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料的燃烧 同步训练 (答案)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料的燃烧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酒精运输车须张贴的标志是( )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2.土星是太阳系里气态行星,约含有92.4%H2、7.4%He和0.2%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4.正确预防、处理事故,可以大大减少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吹风机长时间插在通电的插座上 B.做完饭后,及时关闭燃气阀门
C.大片草坪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离 D.高层建筑物起火时,乘坐电梯逃生
5.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6.下列关于燃烧或灭火的操作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B.若将图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C.图丙中移走液化石油气罐是为了使其与氧气隔绝
D.图丁中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所以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B.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O和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化学变化都伴随热量变化,所以伴随热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可能引起爆炸,所以爆炸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10.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在海边挖池,放入烟土,引入海水浸泡,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C.由此反应推测氧化钙可干燥氯化氢气体
D.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
二、非选择题
11.《天工开物 燔石》中介绍了“烧石成灰”的方法:将煤饼和石灰石隔层垒堆,柴薪放在最下方,引燃柴薪即可制成生石灰(如图)。同时还介绍了生石灰的用法:“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沃:浇)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最底层“柴薪”燃烧_________热量,使温度_________并达到煤饼的_________。
(3)“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风”指的是空气 b.“吹化”过程为缓慢氧化 c.“沃”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2.如图所示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填“烧杯”或“试管”)。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填标号)。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3.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将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另一物质a(可供选择的有玻璃碎片、小木块、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中部,加热铜片利用了铜片的_________。若要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物质a可以是_________;若要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a可以是_________。
(2)实验二:在W形管两处分别放一小块红磷和白磷,塞好橡胶塞,然后将其放入80 ℃的热水中,可以观察到_________。待装置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观察到_________。若测得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14.李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制备氧气并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对比B、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3)实验时,D不燃烧,可以采用__________方法让D中的白磷燃烧。
(4)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15.燃烧既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某小组在学习物质燃烧条件时进行了探究。老师提供了如下物品:①酒精灯 ②铜片 ③火柴头 ④火柴梗 ⑤沙土 ⑥三脚架。
【查阅资料】火柴头的着火点是260~280℃,火柴梗的着火点为350~400℃。
【实验探究】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一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_________ 可燃物才能燃烧
探究二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注意: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_________(填“对称”或“不对称”) _________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探究三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_________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1)炭火烤羊肉串,是利用了木炭燃烧放出的_________。
(2)下面三个实验都是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一是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二是在聚光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三是在电热丝加热条件下发生的,这三个实验的条件虽然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使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A 6.A 7.D 8.C 9.B 10.C
11.(1)柴薪 煤饼 (2)放出 升高 着火点 (3)ac
12. (1)烧杯 (2)C (3)4P+5O22P2O5
13.(1)导热性 玻璃碎片 小木块(或乒乓球碎片) (2)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量筒中的水被吸入W形管中 白磷的量不足
14.(1)2H2O2O2↑+2H2O (2)燃烧需要氧气 (3)加热 (4)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15.【实验探究】火柴头燃烧,沙土和铜片不能燃烧 对称 火柴头、火柴梗先后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隔绝氧气的火柴头 ②暴露在空气中的火柴头 ①处火柴头不能燃烧,②处火柴头燃烧 与氧气接触(与①②对应) 【拓展与应用】(1)热量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