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名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1.(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
【知识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若要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开始捕获。由图可知甲、乙、丙点的种群增长速率没有达到最大值,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2,不适合捕获。而丁点时的种群数量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的种群数量降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选择丁点合适,分析得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2.(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一些兽类具有领域行为,动物个体或家庭通过划分地盘把种群占有的空间、资源分配给成员,领域空间的大小与机体的能量需求、成员数量等有关。繁殖季雄性会驱逐同性,独占并保卫自己的领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领域行为可以通过降低种内竞争来保证种群数量
B.领域行为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C.领域行为与空间、资源数量有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与草食动物相比,同等体重的肉食动物个体占据的领域空间更小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
【解析】【解答】A、领域行为可以通过降低种内竞争来保证种群数量,因为一些兽类具有领域行为,动物个体或家庭通过划分地盘把种群占有的空间、资源分配给成员,领域空间的大小与机体的能量需求、成员数量等有关,A正确;
B、领域行为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为出生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
C、领域行为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肉食动物占据的营养级更高,增加同样体重比草食动物消耗的能量更多,因此与草食动物相比,同等体重的肉食动物个体占据的领域空间更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②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③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③迁入和迁出率: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以下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的动物善于攀缘生活
B.草原动物多善于挖洞或奔跑
C.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
D.苔原植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主要类型
【解析】【解答】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的动物善于攀缘生活,90%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A正确;
B、草原动物多善于挖洞或奔跑,可适应草原上地势平坦的特点,B正确;
C、动物的冬眠是对寒冷的适应,荒漠动物一般不会在雨季进入冬眠,会在冬季进入冬眠,C错误;
D、苔原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基于不同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和功能特点,将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功能群:禾草、豆科和杂草。由于过度放牧导致适口性较好的禾草功能群被大量采食,杂草功能群成为甘南干旱的高寒草甸新的优势种。下图为甘南高寒草甸退化对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寒草甸退化导致各草本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B.高寒草甸中无论退化程度的高低,杂草功能群都是优势种
C.杂草功能群有更适应高寒草甸退化后干旱环境的结构特点
D.人类活动会影响物种丰富度和群落演替,不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A、高寒草甸退化并未导致所有草本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的下降,其中禾草功能群和豆科功能群物种丰富度几乎不变,杂草功能群和总物种丰富度下降,A错误;
B、过度放牧导致适口性较好的禾草功能群被大量采食,杂草功能群成为甘南干旱的高寒草甸新的优势种,说明过度放牧前杂草并不是优势种,B错误;
C、杂草功能群有更适应高寒草甸退化后干旱环境的结构特点,因为高寒草甸退化会导致水土流失,而杂草功能群是适应该环境的优势种,C正确;
D、人类活动会影响物种丰富度和群落演替,例如过度放牧,导致适口性较好的禾草功能群被大量采食即也会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5.(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是以水稻为主体,在特定时段适量放养鸭子和绿萍的生态种养模式,如图为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可用①—②表示
B.鸭捕食害虫能使更多能量流入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鸭子营养级高于害虫,鸭子同化量一定比害虫少
D.食用菌的能量来源多种多样,且处于最高营养级
【答案】B
【知识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害虫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用①—②表示,图中①②分别表示害虫的同化量和害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错误;
B、鸭捕食害虫能使更多能量流入对人类有益的部分,鸭的上一营养级是人类,B正确;
C、鸭的营养级高于害虫,但同化量不一定比害虫少,因为鸭的能量来源除了害虫还可以是生产者和饲料,C错误;
D、食用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任何营养级,能量来源多种多样,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②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前一级的能量不能维持后一级少数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6.(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图X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分别代表热能和CO2
B.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D.土壤中的重金属铅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肉食性动物体内铅含量最高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在能量流动中,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在碳循环中,X表示CO2,A错误;
B、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食物链不一定仅含有四个营养级,因为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交织成食物网,B错误;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7/(7.5×108)=3%,C错误;
D、土壤中的重金属铅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肉食性动物体内铅含量最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能量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②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前一级的能量不能维持后一级少数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7.(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2011年3月11日,九级强震引发特大海啸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并产生严重次生危害——核污水,包括反应堆冷却水、进入机组厂房的地下水和雨水。三年前,日本政府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污水,并于去年开始实施,目前已排放3.9万吨核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国与国之间有边界,但核污水不会止于国界
B.水是可再生资源,核污水排海不会污染海洋
C.利用核能发电,必然会产生核污水入生物圈
D.洋流会稀释污染物,海洋能很快净化核污水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国与国之间有边界,但核污水不会止于国界,核污水会随着海水流动进入到其他区域,A正确;
B、水是可再生资源不代表水不会被污染,核污水排海会污染海洋,因为核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B错误;
C、利用核能发电,科学处理后产生的核污水不一定会进入生物圈,C错误;
D、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很难被分解,海洋不能很快净化核污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不受损害,保持原状)。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8.(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2024年3月广州市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白云山麓湖公园天鹅湾举行。近年来,白云山麓湖公园开展水体生态修复,构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麓湖碧道,营造水鸟天堂,厚植绿色生态本底。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众多鸟类停留麓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麓湖公园分布多种珍惜鸟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B.建设麓湖碧道,营造水鸟天堂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
C.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供人类旅游观赏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其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D.生态廊道的建立能促进不同地区种群间基因交流,增大种群出生率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麓湖公园分布多种珍惜鸟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A正确;
B、水鸟原本就生活在麓湖,建设麓湖碧道、营造水鸟天堂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没有对动物进行迁移,B正确;
C、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供人类旅游观赏和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其中观赏属于直接价值,提供栖息场所体现了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其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C错误;
D、生态廊道的建立能促进不同地区种群间基因交流,增大种群出生率,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①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②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9.(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传统农业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而生态农业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种植和收获农产品。另外,传统农业追求单一化大规模生产,而生态农业注重生态循环,减量化生产,物种多样化种植。甲、乙两个池塘处于同一地区,甲周围的农田采用传统农业模式,乙周围的农田采用生态农业模式,遇大雨,田地上多余的雨水都会流入对应的池塘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池塘中,较容易发生水华现象的是甲
B.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
C.生态农业种植物种多样化,仅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生态农业注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量不破坏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生态农业工程
【解析】【解答】A、甲、乙两个池塘中,较容易发生水华现象的是甲,因为甲。乙周围的农田分别采用传统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传统农业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雨时田地里的N、P 会随着多余的雨水流入甲,易水华,A正确;
B、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强,因为其更注重物种多样化种植,其营养结构更复杂,B正确;
C、生态农业种植物种多样化,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除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错误;
D、生态农业注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量不破坏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
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10.(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图为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的上升与人呼吸频率的加快无关,人初进高原时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乳酸浓度上升,A错误;
B、图中bc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和造血功能逐渐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B正确;
C、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有氧呼吸供能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但人体并不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的呼吸方式仍以有氧呼吸为主,C错误;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而不是Na2CO3 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11.(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
