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宣纸是我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以檀树茎皮等为原料生产宣纸的部分工序如图所示,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刨料(剥下树皮)
B.加碱蒸煮(木素分解)
C.抄纸(纸浆定型)
D.晒纸(去除水分)
2.(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连接仪器
3.(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中国宇航员乘坐神舟飞船与天官对接,然后进入太空漫步,必须携带“人造空气”,其中含有的氮气、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可以制电光源
B.“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D.“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可用作长征系列火箭的燃料
4.(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雾凇俗称“树挂”(如图),是低温时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形成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下列关于雾凇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停止运动 B.水分子间隔改变
C.水分子体积变大 D.水分子数目变少
5.(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中的钪是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主要用于国防、军工、航天、核能和超导体等尖端技术领域。如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钪为金属元素 B.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
C.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钪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值为2
6.(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很少
B.生活废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里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自来水厂使用明矾对自来水消毒
7.(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其有效成分是水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杨酸由16个原子构成
B.1个水杨酸分子含有3个氧分子
C.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水杨酸由碳、氧、氧三种元素组成
8.(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都不具有导电性
D.考试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9.(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10.(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先断电再灭火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11.(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化学用语是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硅原子 ;
(2)硫酸根离子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4)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12.(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如图是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这十二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 。
(2)、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 。
(3)12时整所对应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4)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3.(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原因是 。
(2)乙是电解水实验。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a管与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其原因可能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14.(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塑料瓶、羽毛球等用品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
(1)塑料瓶①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仪器名称)。
(2)连接好仪器装置后,装入试剂前需要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试剂是 。
(5)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此过程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15.(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古法使用日晒盐、薄荷、珍珠粉、竹炭和碱水等材料制作牙膏,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 性。
(2)黑火药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反应原理为其中的化学式为 。
(3)东方神奇的树叶——茶,历史悠久,包含万千。泡茶时茶壶中的茶漏依据 (填一种实验操作)的原理可将茶叶和茶水分离。
(4)《韩非子·五蠹》中记载:“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钻燧取火”通常理解为钻木取火,从燃烧的条件分析,“钻木”的作用是 ;为了熄灭火堆,可用泥土覆盖,从灭火原理分析,覆盖泥土的作用是 。
16.(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G可用于食品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④的反应过程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家用燃料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某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家用燃料的变迁和燃烧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
任务一:分析家用燃料的变迁
【调研学习】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当地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发展历程。
【小组交流】
(1)这些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2)小明通过分析燃料的发展历程,预测未来使用的燃料可能为氢气,请列举一条氢气为燃料的主要优点: 。
任务二:探究燃料燃烧所需的条件
【查阅资料】白磷的若火点为40℃。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
(3)当溶液与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形管中滴加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若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 。
【拓展应用】
(5)打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焰火表演艺术,其原理是将生铁烧至熔化成为铁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 。
18.(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某不纯净的高锰酸钾样品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加热时间 0
固体质量 20.0 19.3 18.8 18.4 18.4
(1)共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刨料,剥下树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加碱蒸煮,木素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抄纸,纸浆定型,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晒纸,去除水分,只是水分蒸发的构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标签向着手心,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置于试管口正上方悬空滴加,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液体的体积不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角倾斜,试管口不可对着人,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连接仪器时,不可将试管竖直放置于桌面进行连接,否则易导致试管底部受力而破裂,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标签向着手心来解答;
B、根据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于容器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来解答;
C、根据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来解答;
D、根据连接仪器是左手拿试管并离开桌面,右手拿带活塞的导管,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进行连接,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氮气不可以用于制电光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人造空气”含有70%的氮气,则“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人造空气含有20%以上的氧气,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氧气没有可燃性,不可用作长征系列火箭的燃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比空气中的氮气低,氧气比空气中的氧气低,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继续燃烧,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雾凇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凝固形成的冰晶沉积物,该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微观实质是水分子之间间隔发生改变。
A.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B. 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分子间隔较小,水蒸气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凝固形成的冰晶沉积物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了,故正确;
C.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
