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直属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直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七上·茂名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 B.珊瑚虫 C.钟乳石 D.含羞草
2.(2024七上·茂名期末)红树林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3.(2024七上·茂名期末)为了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李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土和干土的量相同 B.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C.两侧放置鼠妇的数量相同 D.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的环境中
4.(2024七上·茂名期末)下列是校园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小麻雀 B.小蜜蜂 C.大肠杆菌 D.龙眼树
5.(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含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丙→甲
C.甲个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丁
6.(2024七上·茂名期末)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呼吁各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共同的家园指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城市生态系统 D.岩石圈
7.(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
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D.向右下移动
8.(2024七上·茂名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错误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C.大幅度下降镜筒——眼睛注视目镜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
9.(2024七上·茂名期末)食用红心火龙果时,手指和舌头会沾上红色,这些红色的汁液来自果肉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10.(2024七上·茂名期末)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11.(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是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简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表示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B.乙图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D.④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2024七上·茂名期末)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荔枝之乡”——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柏桥的荔枝果肉饱满、香甜可口,食后回味无穷。请回答下列小题。
12.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荔枝果实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荔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①由荔枝花的雄蕊发育而来
B.图中的②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C.图中的③主要是营养组织
D.荔枝花的雄蕊花药里有花粉
14.(2024七上·茂名期末)图中表示人体细胞分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2024七上·茂名期末)沉香,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沉香树春季开花,秋季结果,其应属于( )
A.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16.(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是由苔藓和蕨类栽种在山石上形成的小盆景。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盆景最适宜摆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B.这两类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这两类植物都依靠种子繁殖
D.这两类植物植株都矮小且茎内无输导组织
(2024七上·茂名期末)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培养液对草履虫的培养效果,设计了实验,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组 牛奶营养液 300毫升 10℃ 2只
17.草履虫进行运动的结构是( )
A.表膜 B.纤毛 C.食物泡 D.胞肛
18.下列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B.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C.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D.营养液数量统一为500毫升
19.(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B.甲图中的④含有营养物质
C.乙图中的b结构滴加碘液后变成蓝色
D.乙图中d表示胚根
20.(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如图),该实验的变量是( )
编号 实验材料及实验条件
1号 10粒饱满的种子,适量水分,有光照,23℃,充足的空气
2号 10粒饱满的种子,适量水分,无光照,23℃,充足的空气
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空气
21.(2024七上·茂名期末)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阴
C.根部带着一个土坨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叶片
22.(2024七上·茂名期末)园林工人常给树木输液,输液时针头应插入树木中的( )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输导组织 D.营养组织
23.(2024七上·茂名期末)“明前茶,两片芽。”清明前,在茶园采茶的同学发现,绿茶的新叶是叶芽(如图)发育而来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发育成叶 B.②发育成茎
C.③发育成新的芽 D.所有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24.(2024七上·茂名期末)新疆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大,该地冰糖心苹果特别甜脆的原因是( )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25.(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什么气体”的实验。图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A.无机盐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26.(2024七上·茂名期末)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7.(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同学将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放入装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推测其原因是( )
A.叶片正面有角质层 B.叶片正面的颜色比背面浅
C.叶片背面的细胞排列疏松 D.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
28.(2024七上·茂名期末)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
A.促进植物体的呼吸作用
B.利于浇水、施肥、采摘等管理活动
C.使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D.防止植物果实受到地面小动物的损害
29.(2024七上·茂名期末)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B.绿色植物在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0.(2024七上·茂名期末)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降碳、低碳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被频频提及,“双碳”工作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下不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为了方便多用一次性筷子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制作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31.(2024七上·茂名期末)柚子是广东中秋节人们常吃的传统水果,如图为柚子的生长周期。
请回答:
(1)柚子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a萌发时 先突破种皮,发育成 。
(2)b的根尖结构中,幼根的生长要靠 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和靠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c的枝条是由 发育而来。
(3)d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 ,d到e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传粉和 的过程,d中的 (填序号)将会发育成果实,若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柚子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 不足。
32.(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生物小组用薄荷植株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请回答:
(1)甲乙两装置可形成一组 实验。
(2)实验步骤:
①将甲、乙两装置中长势相同的两棵薄荷植株进行 处理一昼夜,目的是 。
②甲装置小烧杯中装入清水,乙装置小烧杯中装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密封甲、乙装置,并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摘取一片叶片放入酒精中 加热,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里。
③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染色,用清水冲洗后观察实验现象,其中乙装置内的叶片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叶片没有产生 。
④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
(3)在“无土栽培”植物时,上图实验装置的培养液中,加入了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氮、磷、 等无机盐。
(4)根据所学的知识,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3.(2024七上·茂名期末)资料一: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微塑料容易吸附在单细胞藻类的表面,吸附、富集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DDT等),大幅提高所在区域的有毒物质浓度。
资料二:如图是部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在海洋的许多浮游动物、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请回答:
(1)资料一提到的微塑料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图中的藻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能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图中提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包括 和 。分析图中的食物网可知,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 。
