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集团学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集团学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集团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八上·惠州期中)在竞走运动中,运动员若出现奔跑动作就视为犯规。奔跑不同于行走的动作特点是(  )
A.双脚可同时离地,身体腾空 B.膝关节更加弯曲
C.腿部用力更大,交替前伸 D.身体前倾,贴近地面
2.(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蜗牛、蛇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B.蛙依靠后肢的运动和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
C.每种动物都固定生活在同一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
D.昆虫因为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
3.(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动物主动快速地获取食物
B.有利于动物主动地逃避敌害
C.有利于动物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D.有利于动物适应任何环境
4.(2024八上·惠州期中)关于长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再生有关
B.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C.幼年时骨髓腔内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D.成年后骨松质的间隙内有黄骨髓,不再造血
5.(2024八上·惠州期中)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生存、繁殖、适应环境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活动。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家猫体内的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
B.家犬见到陌生人狂叫
C.小牛消化并吸收植物中的有机物
D.牛越来越健壮
6.(2024八上·惠州期中)中华文化薄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中往往蕴涵着很多道理,有些还和动物行为有关,下列成语中全部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一组(  )
①鸠占鹊巢;②老马识途;③公鸡报晓;④蜘蛛结网;⑤飞蛾扑火;⑥杯弓蛇影;⑦鹦鹉学舌;⑧狗辩主客
A.①②⑥⑦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⑥⑦⑧
7.(2024八上·惠州期中)据《印度时报》2020年1月26日报道,澳洲大火后,一只母狐狸给饥饿的考拉宝宝喂奶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母狐狸给考拉宝宝喂奶的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②由环境因素决定③学习行为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24八上·惠州期中)捕蝇草是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一种绿色植物,具有特殊的捕蝇叶,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捕蝇叶内部时,叶缘上的刺毛迅速交互咬合,随后捕蝇叶分泌的消化液将昆虫分解,获得氮、磷等元素。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捕蝇草与昆虫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
B.捕蝇草的刺毛结构有利于捕获昆虫
C.捕蝇草的生活方式只能自养
D.捕蝇草捕食昆虫有利于其适应环境
9.(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分类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乌贼逃跑时喷墨汁——攻击行为
B.一群羊在山坡吃草——领域行为
C.春末夏初,雌雄蛙会有抱对现象——繁殖行为
D.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防御行为
10.(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不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蜂后有明确分工
D.蚂蚁的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工蚁
11.(2024八上·惠州期中)动物在生命世界中上演着精彩的表演,例如深海安康鱼诱捕猎物、两只狗相遇时为示威而彼此攻击、企鹅保卫领域、比目鱼形成保护色等。下列关于以上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取食行为保证动物的生存
B.攻击行为发生在不同种的生物个体之间
C.领域行为有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D.防御行为可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12.(2024八上·惠州期中)廷伯根研究自然环境中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时发现,银鸥幼雏饥饿时总是啄亲鸟的喙,为探究引起银鸥幼雏这种行为的原因,廷伯根利用模型进行探究,模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廷伯根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B.廷伯根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
C.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D.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可能是由亲鸟喙上的斑引起的
13.(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B.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C.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14.(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实例中,能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提供证据是(  )
A.草原上大规模地猎杀狼,使得野兔的数量增加,加速草场的退化
B.羊群以草为食,其生命活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
C.羊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被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氨的无机盐等物质
D.苍耳果实的表面带有钩刺,可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往远方
15.(2024八上·惠州期中)《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娘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以下能正确表示文中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树叶→蝉→螳螂→鹊 B.树叶→蝉→螳螂→鹊
C.树叶→蝉→螳螂→鹊→微生物 D.树叶←蝉←螳螂←鹊
16.(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可利用蝗虫的天敌青蛙、麻雀和蛇来消灭蝗虫
C.引入新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库,可大力推广
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总是有害的
17.(2024八上·惠州期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为了保护濒危物种,应消灭要保护生物的天敌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D.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保护物种多样性
18.(2024八上·惠州期中)以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
A.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将捕杀穿山甲者绳之以法——法制管理
C.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
D.将野外的长江江豚移入水族馆进行保护——易地保护
19.(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是(  )
A.醋酸菌、青霉、链球菌
B.葡萄球菌、酵母菌、灵芝
C.乳酸菌、痢疾杆菌、幽门螺旋杆菌
D.曲霉、蘑菇、银耳
20.(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 B.细菌都有荚膜,都能形成芽孢
C.细菌都是多细胞的生物体 D.细菌的生殖方式都是分裂生殖
21.(2024八上·惠州期中)某海关在进口物品检疫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该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微生物可能是(  )
A.新型冠状病毒 B.大肠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黄曲霉
22.(2024八上·惠州期中)一名同学在学习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中与概念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相对应的是(  )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破伤风杆菌
C.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D.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破伤风杆菌
23.(2024八上·惠州期中)乳酸菌、炭疽杆菌、肝炎病毒的营养方式分别是(  )
A.寄生、腐生、腐生 B.腐生、自养、寄生
C.自养、自养、寄生 D.腐生、寄生、寄生
24.(2024八上·惠州期中)无论是动物,还是细菌真菌,都在自然界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实例中,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
A.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部——根瘤菌能促进物质循环
B.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
C.幽门螺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细菌能使人或动物患病
D.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鬼针草带刺的“针”——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
25.(2024八上·惠州期中)虽然人们常常谈“毒”色变,但是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制成疫苗
C.可以利用昆虫病毒研制出生物杀虫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所有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26.(2024八上·惠州期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很多,所依据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下列食物与对应的保存方法不合理的是(  )
A.鲜牛奶——高温煮沸 B.鲜玉米——添加抗生素
C.葡萄干——干燥脱水 D.新鲜水果——低温冷藏
27.(2024八上·惠州期中)酸菜是酸菜鱼不可缺少的原料,下列关于酸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菜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酸菜的制作过程要营造无氧条件
C.将酸菜放在冰箱中可延长保质期
D.可利用制作酸菜的微生物制作米酒
28.(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
B.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C.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
D.胚胎发育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
29.(2024八上·惠州期中)输卵管堵塞会引起女性无法怀孕。输卵管堵塞造成不孕的原因是(  )
A.患者不能产生卵细胞 B.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C.胚胎无法植入子宫内膜 D.胚胎发育得不到营养供给
30.(2024八上·惠州期中)俗话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子宫膜 B.羊水 C.胎盘 D.输卵管
31.(2024八上·惠州期中)如图是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生物A的名称是   。图A中的生物正在进行   生殖。人们利用A酿酒的原理是它在无氧条件下能把葡萄糖转化为   并产生二氧化碳。
(2)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其中②、③的结构分别是   和   。在生物D的⑤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这种结构,生物D的营养方式为   。
(3)生物C与动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只有④   集中的区域。
(4)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填代号)。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填代号)。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填代号)。
32.(2024八上·惠州期中)2024年巴黎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以乐观拼搏的精神永创佳绩,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创造境外奥运会金牌数新纪录!如图为运动员部分运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问题([ ]里填标号)。
(1)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关节起到重要作用,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图一中的[ ]   及其内外的韧带。
