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湖南版)(原卷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湖南省)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测试范围:上册全部+下册第8单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C1-35.5 K-39 Ca-40 Mn-55 Fe-56 Zn-65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将葡萄榨成汁 B.葡萄汁酿酒
C.钢铁生锈 D.天然气燃烧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 滴加液体
C. 检验装置气密性 D.加热液体
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一定有火焰
4.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氧气
B.清新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C.由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高,所以,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热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石蜡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6.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性质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
B.铝制品易在表面形成氧化膜,要经常用钢丝球擦洗
C.合金相对于纯金属,其硬度更大、熔点更高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生铁含碳量比钢高
7.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硒,硒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8.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0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58g D.元素符号为Ce
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 B.倾倒液体
C.过滤 D.连接仪器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A.NH4Cl、HNO3 B.P2O5、Ca3(PO4)2
C.MnO2、K2MnO4 D.Cl2、NaCl
11.金银花是多种中药配方中的重要成分。绿原酸是金银花的提取物之一,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属于氧化物
B.绿原酸中氧元素质量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
C.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D.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2.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氧化反应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3.下列相关说法中用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相关说法 解释
A 氧气降温加压可以变成液氧 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B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D 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汞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汞分子和氧分子
A.A B.B C.C D.D
14.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变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灭火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5.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鉴别CO2和O2 将紫色石蕊试液倒入集气瓶,振荡,比较现象
C 验证Mg、Fe、Cu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硫酸镁溶液中
D 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6.(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氨气(NH3)是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氨气用途广泛。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可有效地降低食品中黄曲霉的毒性。为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实验人员将花生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氨气,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氨气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素的影响。
氨气也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图2为工业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1)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它在生产中可用于 。
(2)氨气熏蒸法中,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在3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
②当温度为40℃和50℃时,测得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
(4)氨水在喷雾塔中以雾状形式喷出,“雾状”的作用是 。
(5)下列关于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不定项)。
A.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有影响
B.温度低于40℃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二氧化碳的脱除率
C.反应产物可以做氮肥
17.(4分)按要求书写方程式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
18.(6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1)如图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加以鉴别。
(2)若要对该河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下的净水操作,你认为合理的顺序是______。
①吸附 ②沉降 ③过滤 ④投药消毒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3)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下列行为不属于浪费水的是______。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大量自来水冲马桶 D.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4)自来水厂用氯气消毒过程中会生成可溶于水的次氯酸(HClO)。次氯酸在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5)“酉阳是我家,爱水靠大家”。请同学们提出一条以改善酉城河水质的合理建议:______。
19.(5分)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1)古人在野外生火时常“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满足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_(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与氧气接触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是____(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4)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5)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气体纯度 d.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三、流程题(每空2分,共8分。)
20.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绿色发展”,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时,设计了以下流程图并完成了回收铜和硫酸锌的实验。
(1)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
(2)加入过量A时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3)固体X的成分是______。
(4)若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是80g,理论上可以回收铜的质量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问2分,第2问3分,共5分。)
21.【计算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8.0g固体样品,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完全反应(碳足量),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大试管中固体的质量
反应前 18.0g
反应后 13.6g
请计算:
(1)实验中先通N2的目的是 。
(2)从上表中数据分析,请计算该固体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完整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10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 。
(2)如图F,用制得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只填一种),若用C图收集O2,则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为 。
(4)上图G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该装置收集H2,则H2从 端进入。
23.(10分)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某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调查碳循环
(1)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________。
(3)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严禁使用化石燃料 B. 改进技术,提高能效
C. 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
D. 寻找开发新能源
【活动二】探究碳“捕捉”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水和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为比较“捕捉”效果,小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4)图2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X的数值为________;分析图3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湖南省)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测试范围:上册全部+下册第8单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C1-35.5 K-39 Ca-40 Mn-55 Fe-56 Zn-65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将葡萄榨成汁 B.葡萄汁酿酒
C.钢铁生锈 D.天然气燃烧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 滴加液体
C. 检验装置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一定有火焰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4.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氧气
B.清新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C.由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高,所以,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纯净物和混合物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热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石蜡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6.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性质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
B.铝制品易在表面形成氧化膜,要经常用钢丝球擦洗
C.合金相对于纯金属,其硬度更大、熔点更高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生铁含碳量比钢高
【答案】D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解答】A、金属的性质是决定其用途的一种因素,考虑金属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金属的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以及是否使用便利等因素。A答案错误; B、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氧化,不能经常用钢丝球擦洗。B答案错误;C、合金相对于纯金属,其硬度更大、熔点更低。C答案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生铁含碳量比钢高,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D答案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金属的性质是决定其用途的一种因素,考虑金属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金属的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以及是否使用便利等因素分析;
B、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分析;
C、根据合金相对于纯金属,其硬度更大、熔点更低分析;
D、根据生铁含碳量比钢高分析。
7.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硒,硒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8.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0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58g D.元素符号为Ce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 B.倾倒液体
C.过滤 D.连接仪器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A.NH4Cl、HNO3 B.P2O5、Ca3(PO4)2
C.MnO2、K2MnO4 D.Cl2、NaCl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11.金银花是多种中药配方中的重要成分。绿原酸是金银花的提取物之一,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属于氧化物
