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 过氧化氢制氧气课后作业评价(答案)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 过氧化氢制氧气课后作业评价(答案)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 3 制取氧气 第 2 课时
班级: 姓名:
1.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 )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取氧气 的方法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氧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氧气是人类活动的必需的物质之一,下列与氧 气有关的实验装置图错误的是( )
4.用浓度和质量都相等的 a、b 两份过氧化氢溶 液(含H2 O2 质量相等)分别制取氧气,a 中加入 少量二氧化锰,b 中不加。当 a、b 均完全反应 后,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 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5. 小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 收集氧气,肯定不会选用的仪器是( )
A. 酒精灯 B.集气瓶 C.试管 D. 导气管
6. 实 验 室 用 过 氧 化 氢 溶 液 和 二 氧 化 锰 粉 末 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从图中选取的装置最 佳组合是 ( )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①⑤
7. 结合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没有产生 氧气
B. 实验③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二氧化锰质量 减少
C.该实验证明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 实验①的反应速率比实验③的快
8. 下列反应中(略去反应条件),既不属于化合反 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水→碳酸
B.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9.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 结果是(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速率慢
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速率不变
1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几种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
B.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交叉关系 C.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1.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反应条 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节约能源理念, 甲途径是实验室制氧 气的最佳方案
B.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氧气,还 需要加入催化剂
C. 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反 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D.工业上采用途径丁制取大量氧气,主要是 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
1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持续一段时间都只观察到导管口气泡缓慢冒 出,进行原因分析,下列不成立的是( )
A. 实验前过氧化氢已多量分解
B.反应容器中放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太少
C.反应容器口未塞紧
D.生成的氧气大量溶解在水中
13.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 答下列问题。
(1)仪器B 的名称是 。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为 。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能方便添加 液体,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到的 作用为 作用,检验氧气是否收集 满的方法为 。
14. 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 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 中,对“硫酸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 泡,溶液变蓝色 ;步骤 ③
实验 结论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 谨 。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 酸铜的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 发生改变。
15.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图中可用于加 热氯酸钾制备氧气的装置为 (填 序号)。
(2)检验装置D 气密性的方法:用弹簧夹夹紧 导管口的橡胶管后,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 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填序号),原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装置 夹夹紧橡胶管后,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最好选用装 置 (填序号),把 F 装满水,用排水 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 (填“b”或“c”)端连接上一个量筒。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 3 制取氧气 第 2 课时 答案与点拨
1.C
2.A [点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工业制 氧法,故选A。]
3.C [点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应 “长进短出”,C错误。]
4.C [点拨:质量相等的两份H2O2 完全反应后,生 成氧气的质量相等,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 反应中的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 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和种类 ;a 中加入少量二 氧化锰,反应速率快,故选C。]
5.A 6.C
7.C [点拨: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 氧气,实验①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 没有产生氧气,而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较 少,A 不正确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 量不变,B 不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 气支持燃烧,C 正确 ;实验①的反应速率比实验 ③的慢,是因为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 分解速率,D不正确。]
8.D 9.B
10.D [点拨:混合物和纯净物是两种不同的概 念,两者属于并列关系,A不符合题意 ;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是两种不同的性质,两者没有 交集,属于并列关系,B不符合题意 ;分解反应 属于化学反应中的一种,两者属于包含关系, C不符合题意。]
11.D [点拨 :乙途径和丙途径需要加热,丁途径 需要让空气液化,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根据节 约能源的理念, 甲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 佳方案,A不符合题意 ;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 更快地得到氧气,还需要加入催化剂,B 不符 合题意 ;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 本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C 不符合题意 ;工 业上采用途径丁制取大量氧气,主要是利用 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D符合题意。]
12.D [点拨:氧气不易溶于水,因而不可能大量
溶解在水中,D错误。] 13. (1)长颈漏斗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ABCDF 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 化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 复燃,则说明已集满
[点拨:(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 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能方便添 加液体,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长颈漏斗可以 方 便 添 加 液 体 , 故 可 选 择 的 装 置 组 合 为 ABCDF;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 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 氢水+氧气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 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 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 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14.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水+氧气 质量和化学性质
15. (1)漏斗 C (2)向漏斗中加水至没过漏斗 下端管口,使漏斗内外形成一段液面差,且一 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 (3)B 反应物固 体和液体不能分离 (4)B b
[点拨:(1)仪器 a 的名称是漏斗,实验室用氯 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 加热,所以可用的装置为 C。 (3)B 装置反应 过程中若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后,装置内的 压强改变,但是不会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4)二氧化锰是粉末状,不能放在塑料片上, 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最好选用装 置B,可以节约药品 ;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 于水,所以把F 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 测定气体体积,应在b端连接上一个量筒。]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