B.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心脏功能的控制、呼吸及躯体运动的平衡
C.切除其下丘脑,会导致其生物节律失调和影响其体温、水平衡调节能力
D.切断小白鼠脊髓与脑干的联系小鼠仍可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答案】B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兴奋无法传到大脑皮层和效应器,因此无相应感觉,也无相应效应,A正确;
B、损伤脑干,只会影响小鼠的呼吸,脑干是呼吸中枢,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区域为下丘脑,运动平衡与小脑有关,B错误;
C、切除其下丘脑,会导致其生物节律失调和影响其体温、水平衡调节能力,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水盐和体温的调节中枢,C正确;
D、切断小白鼠脊髓与脑干的联系小鼠,其脊髓功能正常仍可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因为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
12.(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
C.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无法排出
D.上图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
【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A错误;
B、结构③表示传出神经,传出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B正确;
C、胰岛A细胞无导管,属于内分泌腺,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血管,C错误;
D、上图无法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因为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不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
13.(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的免疫应答会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
B.①与②均促进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适度使用②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D.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①②③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
【答案】B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之产生某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另一种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A正确;
B、①神经递质促进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②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缓解过度炎症反应,C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神经调节中①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的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系统③细胞因子之间进行相互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4.(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植物内部的水分运动是由水势梯度驱动的。低渗胁迫,如洪水,导致细胞肿胀;高渗胁迫,如干旱和盐分,导致植物萎蔫。植物已经进化出渗透胁迫适应机制,植物暴露在缺水环境约2.5-6小时后,为响应根部缺水,水势信号有助于快速产生根到茎缺水信号,从而触发植物叶片中ABA的生物合成和气孔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A是在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植物激素
B.ABA通过抑制细胞分化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C.ABA需要从根部极性运输至叶片才能作用于保卫细胞
D.逆境中植物器官过早脱落可能是体内ABA合成量增大导致的
【答案】D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
B、ABA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等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B错误;
C、ABA不存在极性运输,ABA可以通过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系统进行长距离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和其他有机物的运输没有区别,C错误;
D、干旱缺水会引起叶、花、果的脱落,这是一种保护性反映,以减少水分散失。干旱会促进乙烯、脱落酸增加,促进离层形成,引起脱落,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再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15.(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土壤中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某校生物研究小组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取样时应选择距地表3~8cm的土壤层
B.稀释的目的是获得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
C.将样品接种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
D.涂布3个平板可避免菌落数比活菌实际数目少
【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
【解析】【解答】A、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朝湿土壤中生长,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因此土壤取样时应选取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A正确;
B、将不同倍数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培养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稀释的目的是获得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B正确;
C、为了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将样品接种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C正确;
D、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菌落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菌连在一起时,培养基上看到的是一个菌落,因此往往统计到的活菌数往往比实际值偏小,涂布3个平板不可避免出现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的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
16.(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普通绵羊通常可存活11到12年,克隆羊多利因肺部感染不到7岁就被实施“安乐死”。下图为克隆羊培育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克隆羊的遗传性状主要像供体母羊B,某些性状像供体母羊A
B.因代孕母羊C未提供遗传物质,所以克隆羊的性状不受其影响
C.克隆羊多利与正常公羊交配产生的后代存活时间与多利类似
D.融合细胞发育成桑葚胚的过程中未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
【解析】【解答】A、母羊A提供了细胞质,母羊B提供了细胞核,则克隆羊的遗传性状主要像供体母羊B,某些性状像供体母羊A,A正确;
B、代孕母羊C未提供遗传物质,但是为克隆羊提供了发育场所,克隆羊的性状会受其影响,B错误;
C、克隆羊多利与正常公羊交配产生的后代存活时间与多利不同,C错误;
D、供核母羊提供了已经分化的细胞,融合细胞发育成桑葚胚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早期胚胎发育:
17.(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研究人员用质粒pBR322和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质粒pBR322和目的基因的结构与相关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选用酶B和酶C切割pBR322和目的基因
B.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便于重组DNA的筛选
C.图中质粒用限制酶切割后,会产生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应接种于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目的基因的两侧有酶A、酶B和酶C识别序列,质粒上也含有这三种酶识别序列,但酶A能把质粒上2个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不能用酶A,因此应选用酶B和酶C切割质粒pBR322和目的基因,A正确;
BD、用酶B和酶C切割pBR322和目的基因后,只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保留下来,其作用是便于重组DNA的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应接种于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B正确,D错误;
C、限制酶每一次切割后会得到2个单核苷酸的末端,会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而图中的质粒含有2个酶A切割的切割位点,则会产生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8.(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科学家通过将4种关键基因的转录因子导入人的成纤维细胞形成iPS细胞,iPS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胰岛细胞、肝细胞等组织细胞。下图为该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该过程得到的组织细胞进行有关疾病治疗时有致癌风险
B.将iPS细胞分化出的各种组织细胞移回病人体内,需提前注射免疫抑制剂
C.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4种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的成纤维细胞形成iPS细胞
D.该技术可以用于克隆人,故需要严格监控与审查
【答案】B
【知识点】胚胎干细胞及其应用;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解析】【解答】A、该过程得到的iPS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干细胞用于临床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存在导致肿瘤发生的风险,A正确;
B、iPS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将它移植回病人体内后,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无需注射免疫抑制剂,B错误;
C、我国科学家利用4种小分子有机物诱导人的成纤维细胞变成iPS细胞,可以避免用特定的转录因子诱导时存在的致癌风险,C正确;
D、iPS细胞类似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有可能诱导产生胚胎,从而产生克隆人,需要严格监控与审查,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胚胎干细胞: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
2、特点:①形态上: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②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在体外可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冷冻保存;可进行遗传改造。
3、意义:
①移植ES细胞修复坏死或退化部位,治愈糖尿病、肝(心)衰竭、成骨不良等病症
②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③ES细胞在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分化诱导因子作用下可向不同类型组织细胞分化
19.(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随着野生动植物的资源锐减,为满足人类生活对鱼、虾、蟹的需要,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可作为物质循环的渠道
B.图中螺蛳属于分解者,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增加沉水植物的数量能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
D.花津蟹和青虾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与草食性鱼类却没有关系
【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A错误;
B、螺蛳以有机废弃物为食是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废弃物中的有机物,需要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后,吸收其中的矿质元素,C错误;
D、由图可知,花津蟹、青虾和草食性鱼类都以沉水植物为食,三者为中间竞争,花津蟹又以青虾为食,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②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③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④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0.(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一种物种分化模型,对该模型理解错误的是( )
A.a、b物种是由同一祖先经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B.乙图到丙图过程中小岛上的a地雀发生了进化,b地雀没有发生进化
C.迁移到小岛的a地雀没有进化成b地雀的原因之一是生态位构成竞争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各岛屿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地雀祖先由南美洲大陆迁来,分到不同的岛屿上,不同岛屿上的地雀进行着不同的突变重组,不同岛屿上环境不一样,对基因的选择也不一样,久而久之这些种群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形成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A正确;
B、乙图到丙图过程中小岛上的a地雀发生了进化形成了地雀c,b地雀虽然没有形成其他物种,但也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b地雀也可能发生了进化,B错误;
