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 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马东峰说:“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找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考古学实证。”以下可作为这一“实证”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玉璧
C. 利簋 D. 铁农具
2. 迁都洛邑的周平王去世后,周桓王继位,与担任周王室卿士的郑庄公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周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庄公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 诸侯争霸 B. 王室衰微 C. 群雄兼并 D. 百家争鸣
3. 战国思想家墨子认为“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算,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人们只知“自爱”“自利”。为此,他主张( )
A. 兼爱非攻 B. 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 贵贱有序
4. 下表为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郡国级政区数量统计表,表中郡国级政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时间 都国级政区数量(个)
汉景帝 公元前144年 68
汉武帝 公元前106年 108
A. 察举制的推行 B. 休养生息的实施 C. 盐铁专卖的实行 D. “推恩令”的实施
5.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罗马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和荣耀的象征。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丰富了文化生活 B. 消除了中外隔阂 C. 推动了民族交融 D. 巩固了国家统一
6.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正统)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再次)成披发之人。”北魏孝文帝认为有必要改说汉语的主要意图是( )
A. 胡汉通婚 B. 确立正统 C. 便利迁都 D. 统一全国
7. 如图是名画《虢(guó)国夫人游春图》(宋慕本),描绘了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一家踏 春游玩的场景,画作中虢国夫人(右一)着圆领男装,骑名贵马,当先领队。这可以说明唐朝( )
A. 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B. 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社会风气豪迈开放
8.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宋代土地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地主,也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以资代役纳入税收规范,新增了一些税种,如“城郭之赋”、过税(商品流通税)、住税(商品交易税)、力胜钱(水路流通税)等。这些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宋代(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苛捐杂税的繁多 C. 人身控制的减弱 D. 理学思想的强化
9. 明朝宋应星屡试不第,后来他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他在该书序言中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此书的命运折射出当时( )
A. 文化专制的同时又重视科学 B. 经世致用已成为社会共识
C. 传统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 社会进步和转型的艰难性
10. 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期间,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
A. 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B. 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局面
C. 具有浓厚的边疆危机意识 D. 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
1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地封建化,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联合镇压,陷于失败。材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B. 缺乏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C. 领导核心内部不团结 D. 没有认识到列强的实质
12. “在二次革命中,……英国银行直接向驻沪的中国海军舰只拨给‘善后大借款’的现款,……第二天革命党人进攻江南制造局时,驻上海的中国兵舰即发炮挫败了革命党人。革命党人在1913年也有外国朋友,……对革命党人最有力的帮助,是二次革命失败之后,日本在中国的海军舰只,护送革命党领导人到达安全地带。”上述材料表明( )
A. 二次革命得到列强大力支持 B. 列强竭力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C. 列强对二次革命持完全中立态度 D. 列强在二次革命中仅支持袁世凯
13. 官兵浴血奋战,战力非凡。首攻吴佩孚,再下孙传芳,重创张作霖。革命的疾风骤雨,一时漫卷中华大地。其描述的历史是(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国民党右派叛变 C. 革命军南昌起义 D. 武装反抗国民党
14. 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B. 华北危机引发了一二 九运动促进抗日高潮
C.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平型关大捷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战
15. 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文字 建筑(水利工程)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兰陀佛寺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都江堰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 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C. 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 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16. 2023年农历出现了“国二月”现象,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之间的时间差所采用的方法。而在公历中,为了弥补历法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则采取每四年增加一天,即闰年的办法进行调整。公历中“四年一闰”的规则最早出现在(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罗马 D. 古希腊
17. “这种市镇有权充当社团,有权用自己的社团印章签订协议,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市外属地。”文中描述的是( )
A. 庄园的自给自足 B. 封君封臣制度 C. 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 大学的兴起
18. 伟大的时代塑造了伟大的莎士比亚,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据此判断,他的戏剧主题与那个时代相符的是( )
A. 复现了古希腊的生活哲学 B. 展现了生命活力和人性之美
C. 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势力 D. 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9. 如图为一位法国漫画家创作于1815年的《从高处到低处的跌落》。画作中,拿破仑脚踩快折断的高跷,横跨欧洲大陆,俯瞰着莫斯科和马德里,可谓雄霸欧洲;身边围绕着利箭和炸弹。该漫画反映出作者的意图是( )
A. 夸耀拿破仑的军事才能 B. 力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
C. 反对拿破仑的穷兵黩武 D. 渴望法国执掌欧洲霸权
20. 英国全国人口从1801年到1851年间,每10年的增长率依次为14.0%、18.1%、15.8%、14.3%和12.6%,而同期城市和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23.7%、29.1%、28.0%、25.0%和25.9%,城镇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人口增长率平均数,大量人口向城镇、城市集中,给城镇、城市的住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的进行 D. 福利国家的建立
21. 《玻利瓦尔》是一部年度最佳传记,作者玛丽 阿拉纳利用大量的原始文献,描绘了玻利瓦尔辉煌而戏剧化的一生。在文中她将玻利瓦尔称为“南美洲的乔治 华盛顿”。作者旨在强调玻利瓦尔( )
A. 反抗英国压迫 B. 完成美洲统一 C. 推动民族独立 D. 协助章西女王
22. 苏维埃俄国领导人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实施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农业集体化