D.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数目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水蒸气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凝固形成的冰晶沉积物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了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钪是“金字旁”的汉字,因此钪属于金属元素,该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元素信息示意图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钪的元素信息示意图,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根据钪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解得x=2,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量,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来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很少,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生活废水需要集中处理,不可以直接排放到河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等物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明矾可以加速水中悬浮物质的沉降,但不能用于消毒,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球上淡水资源短缺,过滤是分离溶和不溶物,明矾沉淀水中的不溶物,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来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1个水杨酸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水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水杨酸由碳、氧、氧三种元素组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块状固体,不具有导电性,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D、考试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长时间保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碳的单质由金刚石、石墨、C60,而C60由分子构成,其它碳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石墨有导电性;单质碳均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氧气为单质,不是化合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2×18):(12+16×2)=9:1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反应前水中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都为-2价,反应后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故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从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变成了甲烷分子和氧气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可知是水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化合物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来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先断电再灭火,以防触电,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含有大量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应严禁烟火,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不可立即开灯检查,否则通电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该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火灾逃生时,上方的空气温度较高,且含有大量有害气体,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电线老化短路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来解答;
B、根据加油站、面粉厂等易燃物的地方应严禁烟火来解答;
C、根据天然气泄漏应该先关闭阀门后检查来解答;
D、根据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防止烟尘危害人体健康来解答。
11.【答案】(1)2Si
(2)
(3)Al
(4)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两个硅原子可表示为2Si。
(2)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硅原子可表示为2Si,故填:2Si;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故填:;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故填:Al;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12.【答案】(1)质子数不同
(2)原子最外层排满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3)失去;
(4)Na2CO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元素周期表中,这十二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原子最外层排满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3)12时整所对应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则镁离子的符号是。
(4)由图可知,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氧、钠、碳三种元素,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分析】(1)根据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来解答;
(2)根据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达到(氦的2电子的饱和状态)8电子的饱和状态来解答;
(3)根据镁的质子数是12,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来解答;
(4)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元素周期表中,这十二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原子最外层排满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3)12时整所对应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则镁离子的符号是。
故填:失去;。
(4)由图可知,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氧、钠、碳三种元素,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碳酸钠。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碳酸钠中显-2价,显+1价,设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x(CO3)y,则,解得x∶y=2∶1,故填:Na2CO3。
13.【答案】(1)火柴快燃尽;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
(2)电极消耗了部分氧气(合理即可);木条燃烧得更旺;氢元素、氧元素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以防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导致铁丝无法点燃。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a管产生氢气,b管产生氧气。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a管与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其原因可能是:电极消耗了部分氧气;水溶解的氧气比氢气多。b管生成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得更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只含氢元素、氧气只含氧元素,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1)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时带火柴梗快要燃尽时伸入集气瓶中来解答;
(2)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加旺盛,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水是氢氧元素组成来解答。
(1)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以防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导致铁丝无法点燃。
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根据图像,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则a管生成的气体是氢气,b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a管与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其原因可能是:电极消耗了部分氧气;水溶解的氧气比氢气多。
b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得更旺;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只含氢元素、氧气只含氧元素,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4.【答案】(1)集气瓶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
(4)澄清石灰水
(5)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塑料瓶①是收集装置,相当于实验室中的集气瓶。
(2)制取气体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后,装入试剂前需要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5)根据图像,装置C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任何实验时均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
(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1)根据图像,塑料瓶①是收集装置,相当于实验室中的集气瓶。
(2)制取气体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后,装入试剂前需要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5)根据图像,装置C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5.【答案】(1)吸附
(2)K2S
(3)过滤
(4)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氧气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竹炭疏松多孔,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吸附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K、N、O、S、C的个数分别是2、2、6、1、3,反应后除X外K、N、O、S、C的个数分别是0、2、6、0、3,则X包含2个K、1个S,X的化学式为K2S。
(3)泡茶时茶壶中的茶漏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实现了固液分离,依据的是过滤原理。
(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头是可燃物,且与氧气充分接触,“钻木”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从灭火原理分析,覆盖泥土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分析】(1)根据碳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来解答;
(3)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4)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来解答。