C、生态位的竞争排斥原理(指亲缘关系密切或其他方面相似的两个物种难以占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态位)使小岛上的a、b地雀发生生态分离,所以a地雀不能进化成b地雀,C正确;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物种形成过程:
21.(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在体检抽血时缩手反射弧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表示三个神经元,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若该同学在抽血时没有缩手,是因为缩手反射受到了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C.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C神经元的Na+内流可能大于Cl-内流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会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A,B,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因此需要能量但是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若该同学在抽血时没有缩手,说明缩手反射受到了更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
C、缩手反射仍发生说明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强度要大于来自大脑皮层,因此C神经元钠离子内流大于氯离子内流,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来自大脑皮层的兴奋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不一定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2.(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为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是否完全独立,进行了如下实验:用乙烯和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如图1;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的作用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分析D蛋白突变体对乙烯的反应,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或叙述错误的是( )
A.添加赤霉素可一定程度缓解乙烯对根的抑制
B.乙烯可能通过促进D蛋白的降解抑制赤霉素作用途径
C.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测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完全独立
D.为达到探究目的,后续可对图2中两组野生型水稻D蛋白含量进行测量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赤霉素+乙烯组的主根长度大于乙烯单独处理组,小于赤霉素单独处理组,说明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A正确;
B、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图2推测,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B错误;
C、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说明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C错误;
D、分析题意可推测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为达到探究目的,后续可对图2中两组野生型水稻D蛋白含量进行测量,D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再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23.(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天晴一把刀,落雨一锅糟”,曾经的长沙洋湖垸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然而十余年过去,随着洋湖生态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洋湖湿地公园经过退田还湖、拉通水系、合理布设多种生物组分等系列生态修复和生境营造措施,如今已成为市民体验生态文明的理想之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B.建设时应模拟自然界湖泊、浅滩、池塘等多样化生境,为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创造条件
C.在水流缓慢区域,可设置小型曝气富氧系统,提高水体氧含量,加速水体水质改善
D.湿地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正确适宜的活动可使群落朝着有利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不仅仅是结构,A 错误;
B、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为给多样化的生物群落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需要拟自然界湖泊、浅滩、池塘等多样化生境,B 正确;
C、在水流缓慢区域设置小型曝气富氧系统可以抑制厌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改善水体环境,C 正确;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洋湖湿地公园的变化体现了人类通过正确适宜的活动能让群落朝着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利的方向发展,D 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4.(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新疆利用“盐生经济植物+沙漠+盐碱地”模式生产三文鱼、澳洲大龙虾等“海鲜”并迎来大丰收。海鲜养殖后产生含盐的废水,以经济盐生植物(盐生植物具有“吸盐”功能,还可以作为青贮饲料来喂养鱼虾等)为媒介、盐碱地为载体,用于盐碱地改良。这样既能节水,又可以治理盐碱地,形成循环的盐碱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改良利用双赢的目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盐生植物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含盐废水溶液的浓度
B.盐生植物“吸盐”过程需要大量消耗叶绿体提供的ATP
C.盐生植物在未完全成熟时直接切碎就可以制成青贮饲料
D.该模式遵循自生、循环、整体原理,没有体现协调原理
【知识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A、盐生植物需要从含盐废水中吸收水分,因此其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含盐废水,A正确;
B、盐生植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盐”,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产生有机物,B错误;
C、青贮饲料是未完全成熟的秸秆等通过厌氧发酵制成的,C错误;
D、该生产模式中生物组分合理布设,遵循了自生原理,青贮饲料喂养鱼虾,实现了废物利用,遵循了循环原理,实现改良利用双赢的目标,遵循了整体原理,在设计该模式时,生物与环境、生物和生物必然存在协调与适应,体现了协调原理,D错误。
故答案为:BCD。
【分析】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
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25.(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四种限制酶,它们识别的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图1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和其上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图2为质粒的结构及限制酶识别序列。下列错误的是( )
A.若用限制酶Msp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2个磷酸二酯键
B.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则会产生4种不同的DNA片段
C.若切割图2中的质粒以便拼接目的基因D,应选择限制酶BamHⅠ和MboⅠ
D.导入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图1DNA片段含有两个MspI的切割位点,用限制酶MspI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A错误;
B、图1用限制酶SmaI完全切割后最多产生3种不同的DNA片段,B错误;
C、限制酶MspⅠ和SmaⅠ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D上,若用这两种酶切割会被破坏目的基因D;质粒的两个标记基因上都有限制酶MboⅠ的切割位点,用该酶切割会破坏这两个标记基因,因此只能选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外源DNA分子和质粒,C错误;
D、导入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因为抗生素A抗性基因被破坏,D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①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②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③载体:常用的载体:质粒、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6.(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矮壮素(CC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玉米植株抗盐碱能力。科研人员为研究碱性土壤胁迫和喷施CCC对玉米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机理,在温度、光照、CO2浓度等因素均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4组实验,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另外正常土壤组的气孔导度(气孔开启的程度)低于正常土壤+CCC组的气孔导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可利用无水乙醇和层析液分别从玉米的幼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色素,原理分别是 。该科研人员测量各组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的不是纸层析法,原因是 。
(2)该实验设置的正常土壤组、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碱性土壤+CCC组中,可以构成 个对照实验,这些对照实验都遵循了 原则。
(3)据图可知,碱性土壤可导致玉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原因可能是 。
(4)实验结果表明,向在正常土壤栽种的玉米植株喷施CCC可提高玉米产量,影响的大致生理过程是 。
【答案】(1)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越快,反之则越慢;纸层析法只能定性分析色素的种类,不能定量分析
(2)4;单一变量
(3)胞间CO2浓度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
(4)气孔导度上升,玉米吸收的CO2增加,暗反应增强;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反应也增强,进而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大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纸层析法只能定性分析色素的种类,不能定量分析色素的含量。因此,该科研人员测量各组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的不是纸层析法。
(2)构成一个对照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此可知,正常土壤组、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碱性土壤+CCC组这4组实验中,共可构成4个对照实验,分别是:正常土壤组与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与碱性土壤+CCC组、正常土壤组与碱性土壤组及正常土壤+CCC组与碱性土壤+CCC组。
(3)据图中的正常土壤组和碱性土壤组相比较可知,碱性土壤会导致胞间CO2 浓度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进而导致玉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4)由题干可知,向在正常土壤栽种的玉米植株喷施CCC可使气孔导度上升,玉米吸收的CO2增加,暗反应增强;另外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反应也增强,进而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大,提高了玉米产量。
【分析】(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纸层析法只能定性分析色素的种类,不能定量分析色素的含量。因此,该科研人员测量各组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的不是纸层析法。
(2)构成一个对照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此可知,正常土壤组、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碱性土壤+CCC组这4组实验中,共可构成4个对照实验,分别是:正常土壤组与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与碱性土壤+CCC组、正常土壤组与碱性土壤组及正常土壤+CCC组与碱性土壤+CCC组。
(3)据图中的正常土壤组和碱性土壤组相比较可知,碱性土壤会导致胞间CO2 浓度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进而导致玉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4)由题干可知,向在正常土壤栽种的玉米植株喷施CCC可使气孔导度上升,玉米吸收的CO2增加,暗反应增强;另外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反应也增强,进而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大,提高了玉米产量。
(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刘畊宏的“毽子操”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毽子操”一共有四个动作,主要是抬腿并用手触脚或膝(部分动作如图甲)。通过这样有节奏的有氧运动锻炼,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提升全身肌肉协调性的效果。
27.运动之前需要做好热身,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 ] 中,提升关节的 。
28.参与运动的骨骼肌由图丙中的[ 1 ] 和肌腹组成,如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正确的是 。
29.图甲b中,大腿的股四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 状态,与胭绳肌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抬腿动作。在运动中,骨起着 的作用。
30.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如 是运动调控的最高级也是最复杂的中枢部位,它接受感觉信息的传入,并根据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意愿,策划和发动随意运动。