23. 罗斯福在给国会的年度国情咨文中说:联邦政府必须停止这种救济。我不希望我们的人民再进一步减少活力?……我们不仅要让那些失业者摆脱贫困,肉体上得以生存,更要让他们保持自尊、自立、勇气和决心。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B. 推行以工代赈
C. 通过《国家工业法》 D. 通过《农业调整法》
24.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道:“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这说明马歇尔计划意在( )
A. 援助欧洲经济复兴,并控制西欧 B. 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并对抗华约
C. 促成欧洲走向联合,实现和平发展 D. 谋求全球经济合作,争取世界和平
25. 20世纪末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然而,21世纪初,一些国家政治理念的保护主义色彩越来越浓。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说到:“从现在开始,一切以美国优先”。对政治家而言,将国家的问题归咎于“别人”——移民、外国人或是他们中的陌生人——似乎简单得多。这主要反映出( )
A. 全球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B. 国家保护主义已成为主流
C. 美国试图领导和称霸世界 D. 移民问题加剧国家间冲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 发展历程
中国 战国时期,因遗留了大量的奴隶制社会风俗,秦国几度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县制;鼓励耕织:严明法度………。通过改革,秦国建立了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新制度,国力大大提升,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推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治理国策,在全国奉行法治管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近代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英国在近代确立世界霸权,归根到底有赖于其通过制度创新而引领了时代潮流。
早在1624年,英国就已经开始实施《专利法》,通过法律手段,有力地促进和保护了私人的发明积极性。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摘编自高中历史教材及《大国崛起》
(1) 根据材料指出,秦国、英国崛起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历史事件。
(2) 根据材料,请从“法律、制度”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国家强大和进步”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的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卖助、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章开元、陈辉《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材料一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相关条约名称,结合地图分析列强侵略势力进入中国,在地域上呈现出的特征。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慈禧“大喜过望”的原因及此后先进的中国人对清朝廷的态度发生的变化。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6年4月,斯大林说,“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工业化的任务,不仅是要增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工业的比重,而且要保证受资本主义包围的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使我国不至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属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制定的工业化方针,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
(3) 综合两则材料归纳美国、苏联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共同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打制石器是原始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良渚古城属于原始农耕时代的文明,排除A项。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良渚古城遗址的贵族墓葬中出土了数十件精美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玉钺,B项正确。
C.利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排除C项。
D.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要识记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解析】A.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不如从前,天下共主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变动,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所以这一事件反映了王室衰微,符合题意。
C.兼并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
D.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繁荣的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和结果,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算,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人们只知‘自爱’‘自利’。”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这种情况,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故A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B;法家的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排除C;贵贱有序的主张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中墨子的思想观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墨子思想的识记情况,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答。
4.【答案】D
【解析】图中郡国级政区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推恩令”的实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D符合题意;郡国级政区数量增加的原因是“推恩令”的实施,一个王国分出许多侯国,与察举制、休养生息的实施、盐铁专卖的实行无关,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推恩令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图中郡国级政区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推恩令”的实施。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为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文化生活,A项正确;丝绸之路的开通增加了中国人饮食生活的选择,并没有体现消除中外隔阂,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之间的物品交流,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内容,排除C项;罗马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材料涉及其他国家,巩固国家统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意义。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正统)音”,表明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语;根据“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再次)成披发之人”说明,孝文帝认为不说汉语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北魏孝文帝认为有必要改说汉语的主要意图是确立正统,B项正确;题干没有表明说汉语是方便与汉族通婚,也未提到迁都与说汉语的关系问题,故AC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孝文帝统一全国,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目的。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虢国夫人(右一)着圆领男装,骑名贵马,当先领队”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D项正确;封建时代男尊女卑,并未实现平等,排除A项;虢国夫人一家踏 春游玩,不能说明宫廷生活的奢靡无度,排除B项;虢国夫人是皇亲国戚,不能反映市民生活状况,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需要考生掌握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其表现。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正确把握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其表现。
