲤鱼、鲫鱼
C.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D.青鱼、鲢鱼、鲤鱼、鳙鱼
7.(2024八上·罗湖期末)“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小池二首》中的诗句,其中“萍开见游鱼”描述的是荷叶散开时能见到游动的鱼儿场景。下列关于鱼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线型的身体——减小阻力 B.有翼状的胸鳍——利于滑翔
C.体表覆有鳞片——保持体温 D.体色背深腹浅——易于隐藏
8.(2024八上·罗湖期末)大鲵,由于其叫声酷似婴儿,故又称“娃娃鱼”,其实它不是鱼,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两栖动物。大鲵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大鲵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C.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9.(2024八上·罗湖期末)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皮肤裸露 ⑤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10.(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有关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和呼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骨骼很轻且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D.通过产卵繁殖后代,有坚硬的卵壳
11.(2024八上·罗湖期末)如图是家鸽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B.气囊的存在降低了气体交换效率
C.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也能进入肺
D.气体进入体内途径①→③→②
12.(2024八上·罗湖期末)第24届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下列关于大熊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内有脊柱 B.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皮肤裸露
13.(2024八上·罗湖期末)如图中各重合部分表示相应动物的共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可代表水中受精 B.②可代表具有脊柱
C.③可代表卵外有壳 D.④可代表牙齿分化
14.(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大雁遇到危险时鸣叫警告 B.蜜蜂发现蜜源后的舞蹈
C.萤火虫按节奏闪光吸引异性 D.乌贼释放墨汁躲避天敌
15.(2024八上·罗湖期末)人们通过科学引入瓢虫控制蚜虫的数量,减轻了蚜虫对作物的危害。这体现了动物能(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传播种子
16.(2024八上·罗湖期末)在哈哈大笑时,有的人可能会发生下颌骨不能正常合拢(即下颌骨脱臼)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关节囊受到损伤 B.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C.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D.韧带损伤使上下颌骨无法复位
17.(2024八上·罗湖期末)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甲、乙、丙、丁四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将甲、乙、丙、丁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正确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88 165 5
A.甲→丙→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丙→乙→甲 D.甲→乙→丙→丁
18.(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鸟类的各种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鹦鹉学舌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飞鸽传书 D.乌鸦筑巢
19.(2024八上·罗湖期末)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在鸡、鸭等禽类身上。这种病毒属于(  )
A.植物病毒 B.腺病毒 C.噬菌体 D.动物病毒
20.(2024八上·罗湖期末)微生物是大自然生命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巴斯德 B.弗莱明
C.列文·虎克 D.伊万诺夫斯基
21.(2024八上·罗湖期末)生石灰本质是氧化钙,它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因此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下列食物保存的方法,和生石灰类似的有(  )
A.利用巴氏灭菌法保存乳制品 B.通过脱水法保存海鲜干货
C.采用罐藏法保存水果罐头 D.添加过多的防腐剂来保存肉类
22.(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冰箱
B.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冰箱
C.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30℃恒温箱
D.配制培养基→接种→30℃恒温箱→观察
23.(2024八上·罗湖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能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B.①②④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①②③④均具有细胞结构
24.(2024八上·罗湖期末)象征着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勒杜鹃的是深圳市花,它是双子叶植物纲,紫茉莉科,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是(  )
A.种 B.目 C.属 D.门
25.(2024八上·罗湖期末)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C.为丰富我国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26.(2024八上·罗湖期末)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像分析回答:
(1)图甲中,蝗虫的身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图中的   (填标号)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   ;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2)从图乙来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引。如某同学在做投篮动作时,收到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图中的   (填标号)就会收缩。
(3)动物一般都能运动,其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多种多样。有人说,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是肌肉的收缩,你认为这种说法是   (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27.(2024八上·罗湖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深圳自然地理是境内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属于以丘陵为主,低山、台地、阶地、平原相结合的综合地貌区。其低山、丘陵和高台地组成的山地面积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62.8%。有高于海拔500米的山峰17座,全市最高峰梧桐山海拔943.7米。深圳市西部和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总长260.5千米。根据《深圳植物志》统计,深圳植物类群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科 42 29 5 179
