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阶段测试卷(四)
生物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抑制胃肠蠕动不利于食物消化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缩小,利于完成排尿反射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能对内脏进行支配,且二者作用效果一般相反
D.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3.乙酰胆碱可以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使神经元兴奋,也可以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发挥作用,从而促进肌肉收缩。已知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Na 通道打开
B.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突触后膜可位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肌肉细胞上
D.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则可避免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4.骑行者长距离骑行时,往往会大量出汗,肌肉酸痛,呼吸加快。下列关于骑行者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弱碱性的血浆pH会一直降低 B.大量出汗有利于维持体温的稳定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D.醛固酮的分泌减少,促进Na 的重吸收
5.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B.ORFV感染宿主后被抗原呈递细胞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
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
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
6.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DNA病毒,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可能引发宫颈癌。为提高HPV疫苗对免疫系统的激活能力,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推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定向进化技术获得新型抗原蛋白
B.利用生物技术加大对各种天然抗原蛋白的筛查强度
C.避免接种期间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D.根据年龄、感染风险等制定接种方案
7.某同学在重复温特实验时设置了部分对照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将表现为直立生长
B.b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抑制生长的作用
C.该实验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中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该实验能证明胚芽鞘尖端含有影响胚芽鞘生长的化学物质
8.光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关键的环境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株生长、开花、衰老都会受到光的调控
B.光敏色素感受光刺激,通过信号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光照可以为种子的萌发直接提供能量
D.除了光,还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9.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含量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含量上升,促进气孔开放
B.干旱胁迫下植物含水量上升,增强抗旱能力
C.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较耐干旱
D.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赤霉素不利于植物抗旱
10.砀山梨以其汁多、味甜且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而驰名海内外。栽种砀山梨需要在植株长到40cm高时进行打顶,并在成树阶段施加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加梨的产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梨树打顶是根据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原理解除顶端优势
B.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内源植物激素相比,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C.梨树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特定时期取决于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D.除激素调节外,光照等环境因素调节和基因表达调控也参与梨树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11.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下列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大连西山水库中的全部鱼 B.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全部成年梅花鹿
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沈阳森林动物园中的全部雌熊
1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可采用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
D.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保护区内的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13.下列对影响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季节变化导致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次生演替
B.气温、干旱、火灾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
C.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有关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14.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
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
1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但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不会改变
B.多种生物只要能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即可组成群落
C.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无关
D.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下图)以适应冷环境。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
17.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细胞因子,加强了细胞毒性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18.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中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19.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有关的,有些是无关的,它们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分析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代表上述两类影响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中包含食物、天敌、寄生物、气温和水等因素
B.甲、乙代表的因素可分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
C.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仅乙中各因素为理想状态即可
D.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可能出现的最大值
20.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的白马鸡和血雉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白马鸡的分布占比(%) 血雉的分布占比(%)
旱季 雨季 旱季 雨季
针阔叶混交林 56.05 76.67 47.94 78.67
针叶林 40.13 17.78 42.06 9.17
溫丛 3.82 5.55 10.00 12.16
日活动节律
A.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