8.【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宋代赋税制度中增加的新的税种,如过税、住税和力胜钱等均与商业贸易有关,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故A正确;商业税的增加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苛捐杂税的繁多、人身控制的减弱和理学思想的强化均不能推动赋税制度中增加与商业有关的税种,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9.【答案】D
【解析】A.“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说明不重视科学。排除A。
B.“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说明科技在当时不受重视,当时经世致用并未成为社会共识。排除B。
C.宋应星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明朝时期传统生产方式本质上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
D.根据材料“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科技成果在当时中国是不被重视的,而造成材料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导致当时社会进步和转型的艰难性,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发展,需要结合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据题干“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可知,该内容反映了清政府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诉求特别也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项正确;主权观念侧重于对外关系,排除A项。具有浓厚的边疆危机意识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测绘技术,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清代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解析】本题问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即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也是它失败的根因所在。题干中没有远大眼光、政治过早封建化、军事上屡屡失误以及认不清列强本质,这些都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农民阶级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无法取得胜利。B、C、D项都是A项的表现,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理解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含义。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理解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含义。
12.【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列强一方面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另一方面,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又护送革命党领导人到达安全地带,这说明列强竭力维护在华侵略利益,故B正确;二次革命得到列强大力支持说法错误,列强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排除A;列强对二次革命持完全中立态度说法错误,列强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排除C;列强在二次革命中仅支持袁世凯说法错误,二次革命失败后,列强护送革命党领导人到达安全地带,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二次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二次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张作霖被迫退往东北。故材料描述的历史是国民革命军北伐。A符合题意。BCD的史实都发生在材料所描述的北伐战争之后,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14.【答案】D
【解析】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指挥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战,体现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和与正面战场配合,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与“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不符,排除A项;“华北危机引发了一二 九运动”与“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不符,排除B项;七七事变与“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世界古代文明图表可知,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多元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据“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可知,“濒临大河”说法错误,“农耕为主”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题干体现了“文字多样”,但无法体现“交流频繁”,排除C项;“宗教主导、相互交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文明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古代文明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古代文明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解析】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公历中“四年一闰”的规则最早出现在古罗马,C项正确;题干材料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无关,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儒略历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古罗马的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儒略历,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公历中“四年一闰”的规则最早出现在古罗马。
17.【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与庄园、封君封臣制度、大学的兴起无关,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自由自治的城市,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自由自治的城市,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1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可知,莎士比亚的戏剧主题是主张开明君主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生活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期。人文主义(也叫人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针对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制度,人文主义鼓吹仁慈、博爱,歌颂纯真的友谊和崇高品德,提倡平等和冒险精神。据此可知,他的戏剧主题与那个时代相符的是展现了生命活力和人性之美,B项正确;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排除A项;从题干“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可知,材料针对的是君主统治问题,没有涉及抨击教会势力的内容,同样也没有反映出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排除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时代主题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的时代主题。
19.【答案】C