属 62 81 6 842
种 86 186 8 1885
资料二: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深圳又赢得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本土新物种“深圳秋海棠(BegoniashenzhenensisD.K。Tian&X。YunWang)。这是地球上第8种以深圳命名的物种。
资料三:2023年7月13日,有船民疑似在深圳大鹏湾西贡海域拍到一条布氏鲸,这条鲸鱼在平静的海面上露出了头来,正张开着大嘴觅食。因环境劣变,布氏鲸的现存数量极少,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渔政执法人员呼吁民众不要靠近,不要投喂以保证布氏鲸的安全。
(1)深圳植物类群数量体现了深圳植物的   多样性。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2)根据双名法,资料二提到的Begonia是深圳秋海棠的   ,发明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
(3)资料三中保护布氏鲸的根本措施是   。
28.(2024八上·罗湖期末)因酸爽可口,泡菜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但是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会产生亚硝酸盐(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泡菜的制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与腌制时间、盐浓度、温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清洗干净泡菜容器。
②过水:将等量蔬菜倒入烧开的热水中大约20秒捞出,放入提前准备好的三组干净容器中,编号为A组、B组和C组。
③加汤:用一勺面粉和一勺玉米面调成面糊,放入开水中做成面汤,取等量面汤倒入A组、B组和C组三组容器中,将菜全部淹住即可。
④封口:在A组泡菜加入3%浓度的食盐,在B组泡菜加入5%浓度的食盐,在C组泡菜加入7%浓度的食盐,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
⑤发酵:将三组泡菜坛放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⑥取样: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组至少测三次,取平均值。
下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
(1)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
(2)腌制的食品中会出现亚硝酸盐,人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亚硝酸盐,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B、C三组容器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是三组泡菜中最高的是   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最快的是   组。
(3)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结合曲线分析,制作的泡菜在第   天后食用更健康,理由是   。
29.(2024八上·罗湖期末)自然界中的蜜蜂有社会性、独居性等类型。社会性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雌蜂和工蜂,且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独居蜂中的雌蜂与雄蜂交尾后,则独自筑巢、产卵、喂养幼虫。独居蜂的传粉率比社会性蜜蜂更高,除蜜蜂外,蝴蝶、蜂鸟、蜗牛、蝙蝠等动物也能传粉:这些传粉动物影响着全球35%的作物产量。
(1)社会性蜜蜂具有   行为,而独居蜂不具有此行为。
(2)上述几种传粉动物,我们根据一定的特征来进行分类,请完成下表内容。
①   ②   ③   ④   
30.(2024八上·罗湖期末)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植物造福了人类社会,可以说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都和人类社会息息相关。20世纪初,人们发现苏云金杆菌的芽孢能进入昆虫的血液,苏云金杆菌会大量繁殖,使害虫瘫痪致死,因此在林木养护和农作物生产上人们可以以菌治虫。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使之生产降低病人血糖的药物——胰岛素。近几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全国多地推广了“稻虾共作”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小龙虾。既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又可减少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2021年3月4日,我国研制的“软体智能机器鱼”成功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10900米深处,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智能软体机器人在深海中畅游。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请回答:
(1)苏云金杆菌和害虫的关系是   。
(2)选择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原因是   。
(3)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4)“软体智能机器鱼”是仿造狮子鱼的结构与功能来进行设计,该技术叫做   。
(5)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鸟类前肢特化成   ,有利于飞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华枝睾血吸虫和蛔虫作为典型的寄生生物,其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生殖器官的发达上。这是因为寄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高度依赖于寄主,而寄主体内的环境相对稳定,因此寄生生物不需要强大的运动、消化或感觉器官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相反,它们需要强大的生殖能力来确保后代能够成功感染新的寄主,从而维持种群的延续。因此,华枝睾血吸虫和蛔虫的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能够产生大量的卵,以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选B。【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寄生类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2.【答案】D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蛏子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符合软体动物的特征,
B、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有腕足,符合软体动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田螺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符合软体动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虾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3.【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A正确。
B.线虫动物体表有角质层,而不是外骨骼,角质层可以保护身体,可抵御消化液的侵蚀,B错误。
C.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大多数具有坚硬的贝壳,如河蚌;有的贝壳退化,如鱿鱼,C错误。
D.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的身体呈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别:




物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举 例
原生动物 身体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
(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草履虫、疟原虫
