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鹦鹉学舌 C.蚂蚁觅食 D.蜜蜂筑巢
2.(2024八上·花溪期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鹰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3.(2024八上·花溪期中)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校运会上,小刚同学在100米比赛跑步的过程中,他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是(  )
A.都持续收缩
B.都持续舒张
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
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4.(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鲨鱼——游泳 B.猎豹一一奔跑
C.袋鼠——跳跃 D.鸵鸟——飞行
5.(2024八上·花溪期中)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②覆盖在关节表面,是骨骼肌
B.肌腱可绕过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C.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D.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6.(2024八上·花溪期中)动物都有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动物运动的意义是(  )
①寻觅食物②躲避敌害③繁殖后代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24八上·花溪期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惊艳了世界。中国短道速滑队在2月5日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荣获北京冬奥会中国队第一枚金牌。从运动系统来看,运动健儿们出色完成比赛的动力来自(  )
A.肌肉 B.骨 C.骨骼 D.关节
8.(2024八上·花溪期中)“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9.(2024八上·花溪期中)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孔雀开屏 B.候鸟迁徙 C.蜘蛛结网 D.老马识途
10.(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诗句中,哪句体现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1.(2024八上·花溪期中)某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时获取了如表所示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0秒 54秒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做重复实验时应取另一只小鼠进行
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D.用时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强
12.(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学习行为越简单,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的一系列行为有利于它们生活和繁殖后代
13.(2024八上·花溪期中)观察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雌娥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娥进行交配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
D.萤火虫发光
14.(2024八上·花溪期中)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时会发出不同叫声,其他猴随之做出不同反应,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猴群具有社会行为 B.不同叫声都是先天性行为
C.不同的叫声起信息交流作用 D.该猴群内部有明确分工
15.(2024八上·花溪期中)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有着特有的交流方式,蚂蚁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是(  )
A.声音 B.表情 C.气味 D.舞蹈
16.(2024八上·花溪期中)利用椋鸟防治蝗虫,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的重要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7.(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
A.猴子吃野果,能帮助植物传粉
B.青蛙捕捉害虫,不利于稻田生态平衡的维持
C.蚜虫吮吸植物汁液,能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D.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8.(2024八上·花溪期中)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国队破纪录、夺金成为常态,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请据图联系有关知识作答。
(1)图甲中,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身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刺激相应的   收缩,牵拉着   绕着   活动从而完成起跑。跑步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图乙为关节示意图,运动强度长期过大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导致[④]   磨损,骨质暴露,引起疼痛,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如果损伤严重,还需要用人工关节代替受损关节,即替换[③]   和[⑤]   ,保证运动员正常生活。
(3)图丙中,体操运动员做引体向上到达最高点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背阔肌收缩,双臂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
(4)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传统强项,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行为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是由   决定的。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乒乓球运动属于   行为。
19.(2024八上·花溪期中)观察如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看,图中①属于   行为,④属于   行为。
(2)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③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   决定的;②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20.(2024八上·花溪期中)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1)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   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作为   者,直接或间接以   为食,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   ,同时也产生   、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   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后,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   。
(3)动物可以帮助植物   ,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也可以帮助植物传播   ,有利于扩大植物的   。
21.(2024八上·花溪期中)分析下列探究实验,确定动物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行为并回答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胡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胡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胡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胡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胡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低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   决定的。
(2)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可以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填“强”或“弱”)。
(3)动物的各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   和种族的   。
(4)胡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胡蜂具有   行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蜘蛛结网、蚂蚁觅食和蜜蜂筑巢都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经过学习的新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3.【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BD、运动时,附着在相邻骨上的两组肌肉是交替进行的,跑步时,下肢的动作和上肢屈肘、伸肘的动作一样, 一组肌肉收缩,另一组就舒张。 可见,A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不符合实际,是两组肌肉配合活动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4.【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鲨鱼是海洋生物,其流线型的身体和强有力的鳍使它能够高效地在水中游动,因此,鲨鱼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游泳,A正确。