B.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季节交替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
D.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但在日活动节律上存在生态位分化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2分)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总数约为1.25亿,糖尿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和明显的遗传差异,可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而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________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人体的血糖主要来自________。
(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是由________细胞分泌的,该激素分泌增多除受血糖浓度降低影响外,还受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支配。此外,________(答出两种)等激素也能直接或间接提高血糖浓度。
(3)胰岛素的靶细胞为________,靶细胞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到机体自身抗体的攻击可导致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中的________,该类糖尿病患者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4)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可通过多种手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请结合所学知识。给出两条预防2型糖尿病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1分)荣获“人民科学家”称号,被誉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先生说过: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他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症做出了重大贡献。“糖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至4个月期间口服3次,在3到4岁时加强口服1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丸”的实质是活性减弱的________,它作为抗原可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机体所产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人体内特异性免疫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属于人体第________道防线。
(3)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感染某些传染病,原因是________。
(4)除入侵的病原体外,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各种癌细胞,但是人并不容易患癌症,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23.(10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微量________。植物激素作为________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细胞内一系列生理变化。
(2)由实验可知,影响茎伸长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是通过抑制________(填“内源”或“外源”)赤霉素而发挥作用的。
(3)实验中植物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均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24.(11分)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图甲表示鼠种群的年增长倍数变化,图乙表示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属于研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________模型。第8年,鼠种群年龄结构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在________年时间内该鼠种群增长符合“J”形增长。
(2)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若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科研人员通过给老鼠吃“避孕药”来降低其种群数量,减少草原鼠害,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角度说明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上鼠害严重时会破坏植被,造成土地沙化。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写出一种控制鼠害暴发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1分)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珍禽异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因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变成黄沙遍地、禽兽罕至的荒漠。后又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又由11.4%提高到75.5%,被赞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和珍禽异兽的天堂”。完成下列问题:
(1)塞罕坝由黄沙遍地、禽兽罕至的荒漠,变成“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和珍禽异兽的天堂”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在塞罕坝改变初期,建设者们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内容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方面。
(2)某生态小组调查塞罕坝蒙古黄芪种群动态的结果如图所示,其中N 和N 分别表示种群初始个体数和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个体数,虚线表示N =N ,A点为现阶段蒙古黄芪所处位置。请结合调查结果分析,现阶段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大对蒙古黄芪的保护力度,阐释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调查人工引种乔木后对林下植物种类的影响,生态学家调研了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的变化,调查数据如表:
郁闭度(%) 0 20 40 60 80 100
黄花胭脂花 15.3 13.5 10.8 7.4 4.3 2.4
沙芦草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在其他环境条件基本类似的情况下,随着郁闭度增加,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黄花胭脂花和沙芦草有较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测试卷(四)
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D【解析】人体的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其中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D正确。
2.D【解析】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即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A正确;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有利于完成排尿反射,B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能对内脏进行支配,且二者作用效果一般相反,C正确;血糖降低时,通过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迅速升高,D错误。
3.D【解析】乙酰胆碱作为兴奋性递质,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Na 通道打开,进而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进而实现信息传递,B正确;突触后膜可位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肌肉细胞上,因为突触的类型包括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等,且肌肉细胞可以受神经细胞直接支配,C正确;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则可引起乙酰胆碱分解速度减慢,进而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D错误。
4.B【解析】骑行者长距离骑行时,肌肉酸痛产生乳酸,但人体内的缓冲物质可中和多余的乳酸,因此呈弱碱性的血浆pH略有降低,但依然维持正常范围,A错误;大量出汗有利于增加散热,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骑行者长距离骑行时,往往会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C错误;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促进Na 的重吸收,D错误。