和变形虫等
腔肠动物 多细胞,体壁两胚层,具有原始消化腔,
有口无肛门。 水螅、海蜇、珊瑚
水母和海葵等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由许多体节构成。(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叫做“米猪肉”) 猪肉绦虫、涡虫、
和血吸虫等
线虫动物 身体细长,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有假体腔 蛲虫、蛔虫、钩虫等
环节动物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有真体腔。 沙蚕、蚯蚓和水蛭等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河蚌、鱿鱼、蜗牛、乌贼、鲍鱼和章鱼等
节肢动物(昆虫纲) 体表具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昆虫。(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蜜蜂、蜻蜓、蝇
蝗虫和蝴蝶等
4.【答案】D
【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蚯蚓是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凡士林不透水,不透气。如果在蚯蚓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会影响蚯蚓通过体壁进行呼吸,而引起死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5.【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属于节肢动物。
A、诗句中的人、马属于哺乳动物,都不属于节肢动物。
B、诗句中的莺,不属于节肢动物。
C、诗句中的雁属于鸟类,C不符合题意。
D、诗句中的蝴蝶属于昆虫、足和触角均分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6.【答案】C
【知识点】鱼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生动物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淡水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是我国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其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银鲳、带鱼、鲨等生活在海洋中,属于海洋鱼类。
7.【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形状可以有效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使鱼类能够更高效地游泳,A正确。
B.飞鱼有翼状的胸鳍有利于在海面上滑翔,B正确。
C.鱼类的鳞片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鱼类属于变温动物,C错误。
D.飞鱼身体的颜色背深腹浅为鱼的保护色,适应水中生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8.【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因此大鲵被称为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9.【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
②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适于陆地生活,正确。
③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类的幼体也用肺呼吸,错误。
④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而不是皮肤裸露,错误。
⑤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适于陆生环境,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10.【答案】D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气和呼气时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吸气和呼气时都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A不符合题意;
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鸟类的直肠短,产生的粪便能随时排出体外,减轻飞行时的体重,B不符合题意;
C、家鸽的骨有的薄,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C不符合题意;
D、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壳,与空中飞行生活特征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11.【答案】C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观图可知:①气管,②肺,③气囊,A不符合题意。
B.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能够暂时储存气体,有利于提高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B不符合题意。
C.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又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是双重呼吸,C符合题意。
D.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气管、②肺、③气囊。
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12.【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体内有脊柱:大熊猫属于脊椎动物,体内确实有脊柱,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A正确。B.体温恒定:大熊猫属于恒温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胎生、哺乳:大熊猫是典型的胎生哺乳动物,C正确。
D.皮肤裸露:大熊猫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皮肤并不裸露,D错误。
故选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13.【答案】B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①是树蛙和狐狸的共同点,树蛙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狐狸为体内受精。因此,①不可代表水中受精,A错误。
B.②是树蛙、狐狸、壁虎的共同点。树蛙、狐狸、壁虎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因此,②是可代表具有脊柱,B正确。
C.③是树蛙和狐狸的共同点,树蛙卵外无卵壳;壁虎卵外有卵壳。③不可代表卵外有壳,C错误。
D.④是狐狸和壁虎共同点,狐狸牙齿分化;壁虎牙齿不分化。④不可代表牙齿分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树蛙属于两栖动物,狐狸属于哺乳动物,壁虎属于爬行动物。
14.【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大雁遇到危险时鸣叫警告,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发现蜜源后的舞蹈,这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萤火虫按节奏闪光吸引异性,这是通过光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是乌贼的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如蜜蜂的圆形舞、鸟类的鸣叫、性外激素等。
意义: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15.【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通过科学引入瓢虫控制蚜虫的数量,减轻了蚜虫对作物的危害。这体现了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6.【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大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答案为:C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17.【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丁动物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最少,为5次,表明其学习能力最强,进化等级最高。接着是甲动物,尝试次数为32次,其次为乙动物,尝试次数为88次,最后是丙动物,尝试次数最多,为165次。因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为:丙→乙→甲→丁。