B.猎豹是陆地上的顶级捕食者,其长而有力的四肢和轻盈的身体结构使它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奔跑,因此,猎豹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奔跑,B正确。
C.袋鼠的后肢特别发达,能够进行强有力的跳跃,这是它们在开阔的草原上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袋鼠的主要运动方式是跳跃,C正确。
D.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但它们的翅膀相对较小,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身体进行飞行。相反,鸵鸟的长腿和强壮的肌肉使它们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奔跑,因此,鸵鸟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奔跑而非飞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 重要特征。通过运动,动物能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 食物、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
5.【答案】A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结构②实际上是关节囊,它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包裹着关节,而不是骨骼肌。骨骼肌是附着在骨上的肌肉组织,通过肌腱与骨相连,错误;B、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的组织,确实可以绕过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从而实现肌肉对骨的牵拉作用,正确;
C、骨骼是由多块骨通过关节、韧带等组织相连而成的,关节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正确;
D、结构③是关节腔,其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6.【答案】A
【知识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 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飞翔等。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故答案为:A。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8.【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题目中“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在产卵,属于昆虫的繁殖行为,为一种先天性行为.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9.【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C.孔雀开屏、候鸟迁徙、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得来的行为,因此与“猴子骑车”都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老马识途等。
10.【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蜜蜂具有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体现的是鸟类的育雏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鸭能感知水温变化,不能体现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蛙鸣叫属于求偶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11.【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做重复实验时应取另一只小鼠进行,B不符合题意。
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C符合题意。
D.小鼠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其学习能力越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2.【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动物的行为会受环境的影响,一旦环境改变了,其行为也会随之变化,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所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动物等级越低,学习能力越差,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差,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孔雀开屏、大雁迁徙、蜜蜂采蜜、猎豹奔跑,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等等,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照其获得途径,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
13.【答案】A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这是乌贼的捕食行为,属于个体的生存策略,不涉及与其他乌贼的信息交流,A错误。
B.“雌娥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娥进行交配”这是雌性动物通过释放化学信号吸引异性进行繁殖的行为,属于动物“语言”的一种形式,B正确。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交流,C正确。
D.“萤火虫发光”是通过光信号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语言”指的是动物之间用于交流信息的行为或信号,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形式。这些信号可以是动作、声音、气味、颜色变化等,用于传递关于食物、危险、求偶、领地等信息。
14.【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D.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时会发出不同叫声,其他猴随之做出不同反应,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等级制度,具有社会行为,AD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能发出不同的报警声,告知同类危险的情况,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也称后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长尾猴发现蛇、豹或鹰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信息,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5.【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蚂蚁之间进行交流的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气味。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6.【答案】A
【知识点】生物防治
【解析】【解答】利用椋鸟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说明它们都是食物链上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生物的变化.可见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去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7.【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猴子吃野果后,种子通常不会被消化,而是随粪便排出,这有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但并不直接帮助植物传粉,A错误。
B.青蛙捕捉害虫,实际上有助于控制害虫的数量,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B错误。
C.蚜虫吮吸植物汁液,会给植物造成伤害,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并不会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C错误。
D.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8.【答案】(1)肌肉;骨;关节;消化
(2)关节软骨;关节头;关节窝
(3)收缩
(4)遗传物质;学习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如图甲,完成该动作产生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它两端靠肌腱附在相邻的骨上,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动作。因此图甲中,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身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刺激相应的骨骼肌收缩,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完成起跑。短跑所需能量主要由肌细胞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因此,还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长期负重或剧烈运动会造成关节头上的④关节软骨磨损,骨质暴露,疼痛难忍。如果损伤严重,还需要用人工关节代替受损关节,人工关节可替代受损的③关节头和⑤关节窝。
(3)在做引体向上过程中,背阔肌收缩带动身体上升,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松,肱三头肌舒张。
(4)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行为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乒乓球运动需要通过后天学习与练习获得,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乒乓球运动属于学习行为。
【分析】 图乙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如图甲,完成该动作产生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它两端靠肌腱附在相邻的骨上,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动作。因此图甲中,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身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刺激相应的骨骼肌收缩,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完成起跑。