(3)难以分解的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中体内积累微塑料最多的生物是 ,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 (写出一条即可) 。
34.(2024七上·茂名期末)为了促进青少年走进社会,感受农耕文化的底蕴,某校组织学生开展“快乐农耕”实践活动。根据实践活动内容如图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快乐农耕实践活动
内容
(1)培育秧苗
通常将水稻种子用30-32℃的温水浸泡进行催芽,使水稻种子快速出芽。这体现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 和适宜的 。干瘪的水稻种子不能萌发,原因是 。
(2)播种秧苗
播种之前要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疏松,有利于水稻根部进行 作用。播种时要注意种植密度,过于紧密会影响水稻的 作用。
(3)灌溉排水
水稻根部的 区能吸收水,通过茎中的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水分到叶片,大部分水分主要通过叶片的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
(4)打药施肥
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施肥。稻田里的害虫啃食叶片,造成减产,这体现水稻和害虫的 关系。适当给水稻施加肥料主要目的是提供 ,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生长、繁殖、对环境的适应等,因此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B:珊瑚虫,是一种海洋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呼吸、繁殖、对环境的适应等,因此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C:钟乳石,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矿物质结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需要营养、不能呼吸、不能繁殖等,因此不属于生物,符合题意。
D:含羞草,是一种植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生长、繁殖、对环境的适应等,因此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红树林的根系不仅能够稳固土壤,防止海岸侵蚀,还能减缓海浪冲击,保护海岸线,这正是生物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3.【答案】B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实验设计中,除了实验变量(湿土、干土)外,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湿土和干土的量相同,可以排除土壤湿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由题图实验装置可以看出,一侧放的是湿土,一侧放的是干土,挡板是相同的;因此,实验的变量是水分,B错误。
C.实验设计中,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两侧放置的鼠妇数量应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正确。
D.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的环境中,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小麻雀是鸟类,属于消费者,因为它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正确;B、小蜜蜂是昆虫,同样属于消费者,它以花蜜和花粉为食,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正确;
C、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分解者,它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C不正确;
D、龙眼树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因此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产者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动物和某些寄生植物。分解者是指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
5.【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根据能量流动的规律,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其能量最多,而消费者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逐渐减少。因此,甲是生产者,乙、丙、丁依次是消费者,A正确。
B.根据能量流动的规律,食物链的方向应是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因此,该食物链应该表示为:甲→丙→乙→丁,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通常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富集。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通常越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丁位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所以丁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应该最高,C错误。
D.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食物链中,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且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逐级递减。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富集。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呼吁各国保护的“共同的家园”正是指生物圈,因为它涵盖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的基础。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因此,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在右下方,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显微镜观察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是因为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导致的,即物像在视野中的移动方向与实际玻片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要将物像从视野的某一位置移动到视野中心,需要根据物像的当前位置来判断玻片的移动方向。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当视野较暗时,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和使用凹面镜来增加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从而提高视野亮度,A正确。
B.当物像过小时,可以通过更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来增加放大倍数,使物像变大,B正确。
C.转动粗准焦螺旋,大幅度下降镜筒,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C错误。
D.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所以,镜头污染时,要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9.【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味道和多种颜色的营养物质,红心火龙果的红色汁液是细胞液,来自果肉细胞的液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薄面透明,紧贴细胞壁,故在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透明而黏稠的物质,不停地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液泡:含有细胞液,溶解着酸甜苦等各种味道的物质和各种色素;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10.【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方面来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甲图中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为植物细胞,因此,甲图表示黄瓜表层果肉细胞,A正确。
B.乙图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无叶绿体,B错误。
C.②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C正确。
D.④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答案】12.C
13.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图中:①是果皮,②是种子,③是果皮。
(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株利用,通过茎运到叶,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
(2)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12.荔枝果实是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储存营养、保护种子等功能,因此属于器官层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①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而不是雄蕊。雄蕊主要负责产生花粉,A错误。
B.②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的,B正确。
C.③指的是荔枝的果肉部分,它主要是由营养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果实生长和发育所需,C正确。
D.荔枝花的雄蕊花药里确实有花粉,这是雄蕊的主要功能之一,D正确。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细胞分化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图中①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生长;②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④表示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的过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5.【答案】D
【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沉香树在春季开花,秋季结果,这符合被子植物的典型特征。被子植物的花是其繁殖器官,通过花粉传播完成受精,之后形成种子,种子外有果皮保护,最终形成果实。因此,沉香树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孢
子
植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种
子
植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16.【答案】A
【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偏好潮湿的环境,因为它们的生殖过程需要水的参与,A正确。
B.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用于固定植物体,而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B错误。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通过孢子繁殖,而不是种子,C错误。
D.苔藓植物矮小且茎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 植株比较高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苔藓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2)蕨类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
【答案】17.B