故选B。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8.【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 鹦鹉学舌:这是鹦鹉通过模仿人类或其他鹦鹉的声音而学会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 大山雀偷喝牛奶:这是大山雀在人类环境中通过观察和尝试学会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 飞鸽传书:这是人类训练鸽子完成的任务,属于学习行为。
D. 乌鸦筑巢:这是乌鸦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9.【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
【解析】【解答】病毒的分类是基于其宿主的类型。植物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如流感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侵染细菌。禽流感病毒主要在鸡、鸭等禽类中传播,这些宿主属于动物范畴,因此,禽流感病毒应归类为动物病毒。
故选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0.【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对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A正确。
B.弗莱明是英国细菌学家,他发现了青霉素,对医学和微生物学有重大贡献,但并非“微生物学之父”,B错误。
C. 荷兰人列文 虎克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C错误。
D.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推想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D错误。
故选A。
【分析】巴斯德因其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特别是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以及发现酵母菌和巴氏消毒法,而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21.【答案】B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巴氏灭菌法是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但并不直接去除水分,因此与生石灰的干燥作用不类似,故A错误。
B.脱水法是通过去除食品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这与生石灰通过吸收水分来干燥食品的原理类似,故B正确。
C.罐藏法是通过密封隔绝空气来保存食物,与生石灰的原理不同,故C错误。
D.添加过多防腐剂对人体健康不利,且与生石灰的作用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石灰(氧化钙)通过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吸收水分,起到干燥作用。题目要求找出与生石灰干燥作用类似的食品保存方法。
22.【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
故选:C
【分析】细菌或真菌在高温环境下会被杀死,因此,接种应在高温灭菌之后进行.
23.【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①酵母菌和②细菌都是细胞生物,它们确实能通过分裂进行生殖,但分裂的方式有所不同。酵母菌进行的是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而细菌进行的是二分裂生殖。然而,③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它不能通过分裂进行生殖,而是通过复制其遗传物质来产生新的病毒粒子,A错误。
B、①酵母菌和④青霉菌都是真菌,它们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然而,②细菌是原核生物,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区域,B错误。
C、③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的。蛋白质外壳为病毒提供了保护和稳定性,而内部遗传物质则携带着病毒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病毒的特性和行为,C正确。
D、①酵母菌、②细菌和④青霉菌都是细胞生物,它们具有细胞结构。然而,③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D错误。
故选C。
【分析】①是酵母菌,②是细菌,③是病毒,④是青霉菌。
2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5.【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 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符合题意;
C、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给农业和水产业以及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6.【答案】(1)二;跳跃
(2)骨骼肌;①
(3)不正确的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1)图甲中,蝗虫的身体结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分布有运动器官,包括三对足和两对翅。足用于行走和跳跃,而翅则用于飞行。因此,图中的1(胸)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2)从图乙来看,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而骨骼肌则提供动力,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当某同学做投篮动作时,这个动作属于屈肘动作。在屈肘动作中,受到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图中的①肱二头肌会收缩,因为肱二头肌具有屈肘的功能。此时②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
(3)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发出指令,使肌肉收缩或舒张,从而产生运动。同时,消化系统为动物的运动提供能量物质,如糖类等。呼吸系统为动物的运动提供氧气,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产生能量。循环系统则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身体各部位,同时把代谢废物运走。所以,动物的运动是多个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分析】图甲为蝗虫示意图: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 图乙人体屈肘动作模式图: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足有三对,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翅有两对,分为前翅和后翅,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还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比如触角,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1) 图甲中蝗虫的身体分为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其中二胸部是运动中心,这是因为胸部生有三对足,足分节,后足发达,能够有力地跳跃;同时胸部还有两对翅,翅轻薄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在空中飞行。