短跑需要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肌细胞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细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由呼吸系统提供、有机物由消化系统提供、氧气和有机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因此短跑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长期负重或剧烈运动会造成关节头上的④关节软骨磨损,骨质暴露,疼痛难忍。如果损伤严重,还需要用人工关节代替受损关节,人工关节可替代受损的③关节头和⑤关节窝。
(3)在做引体向上过程中,背阔肌收缩带动身体上升,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松,肱三头肌舒张。
(4)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行为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乒乓球运动需要通过后天学习与练习获得,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乒乓球运动属于学习行为。
19.【答案】(1)捕食;防御
(2)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生活经验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捕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图中①是捕食行为,狮子抓捕斑马,这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行为。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④枯叶蝶形似枯叶,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拟态,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图中③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②狗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分析】(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因此,图中①狮子抓捕斑马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觅食行为;④枯叶蝶形似枯叶,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拟态,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因此,图中③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②狗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20.【答案】(1)生态
(2)消费;植物;能量;二氧化碳;生产;循环
(3)传粉;种子;分布范围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④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如有人开始大量捕杀野兔,长此以往野兔数量减少,牧草数量增加。因此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21.【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弱
(3)生存;延续
(4)社会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①②③显示,蟾蜍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会立即捕食小蝗虫和盗虻,这表明捕食行为是蟾蜍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实验⑤显示,当蟾蜍被胡蜂蛰后,再次遇到胡蜂时会避开,这表明蟾蜍通过经验学习到了胡蜂的威胁,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由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弱。
(3)动物的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4)胡蜂群体中的不同成员(如雄蜂、工蜂和蜂王)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种群体内部协作的现象体现了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指的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蟾蜍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学习行为,这是受环境的影响,通过 生活经验和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由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弱。
(3)动物的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4)胡蜂群体中的不同成员(如雄蜂、工蜂和蜂王)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种群体内部协作的现象体现了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指的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鹦鹉学舌 C.蚂蚁觅食 D.蜜蜂筑巢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蜘蛛结网、蚂蚁觅食和蜜蜂筑巢都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经过学习的新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2024八上·花溪期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鹰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3.(2024八上·花溪期中)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校运会上,小刚同学在100米比赛跑步的过程中,他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是(  )
A.都持续收缩
B.都持续舒张
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
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BD、运动时,附着在相邻骨上的两组肌肉是交替进行的,跑步时,下肢的动作和上肢屈肘、伸肘的动作一样, 一组肌肉收缩,另一组就舒张。 可见,A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不符合实际,是两组肌肉配合活动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4.(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鲨鱼——游泳 B.猎豹一一奔跑
C.袋鼠——跳跃 D.鸵鸟——飞行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鲨鱼是海洋生物,其流线型的身体和强有力的鳍使它能够高效地在水中游动,因此,鲨鱼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游泳,A正确。
B.猎豹是陆地上的顶级捕食者,其长而有力的四肢和轻盈的身体结构使它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奔跑,因此,猎豹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奔跑,B正确。
C.袋鼠的后肢特别发达,能够进行强有力的跳跃,这是它们在开阔的草原上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袋鼠的主要运动方式是跳跃,C正确。
D.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但它们的翅膀相对较小,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身体进行飞行。相反,鸵鸟的长腿和强壮的肌肉使它们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奔跑,因此,鸵鸟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奔跑而非飞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 重要特征。通过运动,动物能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 食物、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
5.(2024八上·花溪期中)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②覆盖在关节表面,是骨骼肌
B.肌腱可绕过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C.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D.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答案】A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结构②实际上是关节囊,它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包裹着关节,而不是骨骼肌。骨骼肌是附着在骨上的肌肉组织,通过肌腱与骨相连,错误;B、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的组织,确实可以绕过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从而实现肌肉对骨的牵拉作用,正确;
C、骨骼是由多块骨通过关节、韧带等组织相连而成的,关节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正确;
D、结构③是关节腔,其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6.(2024八上·花溪期中)动物都有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动物运动的意义是(  )
①寻觅食物②躲避敌害③繁殖后代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 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飞翔等。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2024八上·花溪期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惊艳了世界。中国短道速滑队在2月5日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荣获北京冬奥会中国队第一枚金牌。从运动系统来看,运动健儿们出色完成比赛的动力来自(  )