【答案】27.3关节腔;灵活性
28.肌腱;A
29.舒张;杠杆
30.神经;大脑皮层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1)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所以,运动之前需要做好热身,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3关节腔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
(2)骨骼肌由图丙中的1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所以,图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A。
故选A。
(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图甲b中,大腿的股四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与胭绳肌(收缩)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抬腿动作。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起点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类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接受感觉信息的传入,并根据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意愿,策划和发动随意运动。
【分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图乙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
27.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所以,运动之前需要做好热身,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3关节腔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
28.骨骼肌由图丙中的1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所以,图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A。
故选A。
29.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图甲b中,大腿的股四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与胭绳肌(收缩)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抬腿动作。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起点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30.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类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接受感觉信息的传入,并根据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意愿,策划和发动随意运动。
31.(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指可同时与癌细胞和药物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下图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分析回答:
(1)制备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有 和 。
(2)过程②诱导融合的方法是 ,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经过②过程试管内含有 种类型的细胞。
(3)过程③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是 。
(4)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进行过程④,原因是 。
(5)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 ,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6)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该技术的原理是 。培养人的细胞时,要将人的细胞置于 气体环境中培养。通常使用 处理,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答案】(1)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2)聚乙二醇(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等;5
(3)杂交瘤细胞
(4)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或: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
(5)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6)细胞增殖;含5%CO2加95%空气的混合;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及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过程②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融合之前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以及用HAT培养基和多孔培养板对相应的细胞进行筛选均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支持。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电融合法、PEG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等。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经过②过程后,试管内含有5种类型的细胞: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组胞、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组胞、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
(3)在HAT培养基上,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
(4)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因此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继续进行过程④。
(5)经过筛选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还需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然后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6)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使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在经过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大量增殖杂交瘤细胞,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1)由图可知:过程②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融合之前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以及用HAT培养基和多孔培养板对相应的细胞进行筛选均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支持。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电融合法、PEG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等。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经过②过程后,试管内含有5种类型的细胞: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组胞、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组胞、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
(3)在HAT培养基上,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
(4)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因此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继续进行过程④。
(5)经过筛选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还需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然后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6)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使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32.(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下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鱼鳞藻、脆杆藻为绿藻,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以得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答出2点)。
(3)脆杆藻能够合成物质W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脆杆藻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脆杆藻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和氮营养正常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图。
①本实验的实验组为 。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脆杆藻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4)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 KJ(/cm2·a),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21.2
【答案】(1)中营养化
(2)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鱼类、利用其他植物控制藻类、利用病毒控制藻类等
(3)氮营养缺乏;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4)1.2;14.9%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的饵料,根据柱形图可知,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较多,微囊藻较少,这说明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利于鱼鳞藻、脆杆藻生长,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生物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因此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鱼类(利用捕食关系)、利用其它植物控制藻类(利用竞争关系)、利用病毒控制藻类等(利用寄生关系)。
(3)①脆杆藻能够合成物质W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脆杆藻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则实验组是氮营养缺乏组。由甲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较缺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快;由乙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物质W的含量较缺氮营养液中物质W含量低。因此,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4)沼虾的同化量=沼虾的摄入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47.8-25.4=22.4KJ/(cm2.a),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的能量为21.2KJ/(cm2.a),因此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22.4-21.2=1.2KJ/(cm2.a);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沼虾的同化量÷藻类的同化量×100%=22.4÷150.6×100%≈14.9%。
【分析】能量流动概况:
特点:
(1)单向流动
①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减
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一热能形式散失。
③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1)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的饵料,根据柱形图可知,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较多,微囊藻较少,这说明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利于鱼鳞藻、脆杆藻生长,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生物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因此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鱼类(利用捕食关系)、利用其它植物控制藻类(利用竞争关系)、利用病毒控制藻类等(利用寄生关系)。
(3)①脆杆藻能够合成物质W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脆杆藻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则实验组是氮营养缺乏组。由甲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较缺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快;由乙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物质W的含量较缺氮营养液中物质W含量低。因此,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4)沼虾的同化量=沼虾的摄入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47.8-25.4=22.4KJ/(cm2.a),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的能量为21.2KJ/(cm2.a),因此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22.4-21.2=1.2KJ/(cm2.a);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沼虾的同化量÷藻类的同化量×100%=22.4÷150.6×100%≈14.9%。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1.(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2.(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一些兽类具有领域行为,动物个体或家庭通过划分地盘把种群占有的空间、资源分配给成员,领域空间的大小与机体的能量需求、成员数量等有关。繁殖季雄性会驱逐同性,独占并保卫自己的领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领域行为可以通过降低种内竞争来保证种群数量