18.C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运动主要依靠体表的纤毛。纤毛的摆动可以推动草履虫在水中移动,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培养液对草履虫的培养效果,变量是营养液的种类,所以甲组(稻草浸出液)和乙组(牛奶营养液)除了营养液的种类不同外,营养液数量、营养液温度以及草履虫数量都应该相同,即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营养液数量统一为500毫升。实验中样本数量过少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甲组和乙组草履虫的数量都应改为20只,所以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19.【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甲图代表的是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用于储存营养物质,A正确。
B.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④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B正确。
C.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b胚乳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C正确。
D.乙图玉米种子的胚包括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D错误。
故选D。
【分析】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a是果皮和种皮、b是胚乳、c是子叶、d是胚芽、e是胚轴、f是胚根。
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只有种皮,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种皮核果皮愈合在一起,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20.【答案】B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从题目给出的实验条件来看,1号和2号实验组的种子数量、水分、温度和空气条件都相同,唯一的不同在于光照条件:1号实验组有光照,而2号实验组无光照。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条件。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1.【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可以减少光照强度,从而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因此A选项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阴,可以避免阳光直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因此B选项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
C.根部带着一个土坨,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护植物的根系,避免根系在移栽过程中受到损伤,从而保证植物能够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提高成活率。这一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C选项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叶片,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面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因此D选项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
故选C。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气孔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22.【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解:据分析知:输导组织有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给植物体“打针输液”,针头应插入树木的输导组织,以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如图:
名称 分布 细胞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 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 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机械组织 分布于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分, 细胞壁厚壁 起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 贯穿于根、茎、叶等处 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 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分生组织 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23.【答案】D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因此,①是幼叶,将来发育成叶,A正确。
B.②是芽轴,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B正确。
C.③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植物的侧芽,C正确。
D.根据发育结果的不同,植物的芽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混合芽将来发育成花和叶,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幼叶,②芽轴,③芽原基。
叶芽的结构:
24.【答案】B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新疆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旺盛,植物能够从空气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合成更多的糖分和有机物。夜晚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这样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就更多。冰糖心苹果特别甜脆,正是由于这种昼夜温差大导致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差异,使得苹果中积累了更多的糖分,从而口感更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5.【答案】C
【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十分旺盛,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种子体内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使瓶中的二氧化碳增多,而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图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产生了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26.【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符合题意。
D.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27.【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将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放入装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这说明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的保卫细胞构成的,它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8.【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用树枝、竹竿等搭架是为了让黄瓜、豆角等能顺着树枝网上长,接受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累积更多的有机物增加产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9.【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是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关键,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则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虽然呼吸作用也参与碳氧循环,但其主要作用是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而非维持碳氧平衡,A错误。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同时释放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输送到叶片,并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还促进了大气中的水循环,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如水、二氧化碳和阳光)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等),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D正确。
故选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提供食物和能量,还通过多种方式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持水循环和碳氧平衡。
30.【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B.为了方便多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大量树木被砍伐,减少森林面积,降低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不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B符合题意。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C不符合题意。
D.制作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可以减少纸张的使用,从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碳中和,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人类活动如能源使用、森林砍伐、工业生产等都会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产生影响。
31.【答案】(1)被子;胚根;根
(2)分生;伸长;芽
(3)雌蕊;受精;②;传粉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1)柚子属于被子植物,这是因为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而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在a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这是植物生长的初始阶段。
(2)b的根尖结构中,幼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目,以及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c的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芽是植物体上未发育的枝条或花的雏形。
(3)d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d花到e果实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传粉和受精的过程,d花中的②子房将会发育成果实,若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柚子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
【分析】图中:①花瓣、②子房、③花药;a种子、b根、c植物体、d花、e果实。
绿色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历的两个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然后形成果实和种子,种子在适官的条件下萌发,长成新的植株,知道开花结果,这就是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结合分析可知,柚子植物体具有花和果实,因此柚子属于被子植物。