B.绿原酸中氧元素质量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
C.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D.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12.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氧化反应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13.下列相关说法中用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相关说法 解释
A 氧气降温加压可以变成液氧 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B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D 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汞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汞分子和氧分子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氧气降温加压可以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之间间隔变小的缘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汞原子聚集成汞,汞是由原子构成的,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4.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变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灭火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B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15.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鉴别CO2和O2 将紫色石蕊试液倒入集气瓶,振荡,比较现象
C 验证Mg、Fe、Cu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硫酸镁溶液中
D 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在其中不能燃烧,故A答案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氧气不与石蕊作用,可以鉴别,故B答案正确;C、铁能硫酸镁不反应,可得出镁的活动性强于铁;铜能硫酸镁不反应,可得出镁的活动性强于铜;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答案错误;D、加水后,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不能分离出铁,硫酸铜固体,故D答案错误。故答案选: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D、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6.(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氨气(NH3)是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氨气用途广泛。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可有效地降低食品中黄曲霉的毒性。为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实验人员将花生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氨气,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氨气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素的影响。
氨气也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图2为工业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1)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它在生产中可用于 。
(2)氨气熏蒸法中,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在3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
②当温度为40℃和50℃时,测得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
(4)氨水在喷雾塔中以雾状形式喷出,“雾状”的作用是 。
(5)下列关于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不定项)。
A.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有影响
B.温度低于40℃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二氧化碳的脱除率
C.反应产物可以做氮肥
【答案】(1)有刺激性气味;吸收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2)化学变化 (3)增大;40℃ (4)增大氨水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 (5)AB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碱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7.(4分)按要求书写方程式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
【答案】(1) (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8.(6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1)如图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加以鉴别。
(2)若要对该河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下的净水操作,你认为合理的顺序是______。
①吸附 ②沉降 ③过滤 ④投药消毒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3)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下列行为不属于浪费水的是______。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大量自来水冲马桶 D.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4)自来水厂用氯气消毒过程中会生成可溶于水的次氯酸(HClO)。次氯酸在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5)“酉阳是我家,爱水靠大家”。请同学们提出一条以改善酉城河水质的合理建议:______。
【答案】过滤 肥皂水 B B O2 工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根据方程式推测化学式;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简易净水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爱护水资源
19.(5分)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1)古人在野外生火时常“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满足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_(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与氧气接触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是____(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4)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5)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气体纯度 d.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答案】C 隔绝空气;不可再生;ac ac
【知识点】燃烧的定义及条件;灭火原理与方法;火灾的预防及自救措施;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三、流程题(每空2分,共8分。)
20.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绿色发展”,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时,设计了以下流程图并完成了回收铜和硫酸锌的实验。
(1)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
(2)加入过量A时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3)固体X的成分是______。
(4)若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是80g,理论上可以回收铜的质量是______。
【答案】(1)(1)过滤 (2)置换反应 (4)32g (3)Zn、Cu
【知识点】置换反应;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问2分,第2问3分,共5分。)
21.【计算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8.0g固体样品,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完全反应(碳足量),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大试管中固体的质量
反应前 18.0g
反应后 13.6g
请计算:
(1)实验中先通N2的目的是 。
(2)从上表中数据分析,请计算该固体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完整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0g-13.6g=.4g,设固体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则该固体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固体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8.9%。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碳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10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 。
(2)如图F,用制得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只填一种),若用C图收集O2,则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为 。
(4)上图G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该装置收集H2,则H2从 端进入。
【答案】(1)酒精灯 (2)吸收二氧化硫 (3)AC(合理即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4)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水的性质和应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a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会空气污染物,为避免污染空气,集气瓶要留少量水来吸收二氧化硫。
(3)实验室制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可以是固固加热型(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选择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装置可选C,故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为AC(合理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4)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氢气应该从G装置的c管口进气。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来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以及氧气的验满的方法来解答;
(4)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其属于空气污染物,为避免污染空气,集气瓶要留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
(3)实验室制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可以是固固加热型(氯酸钾制取氧气),即A装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装置可选C,故装置组合为AC(合理即可);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4)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需从c口进气。
23.(10分)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某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调查碳循环
(1)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________。
(3)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严禁使用化石燃料 B. 改进技术,提高能效
C. 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
D. 寻找开发新能源
【活动二】探究碳“捕捉”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水和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为比较“捕捉”效果,小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4)图2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X的数值为________;分析图3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
【答案】(1) 光合作用等(合理即可) (2) 增加碳消耗 (3) A (4) 30 丙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光合作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2)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增加碳的消耗;
(3)A、目前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现实,化石燃料仍然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严禁使用化石燃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符合题意;B、改进技术,提高能效能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寻找开发新能源,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4)根据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性,图2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X的数值为30;实验最后烧瓶内气压越小,说明“捕捉“二氧化碳效果越好,则分析图3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丙;
【分析】(1)根据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光合作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等分析;(2)根据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增加碳的消耗分析;(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措施分析;(4)根据图示分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