(2)从图乙来看,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而骨骼肌则提供动力,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当某同学做投篮动作时,这个动作属于屈肘动作。在屈肘动作中,受到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图中的①肱二头肌会收缩,因为肱二头肌具有屈肘的功能。此时②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
(3)动物的运动本质上不只是肌肉的收缩。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发出指令,使肌肉收缩或舒张,从而产生运动。同时,消化系统为动物的运动提供能量物质,如糖类等。呼吸系统为动物的运动提供氧气,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产生能量。循环系统则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身体各部位,同时把代谢废物运走。所以,动物的运动是多个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7.【答案】(1)物种;种
(2)属名;林奈
(3)保护其栖息环境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深圳植物类群数量的丰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生物分类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种是生物分类学中最小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具体的分类单位,它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群体。
(2)根据双名法,植物的学名通常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在资料二中提到的“Begonia”正是深圳秋海棠的属名。双名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提出的,这一命名方法使得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学名,便于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
(3)料三中提到了布氏鲸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问题。由于环境劣变,布氏鲸的现存数量极少,因此保护其种群数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因为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保护好生物的栖息环境,才能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对于布氏鲸来说,保护其栖息环境就是保护其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从资料一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深圳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别有不同的科、属、种数量。这表明深圳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而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这是生物分类学中的基础知识。
(2)根据双名法,植物的学名通常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在资料二中提到的“Begonia”正是深圳秋海棠的属名。双名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提出的,这一命名方法使得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学名,便于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
(3)料三中提到了布氏鲸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问题。由于环境劣变,布氏鲸的现存数量极少,因此保护其种群数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因为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保护好生物的栖息环境,才能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对于布氏鲸来说,保护其栖息环境就是保护其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
28.【答案】(1)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以便形成无氧环境
(2)A;B
(3)13;13天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酸爽口感。加盖并用水封口的目的是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确保坛内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B、C三组容器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是三组泡菜中最高的是A组。这是因为A组泡菜中加入的食盐浓度最低(3%),而食盐浓度是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较低的食盐浓度可能无法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增加了亚硝酸盐的产生。同时,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B组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最快的,这进一步说明了食盐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结合曲线分析,制作的泡菜在第13天后食用更健康。理由是此时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且趋于稳定。在泡菜发酵的初期,由于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活动,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并达到一个峰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种,它们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并分解亚硝酸盐,从而降低其含量。因此,在泡菜发酵的第13天后食用,可以确保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分析】(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2)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1)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它们属于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蔬菜中的糖类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和口感。如果外界杂菌进入泡菜坛,它们可能会与乳酸菌竞争营养,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影响泡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同时防止外界杂菌进入泡菜坛,从而污染泡菜。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B、C三组容器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是三组泡菜中最高的是A组。这是因为A组泡菜中加入的食盐浓度最低(3%),而食盐浓度是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较低的食盐浓度可能无法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增加了亚硝酸盐的产生。同时,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B组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最快的,这进一步说明了食盐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结合曲线分析,制作的泡菜在第13天后食用更健康。理由是此时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且趋于稳定。在泡菜发酵的初期,由于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活动,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并达到一个峰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种,它们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并分解亚硝酸盐,从而降低其含量。因此,在泡菜发酵的第13天后食用,可以确保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29.【答案】(1)社会