a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子,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根尖的根冠起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伸长区是根伸长最快的部分,成熟区有吸收作用。因此b根的根尖结构中,幼根的生长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和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
c植物体的枝条是由叶芽(芽)发育而来。
(3)结合分析可知,d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d花到e果实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传粉和受精的过程,d花中的②子房将会发育成果实,若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柚子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
32.【答案】(1)对照
(2)暗;运走或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水浴;叶绿素;不变蓝;淀粉;二氧化碳
(3)钾
(4)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等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甲乙两装置由于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正常存在,因此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
(2)①需要将甲、乙两装置中长势相同的两棵薄荷植株进行暗处理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运走或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确保实验开始时叶片中不含淀粉,从而准确判断后续实验中淀粉的来源。
②甲装置小烧杯中装入清水(对二氧化碳无影响),乙装置小烧杯中装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密封甲、乙装置,并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摘取一片叶片放入酒精中进行水浴(或隔水)加热。这一步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便于后续观察实验现象。
③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碘液可以与淀粉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因此如果叶片中含有淀粉,则会变蓝。然而,由于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这说明叶片没有产生淀粉。
④ 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因为只有在二氧化碳存在的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3)在“无土栽培”植物时,除了提供必要的水分外,还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其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和延长光照时间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而延长光照时间则可以让植物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同样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提高产量。
【解答】(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甲乙两装置由于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正常存在,因此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
(2)①需要将甲、乙两装置中长势相同的两棵薄荷植株进行暗处理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运走或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确保实验开始时叶片中不含淀粉,从而准确判断后续实验中淀粉的来源。
②甲装置小烧杯中装入清水(对二氧化碳无影响),乙装置小烧杯中装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密封甲、乙装置,并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摘取一片叶片放入酒精中进行水浴(或隔水)加热。这一步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便于后续观察实验现象。
③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碘液可以与淀粉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因此如果叶片中含有淀粉,则会变蓝。然而,由于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这说明叶片没有产生淀粉。
④ 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因为只有在二氧化碳存在的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3)在“无土栽培”植物时,除了提供必要的水分外,还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其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和延长光照时间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而延长光照时间则可以让植物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同样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提高产量。
33.【答案】(1)非生物
(2)生产者;光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竞争
(3)虎鲸;自动调节
(4)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从源头上降低微塑料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同时,加强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废弃物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因此,微塑料属于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因此,除了图中提到的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分析图中的食物网可知,海豹捕食大鱼,二者是捕食关系。同时大鱼和海豹又都以小鱼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所以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因此,难以分解的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中体内积累微塑料最多的生物是虎鲸。
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通过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从源头上降低微塑料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同时,加强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废弃物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微塑料属于非生物因素。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资料二的图中,藻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除了图中提到的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分析图中的食物网可知,海豹捕食大鱼,二者是捕食关系。同时大鱼和海豹又都以小鱼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所以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因此,难以分解的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中体内积累微塑料最多的生物是虎鲸。
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通过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从源头上降低微塑料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同时,加强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废弃物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34.【答案】(1)水分;温度;胚已死亡
(2)呼吸;光合
(3)成熟区;导管;蒸腾
(4)捕食;无机盐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通常将水稻种子用30 32℃的温水浸泡进行催芽,这样做是为了使水稻种子快速出芽。这一措施体现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水分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它可以使种子内的细胞膨胀,为胚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适宜的温度则可以保证种子内的酶能够正常活动,从而推动种子的萌发过程。另外,干瘪的水稻种子由于胚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点,因此不能萌发。
(2)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呼吸作用。播种秧苗前,需要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疏松。这样做有利于水稻根部进行呼吸作用,因为疏松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满足根部细胞呼吸的需要。同时,播种时要注意种植密度,过于紧密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如果种植过密,叶片会相互遮挡,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3)水稻根部的成熟区(或根毛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这里的细胞具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而大部分水分则主要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4)在“打药施肥”环节中,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施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稻田里的害虫啃食叶片,造成减产,这体现了水稻和害虫之间的捕食关系。害虫以水稻为食,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适当给水稻施加肥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无机盐,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分析】(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
(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通常将水稻种子用30 32℃的温水浸泡进行催芽,这样做是为了使水稻种子快速出芽。这一措施体现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水分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它可以使种子内的细胞膨胀,为胚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适宜的温度则可以保证种子内的酶能够正常活动,从而推动种子的萌发过程。另外,干瘪的水稻种子由于胚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点,因此不能萌发。
