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教育协作体2024-2025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湖湘教育协作体2024-2025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4年11月高三联考
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21题,考试用时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小麦、花生、大豆种子中均储存多种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向发芽的小麦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后可见砖红色沉淀
B.向大豆种子的组织样液中加入等量混匀的双缩脲试剂A液、B液,溶液会呈紫色
C.利用花生种子切片观察脂肪时,用苏丹Ⅲ染色后还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D.与小麦、大豆种子相比,花生种子中脂肪比例较高,故播种时宜浅播
2.冰冻蚀刻技术是将在超低温下冻结的组织或细胞骤然断开,依照组织或细胞的断裂面制成复模,用于电镜观察的技术。科学家常用冰冻蚀刻技术观察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膜面结构。如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磷脂的分布是对称的
B.BS侧表示细胞膜外侧,依据是其上有糖被
C.BF和PF侧均为磷脂分子层的疏水侧
D.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估测其细胞液浓度。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液浓度介于未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B.该估测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并借助显微镜观察
C.若配制蔗糖溶液时,未将蔗糖溶液溶解,则估测结果会偏大
D.若蔗糖溶液浸泡细胞的时间过短,则估测结果会偏小
4.土壤中铵态氮(NH4-)/硝态氮(NO3-)的值会影响土壤酸化,当比值小于1时,植物吸收的NO3-比NH4-多,比值大于1时则相反。根系细胞跨膜吸收NH4-和NO3-的方式如图所示,AMTs和NRT1.1是两种转运蛋白。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NH4-和H+进入根系细胞的方式相同
B.NO3-进入根系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不是由ATP直接提供
C.转运蛋白AMTs和NRT1.1都具有专一性
D.若土壤中NH4-/NO3-的值小于1时,则会加剧土壤酸化
5.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增加透光量、提高光合速率.大棚种植时常采用红色薄膜
B.增施农家肥,有利于植物吸收有机肥从而增加产量
C.中耕松土可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作物生长
D.种子干燥后零下低温、低氧存放的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6.为探究咪唑喹啉衍生物(BEZ)和长春花碱(VLB)对肾癌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癌细胞易分散转移的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
B.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BEZ和VLB对癌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继续增大BEZ和VLB的浓度,肾癌凋亡细胞可达到100%
7.图甲、乙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标记着丝粒)位置的变化路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甲 乙
A.图甲、乙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两图①→②过程中均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图甲3→④过程中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D.图乙的位置③时,细胞内有4个荧光点
8.豌豆的高茎和矮茎(D/d)、花腋生和花顶生(B/b)是两对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取纯合高茎花腋生和矮茎花顶生的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花腋生,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花腋生:高茎花顶生:矮茎花腋生:矮茎花顶生=249:51:51:49。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花腋生对花顶生为隐性
B.两亲本杂交过程中,需要在母本开花时去雄
C.F2出现4种表型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D.若对F1测交,则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1:1
9.下图是人体细胞线粒体某环状DNA的复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该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该DNA分子复制时需要原料、引物、DNA酶、能量等参与
C.该DNA以α链为模板进行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顺时针
D.α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与该DNA分子腺嘌呤的数量不等
10.哺乳动物的某些核基因表达过程非常复杂,转录形成的pre-mRNA需要借助剪接体剪接形成mRNA才可用于翻译,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B.①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C.③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为从右向左
D.b、c为核苷酸链的5'端,a为核苷酸链的3端
11.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300多种马先蒿属植物,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无法传粉,人工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大王马先蒿和密穗马先蒿同域分布,传粉后异种花粉可萌发,但花粉管很少能成功进入子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不同马先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山区马先蒿进化的方向
C.该山区马先蒿多样性是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之间存在两种隔离方式
12.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推动了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用同位素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追踪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B.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8O,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含15N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的复制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D.赫尔希和蔡斯用同时含35S和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茶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可以将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为减少绿茶制作过程中发生褐变,科研人员探究褐变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对照组多酚氧化酶活性为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抑制剂的类型及其浓度
B.多酚氧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C.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
D.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适柠檬酸浓度是0.10%
14.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最新研究表明,核蛋白UHRF1在有丝分裂中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转换与细胞增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TPX2是纺锤体装配因子
A.若EG5不能泛素化,则会导致染色体着丝粒不能分裂
B.UHRF1蛋白缺失导致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前期不能完成
C.UHRF1蛋白参与调控纺锤体装配和染色体正常行为
D.该研究为UHRF1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15.图1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2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R型细菌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3'-TGCGTATTGG-5'),图3为S型细菌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图1 图2 图3
A.图1中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
B.图1中CD段细菌含量增加的原因是S型细菌增加,破坏了小鼠的免疫系统
C.R型细菌的此DNA双链片段含有4个鸟嘌呤
D.S型细菌的此DNA分子片段碱基排列顺序为3'-CCAGTGCGCC-5'
16.现用玉米(2N=20)及其8号单体植株(2N-1=19)进行实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缺失2条8号染色体的玉米不能存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8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50%,正第二倍体占50%
正常二倍体(♀)×8号单体() 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
A.对玉米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体植株
B.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雄配子有较高的致死率