A.肌肉 B.骨 C.骨骼 D.关节
【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故答案为:A。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8.(2024八上·花溪期中)“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题目中“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在产卵,属于昆虫的繁殖行为,为一种先天性行为.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9.(2024八上·花溪期中)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孔雀开屏 B.候鸟迁徙 C.蜘蛛结网 D.老马识途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C.孔雀开屏、候鸟迁徙、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得来的行为,因此与“猴子骑车”都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老马识途等。
10.(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诗句中,哪句体现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蜜蜂具有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体现的是鸟类的育雏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鸭能感知水温变化,不能体现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蛙鸣叫属于求偶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11.(2024八上·花溪期中)某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时获取了如表所示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0秒 54秒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做重复实验时应取另一只小鼠进行
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D.用时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做重复实验时应取另一只小鼠进行,B不符合题意。
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C符合题意。
D.小鼠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其学习能力越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2.(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学习行为越简单,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的一系列行为有利于它们生活和繁殖后代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动物的行为会受环境的影响,一旦环境改变了,其行为也会随之变化,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所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动物等级越低,学习能力越差,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差,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孔雀开屏、大雁迁徙、蜜蜂采蜜、猎豹奔跑,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等等,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照其获得途径,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
13.(2024八上·花溪期中)观察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雌娥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娥进行交配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
D.萤火虫发光
【答案】A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这是乌贼的捕食行为,属于个体的生存策略,不涉及与其他乌贼的信息交流,A错误。
B.“雌娥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娥进行交配”这是雌性动物通过释放化学信号吸引异性进行繁殖的行为,属于动物“语言”的一种形式,B正确。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交流,C正确。
D.“萤火虫发光”是通过光信号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语言”指的是动物之间用于交流信息的行为或信号,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形式。这些信号可以是动作、声音、气味、颜色变化等,用于传递关于食物、危险、求偶、领地等信息。
14.(2024八上·花溪期中)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时会发出不同叫声,其他猴随之做出不同反应,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猴群具有社会行为 B.不同叫声都是先天性行为
C.不同的叫声起信息交流作用 D.该猴群内部有明确分工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D.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时会发出不同叫声,其他猴随之做出不同反应,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等级制度,具有社会行为,AD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能发出不同的报警声,告知同类危险的情况,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也称后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长尾猴发现蛇、豹或鹰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信息,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5.(2024八上·花溪期中)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有着特有的交流方式,蚂蚁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是(  )
A.声音 B.表情 C.气味 D.舞蹈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蚂蚁之间进行交流的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气味。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6.(2024八上·花溪期中)利用椋鸟防治蝗虫,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的重要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防治
【解析】【解答】利用椋鸟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说明它们都是食物链上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生物的变化.可见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去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7.(2024八上·花溪期中)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
A.猴子吃野果,能帮助植物传粉
B.青蛙捕捉害虫,不利于稻田生态平衡的维持
C.蚜虫吮吸植物汁液,能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D.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猴子吃野果后,种子通常不会被消化,而是随粪便排出,这有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但并不直接帮助植物传粉,A错误。
B.青蛙捕捉害虫,实际上有助于控制害虫的数量,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B错误。
C.蚜虫吮吸植物汁液,会给植物造成伤害,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并不会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C错误。
D.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8.(2024八上·花溪期中)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国队破纪录、夺金成为常态,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请据图联系有关知识作答。
(1)图甲中,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身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刺激相应的   收缩,牵拉着   绕着   活动从而完成起跑。跑步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图乙为关节示意图,运动强度长期过大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导致[④]   磨损,骨质暴露,引起疼痛,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如果损伤严重,还需要用人工关节代替受损关节,即替换[③]   和[⑤]   ,保证运动员正常生活。
(3)图丙中,体操运动员做引体向上到达最高点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背阔肌收缩,双臂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
(4)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传统强项,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行为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是由   决定的。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乒乓球运动属于   行为。