(2)运动员的骨和骨骼肌关系如图二所示,A、B两端称为   ,B端应连在   (填“⑥”或“⑦”)上。
(3)潘展乐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后,迅速冲出起点,说明运动是在   系统的支配下,由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
(4)据图1分析,游泳运动前需做好热身,能够加速[ ]   分泌滑液到关节腔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若没有做好热身,运动时可能使   从   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5)杨家玉获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金牌。竞走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腿部屈伸运动,包括以下步骤:①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刺激;④骨骼肌收缩。发生这些步骤的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3.(2024八上·惠州期中)为了探究经过训练,小鼠走出迷宫的时间是否会发生改变,某同学设计了“小鼠走迷宫”的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在迷宫出口处放一些小鼠喜欢的食物,将小鼠放在迷宫入口,记录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A、B、C三只大小相等、生长情况相同的小鼠做实验,每只小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鼠处于饥饿状态),实验装置及结果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小鼠 5分55秒 4分32秒 2分09秒
B小鼠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小鼠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平均值 6分06秒 4分43秒 2分06秒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   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在实验前应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实验时小鼠才会积极取食,方便观察;若将食物直接放在小鼠面前,小鼠会直奔食物,从行为的功能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是由小鼠体内的   决定的,而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   行为。
(3)针对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小鼠走迷宫的次数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逐渐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变”),该实验数据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5)若小鼠在走完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作为奖励,则小鼠已经获得的走迷宫取食的行为   (选填“会”或“不会”)消退。
(6)若把小鼠换成蚯蚓,发现蚯蚓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食物,则可得出结论:生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34.(2024八上·惠州期中)日本不顾全球反对,于2023年8月24日开始多次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核污水不但会对海洋生态产生污染,还会严重危害周边国家人民健康安全。如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甲、乙存在捕食关系,饼形图表示它们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进而影响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   的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丧失。
(2)若图1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 ]   ,图中带鱼和中国毛虾是   关系。
(3)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组成。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4)经检测某海域被辐射后,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有不同放射性活度的碘-131(放射性物质),其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检测物 a b c d
碘-131的放射性活度 3000 11444 4300 7600
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1中某食物链,则d代表图1中的   。
(5)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黑鲪鱼大量死亡,则日本鳀鱼的数量短时间内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双脚可同时离地,身体腾空”是奔跑动作的显著特征,与竞走规则中不允许双脚同时离地的规定相违背,因此,这是奔跑不同于行走的动作特点,A符合题意。
B.“膝关节更加弯曲”虽然在奔跑时膝关节确实会更加弯曲,但这并不是奔跑与行走最本质的区别,B不符合题意。
C.“腿部用力更大,交替前伸”在竞走和奔跑中都会出现,这不是奔跑独有的动作特点,C不符合题意。
D.身体的前倾程度和贴近地面的程度在行走和奔跑中都可能因个人习惯和运动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并不是奔跑与行走的标志性区别,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竞走运动中,运动员的双脚不能同时离地,这是竞走与奔跑最根本的区别。奔跑时,运动员的双脚会同时离地,身体腾空,这是奔跑动作的显著特征。
2.【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蜗牛通过其腹足的肌肉收缩和分泌的黏液在地面上缓慢移动,而蛇则利用身体的肌肉收缩和鳞片的摩擦力在地面上滑行,A正确。
B.蛙的后肢发达,蹼状结构有助于其在水中快速游动,B正确。
C.不是每种动物都固定的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即能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或跳跃,C错误。
D.飞行是动物的运动方式之一,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因此,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扩大了生活范围,D正确。
故选C。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爬行、跳跃、游泳、飞行等,这些运动方式与动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3.【答案】D
【知识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A、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快速地获取食物,这是动物运动的一个重要功能,A正确。B、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地逃避敌害,这也是动物运动的一个重要功能,B正确。
C、动物的运动能力提高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动物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C正确。
D、动物的运动能力并不能保证其适应所有环境,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超出了动物运动能力的适应范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运动能力是其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障,它使动物能够主动地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寻找配偶,从而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A. 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A正确;B.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B正确;
C.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C正确;
D.成人的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一部分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扁骨、不规则骨和骺端骨松质中的红骨髓终生有造血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5.【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家猫体内的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这是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不属于动物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家犬见到陌生人狂叫,这是家犬对环境刺激(陌生人)的反应,属于动物行为,B符合题意。
C.小牛消化并吸收植物中的有机物,这是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不属于动物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牛越来越健壮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为了生存、繁殖和适应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气味的释放等。动物行为通常涉及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流。
6.【答案】D
【知识点】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鸠占鹊巢、③公鸡报晓、④蜘蛛结网、⑤飞蛾扑火,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②老马识途、⑥杯弓蛇影、⑦鹦鹉学舌、⑧狗辩主客,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7.【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考拉是有袋类哺乳动物,为幼崽喂奶是不需要经过学习的,是生物本能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受基因控制的先天性行为,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之上的,生物个体需要经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获得;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不需要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的,大多数与生物的生存有关。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捕蝇草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靠近,这表明捕蝇草与昆虫之间存在信息传递,故A不符合题意。
B.捕捕蝇叶的刺毛结构可以使昆虫进入捕蝇叶内部时,就迅速咬合,成功捕捉到昆虫,有利于其捕食,故B不符合题意。
C.捕蝇草叶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植物;但制造的养料不足,必须捕捉苍蝇等小虫以摄取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又属于异养,故C符合题意。
D.生物适应环境,捕蝇草的刺毛等结构都是为了其捕食,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种,生物的适应性是其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9.【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乌贼喷墨汁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混淆敌人的视线,帮助自己逃跑,因此这属于防御行为,而非攻击行为,故A错误。
B.羊群在山坡吃草的行为并不涉及对特定领域的占有和防御,而是群体觅食的行为,因此这不属于领域行为,故B错误。
C.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所以雌雄蛙会有抱对现象是属于繁殖行为,故C正确。
D.攻击行为指的是同种生物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食物等发生的行为,所以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属于攻击行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行为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10.【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体现了有等级,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B: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属于繁殖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有明确分工,体现了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D:蚂蚁的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兵蚁、工蚁,体现了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B。
【分析】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11.【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为保证动物的生存,A正确。
B.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B错误。
C.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有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C正确。
D.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D正确。