(2)播种秧苗前,需要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疏松。这样做有利于水稻根部进行呼吸作用,因为疏松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满足根部细胞呼吸的需要。同时,播种时要注意种植密度,过于紧密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如果种植过密,叶片会相互遮挡,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3)水稻根部的成熟区(或根毛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这里的细胞具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而大部分水分则主要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4)在“打药施肥”环节中,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施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稻田里的害虫啃食叶片,造成减产,这体现了水稻和害虫之间的捕食关系。害虫以水稻为食,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适当给水稻施加肥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无机盐,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广东省茂名市直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七上·茂名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 B.珊瑚虫 C.钟乳石 D.含羞草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生长、繁殖、对环境的适应等,因此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B:珊瑚虫,是一种海洋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呼吸、繁殖、对环境的适应等,因此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C:钟乳石,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矿物质结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需要营养、不能呼吸、不能繁殖等,因此不属于生物,符合题意。
D:含羞草,是一种植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生长、繁殖、对环境的适应等,因此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4七上·茂名期末)红树林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红树林的根系不仅能够稳固土壤,防止海岸侵蚀,还能减缓海浪冲击,保护海岸线,这正是生物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3.(2024七上·茂名期末)为了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李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土和干土的量相同 B.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C.两侧放置鼠妇的数量相同 D.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的环境中
【答案】B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实验设计中,除了实验变量(湿土、干土)外,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湿土和干土的量相同,可以排除土壤湿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由题图实验装置可以看出,一侧放的是湿土,一侧放的是干土,挡板是相同的;因此,实验的变量是水分,B错误。
C.实验设计中,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两侧放置的鼠妇数量应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正确。
D.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的环境中,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4.(2024七上·茂名期末)下列是校园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小麻雀 B.小蜜蜂 C.大肠杆菌 D.龙眼树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小麻雀是鸟类,属于消费者,因为它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正确;B、小蜜蜂是昆虫,同样属于消费者,它以花蜜和花粉为食,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正确;
C、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分解者,它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C不正确;
D、龙眼树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因此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产者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动物和某些寄生植物。分解者是指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
5.(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含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丙→甲
C.甲个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丁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根据能量流动的规律,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其能量最多,而消费者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逐渐减少。因此,甲是生产者,乙、丙、丁依次是消费者,A正确。
B.根据能量流动的规律,食物链的方向应是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因此,该食物链应该表示为:甲→丙→乙→丁,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通常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富集。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通常越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丁位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所以丁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应该最高,C错误。
D.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食物链中,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且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逐级递减。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富集。
6.(2024七上·茂名期末)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呼吁各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共同的家园指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城市生态系统 D.岩石圈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呼吁各国保护的“共同的家园”正是指生物圈,因为它涵盖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的基础。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
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D.向右下移动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因此,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在右下方,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显微镜观察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是因为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导致的,即物像在视野中的移动方向与实际玻片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要将物像从视野的某一位置移动到视野中心,需要根据物像的当前位置来判断玻片的移动方向。
8.(2024七上·茂名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错误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C.大幅度下降镜筒——眼睛注视目镜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当视野较暗时,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和使用凹面镜来增加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从而提高视野亮度,A正确。
B.当物像过小时,可以通过更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来增加放大倍数,使物像变大,B正确。
C.转动粗准焦螺旋,大幅度下降镜筒,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C错误。
D.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所以,镜头污染时,要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9.(2024七上·茂名期末)食用红心火龙果时,手指和舌头会沾上红色,这些红色的汁液来自果肉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味道和多种颜色的营养物质,红心火龙果的红色汁液是细胞液,来自果肉细胞的液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薄面透明,紧贴细胞壁,故在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透明而黏稠的物质,不停地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液泡:含有细胞液,溶解着酸甜苦等各种味道的物质和各种色素;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10.(2024七上·茂名期末)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方面来分析。
11.(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是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简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表示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B.乙图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D.④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甲图中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为植物细胞,因此,甲图表示黄瓜表层果肉细胞,A正确。
B.乙图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无叶绿体,B错误。
C.②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C正确。
D.④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2024七上·茂名期末)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荔枝之乡”——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柏桥的荔枝果肉饱满、香甜可口,食后回味无穷。请回答下列小题。
12.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荔枝果实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荔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①由荔枝花的雄蕊发育而来
B.图中的②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C.图中的③主要是营养组织
D.荔枝花的雄蕊花药里有花粉
【答案】12.C
13.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图中:①是果皮,②是种子,③是果皮。
(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株利用,通过茎运到叶,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
(2)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12.荔枝果实是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储存营养、保护种子等功能,因此属于器官层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①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而不是雄蕊。雄蕊主要负责产生花粉,A错误。