B.领域行为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C.领域行为与空间、资源数量有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与草食动物相比,同等体重的肉食动物个体占据的领域空间更小
3.(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以下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的动物善于攀缘生活
B.草原动物多善于挖洞或奔跑
C.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
D.苔原植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
4.(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基于不同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和功能特点,将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功能群:禾草、豆科和杂草。由于过度放牧导致适口性较好的禾草功能群被大量采食,杂草功能群成为甘南干旱的高寒草甸新的优势种。下图为甘南高寒草甸退化对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寒草甸退化导致各草本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B.高寒草甸中无论退化程度的高低,杂草功能群都是优势种
C.杂草功能群有更适应高寒草甸退化后干旱环境的结构特点
D.人类活动会影响物种丰富度和群落演替,不影响种群密度
5.(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是以水稻为主体,在特定时段适量放养鸭子和绿萍的生态种养模式,如图为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可用①—②表示
B.鸭捕食害虫能使更多能量流入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鸭子营养级高于害虫,鸭子同化量一定比害虫少
D.食用菌的能量来源多种多样,且处于最高营养级
6.(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图X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分别代表热能和CO2
B.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D.土壤中的重金属铅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肉食性动物体内铅含量最高
7.(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2011年3月11日,九级强震引发特大海啸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并产生严重次生危害——核污水,包括反应堆冷却水、进入机组厂房的地下水和雨水。三年前,日本政府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污水,并于去年开始实施,目前已排放3.9万吨核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国与国之间有边界,但核污水不会止于国界
B.水是可再生资源,核污水排海不会污染海洋
C.利用核能发电,必然会产生核污水入生物圈
D.洋流会稀释污染物,海洋能很快净化核污水
8.(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2024年3月广州市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白云山麓湖公园天鹅湾举行。近年来,白云山麓湖公园开展水体生态修复,构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麓湖碧道,营造水鸟天堂,厚植绿色生态本底。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众多鸟类停留麓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麓湖公园分布多种珍惜鸟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B.建设麓湖碧道,营造水鸟天堂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
C.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供人类旅游观赏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其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D.生态廊道的建立能促进不同地区种群间基因交流,增大种群出生率
9.(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传统农业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而生态农业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种植和收获农产品。另外,传统农业追求单一化大规模生产,而生态农业注重生态循环,减量化生产,物种多样化种植。甲、乙两个池塘处于同一地区,甲周围的农田采用传统农业模式,乙周围的农田采用生态农业模式,遇大雨,田地上多余的雨水都会流入对应的池塘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池塘中,较容易发生水华现象的是甲
B.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
C.生态农业种植物种多样化,仅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生态农业注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量不破坏环境
10.(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11.(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
B.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心脏功能的控制、呼吸及躯体运动的平衡
C.切除其下丘脑,会导致其生物节律失调和影响其体温、水平衡调节能力
D.切断小白鼠脊髓与脑干的联系小鼠仍可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12.(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
C.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无法排出
D.上图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
13.(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的免疫应答会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
B.①与②均促进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适度使用②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D.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①②③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
14.(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植物内部的水分运动是由水势梯度驱动的。低渗胁迫,如洪水,导致细胞肿胀;高渗胁迫,如干旱和盐分,导致植物萎蔫。植物已经进化出渗透胁迫适应机制,植物暴露在缺水环境约2.5-6小时后,为响应根部缺水,水势信号有助于快速产生根到茎缺水信号,从而触发植物叶片中ABA的生物合成和气孔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A是在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植物激素
B.ABA通过抑制细胞分化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C.ABA需要从根部极性运输至叶片才能作用于保卫细胞
D.逆境中植物器官过早脱落可能是体内ABA合成量增大导致的
15.(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土壤中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某校生物研究小组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取样时应选择距地表3~8cm的土壤层
B.稀释的目的是获得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
C.将样品接种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
D.涂布3个平板可避免菌落数比活菌实际数目少
16.(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普通绵羊通常可存活11到12年,克隆羊多利因肺部感染不到7岁就被实施“安乐死”。下图为克隆羊培育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克隆羊的遗传性状主要像供体母羊B,某些性状像供体母羊A
B.因代孕母羊C未提供遗传物质,所以克隆羊的性状不受其影响
C.克隆羊多利与正常公羊交配产生的后代存活时间与多利类似
D.融合细胞发育成桑葚胚的过程中未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17.(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研究人员用质粒pBR322和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质粒pBR322和目的基因的结构与相关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选用酶B和酶C切割pBR322和目的基因
B.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便于重组DNA的筛选
C.图中质粒用限制酶切割后,会产生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应接种于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18.(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科学家通过将4种关键基因的转录因子导入人的成纤维细胞形成iPS细胞,iPS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胰岛细胞、肝细胞等组织细胞。下图为该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该过程得到的组织细胞进行有关疾病治疗时有致癌风险
B.将iPS细胞分化出的各种组织细胞移回病人体内,需提前注射免疫抑制剂
C.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4种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的成纤维细胞形成iPS细胞
D.该技术可以用于克隆人,故需要严格监控与审查
19.(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随着野生动植物的资源锐减,为满足人类生活对鱼、虾、蟹的需要,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可作为物质循环的渠道
B.图中螺蛳属于分解者,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增加沉水植物的数量能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
D.花津蟹和青虾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与草食性鱼类却没有关系
20.(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一种物种分化模型,对该模型理解错误的是( )
A.a、b物种是由同一祖先经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B.乙图到丙图过程中小岛上的a地雀发生了进化,b地雀没有发生进化
C.迁移到小岛的a地雀没有进化成b地雀的原因之一是生态位构成竞争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各岛屿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21.(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在体检抽血时缩手反射弧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表示三个神经元,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若该同学在抽血时没有缩手,是因为缩手反射受到了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C.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C神经元的Na+内流可能大于Cl-内流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会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22.(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为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是否完全独立,进行了如下实验:用乙烯和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如图1;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的作用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分析D蛋白突变体对乙烯的反应,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或叙述错误的是( )
A.添加赤霉素可一定程度缓解乙烯对根的抑制
B.乙烯可能通过促进D蛋白的降解抑制赤霉素作用途径
C.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测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完全独立
D.为达到探究目的,后续可对图2中两组野生型水稻D蛋白含量进行测量
23.(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天晴一把刀,落雨一锅糟”,曾经的长沙洋湖垸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然而十余年过去,随着洋湖生态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洋湖湿地公园经过退田还湖、拉通水系、合理布设多种生物组分等系列生态修复和生境营造措施,如今已成为市民体验生态文明的理想之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B.建设时应模拟自然界湖泊、浅滩、池塘等多样化生境,为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创造条件
C.在水流缓慢区域,可设置小型曝气富氧系统,提高水体氧含量,加速水体水质改善
D.湿地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正确适宜的活动可使群落朝着有利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24.(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新疆利用“盐生经济植物+沙漠+盐碱地”模式生产三文鱼、澳洲大龙虾等“海鲜”并迎来大丰收。海鲜养殖后产生含盐的废水,以经济盐生植物(盐生植物具有“吸盐”功能,还可以作为青贮饲料来喂养鱼虾等)为媒介、盐碱地为载体,用于盐碱地改良。这样既能节水,又可以治理盐碱地,形成循环的盐碱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改良利用双赢的目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盐生植物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含盐废水溶液的浓度