故选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12.【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B.廷伯根在自然环境中研究银鸥鸟的求食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廷伯根利用模型(不是自然状态)研究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原因就属于实验法。因此,廷伯根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AB不符合题意。
C.按照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比较银欧幼雏啄食带有不同颜色红斑的亲鸟喙的次数,带有红色斑点的亲鸟喙被啄食的次数最多,说明银鸥幼雏啄亲鸟喙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啄上的红斑引起的,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1)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3.【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B、C、研究者均未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人为的、有影响的因素,而是通过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自然行为,因此这些方法属于观察法,不符合题意。
D、研究者通过使用声波干扰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这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了人为的、有影响的因素,即声波,因此这种方法属于实验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比较:
项 目 观 察 法 实 验 法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的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直接观察
(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如:改变其生活环境)
联 系 实验法要以观察法为基础
14.【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草原上大规模地猎杀狼,使得野兔的数量增加,加速草场的退化。这体现了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
B.羊群以草为食,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B错误。
C.羊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体现了微生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错误。
D.动物将苍耳的果实带往远方,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体现了动物能帮植物传播种子,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5.【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 阳光是非生物部分,不应该出现在食物链中,不符合题意;B.树叶是生产者,蝉、螳螂、鹊都是消费者,且箭头方向正确,符合食物链的定义,符合题意;
C.微生物是分解者,不应该出现在食物链中,不符合题意;
D.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中的箭头应该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故箭头方向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6.【答案】B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它们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将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所需,同时在消化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如植物)利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然而,即使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仍然可以通过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进行,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如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利用蝗虫的天敌(如青蛙、麻雀和蛇)来控制蝗虫数量,可以有效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B正确。
C.在引入新生物资源时,一定要慎重,先考察、论证后再引入,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C错误。
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并不总是有害的,如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7.【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自然保护区能有效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A正确。
B.消灭天敌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其他物种数量失控,反而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科学管理,控制天敌的数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C错误。
D.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有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关键,它包括保护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种质库、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它能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1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而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A错误。
B.将捕杀穿山甲者绳之以法:这是法制管理措施,通过法律手段打击非法猎杀和贸易,保护濒危物种,B正确。
C.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这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C正确。
D.将野外的长江江豚移入水族馆进行保护,这属于易地保护,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答案】D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的种类和结构
20.【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并非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实际上,许多细菌对人类有益,如肠道中的益生菌有助于消化和免疫系统的功能,A错误。
B.并非所有细菌都有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可以保护细菌免受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侵害。同样,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不利条件下形成的休眠体,但并非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B错误。
C.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生物体,C错误。
D.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类,其结构简单,通常为单细胞生物。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但不包含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生存方式多样,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有害,有的则与人类生活无直接关联。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二分裂,即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此外,某些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芽孢,这是一种休眠体,能够抵抗恶劣环境。
21.【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虽然有细胞壁和细胞膜,但其细胞核是未成形的拟核,B不符合题意。
C.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黄曲霉属于真菌,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22.【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如图示中的①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真菌,如香菇、霉菌等。(2)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所以图示中的②表示: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所以图解中的③表示与动植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破伤风杆菌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因此,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只有选项C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23.【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 乳酸菌属于腐生细菌,能将糖分解为酸,营养方式为腐生;炭疽杆菌属于寄生细菌,营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寄生;肝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人的体内才能生活和繁殖,营养方式为寄生,故 D 符合题意, 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
【分析】腐生是生物体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它是从死亡的细胞中摄取养分;寄生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其中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24.【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体现的是真菌与动植物共生,而不是促进物质循环,A符合题意。
B.周氏啮小蜂是一种寄生蜂,专门寄生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从而控制白蛾的数量,防止其对植物的过度破坏。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它能引起胃黏膜的炎症,进而导致胃炎和胃溃疡。这说明细菌确实能使人或动物患病,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鬼针草,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针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25.【答案】D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病毒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正确。
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利用病毒可以研制疫苗,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就是利用新冠病毒制备的,故B正确。
C.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或其他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其中包括利用病毒来感染并杀死害虫,如利用昆虫病毒来控制农业害虫,故C正确。
D.病毒侵入人体,可能使人患病,也可能不使人患病,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26.【答案】B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鲜牛奶高温煮沸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A正确。
B.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不能用于保存食物,B错误。
C.葡萄干通过干燥脱水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正确。
D.新鲜水果通过低温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正确。
故选B。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27.【答案】D
【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糖类转化为乳酸,产生酸味,这是酸菜制作的关键,A正确。
B.乳酸菌的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在制作酸菜时,需要将蔬菜密封在容器中,以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
C.冰箱的低温环境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酸菜的保质期,C正确。
D.酸菜的制作需要乳酸菌,而制作米酒需要的是酵母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酸菜的制作主要依赖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类转化为乳酸,从而产生酸味。冰箱的低温环境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米酒的制作则主要依赖于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与酸菜制作的微生物不同。
28.【答案】A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后,会逐渐发育成胚泡,然后移动到子宫内并植入子宫内膜,这一过程标志着怀孕的开始,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B正确。
C.子宫能产生月经,并且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C正确。