(1)竹炭疏松多孔,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吸附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K、N、O、S、C的个数分别是2、2、6、1、3,反应后除X外K、N、O、S、C的个数分别是0、2、6、0、3,则X包含2个K、1个S,X的化学式为K2S。
(3)泡茶时茶壶中的茶漏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实现了固液分离,依据的是过滤原理。
(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头是可燃物,且与氧气充分接触,“钻木”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从灭火原理分析,覆盖泥土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16.【答案】(1)C2H5OH
(2)CO2+Ca(OH)2=CaCO3↓+H2O
(3)分解反应
(4)放出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则A是酒精,G可用于食品干燥剂,则G是氧化钙;F会转化成氧化钙和C,则F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酒精和B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D,则B是氧气,D是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E是氢氧化钙。则A是乙醇,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E是氢氧化钙,F是碳酸钙,G是氧化钙。
(1)A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
(2)E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③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反应④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分析】根据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来解答。
(1)由分析可知,A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故填:C2H5OH或C2H6O;
(2)E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③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反应④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17.【答案】柴草;热值高(合理即可);;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装置内的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与氧气充分接触;Y形管中白磷不燃烧,烧杯中白磷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图中使用的燃料有柴草、蜂窝煤、液化石油气、管道天然气,这些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柴草。
(2)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作为燃料的主要优点是:环保、热值高。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中白磷(着火点为40℃)是可燃物,Y形管中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热水提供热量使烧杯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热水可以隔绝氧气,使烧杯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Y形管中充满氮气,向形管中滴加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装置内的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白磷接触到H2O2分解生成的大量氧气,此现象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充分接触;
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证明该条件依据的现象是:Y形管中白磷不燃烧,烧杯中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均是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
(2)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来解答;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4)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着火点来解答;
(5)根据鼓风是增加氧气来解答。
18.【答案】(1)1.6
(2)解:设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x=15.8g
答: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产生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待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根据表格信息,反应前高锰酸钾样品的质量为20g,固体最终质量为18.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固体的差值是氧气的质量,再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方程式中氧气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来解答。
(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产生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待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根据表格信息,反应前高锰酸钾样品的质量为20g,固体最终质量为18.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为1.6g,据此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详见答案。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宣纸是我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以檀树茎皮等为原料生产宣纸的部分工序如图所示,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刨料(剥下树皮)
B.加碱蒸煮(木素分解)
C.抄纸(纸浆定型)
D.晒纸(去除水分)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刨料,剥下树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加碱蒸煮,木素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抄纸,纸浆定型,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晒纸,去除水分,只是水分蒸发的构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连接仪器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标签向着手心,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置于试管口正上方悬空滴加,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液体的体积不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角倾斜,试管口不可对着人,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连接仪器时,不可将试管竖直放置于桌面进行连接,否则易导致试管底部受力而破裂,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标签向着手心来解答;
B、根据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于容器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来解答;
C、根据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来解答;
D、根据连接仪器是左手拿试管并离开桌面,右手拿带活塞的导管,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进行连接,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来解答。
3.(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中国宇航员乘坐神舟飞船与天官对接,然后进入太空漫步,必须携带“人造空气”,其中含有的氮气、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可以制电光源
B.“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D.“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可用作长征系列火箭的燃料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氮气不可以用于制电光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人造空气”含有70%的氮气,则“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人造空气含有20%以上的氧气,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氧气没有可燃性,不可用作长征系列火箭的燃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比空气中的氮气低,氧气比空气中的氧气低,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继续燃烧,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解答。
4.(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雾凇俗称“树挂”(如图),是低温时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形成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下列关于雾凇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停止运动 B.水分子间隔改变
C.水分子体积变大 D.水分子数目变少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雾凇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凝固形成的冰晶沉积物,该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微观实质是水分子之间间隔发生改变。
A.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B. 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分子间隔较小,水蒸气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凝固形成的冰晶沉积物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了,故正确;
C.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
D.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数目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水蒸气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凝固形成的冰晶沉积物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了分析。
5.(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中的钪是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主要用于国防、军工、航天、核能和超导体等尖端技术领域。如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钪为金属元素 B.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