(2)体内有无脊柱;体表被毛;蜜蜂、蝴蝶;蜗牛
【知识点】社会行为;对动物进行分类
【解析】【解答】(1)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分析资料1可知,社会性蜜蜂具有社会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2)根据脊柱的有无,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蜜蜂、蜗牛等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蜂鸟和蝙蝠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也可以个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分类,蜜蜂和蜗牛的体温不恒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蜂鸟、蝙蝠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因此,①是体内有无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蜂鸟的体表被履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还有利于飞行,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蜂鸟有喙无齿,而蝙蝠有牙齿的分化。蜂鸟的生殖方式是卵生,蝙蝠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综上分析可知,蜂鸟与蝙蝠的分类依据②是体表被毛或体表覆羽(或“体表是否被毛”、“体表是否覆羽”);是否有牙齿;卵生或胎生(或“是否卵生”、“是否胎生”);是否哺乳。蜜蜂和蝴蝶均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无外骨骼。故③④处可以是蝴蝶、蜜蜂与蜗牛两类。
【分析】(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生物分类的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能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
(1)社会性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且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独居蜂中的雌蜂与雄蜂交尾后,则独自筑巢、产卵、喂养幼虫。独居蜂的传粉率比社会性蜜蜂更高。分析可知,分析资料1可知,社会性蜜蜂具有社会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2)蜜蜂、蜗牛等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蜂鸟和蝙蝠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也可以个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分类,蜜蜂和蜗牛的体温不恒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蜂鸟、蝙蝠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因此,①是体内有无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蜂鸟的体表被履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还有利于飞行,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蜂鸟有喙无齿,而蝙蝠有牙齿的分化。蜂鸟的生殖方式是卵生,蝙蝠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综上分析可知,蜂鸟与蝙蝠的分类依据②是体表被毛或体表覆羽(或“体表是否被毛”、“体表是否覆羽”);是否有牙齿;卵生或胎生(或“是否卵生”、“是否胎生”);是否哺乳。蜜蜂和蝴蝶均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无外骨骼。故③④处可以是蝴蝶、蜜蜂与蜗牛两类。
30.【答案】(1)寄生
(2)大肠杆菌具有繁殖快、易培养、成本低的特点
(3)节肢
(4)仿生
(5)翼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苏云金杆菌的芽孢进入昆虫体内后,会大量繁殖,导致害虫瘫痪致死。这种关系符合寄生的定义,即一种生物(寄生者)依赖另一种生物(宿主)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伤害。
(2)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条件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中,用于生产各种蛋白质,如胰岛素。
(3)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也是最大的动物类群。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这些特点使得节肢动物在生物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极高的多样性。
(4)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科学家通过模仿狮子鱼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出了能够在深海中畅游的智能软体机器鱼。“软体智能机器鱼”是仿造狮子鱼的结构与功能来进行设计的,这种技术被称为仿生学。
(5)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这种结构使得鸟类能够轻松地在空中飞行。翼的形状和面积都经过了优化,能够提供足够的升力来支持鸟类的体重,并且使得鸟类能够在空中进行各种复杂的飞行动作。因此,在飞机的设计中也借鉴了鸟类的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飞机能够像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分析】(1)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寄生类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2)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1)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生活在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苏云金杆菌的芽孢能进入昆虫的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导致害虫瘫痪致死,因此它们之间形成了寄生关系。
(2)选择大肠杆菌作为生产胰岛素的宿主细胞,主要是因为大肠杆菌具有繁殖快、易培养、成本低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得大肠杆菌成为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能够高效地生产出大量的胰岛素,满足医疗和科研的需求。
(3)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也是最大的动物类群。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这些特点使得节肢动物在生物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极高的多样性。
(4)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科学家通过模仿狮子鱼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出了能够在深海中畅游的智能软体机器鱼。“软体智能机器鱼”是仿造狮子鱼的结构与功能来进行设计的,这种技术被称为仿生学。
(5)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这种结构使得鸟类能够轻松地在空中飞行。翼的形状和面积都经过了优化,能够提供足够的升力来支持鸟类的体重,并且使得鸟类能够在空中进行各种复杂的飞行动作。因此,在飞机的设计中也借鉴了鸟类的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飞机能够像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