B.②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的,B正确。
C.③指的是荔枝的果肉部分,它主要是由营养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果实生长和发育所需,C正确。
D.荔枝花的雄蕊花药里确实有花粉,这是雄蕊的主要功能之一,D正确。
故选A。
14.(2024七上·茂名期末)图中表示人体细胞分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细胞分化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图中①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生长;②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④表示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的过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5.(2024七上·茂名期末)沉香,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沉香树春季开花,秋季结果,其应属于( )
A.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沉香树在春季开花,秋季结果,这符合被子植物的典型特征。被子植物的花是其繁殖器官,通过花粉传播完成受精,之后形成种子,种子外有果皮保护,最终形成果实。因此,沉香树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孢
子
植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种
子
植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16.(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是由苔藓和蕨类栽种在山石上形成的小盆景。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盆景最适宜摆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B.这两类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这两类植物都依靠种子繁殖
D.这两类植物植株都矮小且茎内无输导组织
【答案】A
【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偏好潮湿的环境,因为它们的生殖过程需要水的参与,A正确。
B.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用于固定植物体,而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B错误。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通过孢子繁殖,而不是种子,C错误。
D.苔藓植物矮小且茎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 植株比较高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苔藓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2)蕨类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
(2024七上·茂名期末)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培养液对草履虫的培养效果,设计了实验,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组 牛奶营养液 300毫升 10℃ 2只
17.草履虫进行运动的结构是( )
A.表膜 B.纤毛 C.食物泡 D.胞肛
18.下列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B.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C.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D.营养液数量统一为500毫升
【答案】17.B
18.C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运动主要依靠体表的纤毛。纤毛的摆动可以推动草履虫在水中移动,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培养液对草履虫的培养效果,变量是营养液的种类,所以甲组(稻草浸出液)和乙组(牛奶营养液)除了营养液的种类不同外,营养液数量、营养液温度以及草履虫数量都应该相同,即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营养液数量统一为500毫升。实验中样本数量过少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甲组和乙组草履虫的数量都应改为20只,所以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19.(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B.甲图中的④含有营养物质
C.乙图中的b结构滴加碘液后变成蓝色
D.乙图中d表示胚根
【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甲图代表的是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用于储存营养物质,A正确。
B.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④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B正确。
C.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b胚乳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C正确。
D.乙图玉米种子的胚包括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D错误。
故选D。
【分析】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a是果皮和种皮、b是胚乳、c是子叶、d是胚芽、e是胚轴、f是胚根。
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只有种皮,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种皮核果皮愈合在一起,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20.(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如图),该实验的变量是( )
编号 实验材料及实验条件
1号 10粒饱满的种子,适量水分,有光照,23℃,充足的空气
2号 10粒饱满的种子,适量水分,无光照,23℃,充足的空气
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空气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从题目给出的实验条件来看,1号和2号实验组的种子数量、水分、温度和空气条件都相同,唯一的不同在于光照条件:1号实验组有光照,而2号实验组无光照。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条件。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1.(2024七上·茂名期末)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阴
C.根部带着一个土坨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叶片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可以减少光照强度,从而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因此A选项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阴,可以避免阳光直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因此B选项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
C.根部带着一个土坨,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护植物的根系,避免根系在移栽过程中受到损伤,从而保证植物能够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提高成活率。这一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C选项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叶片,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面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因此D选项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
故选C。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气孔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22.(2024七上·茂名期末)园林工人常给树木输液,输液时针头应插入树木中的( )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输导组织 D.营养组织
【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解:据分析知:输导组织有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给植物体“打针输液”,针头应插入树木的输导组织,以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如图:
名称 分布 细胞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 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 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机械组织 分布于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分, 细胞壁厚壁 起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 贯穿于根、茎、叶等处 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 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分生组织 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23.(2024七上·茂名期末)“明前茶,两片芽。”清明前,在茶园采茶的同学发现,绿茶的新叶是叶芽(如图)发育而来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发育成叶 B.②发育成茎
C.③发育成新的芽 D.所有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答案】D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因此,①是幼叶,将来发育成叶,A正确。
B.②是芽轴,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B正确。
C.③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植物的侧芽,C正确。
D.根据发育结果的不同,植物的芽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混合芽将来发育成花和叶,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幼叶,②芽轴,③芽原基。
叶芽的结构:
24.(2024七上·茂名期末)新疆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大,该地冰糖心苹果特别甜脆的原因是( )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答案】B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新疆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旺盛,植物能够从空气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合成更多的糖分和有机物。夜晚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这样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就更多。冰糖心苹果特别甜脆,正是由于这种昼夜温差大导致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差异,使得苹果中积累了更多的糖分,从而口感更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5.(2024七上·茂名期末)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什么气体”的实验。图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A.无机盐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十分旺盛,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种子体内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使瓶中的二氧化碳增多,而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图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产生了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26.(2024七上·茂名期末)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符合题意。
