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市47中八年级(上)化学2024-202512月亚冬杯知识竞赛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哈尔滨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亚冬杯”学科知识竞赛
化 学
一、选择题(1~20 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进入冬季,哈尔滨的空气污染又见严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臭氧、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
B.焚烧秸秆产生的浓烟会污染空气
C.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冬季燃煤取暖
D.空气的污染不但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破坏生态平衡
2.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氧气的检验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液氮用于冷冻治疗
3.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4.下列物质的应用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于制氮肥 B.氧气用于炼钢 C.氧气用于化工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5.如右图所示,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 x 的数值是( )
A.10 B.11 C.12 D.17
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时,固体逐渐减少,其表面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放热,发白光。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7.下列应用符号表达式符合题意且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Hg+O2 HgO 分解反应
B.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P+O 点燃2 P2O5 氧化反应
第 1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点燃
C.硫的燃烧 S+O2 SO2 化合反应
D.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Fe+ O 点燃2 Fe3O4 化合反应
8.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 78%,氧气 21%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9.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 114 的新元素,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9,下列有关 114 号原
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为 61 B.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114
C.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175 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75
10.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钼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钼的原子序数为 42
C.钼原子的质量为 95.96 D.Mo 表示一个钼分子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动植物呼吸和木炭燃烧都需要氧气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2.下列相关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分子分成氢分子、氧分子
C 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气体 氮气分子是无色的
D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苯分子 分子很小,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取样,分别观察颜色
B 空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C 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D 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 取样,分别加入等量蒸馏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二氧化碳由碳和氧气组成
15.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D.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6.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下图所示微粒说法错误的是( )
A.共有五种不同的元素 B.②⑤表示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C. ③⑤位于同一周期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7.元素的种类由哪种粒子数目决定、化学性质与哪种粒子数密切相关( )
A.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中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18.下列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A H 只表示氢元素
B 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
C N 只表示一个氮元素
D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19.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 4 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5.45g
C.氯化钠是由 a、d 两种粒子构成的 D. b 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已知 1 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 akg,则实际质量为 bkg 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
C.原子失去电子后一定变成阳离子
D.相对原子质量近似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第 3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21.(16 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符号或符号表达式)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②水分子 ;
③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④3 个铁原子 ;
⑤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⑥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2+
(2)写出 2Mg 中数字“2”的意义
①化学符号前的数字 2 表示: ;
②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 2表示: 。
22.(10 分)下图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过程,请回答问题:
(1)将反应过程中的粒子补充完整,填 ( “A”或“B”)
A. B.
(2)该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
每一个氢原子和 。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个生成物分子含有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_。
(5)两种反应物都属于_____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3.(5 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中硅元素右侧一格已被墨水沾黑,请你推测,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一个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阴离子符号_______。
(3)第 16 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
(4)图乙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5)图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__判断正确。
第 4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A.原子序数 Z>Y B.核外电子数 X=Y C.Y 和 Z 处于同一周期
24.(9分)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1)步骤 1:向盛有约 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A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
色为① ,说明② ;
(2)步骤 2:从烧杯 A 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①
,说明② ;
(3)步骤 3:另取一个小烧杯 B,加入 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
B 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
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烧杯② (填序号);
此实验得出的结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如右图中乙所
示),你认为① (填“有”或“无”)必要,理由是②
。
25.(11 分)四十七中某学习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气体”进行探究,请
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b
(1)写出仪器 a的名.称.和仪器 b 的一.般.用.途.:a b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① (填标号),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② ;
(3)请写出实验室用装置 B 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若用如图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① 端通入(填“a”或“b”,
下同);验满时,带火星小木条应放在② 端检验,若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瓶
内先注满水,氧气应从③ 端通入。
(5)同学们知道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可某资料上的收集装置 E却在
瓶口处也塞了一团棉花,为此同学们发生了争论,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思同学:塞棉花是为了防止固体粉末从瓶口处随气流逸出
B.小琪同学:氨气与空气中的水气结合会使瓶内气压变小,塞棉花能减少空气对流
C.小启同学:资料有错误,塞了棉花会导致气体无法逸出引起危险
第 5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D.小动同学:氨气是有毒气体,塞棉花可以防止氨气逸出,以免污染环境
26.(4 分)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性质、用途、类别。请你根据物质的类别对下列
六种物质进行分类。
①氧化汞 ②氦气 ③海水 ④五氧化二磷 ⑤洁净的空气 ⑥稀有气体
你的标准:① 所包含的物质:② (填序号)
(2)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包含关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这两个概
念间属于①___________关系;下列概念间属于交叉关系的是②__________。
A.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B.混合物和纯净物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7.(5 分)α粒子散射实验又称金箔实验、Geiger-Marsden 实验或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是 1909 年汉斯·盖革和恩斯特·马斯登(Jishi.Y)在欧内斯特·卢瑟福指导于英国曼彻斯特大
学做的一个著名物理实验。【α粒子为氦原子核,自然界中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
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孙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 1/8000 的
α粒子偏转角大于 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 150°的散射,称大角散射,更无法用汤姆森
模型说明。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结构模型),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
心形成原子核,电子绕着核在核外运动,由此导出α粒子散射公式,说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
卢瑟福的散射公式后来被盖革和马斯登改进了的实验系统地验证。根据大角散射的数据可得出
原子核的半径上限为米,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这个实验推翻了 J.J.汤姆森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认为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联系在一起均匀连续分布
于原子范围,电子镶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为建立现代原子核理论打下了
基础。完成下列表格的问题:
现象 根据现象做出合理猜想或假设
a.绝大部分α粒子能穿越金箔; 说明① ;
b.少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 说明② ;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说明③ 。
综上所述:④得出原子是 结构的结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 )
A.α离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自己独立完成的
B.根据大角散射的数据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径上限为米,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
C.卢瑟福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 D.卢瑟福更新了原子结构
第 6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选择题答案
1-5 ABCD
6-10 ABCD
11-15 ABCD
16-20 ABCD
21.(16 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符号或符号表达式)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 ②水分子 H2O ;
+ -
③氯化钠是由 Na Cl 构成的; ④3个铁原子 3Fe ;
⑤二氧化碳是由 CO2 构成的;
点燃
⑥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P+O2 P2O5 。
2+
(2)写出 2Mg 中数字“2”的意义
①化学符号前的数字 2 表示: 2 个镁离子 ;
②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 2表示: 1 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
22.(10 分)下图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过程,请回答问题:
(1)将反应过程中的粒子补充完整,填 A ( “A”或“B”)