D.卵黄是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它是专供卵生和卵胎生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因此胚胎发育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D正确。
故选A。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9.【答案】B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输卵管是卵子与精子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输卵管堵塞会导致精子无法到达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从而无法完成受精过程,这是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30.【答案】C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盘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与胎儿的脐带相连,通过脐带内的血管,胎儿可以吸收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等通过胎盘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因此,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故选C。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31.【答案】(1)酵母菌;出芽;酒精
(2)孢子;菌丝;腐生
(3)遗传物质
(4)A、C;E;A、B、D
【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细菌的形态结构;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1)图中生物A是单细胞真菌里面的酵母菌,进行性出芽生殖。由图可以看出,图A酵母菌的母体上长出了芽体,芽体发育成熟后就会脱离母体形成新的酵母菌,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因此图A中的生物正在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够把葡萄糖分解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人们利用A酵母菌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2)图中的B为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其菌丝包括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营养菌丝能够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青霉菌,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孢子,其颜色一般是青绿色;③是直立菌丝。图中的D为蘑菇,其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地下部分菌丝和地上部分子实体构成,子实体包括菌盖、菌柄和菌褶,在⑤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孢子这种结构,用孢子繁殖后代;蘑菇的细胞结构包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因此生物D蘑菇的营养方式为腐生(异养)。
(3)动植物细胞结构一般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图中的C是细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④遗传物质(DNA)等,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因此,生物C细菌与动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只有④遗传物质(DNA)集中的区域。
(4)图中的A酵母菌和C细菌,它们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图中的E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图中的A是酵母菌、B是青霉菌、D是蘑菇,它们都是真菌,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C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E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A为酵母菌,其中①是细胞核;B为青霉菌,其中②是孢子,③是菌丝(直立菌丝);C为细菌,其中④是遗传物质(DNA);D为蘑菇,其中⑤是菌褶;E为病毒。
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1)图中生物A的名称是酵母菌,其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真菌。由图可以看出,图A酵母菌的母体上长出了芽体,芽体发育成熟后就会脱离母体形成新的酵母菌,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因此图A中的生物正在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够把葡萄糖分解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人们利用A酵母菌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2) 图中的B为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其菌丝包括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营养菌丝能够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青霉菌,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孢子,其颜色一般是青绿色;③是直立菌丝。图中的D为蘑菇,其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地下部分菌丝和地上部分子实体构成,子实体包括菌盖、菌柄和菌褶,在⑤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孢子这种结构,用孢子繁殖后代;蘑菇的细胞结构包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因此生物D蘑菇的营养方式为腐生(异养)。
(3)动植物细胞结构一般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图中的C是细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④遗传物质(DNA)等,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因此,生物C细菌与动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只有④遗传物质(DNA)集中的区域。
(4) 图中的A酵母菌和C细菌,它们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图中的E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图中的A是酵母菌、B是青霉菌、D是蘑菇,它们都是真菌,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C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E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32.【答案】(1)②关节囊
(2)肌腱;⑦
(3)神经
(4)②关节囊;关节头;关节窝
(5)③→④→①→②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图一中的②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因此,运动员的骨和骨骼肌关系如图二所示, A、B两端称为肌腱;由图二可知,A端连在⑥上,则B端应连在⑦上。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因此,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后,迅速冲出起点,说明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
(4)热身可以促进②关节囊分泌滑液,增加关节灵活性;若未做好热身,运动时可能导致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滑脱,造成脱臼。
(5)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竞走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腿部屈伸运动,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刺激→④骨骼肌收缩→①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
【分析】图一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图二中,AB为肌腱,⑥⑦为骨。
(1)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2)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因此,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图一中的②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因此,运动员的骨和骨骼肌关系如图二所示, A、B两端称为肌腱;由图二可知,A端连在⑥上,则B端应连在⑦上。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因此,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后,迅速冲出起点,说明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
(4)热身可以促进②关节囊分泌滑液,增加关节灵活性;若未做好热身,运动时可能导致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滑脱,造成脱臼。
(5)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竞走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腿部屈伸运动,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刺激→④骨骼肌收缩→①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
33.【答案】(1)实验
(2)取食;遗传物质;学习
(3)经过训练,小鼠走出迷宫的时间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4)缩短;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会
(6)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1)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小鼠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小鼠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
(3)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可作出假设:小白鼠经过训练能(不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小鼠走迷宫的次数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取三种小白鼠做实验通过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5)当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学会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否则,小鼠之前已获得的走迷宫的行为就会消退。
(6)若把小鼠换成蚯蚓,蚯蚓比小鼠低等,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小鼠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小鼠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
(3)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可作出假设:小白鼠经过训练能(不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小鼠走迷宫的次数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取三种小白鼠做实验通过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5)当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学会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否则,小鼠之前已获得的走迷宫的行为就会消退。
(6)若把小鼠换成蚯蚓,蚯蚓比小鼠低等,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
34.【答案】(1)物种;基因
(2)C分解者;捕食
(3)五;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
(4)玉筋鱼
(5)增加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C分解者。
图1中,带鱼以中国毛虾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具有的食物链共有五条: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黑鲪鱼→大型水鸟;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
(4)从表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是:a→c→d→b;对应的食物链为: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因此,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1中某食物链,则d代表图1中的玉筋鱼。
(5)由图1可知,黑鲪鱼以日本鳀鱼为食,如果黑鲪鱼大量死亡,则日本鳀鱼的数量短时间内会由于缺少捕食者而增加。
【分析】图2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甲是初级消费者、乙是次级消费者;②是光合作用、①③是呼吸作用、④是分解作用。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C分解者。
图1中,带鱼以中国毛虾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具有的食物链共有五条: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黑鲪鱼→大型水鸟;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