5.C【解析】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T细胞不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B错误;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C正确;B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D错误。
6.A【解析】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获得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能诱发二次免疫,获得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因此抗原蛋白应该是HPV病毒原本的抗原蛋白,不需要获得新型抗原蛋白,A错误;利用生物技术加大对各种天然抗原蛋白的筛查强度,以筛选出HPV的各种抗原蛋白,以此制备出多价疫苗,B正确;接种疫苗期间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则接种疫苗后很难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获得的记忆细胞与抗体效果不佳,因此应避免接种期间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C正确;个体年龄不同,机体免疫能力不同,感染HPV的风险等级不同,因此应根据年龄、感染风险等制定接种方案,达到最佳接种效果,D正确。
7.D【解析】a的一侧放置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由于没有生长素,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A错误;b的一侧放置的是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发现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但不能体现生长素抑制生长的作用,B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该实验未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故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错误;该实验能证明胚芽鞘尖端含有影响胚芽鞘生长的化学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D正确。
8.C【解析】光不仅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还可作为一种信息,对植株的生长、开花、衰老等生命活动进行调控,A正确;光敏色素能感受光刺激,通过空间结构的改变将信号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B正确;光照不可以为种子的萌发直接提供能量,因为能接受光照能量的是光合色素,种子萌发过程中尚未形成光合色素,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除了光,还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如植物的某些细胞能够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D正确。
9.D【解析】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促使气孔关闭,避免蒸腾失水,A错误;干旱胁迫下,植物含水量下降,避免失水过多,增强抗旱能力,B错误;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因脱落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气孔不能正常关闭,一般不耐旱,C错误;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赤霉素促进植株生长,不利于植物抗旱,D正确。
10.C【解析】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所致,对梨树适时打顶去心,可降低侧芽的生长素含量,促进侧芽发育,可提高产量,A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B正确;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C错误;光可作为一种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接收;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的生长发育除受光等环境因素的调节外,还受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植物激素的综合调节,D正确。
11.C【解析】大连西山水库中的全部鱼,全部鱼包括多种鱼,因此不是种群,A错误;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不是所有的梅花鹿,不是种群,B错误;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属于种群,C正确;大连森林动物园中的全部雌熊,缺少雄熊,不是种群,D错误。
12.A【解析】蚜虫个体较小、活动范围小,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正确;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C正确;东北豹是猛兽,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保护区内的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正确。
13.A【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演替,季节变化导致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但群落并未被另一群落替代,不属于群落演替,A错误;气温、干旱、火灾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有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但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14.D【解析】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即裸岩上出现了地衣属于演替现象,A不符合题意;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这属于演替过程,即处于优势地位的灌木逐渐把草本植物替代,B不符合题意;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为群落演替过程,表现为乔木作为优势种取代灌木,C不符合题意;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D符合题意。
15.D【解析】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环境,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群落中的优势种也会随之改变,A错误;群落内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多种生物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并不能组成群落,B错误;林冠层的郁闭度影响林下光照多少,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有关,C错误;温度是影响群落的重要非生物因子,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D正确。
16.ACD【解析】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生长发育等,A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B正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C错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应该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17.ACD【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缺陷小鼠仍可产生部分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抗体是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故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作用,B正确;T细胞缺陷时仍会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引发体液免疫,C错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杀伤作用,D错误。
18.ABC【解析】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是从植物体中提取的,A错误;由图可知,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不是400mg/L,应该在200mg/L左右,B错误;由图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增强,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的变化趋势较为相近,D正确。
19.ACD【解析】乙为密度制约因素,包含食物、天敌、寄生物等,甲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包含阳光、气温和水等因素,A错误,B正确;“J”形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因此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甲、乙中各因素均为理想状态才可发生,C错误;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未受到破坏情况下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错误。