C.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钪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值为2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钪是“金字旁”的汉字,因此钪属于金属元素,该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元素信息示意图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钪的元素信息示意图,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根据钪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解得x=2,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量,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来解答。
6.(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很少
B.生活废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里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自来水厂使用明矾对自来水消毒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很少,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生活废水需要集中处理,不可以直接排放到河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等物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明矾可以加速水中悬浮物质的沉降,但不能用于消毒,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球上淡水资源短缺,过滤是分离溶和不溶物,明矾沉淀水中的不溶物,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来解答。
7.(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其有效成分是水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杨酸由16个原子构成
B.1个水杨酸分子含有3个氧分子
C.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水杨酸由碳、氧、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1个水杨酸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水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水杨酸由碳、氧、氧三种元素组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
8.(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都不具有导电性
D.考试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块状固体,不具有导电性,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D、考试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长时间保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碳的单质由金刚石、石墨、C60,而C60由分子构成,其它碳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石墨有导电性;单质碳均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解答。
9.(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氧气为单质,不是化合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2×18):(12+16×2)=9:1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反应前水中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都为-2价,反应后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故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从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变成了甲烷分子和氧气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可知是水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化合物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来解答。
10.(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先断电再灭火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先断电再灭火,以防触电,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含有大量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应严禁烟火,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不可立即开灯检查,否则通电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该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火灾逃生时,上方的空气温度较高,且含有大量有害气体,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电线老化短路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来解答;
B、根据加油站、面粉厂等易燃物的地方应严禁烟火来解答;
C、根据天然气泄漏应该先关闭阀门后检查来解答;
D、根据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防止烟尘危害人体健康来解答。
11.(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化学用语是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硅原子 ;
(2)硫酸根离子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4)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2Si
(2)
(3)Al
(4)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两个硅原子可表示为2Si。
(2)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硅原子可表示为2Si,故填:2Si;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故填:;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故填:Al;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12.(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如图是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这十二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 。
(2)、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 。
(3)12时整所对应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4)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质子数不同
(2)原子最外层排满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3)失去;
(4)Na2CO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元素周期表中,这十二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原子最外层排满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3)12时整所对应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则镁离子的符号是。
(4)由图可知,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氧、钠、碳三种元素,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分析】(1)根据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来解答;
(2)根据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达到(氦的2电子的饱和状态)8电子的饱和状态来解答;
(3)根据镁的质子数是12,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来解答;
(4)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元素周期表中,这十二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原子最外层排满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3)12时整所对应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则镁离子的符号是。
故填:失去;。
(4)由图可知,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氧、钠、碳三种元素,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碳酸钠。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碳酸钠中显-2价,显+1价,设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x(CO3)y,则,解得x∶y=2∶1,故填:Na2CO3。
13.(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原因是 。
(2)乙是电解水实验。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a管与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其原因可能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1)火柴快燃尽;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
(2)电极消耗了部分氧气(合理即可);木条燃烧得更旺;氢元素、氧元素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以防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导致铁丝无法点燃。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a管产生氢气,b管产生氧气。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a管与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其原因可能是:电极消耗了部分氧气;水溶解的氧气比氢气多。b管生成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得更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只含氢元素、氧气只含氧元素,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1)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时带火柴梗快要燃尽时伸入集气瓶中来解答;
(2)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加旺盛,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水是氢氧元素组成来解答。
(1)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以防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导致铁丝无法点燃。
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根据图像,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则a管生成的气体是氢气,b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a管与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其原因可能是:电极消耗了部分氧气;水溶解的氧气比氢气多。
b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得更旺;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只含氢元素、氧气只含氧元素,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4.(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塑料瓶、羽毛球等用品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