(4)从表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是:a→c→d→b;对应的食物链为: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因此,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1中某食物链,则d代表图1中的玉筋鱼。
(5)由图1可知,黑鲪鱼以日本鳀鱼为食,如果黑鲪鱼大量死亡,则日本鳀鱼的数量短时间内会由于缺少捕食者而增加。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集团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八上·惠州期中)在竞走运动中,运动员若出现奔跑动作就视为犯规。奔跑不同于行走的动作特点是(  )
A.双脚可同时离地,身体腾空 B.膝关节更加弯曲
C.腿部用力更大,交替前伸 D.身体前倾,贴近地面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双脚可同时离地,身体腾空”是奔跑动作的显著特征,与竞走规则中不允许双脚同时离地的规定相违背,因此,这是奔跑不同于行走的动作特点,A符合题意。
B.“膝关节更加弯曲”虽然在奔跑时膝关节确实会更加弯曲,但这并不是奔跑与行走最本质的区别,B不符合题意。
C.“腿部用力更大,交替前伸”在竞走和奔跑中都会出现,这不是奔跑独有的动作特点,C不符合题意。
D.身体的前倾程度和贴近地面的程度在行走和奔跑中都可能因个人习惯和运动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并不是奔跑与行走的标志性区别,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竞走运动中,运动员的双脚不能同时离地,这是竞走与奔跑最根本的区别。奔跑时,运动员的双脚会同时离地,身体腾空,这是奔跑动作的显著特征。
2.(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蜗牛、蛇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B.蛙依靠后肢的运动和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
C.每种动物都固定生活在同一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
D.昆虫因为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蜗牛通过其腹足的肌肉收缩和分泌的黏液在地面上缓慢移动,而蛇则利用身体的肌肉收缩和鳞片的摩擦力在地面上滑行,A正确。
B.蛙的后肢发达,蹼状结构有助于其在水中快速游动,B正确。
C.不是每种动物都固定的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即能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或跳跃,C错误。
D.飞行是动物的运动方式之一,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因此,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扩大了生活范围,D正确。
故选C。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爬行、跳跃、游泳、飞行等,这些运动方式与动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3.(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动物主动快速地获取食物
B.有利于动物主动地逃避敌害
C.有利于动物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D.有利于动物适应任何环境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A、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快速地获取食物,这是动物运动的一个重要功能,A正确。B、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地逃避敌害,这也是动物运动的一个重要功能,B正确。
C、动物的运动能力提高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动物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C正确。
D、动物的运动能力并不能保证其适应所有环境,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超出了动物运动能力的适应范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运动能力是其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障,它使动物能够主动地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寻找配偶,从而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4.(2024八上·惠州期中)关于长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再生有关
B.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C.幼年时骨髓腔内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D.成年后骨松质的间隙内有黄骨髓,不再造血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A. 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A正确;B.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B正确;
C.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C正确;
D.成人的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一部分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扁骨、不规则骨和骺端骨松质中的红骨髓终生有造血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5.(2024八上·惠州期中)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生存、繁殖、适应环境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活动。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家猫体内的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
B.家犬见到陌生人狂叫
C.小牛消化并吸收植物中的有机物
D.牛越来越健壮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家猫体内的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这是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不属于动物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家犬见到陌生人狂叫,这是家犬对环境刺激(陌生人)的反应,属于动物行为,B符合题意。
C.小牛消化并吸收植物中的有机物,这是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不属于动物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牛越来越健壮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为了生存、繁殖和适应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气味的释放等。动物行为通常涉及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流。
6.(2024八上·惠州期中)中华文化薄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中往往蕴涵着很多道理,有些还和动物行为有关,下列成语中全部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一组(  )
①鸠占鹊巢;②老马识途;③公鸡报晓;④蜘蛛结网;⑤飞蛾扑火;⑥杯弓蛇影;⑦鹦鹉学舌;⑧狗辩主客
A.①②⑥⑦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⑥⑦⑧
【答案】D
【知识点】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鸠占鹊巢、③公鸡报晓、④蜘蛛结网、⑤飞蛾扑火,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②老马识途、⑥杯弓蛇影、⑦鹦鹉学舌、⑧狗辩主客,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7.(2024八上·惠州期中)据《印度时报》2020年1月26日报道,澳洲大火后,一只母狐狸给饥饿的考拉宝宝喂奶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母狐狸给考拉宝宝喂奶的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②由环境因素决定③学习行为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考拉是有袋类哺乳动物,为幼崽喂奶是不需要经过学习的,是生物本能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受基因控制的先天性行为,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之上的,生物个体需要经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获得;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不需要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的,大多数与生物的生存有关。
8.(2024八上·惠州期中)捕蝇草是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一种绿色植物,具有特殊的捕蝇叶,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捕蝇叶内部时,叶缘上的刺毛迅速交互咬合,随后捕蝇叶分泌的消化液将昆虫分解,获得氮、磷等元素。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捕蝇草与昆虫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
B.捕蝇草的刺毛结构有利于捕获昆虫
C.捕蝇草的生活方式只能自养
D.捕蝇草捕食昆虫有利于其适应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捕蝇草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靠近,这表明捕蝇草与昆虫之间存在信息传递,故A不符合题意。
B.捕捕蝇叶的刺毛结构可以使昆虫进入捕蝇叶内部时,就迅速咬合,成功捕捉到昆虫,有利于其捕食,故B不符合题意。
C.捕蝇草叶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植物;但制造的养料不足,必须捕捉苍蝇等小虫以摄取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又属于异养,故C符合题意。
D.生物适应环境,捕蝇草的刺毛等结构都是为了其捕食,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种,生物的适应性是其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9.(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分类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乌贼逃跑时喷墨汁——攻击行为
B.一群羊在山坡吃草——领域行为
C.春末夏初,雌雄蛙会有抱对现象——繁殖行为
D.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防御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乌贼喷墨汁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混淆敌人的视线,帮助自己逃跑,因此这属于防御行为,而非攻击行为,故A错误。
B.羊群在山坡吃草的行为并不涉及对特定领域的占有和防御,而是群体觅食的行为,因此这不属于领域行为,故B错误。
C.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所以雌雄蛙会有抱对现象是属于繁殖行为,故C正确。
D.攻击行为指的是同种生物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食物等发生的行为,所以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属于攻击行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行为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10.(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不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蜂后有明确分工
D.蚂蚁的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工蚁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体现了有等级,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B: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属于繁殖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有明确分工,体现了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D:蚂蚁的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兵蚁、工蚁,体现了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B。
【分析】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11.(2024八上·惠州期中)动物在生命世界中上演着精彩的表演,例如深海安康鱼诱捕猎物、两只狗相遇时为示威而彼此攻击、企鹅保卫领域、比目鱼形成保护色等。下列关于以上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取食行为保证动物的生存
B.攻击行为发生在不同种的生物个体之间
C.领域行为有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D.防御行为可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为保证动物的生存,A正确。
B.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B错误。
C.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有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C正确。
D.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D正确。
故选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12.(2024八上·惠州期中)廷伯根研究自然环境中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时发现,银鸥幼雏饥饿时总是啄亲鸟的喙,为探究引起银鸥幼雏这种行为的原因,廷伯根利用模型进行探究,模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廷伯根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B.廷伯根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