20.ACD【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白马鸡和血雉分布占比会发生改变,说明生境的复杂程度(从灌丛到针叶林,再到针阔叶混交林,生境越来越复杂)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A正确;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属于不同地域的分布,其分布差异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季节交替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旱季时,针阔叶混交林白马鸡的分布占比高,而血雉的分布占比更低。三种植被类型中,旱季与雨季血雉的分布占比差值大于白马鸡的分布占比差值,说明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C正确;由图可知,两物种在8:00左右相对密度最大,说明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一天的时间内,其相对密度有很大的波动,说明在日活动节律上两物种存在生态位分化,D正确。
21.(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来源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2分)
(2)胰岛A 交感神经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2分,答出两种即可)
(3)几乎全身细胞 自身免疫病 不能
(4)适当减少能量摄入;加强锻炼(2分)
【解析】(1)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人体血糖的来源有三种途径: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人体的血糖主要来自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2)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糖类,使血糖浓度升高。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除受血糖浓度降低影响外,还受交感神经支配。此外,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可以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3)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被称为自身免疫病。胰岛素的靶细胞为几乎全身细胞,靶细胞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到机体自身抗体的攻击可导致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该类糖尿病不是由胰岛素缺乏导致的,因此,该类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4)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因此可通过适当减少能量摄入、加强锻炼等措施来预防2型糖尿病。
22.(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脊髓灰质炎病毒(2分) 浆细胞(1分) 和记忆细胞(1分) 蛋白质
(2)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两空可互换) 三
(3)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获得了抗体(或从母亲的乳汁中获得了抗体)(2分)
(4)免疫监视
【解析】(1)“糖丸”是用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减毒疫苗,故“糖丸”的实质是活性减弱的脊髓灰质炎病毒。B细胞在抗原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而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然后被吞噬细胞消化。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2)人体内特异性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
(3)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感染某些传染病,原因是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或乳汁)中获得了抗体。婴幼儿出生后,从母体带来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大约在出生后6个月就消耗完了,所以出生半年后各种传染病很容易发生。
(4)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各种癌细胞,但是人并不容易患癌症,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23.(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生长发育(1分) 有机物(1分) 信息/信号
(2)光照时间、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内源
(3)种类和数量(初始长度)
【解析】(1)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都是作为信息/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的。
(2)第1、2、3组或第4、5、6组的数据对比,说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抑制茎的伸长;第1、4组的数据对比,说明光照时间影响茎的伸长,1、2组的数据对比,说明赤霉素影响茎的伸长,即影响茎伸长的因素包括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和光照时间。第1、3组或者第4、5组数据对比可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内源赤霉素而发挥作用的。
(3)实验中植物茎的种类和数量(初始长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使用量等均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24.(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数学 ③(2分) 16~20(2分)
(2)标记重捕法 偏大 降低出生率(2分)
(3)引入天敌等(从断绝食物、水源,地面硬化,引入天敌等措施考虑)(2分)
【解析】(1)图甲为坐标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图甲中第8年种群λ<1,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对应图乙中的③;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的特点为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2年的数量是第1年的λ倍,因此呈“J”形增长的曲线λ应为大于1的定值,16~20年的λ值符合该特点。
(2)鼠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的公式为:种群的总数量=第一次捕捉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部分被标记个体死亡,导致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避孕药”能减少老鼠的受孕率,导致老鼠种群的出生率降低,从而降低老鼠种群数量。
(3)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有种群食物数量、天敌数量、生存空间大小以及竞争物种的数量等,因此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控制鼠害暴发的措施有引入天敌增加天敌数量、引入竞争者增加竞争者数量、降低老鼠食物数量、硬化地面改变生存空间等。
25.(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次生 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及与其他动植物的关系等(答出两点即可)
(2)需要(1分) A点时,N >N ,即一个繁殖周期后蒙古黄芪的种群数量将减少,因此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3)光照强度 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有差异
【解析】(1)由题干可知,塞罕坝地区演替起点并非没有任何生物,因此属于次生演替。研究植物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在引种植物时要充分调研该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以便给其引入塞罕坝提供依据。
(2)由题干可知,Nt和N 分别表示种群初始个体数和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个体数,则N /N 比值代表一个繁殖周期前后的增长倍数,虚线代表1N =N ,当种群处于虚线上的点时,一个繁殖期后,种群数量没有变化。虚线以下的曲线代表Nt>Nt+1,即经过一个繁殖期,种群数量变小,即种群具有衰退趋势,由图可知,A点在虚线以下,即处于A点时,经历一个繁殖期,种群数量会变小,若长期处于该点,种群有灭绝风险,因此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3)由题表可知,随着林木郁闭度增大,林下植物获得光照强度逐渐变小,黄花胭脂花与沙芦草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小,刺儿菜种群密度先增加后逐渐减少,在变化过程中,三者的种群密度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虽然三者的种群密度都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但是由于他们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不同,造成三者即使在同一种光照强度下,种群密度也不相同。
0 条评论