C.8号单体形成的原因是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D.若8号单体玉米自交,则子代中单体:正常二倍体=20:19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3分)小麦灌浆期(开花后)叶片逐渐衰老,叶面积和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为研究小麦的穗、穗下节间等非叶器官对小麦籽粒产量的贡献,研究小组进行了多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该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可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小麦的穗、穗下节间等非叶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有CO2、H2O、__________等(答出2种)。
(3)研究小组以JM22和XM26两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开花后18天)分别进行了相关处理,测得两个品种籽粒同化物(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来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如表1所示:
籽粒同化物来源 开花期 灌浆中期
JM22 XM26 JM22 XM26
叶 42.70 43.89 44.97 42.41
穗 47.36 41.15 17.77 20.32
穗下节间 1.57 2.45 1.24 3.25
表1 小麦籽粒同化物来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估算值)
据表1可知,在小麦籽粒同化物来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上,不同品种间表现趋势_________(填“基本一致”或“不一致”)。若想测量穗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请以灌浆中期的JM22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假设除呼吸消耗外,光合产物均运输到籽粒)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对开花期两种小麦不同光合器官的光合速率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测定时期 品种 光合速率/mmol(CO2)·m-2·s-1
叶 穗 穗下节间
开花期 JM22 13.4 8.9 3.4
XM26 11.5 7.0 3.4
灌浆中期 JM22 10.1 7.6 2.9
XM26 7.2 5.4 2.4
表2 小麦不同光合器官的光合速率
据表1、表2可知,开花期叶的光合速率高于穗,但穗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和叶差异不大。结合图1,推测原因是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在JM22品种开花期,若去除部分籽粒,则叶光合速率会__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8.(13分)图1为某家系中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甲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现仅考虑甲病。Ⅲ-7和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若Ⅰ-1和Ⅰ-2均为杂合子,则Ⅲ-7与Ⅱ-5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A的概率为_________。
(2)据图1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TaqMan荧光探针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检测单碱基突变,用红色或绿色荧光探针分别标记乙病相关基因的核酸序列,当PCR循环数增多时,相应的荧光信号逐渐积累,图1家系中部分个体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图2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请在图3中画出Ⅱ-5的检测结果。
图2 图3
(4)接第(3)题,若Ⅲ-7和Ⅲ-10婚配,则生育一个不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19.(12分)人体应激反应的核心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和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LSAM轴)两部分组成。如图表示人应激反应的部分机制(其中A代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_________,其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只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压力刺激下,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但不会持续升高,原因是_________。
(3)除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外,能升高血糖的激素还有_________(答出2种)。图中体现的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
(4)当人体感受到压力刺激时,_________(填“LSAM”或“HPA”)轴激活并引起快速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物质和能量,故其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
(2)用不携带RDV的叶蝉(不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利用_____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霉水稻作为实验组。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1 图2
图2体现出带毒、不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_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挥发性物质E。将两种叶蝉置于图3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结果如下。
图3●、△的多少分别代表不带毒、带毒叶蝉在该区域停留时间的长短。
①据图3分析,E对两种叶蝉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E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组别如下: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 Ⅰ Ⅱ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Ⅲ Ⅳ
预期Ⅰ、Ⅱ、Ⅲ、Ⅳ对应的实验结果依次为_________(填字母)。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21.(12分)原儿茶酸(PCA)具有良好抗菌、抗氧化、抗炎症等作用。生成PCA的关键酶是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研究人员拟利用Ech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内进行表达。
(1)若要体外获得大量的Ech基因,可采用PCR技术,其原理是_________。扩增时需要在样本中加入引物、模板等,其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如图1所示,利用PCR获得Ech基因时应选择的引物是_________。
图1 图2
(2)Ech基因和质粒的限制酶切位点如图1、图2所示,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见下表。为使Ech基因与载体连接并正确表达,在设计PCR引物时需在(1)所选引物的_________(填“5'”或“3'”)端分别增加限制酶__________________的酶切位点相应序列。
EcoⅠ EcoⅤ MboⅠ NotⅠ HindⅢ SacI
5'-G↓AATTC-3' 5'-GAT-ATC-3' 5'-GA↓TC-3' 5'-GC↓GGCCG-3' 5'-A↓AGCTT-3' 5'-GAG↓CTC-3'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前,一般先用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状态。为检测大肠杆菌是否成功表达出Ech,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4年11月高三联考
生物学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CD
14.【答案】AB
15.【答案】AC
16.【答案】AC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类囊体(薄膜)/基粒(1分) NADPH和ATP(1分)
(2)光合色素、酶(“ADPPiC3C5NADP+”等可不答)
(3)基本一致(1分) 取灌浆中期的JM22小麦品种若干株均分为A、B两组(1分);A组不做处理,B组用锡箔纸包穗(或:对穗遮光处理)(1分);待籽粒成熟后收获籽粒并计算得到干重GA、GB、(GA-GB)/GA即为穗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1分)(答案合理即可)。
(4)a.穗距离籽粒近,细胞呼吸消耗少,其光合产物大多直接转运到籽粒中;b.叶片距离籽粒较远,其光合产物转运到籽粒过程中损耗多(答出1点即可,答案合理即可)
下降(1分,若该空错误,则下一空不得分)
去除部分籽粒,叶光合产物输出减少,光合产物积累,抑制光合作用
(4)据图1可知,籽粒在穗中,而叶离籽粒略远,穗的光合产物大多直接转运到籽粒中,而叶片距离籽粒较远,其光合产物转运到籽粒过程中损耗多,故开花期叶的光合速率高于穗,但穗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和叶差异不大。籽粒是光合产物的输出器官;若去除部分籽粒,则叶光合产物输出减少,光合产物积累,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5/91/3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
由图1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图2可知,II-6和Ⅲ-9只含一种基因,即均为纯合子;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答案合理即可)
(4)7/12
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垂体(1分) 肾上腺皮质细胞上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
(2)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
(3)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LSAM(1分)
HPA属于体液调节,LSAM属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
2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寄生(1分) 二(1分)
(2)等量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 不带毒水稻、带毒水稻;
(3)吸引不带毒叶蝉,对带毒叶蝉无影响 a、a、b、a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DNA复制(1分) 使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引物2和引物3
(2)5'(1分)EcoR I和Hind Ⅲ
(3)Ca2+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