C.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D.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可能是由亲鸟喙上的斑引起的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B.廷伯根在自然环境中研究银鸥鸟的求食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廷伯根利用模型(不是自然状态)研究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原因就属于实验法。因此,廷伯根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AB不符合题意。
C.按照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比较银欧幼雏啄食带有不同颜色红斑的亲鸟喙的次数,带有红色斑点的亲鸟喙被啄食的次数最多,说明银鸥幼雏啄亲鸟喙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啄上的红斑引起的,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1)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3.(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B.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C.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B、C、研究者均未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人为的、有影响的因素,而是通过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自然行为,因此这些方法属于观察法,不符合题意。
D、研究者通过使用声波干扰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这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了人为的、有影响的因素,即声波,因此这种方法属于实验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比较:
项 目 观 察 法 实 验 法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的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直接观察
(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如:改变其生活环境)
联 系 实验法要以观察法为基础
14.(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实例中,能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提供证据是(  )
A.草原上大规模地猎杀狼,使得野兔的数量增加,加速草场的退化
B.羊群以草为食,其生命活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
C.羊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被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氨的无机盐等物质
D.苍耳果实的表面带有钩刺,可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往远方
【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草原上大规模地猎杀狼,使得野兔的数量增加,加速草场的退化。这体现了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
B.羊群以草为食,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B错误。
C.羊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体现了微生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错误。
D.动物将苍耳的果实带往远方,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体现了动物能帮植物传播种子,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5.(2024八上·惠州期中)《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娘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以下能正确表示文中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树叶→蝉→螳螂→鹊 B.树叶→蝉→螳螂→鹊
C.树叶→蝉→螳螂→鹊→微生物 D.树叶←蝉←螳螂←鹊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 阳光是非生物部分,不应该出现在食物链中,不符合题意;B.树叶是生产者,蝉、螳螂、鹊都是消费者,且箭头方向正确,符合食物链的定义,符合题意;
C.微生物是分解者,不应该出现在食物链中,不符合题意;
D.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中的箭头应该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故箭头方向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6.(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可利用蝗虫的天敌青蛙、麻雀和蛇来消灭蝗虫
C.引入新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库,可大力推广
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总是有害的
【答案】B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它们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将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所需,同时在消化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如植物)利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然而,即使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仍然可以通过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进行,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如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利用蝗虫的天敌(如青蛙、麻雀和蛇)来控制蝗虫数量,可以有效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B正确。
C.在引入新生物资源时,一定要慎重,先考察、论证后再引入,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C错误。
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并不总是有害的,如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7.(2024八上·惠州期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为了保护濒危物种,应消灭要保护生物的天敌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D.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保护物种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自然保护区能有效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A正确。
B.消灭天敌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其他物种数量失控,反而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科学管理,控制天敌的数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C错误。
D.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有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关键,它包括保护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种质库、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它能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18.(2024八上·惠州期中)以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
A.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将捕杀穿山甲者绳之以法——法制管理
C.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
D.将野外的长江江豚移入水族馆进行保护——易地保护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而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A错误。
B.将捕杀穿山甲者绳之以法:这是法制管理措施,通过法律手段打击非法猎杀和贸易,保护濒危物种,B正确。
C.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这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C正确。
D.将野外的长江江豚移入水族馆进行保护,这属于易地保护,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是(  )
A.醋酸菌、青霉、链球菌
B.葡萄球菌、酵母菌、灵芝
C.乳酸菌、痢疾杆菌、幽门螺旋杆菌
D.曲霉、蘑菇、银耳
【答案】D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的种类和结构
20.(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 B.细菌都有荚膜,都能形成芽孢
C.细菌都是多细胞的生物体 D.细菌的生殖方式都是分裂生殖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并非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实际上,许多细菌对人类有益,如肠道中的益生菌有助于消化和免疫系统的功能,A错误。
B.并非所有细菌都有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可以保护细菌免受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侵害。同样,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不利条件下形成的休眠体,但并非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B错误。
C.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生物体,C错误。
D.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类,其结构简单,通常为单细胞生物。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但不包含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生存方式多样,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有害,有的则与人类生活无直接关联。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二分裂,即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此外,某些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芽孢,这是一种休眠体,能够抵抗恶劣环境。
21.(2024八上·惠州期中)某海关在进口物品检疫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该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微生物可能是(  )
A.新型冠状病毒 B.大肠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黄曲霉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虽然有细胞壁和细胞膜,但其细胞核是未成形的拟核,B不符合题意。
C.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黄曲霉属于真菌,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22.(2024八上·惠州期中)一名同学在学习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中与概念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相对应的是(  )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破伤风杆菌
C.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D.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破伤风杆菌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如图示中的①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真菌,如香菇、霉菌等。(2)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所以图示中的②表示: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所以图解中的③表示与动植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破伤风杆菌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因此,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只有选项C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23.(2024八上·惠州期中)乳酸菌、炭疽杆菌、肝炎病毒的营养方式分别是(  )
A.寄生、腐生、腐生 B.腐生、自养、寄生
C.自养、自养、寄生 D.腐生、寄生、寄生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 乳酸菌属于腐生细菌,能将糖分解为酸,营养方式为腐生;炭疽杆菌属于寄生细菌,营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寄生;肝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人的体内才能生活和繁殖,营养方式为寄生,故 D 符合题意, 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
