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虎林市高级中学、鸡东县第二中学三校联考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黑龙江省虎林市高级中学、鸡东县第二中学三校联考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三校联考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A.稀硫酸滴到铜片上:
Cu+2H+ = Cu2++H2 ↑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分值:100 分 B.将Ba(OH)
2-
2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OH-+H++SO4 = BaSO4 ↓ +H2O
1 C.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CO 气体:Ca
2++CO +H O = CaCO ↓ +2H+
考生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2 2 3
2 D.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Cl
2+ 3+
2+2Fe = 2Fe +2Cl-.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4.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Ba-137
A.Cu → Cu(NO3)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B.MnO-4 → MnO2
1.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下列有关说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C.SO3 → H2SO4
A.《浪淘沙》中写道:“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真假黄金(假黄金为铜锌
合金)可以用稀硫酸鉴别 D.H2O2 → H2O
B.《抱朴子内篇·黄白》记载“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该过程涉及置换反应 5.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C.《江楼夜话》中有诗句“江雾秋楼白,灯花夜雨青”,描写的雾是一种液溶胶
D.《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指牡蛎壳之类的贝壳),并把这
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可以作干燥剂
2.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生理盐水 明矾 液态 KNO3 蔗糖
A.图甲验证 Na 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 生石灰 海水 铜 乙醇 B.图乙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
C 胆矾 生铁 CaCO3 CO2 C.图丙可用于制备Fe OH 3胶体
D 液氨 空气 浓硫酸 食醋 D.图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后需颠倒摇匀
第 1页,共 5页
{#{QQABIQKEogAgAgAAABgCQwWCCkOQkhAACQgGwBAIMAAAyQNABAA=}#}
6.下列化学反应用双线桥法或单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正确的是( ) C.图 3 表示向NaCl溶液通入少量HCl气体
D.图 4 表示向醋酸溶液中加入NaOH 固体至过量
A.
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
①金属钠投入到 FeCl3溶液中
B. ②Na2O 投入到 MgCl2溶液中
③少量 Ca(OH)2投入到 NaHCO3溶液中
④Na2O2投入到 HCl 溶液中
⑤Na2O2投入到 CuSO4溶液中
C.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③⑤
10.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D. 选
操作及现象 结论