【解析】根据漫画内容“拿破仑脚踩快折断的高跷,横跨欧洲大陆,俯瞰着莫斯科和马德里,可谓雄霸欧洲;身边围绕着利箭和炸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反法联盟与法国的较量中,反法联盟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但是拿破仑的穷兵黩武,遭到欧洲人民的反对,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故C项与画作内容相符,C项正确;从画作中拿破仑的“身边围绕着利箭和炸弹”可知,该漫画的作者意在反对拿破仑的穷兵黩武,而不是夸耀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力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渴望法国执掌欧洲霸权,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漫画。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失败。
20.【答案】C
【解析】A.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排除。
B.早期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展开,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与英国城镇人口增长率无关,排除。
C.根据题干的信息,英国人口从1801年到1851年,持续上升,并且出现城市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乃至社会结构都因这场产业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各国开始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符合题意。
D.福利国家建设是在二战后,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重点掌握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
2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文中她将玻利瓦尔称为‘南美洲的乔治 华盛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作者将玻利瓦尔与华盛顿相比较,意在强调玻利瓦尔在反抗殖民统治,推动民族独立方面的贡献;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C项正确;玻利瓦尔反抗的是西班牙,而非英国,排除A项;玻利瓦尔并未统一美洲,排除B项;章西女王是印度的民族英雄,与玻利瓦尔没有交集,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重点掌握玻利瓦尔的主要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2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可知,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就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从而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为打败国内外敌人而采取的政策,后来成为阻碍苏俄经济发展的障碍,排除A;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与斯大林有关,与题干列宁无关,排除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23.【答案】B
【解析】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据题干“……我们不仅要让那些失业者摆脱贫困,肉体上得以生存,更要让他们保持自尊、自立、勇气和决心”及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此,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B项正确;题干体现了为了减少失业,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原因,与“加强对工业的指导”“通过《国家工业法》”“通过《农业调整法》”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内容是运用经济手段对西欧国家进行援助,一方面帮助其恢复经济,用来对抗苏联。另一方面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成美国的资本输出场所。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和杜鲁门主义一起被成为一个核桃的两半,都是为冷战政策服务的,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经济上的表现,华约成立于195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通过援助欧洲来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不是为了促成欧洲联合,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一时期在冷战,不符合全球经济合作的要求,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扶持欧洲经济和控制西欧,并不是为了世界和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马歇尔计划的认知与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马歇尔计划的认知与理解,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2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些国家政治理念的保护主义色彩越来越浓”以及美国的做法可知,这些不利于经济全球化,故A符合题意;国家保护主义已成为主流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各地联系日益密切,排除B;材料中美国的做法只是保护主义的一个具体例子,不是题干的主旨,C错误;移民问题加剧国家间冲突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6.【答案】【小题1】商鞅变法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英国崛起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历史事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专利法》的颁布实施等。
【小题2】观点1:法律是国家强大和进步的重要保障。
论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治理国策,在全国奉行法治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通过法律手段有力地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的积极性,这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论:法律的完善是国家强大和进步的推动力,所以我们要健全法律制度,坚持依法治国。
观点2:制度革新促进国家的强大和进步。
论述:秦国商鞅变法后,废除旧的奴隶制,建立以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新制度(封建制度),国力提升,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近代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确立世界霸权提供了政治前提。
结论:制度革新有利于国家发展,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革旧创新,选择符合国情的制度。
【解析】本题以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理解国家强大和进步与法律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理解国家强大和进步与法律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27.【答案】【小题1】图一:《南京条约》;图二:《马关条约》。从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或从沿海到内地。
【小题2】原因: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变化:从主张改革维护清朝的统治到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
【小题3】历程: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大喜过望”的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先进的中国人对清朝廷的态度发生的变化、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大喜过望”的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先进的中国人对清朝廷的态度发生的变化、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等知识。
28.【答案】【小题1】方针:以重工业为中心。原因:国民经济中工业的比重小;经济受资本主义国家限制。
【小题2】趋势:1922-1929年逐渐增长,1929-1933年迅速下降,1933-1939年逐渐恢复。(或上升—下降—上升,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3】原因:经济面临困境。认识:经济体制调整需与时俱进;改革需结合国情;注重相互学习、借鉴;勇于探索、创新。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制定的工业化方针以及其原因、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美国、苏联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共同原因以及认识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斯大林制定的工业化方针以及其原因、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美国、苏联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共同原因以及认识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