【分析】腐生是生物体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它是从死亡的细胞中摄取养分;寄生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其中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24.(2024八上·惠州期中)无论是动物,还是细菌真菌,都在自然界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实例中,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
A.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部——根瘤菌能促进物质循环
B.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
C.幽门螺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细菌能使人或动物患病
D.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鬼针草带刺的“针”——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
【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体现的是真菌与动植物共生,而不是促进物质循环,A符合题意。
B.周氏啮小蜂是一种寄生蜂,专门寄生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从而控制白蛾的数量,防止其对植物的过度破坏。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它能引起胃黏膜的炎症,进而导致胃炎和胃溃疡。这说明细菌确实能使人或动物患病,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鬼针草,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针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25.(2024八上·惠州期中)虽然人们常常谈“毒”色变,但是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制成疫苗
C.可以利用昆虫病毒研制出生物杀虫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所有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答案】D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病毒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正确。
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利用病毒可以研制疫苗,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就是利用新冠病毒制备的,故B正确。
C.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或其他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其中包括利用病毒来感染并杀死害虫,如利用昆虫病毒来控制农业害虫,故C正确。
D.病毒侵入人体,可能使人患病,也可能不使人患病,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26.(2024八上·惠州期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很多,所依据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下列食物与对应的保存方法不合理的是(  )
A.鲜牛奶——高温煮沸 B.鲜玉米——添加抗生素
C.葡萄干——干燥脱水 D.新鲜水果——低温冷藏
【答案】B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鲜牛奶高温煮沸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A正确。
B.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不能用于保存食物,B错误。
C.葡萄干通过干燥脱水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正确。
D.新鲜水果通过低温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正确。
故选B。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27.(2024八上·惠州期中)酸菜是酸菜鱼不可缺少的原料,下列关于酸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菜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酸菜的制作过程要营造无氧条件
C.将酸菜放在冰箱中可延长保质期
D.可利用制作酸菜的微生物制作米酒
【答案】D
【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糖类转化为乳酸,产生酸味,这是酸菜制作的关键,A正确。
B.乳酸菌的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在制作酸菜时,需要将蔬菜密封在容器中,以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
C.冰箱的低温环境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酸菜的保质期,C正确。
D.酸菜的制作需要乳酸菌,而制作米酒需要的是酵母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酸菜的制作主要依赖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类转化为乳酸,从而产生酸味。冰箱的低温环境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米酒的制作则主要依赖于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与酸菜制作的微生物不同。
28.(2024八上·惠州期中)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
B.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C.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
D.胚胎发育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
【答案】A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后,会逐渐发育成胚泡,然后移动到子宫内并植入子宫内膜,这一过程标志着怀孕的开始,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B正确。
C.子宫能产生月经,并且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C正确。
D.卵黄是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它是专供卵生和卵胎生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因此胚胎发育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D正确。
故选A。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9.(2024八上·惠州期中)输卵管堵塞会引起女性无法怀孕。输卵管堵塞造成不孕的原因是(  )
A.患者不能产生卵细胞 B.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C.胚胎无法植入子宫内膜 D.胚胎发育得不到营养供给
【答案】B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输卵管是卵子与精子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输卵管堵塞会导致精子无法到达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从而无法完成受精过程,这是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30.(2024八上·惠州期中)俗话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子宫膜 B.羊水 C.胎盘 D.输卵管
【答案】C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盘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与胎儿的脐带相连,通过脐带内的血管,胎儿可以吸收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等通过胎盘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因此,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故选C。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31.(2024八上·惠州期中)如图是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生物A的名称是   。图A中的生物正在进行   生殖。人们利用A酿酒的原理是它在无氧条件下能把葡萄糖转化为   并产生二氧化碳。
(2)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其中②、③的结构分别是   和   。在生物D的⑤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这种结构,生物D的营养方式为   。
(3)生物C与动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只有④   集中的区域。
(4)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填代号)。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填代号)。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填代号)。
【答案】(1)酵母菌;出芽;酒精
(2)孢子;菌丝;腐生
(3)遗传物质
(4)A、C;E;A、B、D
【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细菌的形态结构;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1)图中生物A是单细胞真菌里面的酵母菌,进行性出芽生殖。由图可以看出,图A酵母菌的母体上长出了芽体,芽体发育成熟后就会脱离母体形成新的酵母菌,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因此图A中的生物正在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够把葡萄糖分解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人们利用A酵母菌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2)图中的B为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其菌丝包括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营养菌丝能够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青霉菌,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孢子,其颜色一般是青绿色;③是直立菌丝。图中的D为蘑菇,其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地下部分菌丝和地上部分子实体构成,子实体包括菌盖、菌柄和菌褶,在⑤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孢子这种结构,用孢子繁殖后代;蘑菇的细胞结构包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因此生物D蘑菇的营养方式为腐生(异养)。
(3)动植物细胞结构一般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图中的C是细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④遗传物质(DNA)等,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因此,生物C细菌与动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只有④遗传物质(DNA)集中的区域。
(4)图中的A酵母菌和C细菌,它们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图中的E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图中的A是酵母菌、B是青霉菌、D是蘑菇,它们都是真菌,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C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E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A为酵母菌,其中①是细胞核;B为青霉菌,其中②是孢子,③是菌丝(直立菌丝);C为细菌,其中④是遗传物质(DNA);D为蘑菇,其中⑤是菌褶;E为病毒。
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1)图中生物A的名称是酵母菌,其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真菌。由图可以看出,图A酵母菌的母体上长出了芽体,芽体发育成熟后就会脱离母体形成新的酵母菌,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因此图A中的生物正在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够把葡萄糖分解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人们利用A酵母菌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2) 图中的B为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其菌丝包括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营养菌丝能够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青霉菌,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孢子,其颜色一般是青绿色;③是直立菌丝。图中的D为蘑菇,其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地下部分菌丝和地上部分子实体构成,子实体包括菌盖、菌柄和菌褶,在⑤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孢子这种结构,用孢子繁殖后代;蘑菇的细胞结构包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因此生物D蘑菇的营养方式为腐生(异养)。