【答案】(1)肌肉;骨;关节;消化
(2)关节软骨;关节头;关节窝
(3)收缩
(4)遗传物质;学习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如图甲,完成该动作产生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它两端靠肌腱附在相邻的骨上,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动作。因此图甲中,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身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刺激相应的骨骼肌收缩,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完成起跑。短跑所需能量主要由肌细胞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因此,还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长期负重或剧烈运动会造成关节头上的④关节软骨磨损,骨质暴露,疼痛难忍。如果损伤严重,还需要用人工关节代替受损关节,人工关节可替代受损的③关节头和⑤关节窝。
(3)在做引体向上过程中,背阔肌收缩带动身体上升,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松,肱三头肌舒张。
(4)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行为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乒乓球运动需要通过后天学习与练习获得,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乒乓球运动属于学习行为。
【分析】 图乙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如图甲,完成该动作产生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它两端靠肌腱附在相邻的骨上,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动作。因此图甲中,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身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刺激相应的骨骼肌收缩,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完成起跑。
短跑需要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肌细胞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细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由呼吸系统提供、有机物由消化系统提供、氧气和有机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因此短跑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长期负重或剧烈运动会造成关节头上的④关节软骨磨损,骨质暴露,疼痛难忍。如果损伤严重,还需要用人工关节代替受损关节,人工关节可替代受损的③关节头和⑤关节窝。
(3)在做引体向上过程中,背阔肌收缩带动身体上升,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松,肱三头肌舒张。
(4)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行为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乒乓球运动需要通过后天学习与练习获得,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乒乓球运动属于学习行为。
19.(2024八上·花溪期中)观察如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看,图中①属于   行为,④属于   行为。
(2)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③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   决定的;②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答案】(1)捕食;防御
(2)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生活经验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捕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图中①是捕食行为,狮子抓捕斑马,这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行为。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④枯叶蝶形似枯叶,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拟态,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图中③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②狗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分析】(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因此,图中①狮子抓捕斑马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觅食行为;④枯叶蝶形似枯叶,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拟态,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因此,图中③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②狗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20.(2024八上·花溪期中)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1)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   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作为   者,直接或间接以   为食,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   ,同时也产生   、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   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后,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   。
(3)动物可以帮助植物   ,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也可以帮助植物传播   ,有利于扩大植物的   。
【答案】(1)生态
(2)消费;植物;能量;二氧化碳;生产;循环
(3)传粉;种子;分布范围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④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如有人开始大量捕杀野兔,长此以往野兔数量减少,牧草数量增加。因此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21.(2024八上·花溪期中)分析下列探究实验,确定动物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行为并回答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胡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胡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胡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胡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胡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低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   决定的。
(2)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可以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填“强”或“弱”)。
(3)动物的各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   和种族的   。
(4)胡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胡蜂具有   行为。
【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弱
(3)生存;延续
(4)社会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①②③显示,蟾蜍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会立即捕食小蝗虫和盗虻,这表明捕食行为是蟾蜍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实验⑤显示,当蟾蜍被胡蜂蛰后,再次遇到胡蜂时会避开,这表明蟾蜍通过经验学习到了胡蜂的威胁,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由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弱。
(3)动物的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4)胡蜂群体中的不同成员(如雄蜂、工蜂和蜂王)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种群体内部协作的现象体现了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指的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蟾蜍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学习行为,这是受环境的影响,通过 生活经验和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由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弱。
(3)动物的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4)胡蜂群体中的不同成员(如雄蜂、工蜂和蜂王)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种群体内部协作的现象体现了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指的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