B.盐生植物“吸盐”过程需要大量消耗叶绿体提供的ATP
C.盐生植物在未完全成熟时直接切碎就可以制成青贮饲料
D.该模式遵循自生、循环、整体原理,没有体现协调原理
25.(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四种限制酶,它们识别的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图1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和其上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图2为质粒的结构及限制酶识别序列。下列错误的是( )
A.若用限制酶Msp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2个磷酸二酯键
B.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则会产生4种不同的DNA片段
C.若切割图2中的质粒以便拼接目的基因D,应选择限制酶BamHⅠ和MboⅠ
D.导入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
26.(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矮壮素(CC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玉米植株抗盐碱能力。科研人员为研究碱性土壤胁迫和喷施CCC对玉米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机理,在温度、光照、CO2浓度等因素均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4组实验,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另外正常土壤组的气孔导度(气孔开启的程度)低于正常土壤+CCC组的气孔导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可利用无水乙醇和层析液分别从玉米的幼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色素,原理分别是 。该科研人员测量各组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的不是纸层析法,原因是 。
(2)该实验设置的正常土壤组、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碱性土壤+CCC组中,可以构成 个对照实验,这些对照实验都遵循了 原则。
(3)据图可知,碱性土壤可导致玉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原因可能是 。
(4)实验结果表明,向在正常土壤栽种的玉米植株喷施CCC可提高玉米产量,影响的大致生理过程是 。
(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刘畊宏的“毽子操”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毽子操”一共有四个动作,主要是抬腿并用手触脚或膝(部分动作如图甲)。通过这样有节奏的有氧运动锻炼,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提升全身肌肉协调性的效果。
27.运动之前需要做好热身,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 ] 中,提升关节的 。
28.参与运动的骨骼肌由图丙中的[ 1 ] 和肌腹组成,如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正确的是 。
29.图甲b中,大腿的股四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 状态,与胭绳肌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抬腿动作。在运动中,骨起着 的作用。
30.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如 是运动调控的最高级也是最复杂的中枢部位,它接受感觉信息的传入,并根据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意愿,策划和发动随意运动。
31.(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指可同时与癌细胞和药物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下图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分析回答:
(1)制备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有 和 。
(2)过程②诱导融合的方法是 ,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经过②过程试管内含有 种类型的细胞。
(3)过程③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是 。
(4)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进行过程④,原因是 。
(5)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 ,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6)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该技术的原理是 。培养人的细胞时,要将人的细胞置于 气体环境中培养。通常使用 处理,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32.(2024高二下·新蔡期末)下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鱼鳞藻、脆杆藻为绿藻,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以得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答出2点)。
(3)脆杆藻能够合成物质W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脆杆藻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脆杆藻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和氮营养正常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图。
①本实验的实验组为 。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脆杆藻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4)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 KJ(/cm2·a),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21.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若要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开始捕获。由图可知甲、乙、丙点的种群增长速率没有达到最大值,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2,不适合捕获。而丁点时的种群数量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的种群数量降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选择丁点合适,分析得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2.【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
【解析】【解答】A、领域行为可以通过降低种内竞争来保证种群数量,因为一些兽类具有领域行为,动物个体或家庭通过划分地盘把种群占有的空间、资源分配给成员,领域空间的大小与机体的能量需求、成员数量等有关,A正确;
B、领域行为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为出生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
C、领域行为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肉食动物占据的营养级更高,增加同样体重比草食动物消耗的能量更多,因此与草食动物相比,同等体重的肉食动物个体占据的领域空间更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②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③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③迁入和迁出率: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主要类型
【解析】【解答】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的动物善于攀缘生活,90%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A正确;
B、草原动物多善于挖洞或奔跑,可适应草原上地势平坦的特点,B正确;
C、动物的冬眠是对寒冷的适应,荒漠动物一般不会在雨季进入冬眠,会在冬季进入冬眠,C错误;
D、苔原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A、高寒草甸退化并未导致所有草本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的下降,其中禾草功能群和豆科功能群物种丰富度几乎不变,杂草功能群和总物种丰富度下降,A错误;
B、过度放牧导致适口性较好的禾草功能群被大量采食,杂草功能群成为甘南干旱的高寒草甸新的优势种,说明过度放牧前杂草并不是优势种,B错误;
C、杂草功能群有更适应高寒草甸退化后干旱环境的结构特点,因为高寒草甸退化会导致水土流失,而杂草功能群是适应该环境的优势种,C正确;
D、人类活动会影响物种丰富度和群落演替,例如过度放牧,导致适口性较好的禾草功能群被大量采食即也会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5.【答案】B
【知识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害虫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用①—②表示,图中①②分别表示害虫的同化量和害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错误;
B、鸭捕食害虫能使更多能量流入对人类有益的部分,鸭的上一营养级是人类,B正确;
C、鸭的营养级高于害虫,但同化量不一定比害虫少,因为鸭的能量来源除了害虫还可以是生产者和饲料,C错误;
D、食用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任何营养级,能量来源多种多样,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②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前一级的能量不能维持后一级少数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在能量流动中,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在碳循环中,X表示CO2,A错误;
B、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食物链不一定仅含有四个营养级,因为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交织成食物网,B错误;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7/(7.5×108)=3%,C错误;
D、土壤中的重金属铅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肉食性动物体内铅含量最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能量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②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前一级的能量不能维持后一级少数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7.【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A、国与国之间有边界,但核污水不会止于国界,核污水会随着海水流动进入到其他区域,A正确;
B、水是可再生资源不代表水不会被污染,核污水排海会污染海洋,因为核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B错误;
C、利用核能发电,科学处理后产生的核污水不一定会进入生物圈,C错误;
D、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很难被分解,海洋不能很快净化核污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不受损害,保持原状)。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麓湖公园分布多种珍惜鸟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A正确;
B、水鸟原本就生活在麓湖,建设麓湖碧道、营造水鸟天堂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没有对动物进行迁移,B正确;
C、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供人类旅游观赏和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其中观赏属于直接价值,提供栖息场所体现了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其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C错误;
D、生态廊道的建立能促进不同地区种群间基因交流,增大种群出生率,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①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②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9.【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生态农业工程
【解析】【解答】A、甲、乙两个池塘中,较容易发生水华现象的是甲,因为甲。乙周围的农田分别采用传统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传统农业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雨时田地里的N、P 会随着多余的雨水流入甲,易水华,A正确;
B、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强,因为其更注重物种多样化种植,其营养结构更复杂,B正确;
C、生态农业种植物种多样化,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除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错误;
D、生态农业注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量不破坏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
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10.【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图为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的上升与人呼吸频率的加快无关,人初进高原时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乳酸浓度上升,A错误;
B、图中bc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和造血功能逐渐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B正确;
C、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有氧呼吸供能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但人体并不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的呼吸方式仍以有氧呼吸为主,C错误;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而不是Na2CO3 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兴奋无法传到大脑皮层和效应器,因此无相应感觉,也无相应效应,A正确;