7.下列离子组合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 +、K+、SO2-、HCO - 液氯中的次氯酸4 3 A 红色鲜花投入液氯中鲜花会褪色
B Cu2 、K 、SO2 、NO 具有漂白性.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4 3
C Ba NO Mg2 、NH 、SO2 、Cl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含有大量 3 2 的溶液中: 4 4 B 原溶液中只有 K+
钴玻璃)
D.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 +、Mg2+、SO2-4 、NO
-
3
8.一定温度下,溶液导电能力(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别取等量久置氯水和新制氯水放置于两只试管中,滴加 新制氯水与久置
C
AgNO3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 氯水中均含有 Cl-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于干燥的 pH 试纸上,pH 试纸变
D 新制氯水显酸性
红,对比标准比色卡 pH<7
A.A B.B C.C D.D
A.图 1 表示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B.图 2 表示向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第 2页,共 5页
{#{QQABIQKEogAgAgAAABgCQwWCCkOQkhAACQgGwBAIMAAAyQNABAA=}#}
11 + +.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 N2O(气体)和 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化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离子有 Cu2 、Fe3 、Cl-
①所含分子数相等 B.转化过程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②质量相同 C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O2 >Fe3 >S
③所含原子数相等 D.过程 III 中发生的反应为 CuS+2Fe3+=S 2Fe2+ Cu2++ +
④密度相同 15.能测定Na2CO3和NaHCO3 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方案数目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方案①: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 克
12.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方案②: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 NaOH 溶液充分反应,得 b 克溶液
A.含有 N 个氖原子的氖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11.2 L 方案③: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A
B 7.8 g Na O 0.1 N 方案④: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 克固体.常温常压下, 2 2中含有 A个阴离子
C.0.5 mol/L MgCl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的 2溶液中含有 NA个 Cl-
D.标准状况下,11.2 L H O 0.5 N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55分)2 含有的分子数为 A
16.(14 分)阅读下列关于燃料电池的短文并填空。
13.某溶液含有NaCl、K2SO4、KCl三种溶质,已知 (Cl-)为0.5 mol/L、 (K+)为1.0mol/L、
化学电池用途广泛,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燃料电池在工作
(Na+)为 0.1 mol/L。则该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为( ) H CH C H OH O H2SO 溶液
时,从负极连续通入 2 、 4 、 2 5 等燃料,从正极连续通入 2 ,以 4 或
① ② ③ ④ ⑤
A.0.1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KOH H2O CO2 K2CO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 、 或 3 等,同时产生电能,目前
14.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有害的不良气体。处理某废气中的 H2S,是将废气与空 ⑥ ⑦ ⑧ ⑨
Al
气混合通入 FeCl2、CuCl2、FeCl3的混合液中,其转化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已研制成功 -空气燃料电池,它可以代替汽油为汽车提供动力,也可用作照明电源。⑩
的是( ) (1)在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
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K2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3)完成向⑨的溶液中滴入少量⑤的离子方程式: 。
已知在物质⑤的环境下,K2Cr2O7和 C2H5OH 能发生如下反应:
2K2Cr2O7 + 3C2H5OH + 8H2SO4 = 2K2SO4 + 2Cr2(SO4)3 + 3CH3COOH + 11H2O
(4)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均填化
第 3页,共 5页
{#{QQABIQKEogAgAgAAABgCQwWCCkOQkhAACQgGwBAIMAAAyQNABAA=}#}
学式)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
17.(14 分)氯水和次氯酸钠都是重要的漂白剂。 (6)已知某“84 消毒液”瓶体标签部分内容如右图所示。现欲用
Ⅰ.某小组以 MnO2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
NaClO固体配制 80mL 上述消毒液,需要NaClO固体 g。
18.(14 分)Ⅰ.高铁酸钠 Na2FeO4 是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新型的绿色多功能净水剂。
其净水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为 4Na2FeO4+10H2O = 4Fe(OH)3(胶体)+3O2 ↑
(1) 2mol Cl +8NaOH。相比传统的用氯气进行水的消毒处理,高铁酸钠安全无异味,投加更方便。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每生成 2,消耗还
请回答下列问题:
原剂的物质的量为 。
(2)制备氯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试剂 X 是 (填溶液名称)。 (1)高铁酸钠 Na2FeO4 属于 (“酸”、“碱”、“盐”或“氧化物”),其中铁的化合价
Ⅱ.某小组预配制 84 消毒液 为 价。
(3)容量瓶是配制溶液所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上需标有 (填序号)。 (2)在上述反应中,每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 O2 ,转移 mol电子。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刻度线 Ⅱ.现有一混合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
(4)下图是配制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的操作。 CO32-、SO42-,现取三份 100mL 该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加热,收集到 0.08mol 气体;
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 12.54g,经足量
Δ
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4.66g. (已知:NH4++OH- H2O+NH3↑)
将上述实验步骤 A~F 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 (3)由实验②推断该混合溶液中应含有 (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
(5)若所配制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浓度为 。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4)写出实验③中沉淀质量减少的离子方程式 。
B.称量固体 7.5 g 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 (5)综合上述实验,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
C.定容时水多、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第 4页,共 5页
{#{QQABIQKEogAgAgAAABgCQwWCCkOQkhAACQgGwBAIMAAAyQNABAA=}#}
19.(13 分)纯碱和小苏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用途。
I.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为联
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4)图中曲线 n 代表 (填化学式)离子物质的量变化情况。
(5)达到 A 点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
(6)通过上述计算该膨松剂试样 xNa2CO3 yNaHCO3 zH2O 的化学式为 。
资料:溶解度
物质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20 C溶解度 /g 36.0 21.7 9.6 37.2
(1)相同条件下水溶液碱性:NaHCO3 Na2CO3(填“>”或“<”)。“加热 NaHCO3晶体
即可获 Na2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物质X 为 (填化学式)。
(3)根据溶解度数据,沉淀池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Ⅱ.食品工业经常使用Na2CO3和NaHCO3 作膨松剂。室温下,向含 307 g 某膨松剂试样
xNa2CO3 yNaHCO3 zH2O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中含碳元素微粒的物质的量
随 pH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pH=-lg c(H+)
第 5页,共 5页
{#{QQABIQKEogAgAgAAABgCQwWCCkOQkhAACQgGwBAIMAAAyQNABAA=}#}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三校联考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D A B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A C
二、非选择题
16.(每空 2 分 共 14 分)
(1)⑦⑧;⑥⑦⑨ ; ②③⑧ (每空部分对 1分,全对 2对,错项 0分)
(2)K2CO3=2K++CO32- (3)CO32-+H+=HCO3-
(4)K2Cr2O7 ; CH3COOH
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
(1)MnO2+4H++2Cl- Mn2++Cl2 ↑+2H2O ( 漏写扣 1分,↑漏写不扣分);4mol
(2)丙(1分);饱和食盐水(1分)
(3)①③④(每空部分对 1分,全对 2对,错项 0分)
(4)CBDFAE (5)BC (答对 1 个选项得 1 分,有错误选项为 0 分)
(6)16.39 或 16.4
18.(每空 2 分 共 14 分)
(1)盐;+6 (2)1.2 (3)NH4+;0.8mol/L
(4)BaCO3+2H+=Ba2++H2O+CO2 ↑(↑漏写不扣分)
(5)K+、NH4+、CO32-、SO42-(答对 2个选项以上得 1 分,有错误选项为 0 分)
1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3 分)
(1)< (1分); 2NaHCO3 Na2CO3+H2O+CO2↑ ( 漏写扣 1 分,↑漏写不扣分)
(2)CO2 (3)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漏写扣 1 分)
(4)CO32- (5)1mol (6)4Na2CO3·NaHCO3·40H2O
{#{QQABIQKEogAgAgAAABgCQwWCCkOQkhAACQgGwBAIMAAAyQNABAA=}#}(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
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 (
条 码 粘 贴
) (
考号
)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场

) (
注意事项:
选择题作答必须用
2B
铅笔,修改时用塑料橡皮擦干净。笔答题作答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填写,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在考生信息框中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
缺考标记:
监考老师代涂缺考标记
) (
2024

2025 年度第一学期三校联考


年级
化学考试答题卡
)
(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 (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 (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
(
非选择题
(共计
5
5
分)
1
6
.(
1





2



3



4



17.

1




2




3



4



5



6



7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8.

1




2



3




4



5


19.

1




2



3



4



5



6


此区域内禁止答题
此区域内禁止答题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