A. B.
(2)该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
每一个氢原子和 和一个氯原子结合成一个氯化氢分子 。
点燃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H2 + Cl2 HCl。
(4)—个生成物分子含有的质子数是 18。
(5)两种反应物都属于 纯净物 (填“混合物”或“化合物”或“单质”)
23.(5 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中硅元素右侧一格已被墨水沾黑,请你推测,该元素的名称是___磷__。
-
(2)写出一个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阴离子符号___F __(合理即可)__。
第 7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3)第 16 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三____周期。
(4)图乙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55___。
(5)图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AC____判断正确。
A.原子序数 Z>Y B.核外电子数 X=Y C.Y 和 Z 处于同一周期
24.(9分)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1)步骤 1:向盛有约 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A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
色为① 无色 ,说明② 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
(2)步骤 2:从烧杯 A 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①
变红 ,说明②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
(3)步骤 3:另取一个小烧杯 B,加入 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B 两
个小烧杯,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A 烧杯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烧杯 B 中无明显变化,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烧杯② A (填序号);
此实验得出的结论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如右图中乙所示),
你认为① 无 (填“有”或“无”)必要,理由是② 步骤 1 已实验过。
25.(11 分)四十七中某学习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气体”进行探究,请你参
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b
(1)写出仪器 a的名.称.和仪器 b 的一.般.用.途.:a 试管 b 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① AF (填标
Δ
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②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二氧化锰
(3)请写出实验室用装置 B 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 水 + 氧
气 ;
(4)若用如图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① b 端通入(填“a”或“b”,
下同);验满时,带火星小木条应放在② a 端检验,若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
瓶内先注满水,氧气应从③ a 端通入。
(5)同学们知道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可某资料上的收集装置 E却在
第 8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瓶口处也塞了一团棉花,为此同学们发生了争论,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小思同学:塞棉花是为了防止固体粉末从瓶口处随气流逸出
B.小琪同学:氨气与空气中的水气结合会使瓶内气压变小,塞棉花能减少空气对流
C.小启同学:资料有错误,塞了棉花会导致气体无法逸出引起危险
D.小动同学:氨气是有毒气体,塞棉花可以防止氨气逸出,以免污染环境
26.(4 分)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性质、用途、类别。请你根据物质的类别对下列
六种物质进行分类。
①氧化汞 ②氦气 ③海水 ④五氧化二磷 ⑤洁净的空气 ⑥稀有气体
你的标准:① 纯净物 所包含的物质:② ①②④ (填序号)
(2)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包含关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这两个概
念间属于①_____并列_____关系;下列概念间属于交叉关系的是②____A_____。
A.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B.混合物和纯净物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7.(5 分)α粒子散射实验又称金箔实验、Geiger-Marsden 实验或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是 1909 年汉斯·盖革和恩斯特·马斯登(Jishi.Y)在欧内斯特·卢瑟福指导下于英国曼彻斯特
大学做的一个著名物理实验。【α粒子为氦原子核,自然界中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
引】
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
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孙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 1/8000 的
α粒子偏转角大于 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 150°的散射,称大角散射,更无法用汤姆森
模型说明。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结构模型),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
心形成原子核,电子绕着核在核外运动,由此导出α粒子散射公式,说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
卢瑟福的散射公式后来被盖革和马斯登改进了的实验系统地验证。根据大角散射的数据可得出
原子核的半径上限为米,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这个实验推翻了 J.J.汤姆森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认为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联系在一起均匀连续分布
于原子范围,电子镶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为建立现代原子核理论打下了
基础。完成下列表格的问题:
现象 根据现象做出合理猜想或假设
a.绝大部分α粒子能穿越金箔; 说明① 原子内部空间很大 ;
b.少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 说明② 原子核带正电 ;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说明③ 原子核质量很大 。
第 9 页 共 10 页
校训:立德、立志、立信、立功
综上所述:④得出原子是 核式(有核) 结构的结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 BD )
A.α离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自己独立完成的
B.根据大角散射的数据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径上限为米,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
C.卢瑟福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
D.卢瑟福更新了原子结构
第 10 页 共 10 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