(3)动植物细胞结构一般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图中的C是细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④遗传物质(DNA)等,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因此,生物C细菌与动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只有④遗传物质(DNA)集中的区域。
(4) 图中的A酵母菌和C细菌,它们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图中的E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图中的A是酵母菌、B是青霉菌、D是蘑菇,它们都是真菌,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C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E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32.(2024八上·惠州期中)2024年巴黎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以乐观拼搏的精神永创佳绩,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创造境外奥运会金牌数新纪录!如图为运动员部分运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问题([ ]里填标号)。
(1)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关节起到重要作用,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图一中的[ ]   及其内外的韧带。
(2)运动员的骨和骨骼肌关系如图二所示,A、B两端称为   ,B端应连在   (填“⑥”或“⑦”)上。
(3)潘展乐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后,迅速冲出起点,说明运动是在   系统的支配下,由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
(4)据图1分析,游泳运动前需做好热身,能够加速[ ]   分泌滑液到关节腔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若没有做好热身,运动时可能使   从   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5)杨家玉获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金牌。竞走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腿部屈伸运动,包括以下步骤:①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刺激;④骨骼肌收缩。发生这些步骤的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答案】(1)②关节囊
(2)肌腱;⑦
(3)神经
(4)②关节囊;关节头;关节窝
(5)③→④→①→②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图一中的②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因此,运动员的骨和骨骼肌关系如图二所示, A、B两端称为肌腱;由图二可知,A端连在⑥上,则B端应连在⑦上。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因此,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后,迅速冲出起点,说明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
(4)热身可以促进②关节囊分泌滑液,增加关节灵活性;若未做好热身,运动时可能导致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滑脱,造成脱臼。
(5)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竞走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腿部屈伸运动,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刺激→④骨骼肌收缩→①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
【分析】图一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图二中,AB为肌腱,⑥⑦为骨。
(1)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2)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因此,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图一中的②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因此,运动员的骨和骨骼肌关系如图二所示, A、B两端称为肌腱;由图二可知,A端连在⑥上,则B端应连在⑦上。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因此,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后,迅速冲出起点,说明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
(4)热身可以促进②关节囊分泌滑液,增加关节灵活性;若未做好热身,运动时可能导致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滑脱,造成脱臼。
(5)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竞走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腿部屈伸运动,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刺激→④骨骼肌收缩→①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
33.(2024八上·惠州期中)为了探究经过训练,小鼠走出迷宫的时间是否会发生改变,某同学设计了“小鼠走迷宫”的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在迷宫出口处放一些小鼠喜欢的食物,将小鼠放在迷宫入口,记录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A、B、C三只大小相等、生长情况相同的小鼠做实验,每只小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鼠处于饥饿状态),实验装置及结果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小鼠 5分55秒 4分32秒 2分09秒
B小鼠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小鼠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平均值 6分06秒 4分43秒 2分06秒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   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在实验前应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实验时小鼠才会积极取食,方便观察;若将食物直接放在小鼠面前,小鼠会直奔食物,从行为的功能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是由小鼠体内的   决定的,而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   行为。
(3)针对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小鼠走迷宫的次数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逐渐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变”),该实验数据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5)若小鼠在走完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作为奖励,则小鼠已经获得的走迷宫取食的行为   (选填“会”或“不会”)消退。
(6)若把小鼠换成蚯蚓,发现蚯蚓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食物,则可得出结论:生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答案】(1)实验
(2)取食;遗传物质;学习
(3)经过训练,小鼠走出迷宫的时间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4)缩短;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会
(6)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1)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小鼠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小鼠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
(3)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可作出假设:小白鼠经过训练能(不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小鼠走迷宫的次数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取三种小白鼠做实验通过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5)当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学会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否则,小鼠之前已获得的走迷宫的行为就会消退。
(6)若把小鼠换成蚯蚓,蚯蚓比小鼠低等,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小鼠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小鼠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
(3)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可作出假设:小白鼠经过训练能(不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小鼠走迷宫的次数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取三种小白鼠做实验通过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5)当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学会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否则,小鼠之前已获得的走迷宫的行为就会消退。
(6)若把小鼠换成蚯蚓,蚯蚓比小鼠低等,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
34.(2024八上·惠州期中)日本不顾全球反对,于2023年8月24日开始多次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核污水不但会对海洋生态产生污染,还会严重危害周边国家人民健康安全。如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甲、乙存在捕食关系,饼形图表示它们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进而影响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   的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丧失。
(2)若图1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 ]   ,图中带鱼和中国毛虾是   关系。
(3)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组成。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4)经检测某海域被辐射后,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有不同放射性活度的碘-131(放射性物质),其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检测物 a b c d
碘-131的放射性活度 3000 11444 4300 7600
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1中某食物链,则d代表图1中的   。
(5)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黑鲪鱼大量死亡,则日本鳀鱼的数量短时间内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物种;基因
(2)C分解者;捕食
(3)五;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
(4)玉筋鱼
(5)增加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C分解者。
图1中,带鱼以中国毛虾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具有的食物链共有五条: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黑鲪鱼→大型水鸟;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
(4)从表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是:a→c→d→b;对应的食物链为: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因此,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1中某食物链,则d代表图1中的玉筋鱼。
(5)由图1可知,黑鲪鱼以日本鳀鱼为食,如果黑鲪鱼大量死亡,则日本鳀鱼的数量短时间内会由于缺少捕食者而增加。
【分析】图2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甲是初级消费者、乙是次级消费者;②是光合作用、①③是呼吸作用、④是分解作用。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C分解者。
图1中,带鱼以中国毛虾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具有的食物链共有五条: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黑鲪鱼→大型水鸟;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
(4)从表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是:a→c→d→b;对应的食物链为: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因此,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1中某食物链,则d代表图1中的玉筋鱼。
(5)由图1可知,黑鲪鱼以日本鳀鱼为食,如果黑鲪鱼大量死亡,则日本鳀鱼的数量短时间内会由于缺少捕食者而增加。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