B、损伤脑干,只会影响小鼠的呼吸,脑干是呼吸中枢,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区域为下丘脑,运动平衡与小脑有关,B错误;
C、切除其下丘脑,会导致其生物节律失调和影响其体温、水平衡调节能力,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水盐和体温的调节中枢,C正确;
D、切断小白鼠脊髓与脑干的联系小鼠,其脊髓功能正常仍可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因为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
12.【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A错误;
B、结构③表示传出神经,传出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B正确;
C、胰岛A细胞无导管,属于内分泌腺,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血管,C错误;
D、上图无法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因为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不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
13.【答案】B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之产生某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另一种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A正确;
B、①神经递质促进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②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缓解过度炎症反应,C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神经调节中①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的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系统③细胞因子之间进行相互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4.【答案】D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
B、ABA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等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B错误;
C、ABA不存在极性运输,ABA可以通过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系统进行长距离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和其他有机物的运输没有区别,C错误;
D、干旱缺水会引起叶、花、果的脱落,这是一种保护性反映,以减少水分散失。干旱会促进乙烯、脱落酸增加,促进离层形成,引起脱落,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再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15.【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
【解析】【解答】A、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朝湿土壤中生长,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因此土壤取样时应选取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A正确;
B、将不同倍数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培养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稀释的目的是获得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B正确;
C、为了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将样品接种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C正确;
D、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菌落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菌连在一起时,培养基上看到的是一个菌落,因此往往统计到的活菌数往往比实际值偏小,涂布3个平板不可避免出现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的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
16.【答案】A
【知识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
【解析】【解答】A、母羊A提供了细胞质,母羊B提供了细胞核,则克隆羊的遗传性状主要像供体母羊B,某些性状像供体母羊A,A正确;
B、代孕母羊C未提供遗传物质,但是为克隆羊提供了发育场所,克隆羊的性状会受其影响,B错误;
C、克隆羊多利与正常公羊交配产生的后代存活时间与多利不同,C错误;
D、供核母羊提供了已经分化的细胞,融合细胞发育成桑葚胚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早期胚胎发育:
17.【答案】D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目的基因的两侧有酶A、酶B和酶C识别序列,质粒上也含有这三种酶识别序列,但酶A能把质粒上2个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不能用酶A,因此应选用酶B和酶C切割质粒pBR322和目的基因,A正确;
BD、用酶B和酶C切割pBR322和目的基因后,只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保留下来,其作用是便于重组DNA的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应接种于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B正确,D错误;
C、限制酶每一次切割后会得到2个单核苷酸的末端,会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而图中的质粒含有2个酶A切割的切割位点,则会产生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8.【答案】B
【知识点】胚胎干细胞及其应用;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解析】【解答】A、该过程得到的iPS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干细胞用于临床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存在导致肿瘤发生的风险,A正确;
B、iPS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将它移植回病人体内后,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无需注射免疫抑制剂,B错误;
C、我国科学家利用4种小分子有机物诱导人的成纤维细胞变成iPS细胞,可以避免用特定的转录因子诱导时存在的致癌风险,C正确;
D、iPS细胞类似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有可能诱导产生胚胎,从而产生克隆人,需要严格监控与审查,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胚胎干细胞: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
2、特点:①形态上: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②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在体外可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冷冻保存;可进行遗传改造。
3、意义:
①移植ES细胞修复坏死或退化部位,治愈糖尿病、肝(心)衰竭、成骨不良等病症
②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③ES细胞在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分化诱导因子作用下可向不同类型组织细胞分化
19.【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A错误;
B、螺蛳以有机废弃物为食是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废弃物中的有机物,需要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后,吸收其中的矿质元素,C错误;
D、由图可知,花津蟹、青虾和草食性鱼类都以沉水植物为食,三者为中间竞争,花津蟹又以青虾为食,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②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③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④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0.【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地雀祖先由南美洲大陆迁来,分到不同的岛屿上,不同岛屿上的地雀进行着不同的突变重组,不同岛屿上环境不一样,对基因的选择也不一样,久而久之这些种群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形成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A正确;
B、乙图到丙图过程中小岛上的a地雀发生了进化形成了地雀c,b地雀虽然没有形成其他物种,但也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b地雀也可能发生了进化,B错误;
C、生态位的竞争排斥原理(指亲缘关系密切或其他方面相似的两个物种难以占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态位)使小岛上的a、b地雀发生生态分离,所以a地雀不能进化成b地雀,C正确;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物种形成过程: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因此需要能量但是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若该同学在抽血时没有缩手,说明缩手反射受到了更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
C、缩手反射仍发生说明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强度要大于来自大脑皮层,因此C神经元钠离子内流大于氯离子内流,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来自大脑皮层的兴奋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不一定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赤霉素+乙烯组的主根长度大于乙烯单独处理组,小于赤霉素单独处理组,说明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A正确;
B、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图2推测,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B错误;
C、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说明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C错误;
D、分析题意可推测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为达到探究目的,后续可对图2中两组野生型水稻D蛋白含量进行测量,D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再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不仅仅是结构,A 错误;
B、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为给多样化的生物群落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需要拟自然界湖泊、浅滩、池塘等多样化生境,B 正确;
C、在水流缓慢区域设置小型曝气富氧系统可以抑制厌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改善水体环境,C 正确;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洋湖湿地公园的变化体现了人类通过正确适宜的活动能让群落朝着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利的方向发展,D 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知识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A、盐生植物需要从含盐废水中吸收水分,因此其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含盐废水,A正确;
B、盐生植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盐”,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产生有机物,B错误;
C、青贮饲料是未完全成熟的秸秆等通过厌氧发酵制成的,C错误;
D、该生产模式中生物组分合理布设,遵循了自生原理,青贮饲料喂养鱼虾,实现了废物利用,遵循了循环原理,实现改良利用双赢的目标,遵循了整体原理,在设计该模式时,生物与环境、生物和生物必然存在协调与适应,体现了协调原理,D错误。
故答案为:BCD。
【分析】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
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图1DNA片段含有两个MspI的切割位点,用限制酶MspI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A错误;
B、图1用限制酶SmaI完全切割后最多产生3种不同的DNA片段,B错误;
C、限制酶MspⅠ和SmaⅠ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D上,若用这两种酶切割会被破坏目的基因D;质粒的两个标记基因上都有限制酶MboⅠ的切割位点,用该酶切割会破坏这两个标记基因,因此只能选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外源DNA分子和质粒,C错误;
D、导入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因为抗生素A抗性基因被破坏,D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①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②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③载体:常用的载体:质粒、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6.【答案】(1)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越快,反之则越慢;纸层析法只能定性分析色素的种类,不能定量分析
(2)4;单一变量
(3)胞间CO2浓度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
