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一2025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生物试卷
第1卷(选择题:1-10每题3分,11-15每题4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素但可将C0,和H,0合成糖类
钥随脱
B.可用抑制原核生物细胞壁合成的头孢来治疗支原体肺炎
纽胞质
DNA
C.蓝细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能得到五种有机物
核塘
D.原核细胞环状DNA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也没有游离的磷酸
RNA
基团
2、关于实验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之休结构榄料
A.甲紫染液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仍无法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艾弗里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及“卡门和售宾证明光合作用中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
来自水”均属于对照实验
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实验中涉及使用酒精只有一次,即洗去卡诺氏液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浑浊
3、人体内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葡萄糖的模
式图,图乙为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并转运葡萄糖的模式图。据图推测正确的是()
葡萄糖分子
组织细
个状态A←→状态B
胞间隙
小肠上皮细胞?肠腔创
膜外侧
8°。°
A。
0
浓度
葡萄糖生
梯度」
Na
膜内
-ATP◆
Na"
ADP
载体
名
A甲中细胞内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丙酮酸需要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供能
B.乙中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排出Na消耗的能量都直接来自ATP的水解
C.甲、乙中的转运蛋白在吸收葡萄糖时均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甲、乙中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不同的根原团是组成两种转运蛋白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等不同导致的
4、将某植物放在透明且密闭的容器内,并在适宜条件下培
养。测得植物吸收和产生C02的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
00交换的相对值/(g·h)
关叙述错误的是。)
0
一—00,的吸收速率
A.T,时刻,该植物会释放02到容器内
…00,的产生速率
B.T2时刻,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积累有桃物
C,T~T3时间段内,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
T
时间
D.T,时刻之后,密闭容器中的C02浓度保持不变
高三生物第1页,共8页
5、研究表明,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核孔复合物蛋白NUP88结
G
合后,可加快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到后期的转化,促进细胞增殖,
具体机理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GS址少!
A.GS与NUP88的结合可促进APC/C与cdc20结合,进而促进着丝粒
分裂
a记20
B.不增殖的细胞或GS表达量少的细胞中,GS与NUP88不结合
+)
APCIO
M
C.若正常细胞中GS基因过量表达,则细胞周期时长可能会缩短
创朗
D.有丝分裂中期,GS通过核乱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隙的选择透过性
在:+)代表促进,(-)代数抑制
6、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细胞中无氯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
谢途径如图1所示。为探究C2对淹水处理的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
计丙组为实验组,甲、乙药为对照组,其中甲组是正常生长的幼苗,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H活性
A.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过程中,
内酮酸
圆DH话性
利用NADH的能量合成ATP
LDHS避
c0,
三即
B.乙组辣椒幼苗根细胞产生乳酸的
乙醛
60
5
速率大于产生乙醇的速率
ADH
40
NAD
-NADH-
NAD
20
C.丙组的处理方式是选择生长状态
0
乳微
乙醇
内
一致的辣椒幼苗进行淹水处理
图1
图2
D.淹水时Ca影响ADH、LDH的活性,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造成的伤害
7、某二倍体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每个染色体组内有7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
体。在观察该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时发现,某增殖细胞内有16条染色体,呈现8种不同的
形态。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增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增殖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可能是减数分裂
B.该增殖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1条X和1条Y染色体
C.
若该增殖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
D.该增殖细胞内染色体上的DNA总数是16或者32
8、科学家用两种杀虫剂单独或混合处理野生型和抗性致倦库蚊,杀虫剂造成的死亡率结果
如图,不正确的是(
死亡率
死亡串
1.0-
1.0-
0.76
075-
D氨基甲融酯类茶虫剂
●除虫菊窗类杀虫剂
0.50
0.50
▲?合使用
025-
026-
0.00f
0
10020n1040w0600
(ng/mg)0.o0
00
(g如g)
1020304050
田1
图2
A.图1表示对野生型致倦库蚊的处理结果
B.致倦库蚊抗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不同种类的杀虫剂间隔使用可能会延缓致倦库蚊抗药性的发展
D.
抗性致倦库蚊基因检测史发现多种抗性基因,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高三生物第2页,共8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