(1)塑料瓶①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仪器名称)。
(2)连接好仪器装置后,装入试剂前需要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试剂是 。
(5)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此过程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答案】(1)集气瓶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
(4)澄清石灰水
(5)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塑料瓶①是收集装置,相当于实验室中的集气瓶。
(2)制取气体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后,装入试剂前需要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5)根据图像,装置C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任何实验时均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
(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1)根据图像,塑料瓶①是收集装置,相当于实验室中的集气瓶。
(2)制取气体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后,装入试剂前需要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5)根据图像,装置C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5.(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古法使用日晒盐、薄荷、珍珠粉、竹炭和碱水等材料制作牙膏,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 性。
(2)黑火药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反应原理为其中的化学式为 。
(3)东方神奇的树叶——茶,历史悠久,包含万千。泡茶时茶壶中的茶漏依据 (填一种实验操作)的原理可将茶叶和茶水分离。
(4)《韩非子·五蠹》中记载:“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钻燧取火”通常理解为钻木取火,从燃烧的条件分析,“钻木”的作用是 ;为了熄灭火堆,可用泥土覆盖,从灭火原理分析,覆盖泥土的作用是 。
【答案】(1)吸附
(2)K2S
(3)过滤
(4)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氧气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竹炭疏松多孔,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吸附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K、N、O、S、C的个数分别是2、2、6、1、3,反应后除X外K、N、O、S、C的个数分别是0、2、6、0、3,则X包含2个K、1个S,X的化学式为K2S。
(3)泡茶时茶壶中的茶漏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实现了固液分离,依据的是过滤原理。
(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头是可燃物,且与氧气充分接触,“钻木”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从灭火原理分析,覆盖泥土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分析】(1)根据碳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来解答;
(3)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4)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来解答。
(1)竹炭疏松多孔,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吸附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K、N、O、S、C的个数分别是2、2、6、1、3,反应后除X外K、N、O、S、C的个数分别是0、2、6、0、3,则X包含2个K、1个S,X的化学式为K2S。
(3)泡茶时茶壶中的茶漏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实现了固液分离,依据的是过滤原理。
(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头是可燃物,且与氧气充分接触,“钻木”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从灭火原理分析,覆盖泥土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16.(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G可用于食品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④的反应过程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1)C2H5OH
(2)CO2+Ca(OH)2=CaCO3↓+H2O
(3)分解反应
(4)放出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则A是酒精,G可用于食品干燥剂,则G是氧化钙;F会转化成氧化钙和C,则F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酒精和B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D,则B是氧气,D是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E是氢氧化钙。则A是乙醇,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E是氢氧化钙,F是碳酸钙,G是氧化钙。
(1)A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
(2)E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③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反应④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分析】根据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来解答。
(1)由分析可知,A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故填:C2H5OH或C2H6O;
(2)E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③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反应④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17.(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家用燃料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某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家用燃料的变迁和燃烧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
任务一:分析家用燃料的变迁
【调研学习】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当地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发展历程。
【小组交流】
(1)这些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2)小明通过分析燃料的发展历程,预测未来使用的燃料可能为氢气,请列举一条氢气为燃料的主要优点: 。
任务二:探究燃料燃烧所需的条件
【查阅资料】白磷的若火点为40℃。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
(3)当溶液与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形管中滴加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若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 。
【拓展应用】
(5)打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焰火表演艺术,其原理是将生铁烧至熔化成为铁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 。
【答案】柴草;热值高(合理即可);;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装置内的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与氧气充分接触;Y形管中白磷不燃烧,烧杯中白磷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图中使用的燃料有柴草、蜂窝煤、液化石油气、管道天然气,这些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柴草。
(2)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作为燃料的主要优点是:环保、热值高。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中白磷(着火点为40℃)是可燃物,Y形管中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热水提供热量使烧杯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热水可以隔绝氧气,使烧杯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Y形管中充满氮气,向形管中滴加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装置内的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白磷接触到H2O2分解生成的大量氧气,此现象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充分接触;
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证明该条件依据的现象是:Y形管中白磷不燃烧,烧杯中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均是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
(2)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来解答;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4)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着火点来解答;
(5)根据鼓风是增加氧气来解答。
18.(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某不纯净的高锰酸钾样品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加热时间 0
固体质量 20.0 19.3 18.8 18.4 18.4
(1)共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
【答案】(1)1.6
(2)解:设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x=15.8g
答: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产生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待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根据表格信息,反应前高锰酸钾样品的质量为20g,固体最终质量为18.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固体的差值是氧气的质量,再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方程式中氧气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来解答。
(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产生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待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根据表格信息,反应前高锰酸钾样品的质量为20g,固体最终质量为18.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为1.6g,据此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详见答案。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