D.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27.(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同学将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放入装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推测其原因是( )
A.叶片正面有角质层 B.叶片正面的颜色比背面浅
C.叶片背面的细胞排列疏松 D.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
【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将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放入装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这说明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的保卫细胞构成的,它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8.(2024七上·茂名期末)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
A.促进植物体的呼吸作用
B.利于浇水、施肥、采摘等管理活动
C.使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D.防止植物果实受到地面小动物的损害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用树枝、竹竿等搭架是为了让黄瓜、豆角等能顺着树枝网上长,接受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累积更多的有机物增加产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9.(2024七上·茂名期末)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B.绿色植物在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是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关键,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则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虽然呼吸作用也参与碳氧循环,但其主要作用是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而非维持碳氧平衡,A错误。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同时释放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输送到叶片,并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还促进了大气中的水循环,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如水、二氧化碳和阳光)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等),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D正确。
故选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提供食物和能量,还通过多种方式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持水循环和碳氧平衡。
30.(2024七上·茂名期末)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降碳、低碳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被频频提及,“双碳”工作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下不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为了方便多用一次性筷子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制作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B.为了方便多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大量树木被砍伐,减少森林面积,降低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不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B符合题意。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C不符合题意。
D.制作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可以减少纸张的使用,从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碳中和,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人类活动如能源使用、森林砍伐、工业生产等都会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产生影响。
31.(2024七上·茂名期末)柚子是广东中秋节人们常吃的传统水果,如图为柚子的生长周期。
请回答:
(1)柚子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a萌发时 先突破种皮,发育成 。
(2)b的根尖结构中,幼根的生长要靠 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和靠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c的枝条是由 发育而来。
(3)d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 ,d到e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传粉和 的过程,d中的 (填序号)将会发育成果实,若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柚子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 不足。
【答案】(1)被子;胚根;根
(2)分生;伸长;芽
(3)雌蕊;受精;②;传粉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1)柚子属于被子植物,这是因为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而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在a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这是植物生长的初始阶段。
(2)b的根尖结构中,幼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目,以及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c的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芽是植物体上未发育的枝条或花的雏形。
(3)d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d花到e果实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传粉和受精的过程,d花中的②子房将会发育成果实,若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柚子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
【分析】图中:①花瓣、②子房、③花药;a种子、b根、c植物体、d花、e果实。
绿色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历的两个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然后形成果实和种子,种子在适官的条件下萌发,长成新的植株,知道开花结果,这就是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结合分析可知,柚子植物体具有花和果实,因此柚子属于被子植物。
a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子,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根尖的根冠起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伸长区是根伸长最快的部分,成熟区有吸收作用。因此b根的根尖结构中,幼根的生长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和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
c植物体的枝条是由叶芽(芽)发育而来。
(3)结合分析可知,d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d花到e果实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传粉和受精的过程,d花中的②子房将会发育成果实,若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柚子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
32.(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生物小组用薄荷植株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请回答:
(1)甲乙两装置可形成一组 实验。
(2)实验步骤:
①将甲、乙两装置中长势相同的两棵薄荷植株进行 处理一昼夜,目的是 。
②甲装置小烧杯中装入清水,乙装置小烧杯中装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密封甲、乙装置,并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摘取一片叶片放入酒精中 加热,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里。
③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染色,用清水冲洗后观察实验现象,其中乙装置内的叶片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叶片没有产生 。
④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
(3)在“无土栽培”植物时,上图实验装置的培养液中,加入了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氮、磷、 等无机盐。
(4)根据所学的知识,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对照
(2)暗;运走或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水浴;叶绿素;不变蓝;淀粉;二氧化碳
(3)钾
(4)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等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甲乙两装置由于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正常存在,因此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
(2)①需要将甲、乙两装置中长势相同的两棵薄荷植株进行暗处理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运走或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确保实验开始时叶片中不含淀粉,从而准确判断后续实验中淀粉的来源。
②甲装置小烧杯中装入清水(对二氧化碳无影响),乙装置小烧杯中装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密封甲、乙装置,并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摘取一片叶片放入酒精中进行水浴(或隔水)加热。这一步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便于后续观察实验现象。
③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碘液可以与淀粉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因此如果叶片中含有淀粉,则会变蓝。然而,由于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这说明叶片没有产生淀粉。
④ 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因为只有在二氧化碳存在的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3)在“无土栽培”植物时,除了提供必要的水分外,还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其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和延长光照时间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而延长光照时间则可以让植物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同样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提高产量。