(4)气孔导度上升,玉米吸收的CO2增加,暗反应增强;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反应也增强,进而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大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纸层析法只能定性分析色素的种类,不能定量分析色素的含量。因此,该科研人员测量各组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的不是纸层析法。
(2)构成一个对照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此可知,正常土壤组、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碱性土壤+CCC组这4组实验中,共可构成4个对照实验,分别是:正常土壤组与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与碱性土壤+CCC组、正常土壤组与碱性土壤组及正常土壤+CCC组与碱性土壤+CCC组。
(3)据图中的正常土壤组和碱性土壤组相比较可知,碱性土壤会导致胞间CO2 浓度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进而导致玉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4)由题干可知,向在正常土壤栽种的玉米植株喷施CCC可使气孔导度上升,玉米吸收的CO2增加,暗反应增强;另外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反应也增强,进而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大,提高了玉米产量。
【分析】(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玉米的幼嫩叶片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纸层析法只能定性分析色素的种类,不能定量分析色素的含量。因此,该科研人员测量各组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的不是纸层析法。
(2)构成一个对照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此可知,正常土壤组、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碱性土壤+CCC组这4组实验中,共可构成4个对照实验,分别是:正常土壤组与正常土壤+CCC组、碱性土壤组与碱性土壤+CCC组、正常土壤组与碱性土壤组及正常土壤+CCC组与碱性土壤+CCC组。
(3)据图中的正常土壤组和碱性土壤组相比较可知,碱性土壤会导致胞间CO2 浓度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进而导致玉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4)由题干可知,向在正常土壤栽种的玉米植株喷施CCC可使气孔导度上升,玉米吸收的CO2增加,暗反应增强;另外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反应也增强,进而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大,提高了玉米产量。
【答案】27.3关节腔;灵活性
28.肌腱;A
29.舒张;杠杆
30.神经;大脑皮层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1)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所以,运动之前需要做好热身,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3关节腔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
(2)骨骼肌由图丙中的1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所以,图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A。
故选A。
(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图甲b中,大腿的股四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与胭绳肌(收缩)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抬腿动作。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起点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类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接受感觉信息的传入,并根据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意愿,策划和发动随意运动。
【分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图乙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
27.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所以,运动之前需要做好热身,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3关节腔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
28.骨骼肌由图丙中的1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所以,图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A。
故选A。
29.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图甲b中,大腿的股四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与胭绳肌(收缩)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抬腿动作。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起点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30.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类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接受感觉信息的传入,并根据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意愿,策划和发动随意运动。
31.【答案】(1)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2)聚乙二醇(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等;5
(3)杂交瘤细胞
(4)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或: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
(5)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6)细胞增殖;含5%CO2加95%空气的混合;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及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过程②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融合之前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以及用HAT培养基和多孔培养板对相应的细胞进行筛选均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支持。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电融合法、PEG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等。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经过②过程后,试管内含有5种类型的细胞: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组胞、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组胞、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
(3)在HAT培养基上,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
(4)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因此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继续进行过程④。
(5)经过筛选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还需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然后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6)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使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在经过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大量增殖杂交瘤细胞,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1)由图可知:过程②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融合之前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以及用HAT培养基和多孔培养板对相应的细胞进行筛选均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支持。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电融合法、PEG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等。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经过②过程后,试管内含有5种类型的细胞: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组胞、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组胞、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
(3)在HAT培养基上,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
(4)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因此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继续进行过程④。
(5)经过筛选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还需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然后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6)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使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32.【答案】(1)中营养化
(2)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鱼类、利用其他植物控制藻类、利用病毒控制藻类等
(3)氮营养缺乏;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4)1.2;14.9%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的饵料,根据柱形图可知,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较多,微囊藻较少,这说明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利于鱼鳞藻、脆杆藻生长,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生物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因此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鱼类(利用捕食关系)、利用其它植物控制藻类(利用竞争关系)、利用病毒控制藻类等(利用寄生关系)。
(3)①脆杆藻能够合成物质W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脆杆藻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则实验组是氮营养缺乏组。由甲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较缺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快;由乙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物质W的含量较缺氮营养液中物质W含量低。因此,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4)沼虾的同化量=沼虾的摄入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47.8-25.4=22.4KJ/(cm2.a),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的能量为21.2KJ/(cm2.a),因此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22.4-21.2=1.2KJ/(cm2.a);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沼虾的同化量÷藻类的同化量×100%=22.4÷150.6×100%≈14.9%。
【分析】能量流动概况:
特点:
(1)单向流动
①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减
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一热能形式散失。
③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1)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的饵料,根据柱形图可知,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较多,微囊藻较少,这说明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利于鱼鳞藻、脆杆藻生长,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生物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因此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鱼类(利用捕食关系)、利用其它植物控制藻类(利用竞争关系)、利用病毒控制藻类等(利用寄生关系)。
(3)①脆杆藻能够合成物质W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脆杆藻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则实验组是氮营养缺乏组。由甲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较缺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快;由乙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物质W的含量较缺氮营养液中物质W含量低。因此,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4)沼虾的同化量=沼虾的摄入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47.8-25.4=22.4KJ/(cm2.a),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的能量为21.2KJ/(cm2.a),因此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22.4-21.2=1.2KJ/(cm2.a);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沼虾的同化量÷藻类的同化量×100%=22.4÷150.6×100%≈14.9%。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