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测试化学试卷(答案)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测试化学试卷(答案)

初三学年化学试题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测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是单选题,11-12有1-2个正确选项,共24分)
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中既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又涉及物质变化相关的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刻舟求剑 B. 火上浇油
C 滴水成冰 D. 木已成舟
2. 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塞橡胶塞 B. 取用试剂
C. 检查气密性 D. 振荡液体
3. 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叶飞舞 D. 冬天雪花飘飘
4. 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5.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活理念的是
A. 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B. 焚烧垃圾,净化校园
C. 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D. 共享单车,节能减排
6. 在下列各项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的是
A. 小麦磨成面粉 B. 木炭燃烧 C. 酒精杀菌消毒 D. 过氧化氢分解
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水 B. 过氧化氢 C. 空气 D. 氮气
8. 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9.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D.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10. 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污染物
B.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
D. 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空气污染
11.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C. 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份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2)2个铝离子________。
(3)5个氮原子________。
(4)3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
14. 2024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下列做法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是______(填序号)。
A. 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 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
(2)小明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加入明矾,静置后进行过滤,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过滤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边缘
c.漏斗末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③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15.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由图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图二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
(3)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16. 化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
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其中玻璃管a中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
由图2可知,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______构成。
17. A、B、C、D、E分别表示已经学过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两个椭圆相连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不相连表示不反应,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A中燃烧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银白色固体,在A中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D是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是一种暗红色固体,在A中燃烧能产生白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物质的名称:B______;C______。
(2)E在A中燃烧集气瓶底部需要放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20分)
18. 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二:硫的燃烧实验
(1)实验一: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激光笔引燃白磷后,用磁铁吸引小铁盒在管内缓慢移动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二:已知氢氧化钠(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先不通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硫粉很快熔化,接着燃烧,观察到______色火焰;然后通入氧气,观察到______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3)气球在化学实验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其中实验一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19. 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氧气)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______。
(3)改进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并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加入二氧化锰),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______,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字母序号)。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③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甲烷是最简单、难溶于水的有机物类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20. 小玖同学跑步时腿部擦伤,校医用过氧化氢溶液给他清洗伤口时,他发现过氧化氢溶液接触伤口产生气泡的速度会变快,医生解释是人体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了兴趣,并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同学们用如图1的密闭装置分别用1.5mg、3.1mg、5.6mg过氧化氢酶及2.0mg、5.6mg、10.7mg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2和图3所示。
【讨论交流】
(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注射器A向锥形瓶内注入1mL空气,若注射器B的活塞________,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对比________mg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曲线,说明过氧化氢酶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________(填“强”或“弱”)。
(4)由图2和图3中的曲线可知,催化剂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拓展提升】
(5)已知过氧化氢分解能放出热量,当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酶会失去催化效果。同学们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会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突然变慢。请说明理由________。
四、科普阅读(每空1分,共4分)
21. 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宇宙射线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跟空气中的氮原子发生碰撞,氮原子“捕捉”一个中子、“释放”一个质子,变成碳-14原子。碳-14具有放射性,经过约5730年,碳-14会减少一半,再经过约5730年,又会减少一半,这个时间就是碳-14的半衰期。
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碳-14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代。
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氮原子核内有______个中子。
(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在结构上的不同是______。
(3)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是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14属于碳元素
B. 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
C. 只要测出碳-14的半衰期就可推断古代遗存物的年代
初三学年化学试题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测试题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是单选题,11-12有1-2个正确选项,共24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题答案】
【答案】(1)O (2)2Al3+
(3)5N (4)3H2O2
【14题答案】
【答案】(1)B (2) ①. 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②. ad ③. 吸附 ④. 煮沸
【15题答案】
【答案】(1)65.38
(2)AC##CA (3) ①. Cl- ②. 四##4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氢气##H2 ②. 燃着木条燃烧得更旺 ③.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①. ②. 氢原子和氧原子 ③.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硫 ②. 红磷
(2)少量水或细沙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20分)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使氧气充分反应
(2) ①. 淡蓝 ②. 蓝紫 ③. 产生的二氧化硫不会逸出,不会污染空气
(3)平衡气压,防止胶塞弹出
【19题答案】
【答案】(1)锥形瓶 (2) ①.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②. 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
(3)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BGD或CGD ③. 催化 ④. b
(4)AF
【20题答案】
【答案】(1)向外移动1mL
(2)
(3) ①. 5.6 ②. 强
(4)无 (5)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过氧化氢分解过快,单位时间放热多,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突然降低
四、科普阅读(每空1分,共4分)
【21题答案】
【答案】(1)7 (2)中子数不同
(3)光合作用 (4)AB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