【解答】(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甲乙两装置由于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正常存在,因此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
(2)①需要将甲、乙两装置中长势相同的两棵薄荷植株进行暗处理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运走或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确保实验开始时叶片中不含淀粉,从而准确判断后续实验中淀粉的来源。
②甲装置小烧杯中装入清水(对二氧化碳无影响),乙装置小烧杯中装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密封甲、乙装置,并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摘取一片叶片放入酒精中进行水浴(或隔水)加热。这一步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便于后续观察实验现象。
③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碘液可以与淀粉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因此如果叶片中含有淀粉,则会变蓝。然而,由于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这说明叶片没有产生淀粉。
④ 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因为只有在二氧化碳存在的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3)在“无土栽培”植物时,除了提供必要的水分外,还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其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和延长光照时间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而延长光照时间则可以让植物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同样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提高产量。
33.(2024七上·茂名期末)资料一: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微塑料容易吸附在单细胞藻类的表面,吸附、富集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DDT等),大幅提高所在区域的有毒物质浓度。
资料二:如图是部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在海洋的许多浮游动物、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请回答:
(1)资料一提到的微塑料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图中的藻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能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图中提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包括 和 。分析图中的食物网可知,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 。
(3)难以分解的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中体内积累微塑料最多的生物是 ,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 (写出一条即可) 。
【答案】(1)非生物
(2)生产者;光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竞争
(3)虎鲸;自动调节
(4)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从源头上降低微塑料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同时,加强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废弃物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因此,微塑料属于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因此,除了图中提到的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分析图中的食物网可知,海豹捕食大鱼,二者是捕食关系。同时大鱼和海豹又都以小鱼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所以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因此,难以分解的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中体内积累微塑料最多的生物是虎鲸。
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通过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从源头上降低微塑料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同时,加强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废弃物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微塑料属于非生物因素。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资料二的图中,藻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除了图中提到的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分析图中的食物网可知,海豹捕食大鱼,二者是捕食关系。同时大鱼和海豹又都以小鱼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所以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因此,难以分解的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中体内积累微塑料最多的生物是虎鲸。
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通过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从源头上降低微塑料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同时,加强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废弃物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34.(2024七上·茂名期末)为了促进青少年走进社会,感受农耕文化的底蕴,某校组织学生开展“快乐农耕”实践活动。根据实践活动内容如图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快乐农耕实践活动
内容
(1)培育秧苗
通常将水稻种子用30-32℃的温水浸泡进行催芽,使水稻种子快速出芽。这体现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 和适宜的 。干瘪的水稻种子不能萌发,原因是 。
(2)播种秧苗
播种之前要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疏松,有利于水稻根部进行 作用。播种时要注意种植密度,过于紧密会影响水稻的 作用。
(3)灌溉排水
水稻根部的 区能吸收水,通过茎中的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水分到叶片,大部分水分主要通过叶片的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
(4)打药施肥
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施肥。稻田里的害虫啃食叶片,造成减产,这体现水稻和害虫的 关系。适当给水稻施加肥料主要目的是提供 ,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答案】(1)水分;温度;胚已死亡
(2)呼吸;光合
(3)成熟区;导管;蒸腾
(4)捕食;无机盐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通常将水稻种子用30 32℃的温水浸泡进行催芽,这样做是为了使水稻种子快速出芽。这一措施体现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水分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它可以使种子内的细胞膨胀,为胚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适宜的温度则可以保证种子内的酶能够正常活动,从而推动种子的萌发过程。另外,干瘪的水稻种子由于胚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点,因此不能萌发。
(2)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呼吸作用。播种秧苗前,需要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疏松。这样做有利于水稻根部进行呼吸作用,因为疏松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满足根部细胞呼吸的需要。同时,播种时要注意种植密度,过于紧密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如果种植过密,叶片会相互遮挡,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3)水稻根部的成熟区(或根毛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这里的细胞具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而大部分水分则主要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4)在“打药施肥”环节中,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施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稻田里的害虫啃食叶片,造成减产,这体现了水稻和害虫之间的捕食关系。害虫以水稻为食,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适当给水稻施加肥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无机盐,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分析】(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
(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通常将水稻种子用30 32℃的温水浸泡进行催芽,这样做是为了使水稻种子快速出芽。这一措施体现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水分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它可以使种子内的细胞膨胀,为胚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适宜的温度则可以保证种子内的酶能够正常活动,从而推动种子的萌发过程。另外,干瘪的水稻种子由于胚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点,因此不能萌发。
(2)播种秧苗前,需要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疏松。这样做有利于水稻根部进行呼吸作用,因为疏松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满足根部细胞呼吸的需要。同时,播种时要注意种植密度,过于紧密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如果种植过密,叶片会相互遮挡,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3)水稻根部的成熟区(或根毛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这里的细胞具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而大部分水分则主要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4)在“打药施肥”环节中,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施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稻田里的害虫啃食叶片,造成减产,这体现了水稻和害虫之间的捕食关系。害虫以水稻为食,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适当给水稻施加肥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无机盐,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